从杭州西行开车大概两个小时,就可到临目乡横渡村,龙须
谷就在村后。
我们快到龙须谷时,就有时现时没的溪水缠绕在公路边上了,
有时似乎走了一段山路,不经意探出头望望,一条坦坦地溪流又
傍在路旁了。说这是溪,有点委屈,宽处有二十来米,比江南的
许多小河还宽。只是浅,怡好没过溪中的卵石。路旁的树木多斜
生,枝条向溪中探去,荫了一片流水。也有生在水中的,不多,
被水泡久了,树皮铁黑,呈石色。
到了谷口,气象大不同了,对峙的两座大山好象打了个哆嗦
似的,使劲一挤,硬夹出一条山沟沟,把宽宽的溪流一收,水势
便陡然湍紧,加上谷里横竖着许多巨石,更像是打哆嗦时从山脊
滚落下来的,水流拍石而过,整个谷中回荡着自然的声响。
刚下车,每人便发得一个塑料袋,希望游客把果皮等物收好,
后来在谷中果然极少见到垃圾。
此刻逆溪流而上,才算真正进入谷里。这条溪流时宽时窄、
时急时缓,顺着山势逶迤。平坦处水流漫漫的没开来,徐徐地淹
了溪底沙石,游客中有挽了裤管涉下水去的,恰好浸过脚背,这
样走了一段,渐渐觉得水流急了,抬头望去,前面便是山势紧处,
巨石块垒,搭出几个台阶,大水一波三折的冲泻下来。石下有水
潭,几可及腰。石上生青苔,滑不可攀,只好上来。走了几步,
山势愈发的紧了,道旁杂木也密了起来,大都槭树,间有榆树,
排成屏障,隐了溪沟,山路也开始陡峭,路边可觅得竹杖,齐眉
长短,正好一握。是以前游客攀登后留下的,手握处已摩出老竹
黄色。 走这段路时,水声益发大了,心忖前途必有大水, 峰
回路转后,树木渐渐开朗,溪流不见了,眼前数个深潭,水色或
碧绿,或湛蓝,不可见底,投石下水,石块如羽毛般,悠悠忽忽,
漂了许久,慢慢不见了。潭上是瀑布,落差不大,水势却汹汹,
好象有千钧重量,砸下潭底。潭边长有藤萝,枝条蔓延,伸向水
中。
潭边有饭店茶室,可容数百人。卖的是此地的云雾茶,茶叶
极粗,杂有梗枝,泡开后却汤青香郁,始料不及。
据山民说才此刻才到半山处,不过游客大多到此而返,往上
山路陡峭,溪水奔流。
往上走的路果然艰难,有时需手足并用,攀石而上。溪中多
石蛙,被人惊了,从卵石上蹦下水去,倏的没了。每走一步,必
惊动几只。溪边也有野梨野桃,挂了累累一树,偶有不知名的山
花开在岩隙,极香。
向上一个多小时,溪已极窄,如遇暴雨,十分危险,恰好到
仙人台,记得山民曾嘱咐,到此不可再上,前方岔路极多,或通
临安,或往安吉,不能穷尽。只好沿路返回。到山腰饭店时,天
色欲黑,茶室里的游人一个也没有了。
山民说,这儿原名猢狲谷,人迹罕至,常有猕猴,野猪出没。
现在每天大约有两三千人入谷,最多一天有两万余人。
作者:pen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