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镇自助游(一)--西塘
2003/9/5 星期五
江南水乡早已遐迩闻名,趁着在无锡短期工作的空闲,去游览浙北的西塘、乌镇、南浔三地。虽然已是夏末,却又遇上35~36度的高温天气,怎奈行程已定,带着网上下载的相关介绍和攻略,头顶烈日出发了。
午后从无锡坐高速大巴到苏州南站,无锡直达嘉善的车很少。而苏州南站每天有四班去嘉善的车,7:30,10:00,13:10,15:25。我们赶上了15:25这趟车,没有空调,好在一路开着,也有风,还可以承受。路上不时有人上下, 不足80公里的路程两小时才到嘉善。汽车站出口正好有一辆去西塘的中巴在候客,依然是破旧而没有空调。五分钟后出发,上路后方知这是一趟慢车,不仅在大路口等人拉客,一路上还穿乡绕厂,虽然道路宽阔而平坦,但路上却花了将近四十分钟,偶尔看见一辆依维柯车从后面超过,车身两侧上书大大的“嘉善——西塘直达”,事后了解这种车路上时间不超过二十分种。
从大路右转,路旁建筑上挂着的串串红灯笼告诉我们,西塘到了。谢绝了三轮车,我们按图索骥,踏着夕阳,穿过街道,走进古镇,来到我们预定的俞园旅馆。(0573——4564267)
虽然很多人推荐住在水乡居民的家庭旅馆,睡雕花木床,坐古式台凳,体验舟行窗前、头枕水波的滋味,但想想这样的高温天气还是免了罢。俞园旅馆的标准间80元/日,空调热水俱好,房间稍小却整洁,床宽而舒适。稍事休息,问清了“又一村”饭馆的地址,我们去解决晚饭问题,而此时已华灯初上,夜色阑珊。
“又一村”位于西街中部偏东侧,临水而筑的木结构两跨二层小楼,半间门面,门口挂着两个灯笼。也许是已错过晚餐的高峰时间,店堂中除老板娘已空无他人,深色油漆的木方桌和条凳,桌面铺着蓝底白花的台布,朴素简雅。拣个靠窗临水的桌子落座,不等老板娘呈上菜单,已报出网上多次推荐的招牌菜名“汾湖虾”(25元)、“蝉衣包园”(15元)、“椒盐南瓜”(8元)、“酱爆螺蛳”(8元),在老板娘的推荐下,又点了一道“菱角毛豆”(8元)。
味道名副其实地好。“椒盐南瓜”是把南瓜切成两分厚的薄片,和着椒盐油炸,嚼在口中又酥又脆,先咸而后甜,此前实不知南瓜竟也可以这样入菜!“蝉衣包园”就是用豆腐皮把野菜和肉剁成的馅裹成卷,码在盘子里清蒸。野菜就是荠菜,馅中菜多肉少,野菜的香味中又透着一层肉鲜,这菜完全可以当做主食。螺蛳产自当地,肉质特别细嫩而无半点杂质;菱角是刚刚上市的本地绿皮菱角,生翠而又清新气息,从舌间一点点弥漫开来,入胃,沁心。
窗外廊檐屋角,高挂的串串灯笼,朦胧的红光在幕色里摇曳,窗下偶尔划过的小船,浆声水声,泛起阵阵涟漪,对面烟雨长廊中三三两两闲庭信步的游人,情调二字从脑海里闪过,感觉又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结帐时老板娘又送了些一口棕和自己做的大头菜,着实客气。步出饭店,沿路随意走走,初探古镇风情。还在营业的小店,店主并不热衷推销商品而任由客人自己选购。一阵地道的越剧女声唱腔,伴着丝竹之调,柔和婉转,穿越水面,声声入耳。找寻过去,原是镇上的居民在水边木台上自拉自唱,怡然祥和,其乐融融。彳亍在曲曲弯弯的西街,伫立在千年石桥桥头,徜徉于廊棚之下,沉浸在宁静与闲适的氛围里,陶醉于氤氲温润的夜幕中,流连忘返……
2003/9/6 星期六
早餐当然是本地的特色小吃了。“水豆腐”就是豆腐脑,只不过特别软嫩而鲜香,粽子的味道自不必多说。饭后从烧香港南岸起步,途中不少学生拿着速写本,支着画夹写生,远景近景,全貌特写,笔下的色彩与线条,记录下一幅幅风景。
过五福桥,转弯来到岸北。“水阳楼”的女主人热情邀我们参观。这是一所普通的民居,没有大户人家几进几跨的深宅大院,临水而筑的二层小楼,楼上楼下共计150平方米。底层除了厨房、客厅、储物间等,还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临水袖珍花园,摆了些主人收集的盆景,整洁而精致。踏着陡峭狭窄不足七十公分的楼梯上到二楼,男主人徐老师接待我们。过厅、书房、卧室,家具都是中式古典样式,墙上挂的都是他们女儿从小学书画的作品。徐老师是“西塘三把刀”之一,室内陈设多为他自己用竹节雕刻作品,整栋屋子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二楼还有一个近十五平方米的室外平台。站在台上眺望,微风拂面,这一水域的风光尽收眼底。真是一处精巧别致而又十分舒适的住所!
联想到大都市中,这两年热销的所谓“Townhouse”住宅,上有天,下接地,带独立私家花园的联排别墅洋房,比起眼前这纯正中国味的“Townhouse”,真还不及十之一、二。
离“水阳楼”不远处是圣堂茶楼。“圣堂”二字的由来,据传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一段逸事有关。清晨茶楼已开门迎客,穿过店堂的木格花窗,目光所及,是泛泛波光。可惜刚吃早饭,没有品茗的兴致,只在门口稍事停留,就把它丢在身后。
路过“明清食代”,跨过“卧龙桥”,绕过“钱塘人家”,再次来到昨晚逛过的烟雨长廊。这时才发现长廊的地面正在整修。青砖立铺的道牙和“之”字形花纹的路面,边边角角需用半砖拼花之处,工人用刀劈,既费力,砍下的半砖边角还不整齐。正在心里纳闷,为什么不用现代化的电锯,又快又平整,忽然醒悟,也许是恐电锯的声音会惊扰了古镇梦般的静谧,这也算是一种文物保护行动吧!
长廊的西端接近尽头,是著名的“江宅大院”。所谓的大院,只是过去时。现在开放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其中的一部分又作为旅馆在经营(即“江宅大院”)。可以参观的是“桐村雅居”这部分。进口之处的门洞呈圆形,上刻“些子景”三个字,后面的小院内摆放许多盆景,郁郁葱葱。再进去是大堂,宽敞而高阔,,桌椅都是质朴古雅的明清式样,墙上还挂着很多字画。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中,听着主人钱先生娓娓道来这房子的渊源,我们似乎回到从前。钱先生还用左手握毛笔蘸清水在地上的清砖表演反字书法。大堂再往里,是一个可以中分两面走的木楼梯,很有些特色。拾级而上,二楼中厅展示了许多剪纸作品。原来钱先生也是“西塘三把刀”之一,他的剪纸内容多为连环画,人物塑造神态逼真,被许多报章刊载。
二楼有四间客房,旧式的陈设,干净整洁。只是古香古色的雕花木床没有想像的大,奉劝人高马大或体态富裕的朋友还是免谈,睡着未必见得舒服。心里再次庆幸昨晚的正确选择。
午饭选择了永宁桥南的“江南人家”。依旧点了网上推荐的“粉蒸肉”、“椒盐旁边鱼”、“酱爆螺蛳”及本店特色“河蚌豆腐”。粉蒸肉是用荷叶和豆腐皮包了几层蒸的,每一份并不多,有着与它乡不同的好味道。螺蛳还是一样的细嫩,只是比“又一村”增加些许辣味,旁边鱼是一种说不出名字只有一寸多长的小鱼,油炸而成,嚼来口中生香。“河蚌豆腐”中加了芡粉,口感欠佳,尝不出河蚌的鲜,还没自家做的好!此处价格比“又一村”稍贵。
饭后收拾行囊,在镇口农工商超市斜对面,找到了直达嘉兴的中巴,依旧没有空调(有,但不开)。12:20发车,去到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乌镇。
作者:zhangqin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