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永定土楼之四)1700
当最后一线阳光在黛绿的土楼屋顶消失,一种莫名的乡愁浓浓的包围着我,我突然特别想闻闻土楼里村民们生火做饭的烟火味儿,想听听孩子们放学回家在土楼廊道里“咚咚咚”追逐打闹的声音,想沿着山路走走吹吹山风,想坐在田埂上看着山民牵着牛晚归,甚至想躺在大榕树下等星星升起……
我还想喝上一大口沁人的山泉,偿一偿梅干菜扣肉,吃两个客家芋饺,再吃一大碗客家干饭……
于是我们决定不走了,在振成楼留宿一晚。
我们到振成楼隔壁的醒庐饭店吃钣,他们非常高兴,说来土楼参观的人很多,但在土楼留宿的人却很少,可能是因为村里的接待条件不好,交通也不太方便,所以大部分游客都是白天来,晚上归。
醒庐饭店一家人姓江,已经是四世同堂了,老板是第三代,是两个孩子的爹了。老奶奶虽说早做上了曾祖母,看上去还很年轻,手脚利索,她热情的泡好茶端到我们手里,并打开电视请我们看。
我们开始点菜,“芋饺,梅干菜扣肉,西红柿蛋汤……”,还想点时老板说:“菜不用点了,够吃了,你们每人来杯酒吧,我们家自己酿的,很好喝的。”
平日里我从不喝酒,但今天爽快的答应了。
对于客家人的芋饺我早就是垂涎三尺了,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目,专门介绍客家人制作芋饺的全过程,当时我一边看一边反复的吞口水。“芋饺”在永定俗称“牛泳浴”,是永定人过九月重阳节必吃的食品,作法也很简单:选好芋艿(不能用芋头,否则不易料,最好用如鸡蛋大小的芋仔,俗称“芋蛋”)洗干净,煮熟后剥皮,捣烂,晾冷,再拌入细洁的薯粉,用手揉搓,做成一个个如小孩子拳头大小的团子捏作包馅的外皮;然后做馅,用精肉、鲜嫩笋、香菇、豆干、虾肉、等切碎后倒入油锅用大火爆炒,到了七分熟时起锅晾冷,最后把馅包入芋子皮(若是捏成三角形就称芋包,捏成两角则称芋饺),放入蒸笼中猛火蒸十五到二十分钟,便可以享用了。
梅干菜扣肉是客家饭店的招牌菜之一。梅干菜其实就是咸菜干。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以及为适应劳动的需要想出了很多保存食物的方法,如通过日晒(干燥法)或盐卤﹙腌渍法﹚等,将蔬菜、肉、粮食制成腌制品、干制品,梅干菜就是先腌再晒制成的,晒干后的梅干菜一般都取量束成一捆,放进瓮里保存,随时可取出来食用。
做梅干菜扣肉的时候先要将五花肉煮七八成熟,再用酱油涂在肉皮上放在油锅里炸,炸至肉呈金黄色时起锅,并将其切成片,同时将梅干菜洗净切碎,加上白糖,蒜头、酱油、猪油等下锅炒好盛起,最后将切好的肉片放在梅干菜上面放入笼里蒸,约两小时。
在上海我曾买了本食谱自己回家尝试过梅干菜扣肉,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菜一会儿就上来了,量很多,老板为我们每人倒了一杯酒,我们边喝酒边吃菜边看电视,很惬意。老外婆不时来问我菜好不好吃,我们说很好吃,尤其是肉,烂烂的,香香的,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老人家这才放心,面带着笑容的走开了。
吃完饭,喝了杯茶,我们沿着小路往外走,振成楼里有个年轻的女人也抱着孩子出来,怕我们迷路叫我们跟着她去榕树下玩。
四周出奇的寂静,除了溪流声,风声便是我们的脚步声。客家酒的劲头全上来了,我的头开始发昏脚轻得要飘了起来,如同梦游一般。
冰儿一边走一边跟那个女人聊天。
“你们晚上一般有什么活动吗?”
“我们没啥活动,一般是看看电视,聊聊天,缝补衣服就休息了”。
“不看戏吗?”
“一般节庆时才有,平时没有”
“夏天这里啥最好吃?”
“仙人草!”
“那是什么?”
“它又叫仙人冻,是把仙人草的茎晾干后,用它熬出的水与米的浆液混合起来煮,冷却后就变成黑色凉粉状,吃的时候加上砂糖或蜂蜜,可降温解署,清凉解火!”
……
到了榕树下,有几个村民在那里乘凉。我在石凳上躺下,任双手垂下触碰到地上。石凳上还有留有白天太阳的热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青草味儿、苔藓味儿和泥土味儿,满天的星星近在眼前,我忽然记起曾经看到一个旅行者写的一句话“有一天,在西藏,在纳木错,我看到了漫天的星斗,看到了流星怎样的划过天际,看到了星星的眼睛。”这句话一直在我心无法忘记。
我没有想到,在闽西山区的一个晚上我也看到了星星的眼睛,深蓝色的天幕上,闪闪的都是它们最真挚的目光! 我感受到无比的震撼!一种来自于天地之间的平和细致地沁如我全身的毛孔,我的眼睛似睁非睁,人似睡非睡,心里出奇的宁静。
作者:gg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