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所养蚕宝宝有断炊之虞,而都市如上海者早已桑叶寥寥,想江浙乃丝绸之乡当有桑园,故友自驾车取道前往。
从市区经318国道穿朱家角至丁栅、大舜,出了上海进浙江终于见桑园。其间路况不甚佳,友追随一沪籍车或快或慢、或平坦之路面或凹凸之石子路,尤其近丁栅临湖小道有两处嵌两石墩仅容一小车,友随前车安然而过,兴致勃发,想初得驾照首次离沪境,况在这窄小的沿湖公路,终于在第三处,车左侧受了点磨擦,顿时那辆被追逐的车逃之夭夭,泊车相问,才知已置身江南名镇–––西塘。窃喜前车目的地暗合心意,否则就仅陪了友兜风、练车技。
车靠西塘就下起了小雨,素有“江南雨巷’’之称的西塘当名副其实。迎面就是“胥塘桥”,后查书方知此乃其另一别名。过桥左转为塘东街,此时小镇细雨迷濛,游客稀少,静谧之美笼罩古镇。昔日喧嚣、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古镇因了非典这一非常时期,街两旁,倚河而建的鳞次栉比的店铺大多闭门谢客,而或宽或窄的弄内,耐不得寂寞的歇业,其余的坚守着那份冷清为少有的游客展示风情。
我们就徜徉在千米廊棚下,曲曲弯弯的古弄中,徐徐地过来凤送子桥、环秀桥,在桥上眺烟雨长廊,而河道里也听不见浆橹之声,原来船都靠在岸边,船上一个人都没有。偶见民舍前、廊棚下安得一桌麻将,古镇人在麻将声里消磨着他们的清闲时光。更有白发老人安坐门首闲看经过的我们,身色不露,安静祥和。细看临河而筑的被炊烟熏黑了的、采光不足的民舍,木制的窗棂,徽派建筑典型的骑墙,木架墨瓦遮风挡雨的廊棚,古越剧人物就穿过历史款款走来,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西塘的石板路不论是弄中还是桥上,石板并不很规则,颜色不一,凿得也不平顺,更不`光滑,凹凸不平就似为防滑,尤其廊棚地面用最小侧面累放的青砖,浪费到了极点,是为承重还是别的什么,不得而知,写满了岁月。也有学生样的情侣,似我等耐不住非常时期的寂寞牵手而过,在雨中品味久远的古镇人生。
昨日风光就似云烟,一向好客、网上有名的“钱塘人家”见了我们三人也不爱答理,自顾自在麻将中打发清寂,羡慕地看了看其间两位幸运的边饮酒边赏景的游客,肌肠辘辘的我们只好过桥蹩进了与它隔河相望的“明清食代”,一盘焦黄酥脆的上海人不屑命名的“旁边鱼”嚼来满口生香,其余的菜就似受了这非常时期的影响,随意到不值得一提,。我们拣了一个临河的位置,因游人不多才无须排队,偌大饭店就我们三位。进餐至一半方有一对情侣学生进店来。临河的位子已被雨淋湿,我就正对它迎河而坐,风过处夹带了雨丝飘来竟有寒意,因不舍好景才未换位,河对岸就是关了店门有名的“阿明粉蒸肉”,另永宁桥首的“钱塘人家” 历历在目,只有那两位饮酒者在座。桥上行人三三两两,或撑伞、或徒手,行路不疾不缓,一派宁静闲适之态。
独自进得一处免费的西塘民间画室,姚姓画师正手绘西塘,只见方寸浓淡之间,千年古镇的春夏秋冬四景尽收,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景、或近景、或全貌、或特写,意境幽远,古镇的历史就被浓缩在这满满一室的水墨画中。见我饶有兴致,画师遂搁笔讲解,全不在意只我一个听众,从卧龙桥的传说,至古镇“桥多、弄多、廊棚多”特色等,其貌不扬的画师神采飞扬,想民间藏匿了多少这般人物丰厚其文化底蕴,古镇历史就在他们的口中、手中生动鲜活起来,流传开来。因时间关系我意犹未尽,仓促退出与门外等候的朋友离去。朋友都说这样的雨天、这样的清静很难得,最能体现古镇的原始与淳朴。我想这就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只是在弄内遇见一穿制服、手拿对讲机的本地人劈头就问我们是不是北京人,并急匆匆找两北京人去了,他再一次的提醒了我们现在是非常时期。
匆匆返回采桑叶,不意从丁栅取道西岑返上海,该路线近郊地图尚无标识,比来时路好许多,友尚无雨中驾车经历,半日时光,车技突飞猛进,这该是友无心插柳的大收获,而我悬着的心因未走来时险路放下,况雨大许多,平平安安抵上海,想起平安是福,心中就叫了一声阿弥陀佛。
作者:r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