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又听闻她被称为“山里水乡”。只见过“江南水乡”的我,一直迷惑“山里水乡”是何种的水乡。于是为了揭开藏在心中已久的这个迷,终于在一个初秋的周末,我们驱车来到了婺源。
车子一进婺源,便行进在重峦叠嶂的折缝里,正在山穷路尽时,眼前却豁然一亮,一座座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地静卧在一条河流两侧,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平静的水面上,仿佛睡了千年!不知是哪位游人的创意,把婺源的这些富有“小桥流水人家”诗意的古村落叫做“山里水乡”,一传十,十传百,居然传开了。
江湾镇晓起村、汪口村、沱川乡理坑村,这是我陶醉其中的三座“山里水乡”的名字,虽然离开婺源已有些时日了,但她们依旧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种水乡的意境是我在其它江南水乡所不能感受的到的。江南水乡美的雕琢细腻,而婺源山里水乡的美不同,秀丽中透着粗旷和古朴。
这些古村落大都有上千年历史了。当年村子的始祖大都是从战乱动荡的中原南迁而来,因此选址定居时,大概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要能躲避战祸,所以选在神秘的山窝里;二是要背山临水,既可靠山吃山,又可有灌溉洗濯之便,临水开阔,利于日照,背山高大,可挡寒流。三是要有平畴可供开垦田地。“山里水乡”也就这么形成了。同时在在选址方面遵循古代堪舆学的理论,讲究“择吉而居”,建筑布局大多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路,一般有河山作为自然屏障,便于生存、发展、繁衍。
徜徉在这些古村落,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每个村子都有水口林庇护村庄,遮风挡沙,同时也为下游村庄涵养了水源。如晓起村还立“养生河碑”。村子的道路、下水道系统都科学有序。房屋建筑中开设天井,便于通风采光。木质构件全都不油漆,利于散发潮气。古人虽然没有“生态科学”,却处处让人感到保护环境、利用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是表现得那么直观、强烈。婺源的古村落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天人合一”的境界!把这些古村落称为“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名副其实的。
这些“山里水乡”的古村落,还是一座座建筑艺术的博览园。村中的明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无论是官邸、民宅还是商家,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木雕、石雕、砖雕,都可以当得上“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八个字。如晓起村的“进士第”、“大夫第”等官宅,汪口村的“俞氏宗祠”被我国古建筑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堪称婺源古建筑艺术之最, 理坑村是婺源最典型的明清官邸群。走进这些古村落,就如推开了一道被历史尘封的门。
在“山里水乡”的古村中穿行,直让人有一种走进历史黑白水墨画的感觉。寻幽访古之余,令我不解的是,规划得如此科学,建设得这么精美,管理得这么有序的古村落,在封建时代,是靠什么样的组织力量来统治的呢?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生产队”、“村委会”啊!听导游姑娘的介绍,才明白,原来是家族制度维系着明、清两朝的农村社会。见证宗族制度的建筑遗存在古村中保存得很多,比如祠堂、厅屋、戏台等。如汪口的“俞氏宗祠”直到现在还保存祭祀的风俗。
谜一般的“山里水乡”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诱惑,难怪一位摄影家游览了婺源“山里水乡”古村落之后,大发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婺源归来不看村!”
作者:jackiek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