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里的乡村
——皖南游之三
在这里,我想摘录一段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全委会对西递、宏村的评价:西递、宏村这两座传统村落,保持了惊人的乡村住宅区域风貌,而这种风貌在过去的岁月里已大量消失或改变。其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是独特的遗存典范。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北倚雷岗山,东、西有东山、石鼓山,村南地势平坦,有面积很大的池塘——南湖。电影卧虎藏龙的外景就在南湖拍摄。
宏村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形成枕高山面流水的“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环境。因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淡抹写意,时而如重彩泼墨,被人们赞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500年前,宏村人根据风水先生何可达的建议,建造了牛形村落,成为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奇迹。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引泉为牛肠”的牛形村落布局,给宏村带来了生机。
“牛胃”月沼,酷似一个硕大的“胃”,又因它像半个月亮,所以又称“月沼”。
据说,1407年,牛胃建造之初,众人主张将此掘成满月形,当时主持这项工程的是汪辛,他的妻子胡重娘闻讯,立即出面反对。她认为池塘万万不可掘成满月形,“花开则落,月圆则亏”,只可掘成半月形。“我追求的就是‘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她说。
胡重娘本是西递才女,父亲是黟县著名的风水先生。她的一番言论,深得众人赞许,于是,池塘也就定下来,掘成半月形。
人们不会想到,这充满灵气的“牛胃”的设计师,竟是一位来自西递的媳妇。应该说,这位西递媳妇为宏村汪氏家族的兴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西递和宏村都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看来,这不仅仅是巧合,似乎它们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我们在宏村汪氏93代孙、“爱我宏村”民间协会理事、民间导游汪宝宝大爷的带领下,参观了号称民间故宫的“承志堂”。
“承志堂”是清代大盐商汪定贵于1855年前后建造的私家住宅,距今已有140余年。
黟县境内现存明、清民居建筑近400幢,从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设施齐全、制作精良等方面来综合评估,当首推“承志堂”。
“承志堂”的最大特色是,它拥有大量木雕艺术珍品。“承志堂”的木雕,大多层次繁复,人物众多,而且人不同面,面不同神,个个栩栩如生。连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为之赞叹,他们说,这些木雕瑰宝,在集中了我们古代建筑精华的故宫、颐和园也很少看到。
难道帝王的财力、物力、权力还不如汪定贵?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至高无上的历代皇帝,他们的头顶上是不允许出现别人的形象的。所以故宫、颐和园宫殿上方的木雕,非龙即凤,很少出现人的形象。
难道这样的木雕,不是“帝王将相”,不是“牛鬼蛇神”?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没遭殃?我们有些纳闷。
导游汪宝宝告诉我们:当时一些有正义感的有识之士,冒着风险将这些刻有木雕的横梁 、窗门糊上黄泥,贴上“威力无穷”的毛泽东语录,才使这些国宝免遭劫难。对于这些“无名英雄”,历史不应忘记他们。
注意享乐设施的建设,是“承志堂”的又一特色,这里不仅有花园、鱼塘供人欣赏游乐 ,还有专供家人娱乐的打麻将的“排山阁”,专供家人吸鸦片的“吞云轩”。这里,展示了“承志堂”主人追求享乐和穷奢极欲的历史。
关于“承志堂”及徽商历史的回顾,《桃花源里人家》的作者,作家余治淮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现抄摘如下:
“承志堂”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精华与瑰宝。然而,“承志堂”的恢宏与华美,折射了一种痛苦的历史现象,那就是,曾经为中国近代商业繁荣作出重大贡献的徽商,因受封建制度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把辛苦积累的资本,投入扩大再生产的经营,而是消耗在这种追求自身与家人的享乐之中,最终导致“徽商”这颗璀璨的星座,在历史的“银河”中逐渐暗淡,及至陨落。
余治淮,安徽黟县人,黄山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这次我们在西递参观时,曾碰到他,并一起拍了照。
在宏村参观了两个半小时,我们驱车赶往道教名山——齐云山。
黟县还有两个地方:名演员舒绣文故居,名妓赛金花闺房,应该去一去,但时间有限,未能如愿以偿。
作者:huankeyi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