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乌镇的时候,正是黄昏,当我们沿着乌镇古老的西大街走过一圈,赶到东大街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了。就像在屏幕上看到的那样,乌镇的黄昏,美得像梦境一样。落日的余辉沐浴着这座陈年老镇的粉墙黛瓦,在青石板上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栏桥下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流淌着21世纪的河水。西大街是乌镇的老街,真正的老街,据说两边的老房子有很多是明清时留下来的,厚厚的门板上,一道道深重的纹理默默地彰显着它的历史。因为老,显得有点破败。
东大街是乌镇的招牌,也是乌镇的饭碗。进入东大街要购买门票,60元人民币。由于我们来得晚,得以免费进入。据说每天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管委会要清场,就是把里面的外地人请出场外,以便无票者购买门票。这使得游客很有意见,当地人也觉得此举太不厚道,有损乌镇的形象。
电视在制造着新的文化,与乌镇久远的历史交融在一起。有很多电视剧曾经用这里做外景地,尤其是《似水年华》,干脆就把故事的发生地设在了乌镇。现在乌镇人是这样的对游人介绍的:这里就是《天下粮仓》里小梳子跑过的那条街;这里是茅盾的故居;这就是《似水年华》里那座染坊,是真的染坊;这是刘若英和黄磊第一次见面的那座桥……
乌镇,早已心神往之。然而,由于《似水年华》的缘故,我似乎在到来之前就已经熟悉了乌镇。比如那座奇妙的逢源双桥,既可以看作被分成了两半的一座桥,也可以看作平行相邻的两座桥,那是黄磊和刘若英、李心洁发生爱情的重要场景,它在不同时刻、不同角度下的阴晴雨雪,我都已熟捻于心。还有那条回廊,粉墙上镶嵌的石碑,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我来到乌镇,似乎是来验证我的记忆。而乌镇人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释,电视里的那个书院(乌镇有人叫它图书馆)是没有的。与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现代爱情相比,古老的遗迹反而不重要了。
天色正晚,我差不多是赶着天光走过东大街的。还不到逢源双桥,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样走马观花,实在心有不甘,在乌镇住上一夜,第二天再看看乌镇的晨景。于是前往翰林府第,刘若英和黄磊萌发爱情的场景。当地人说,那个地方住起来并不舒服,标准间里连卫生间都没有。一路上,街边的居民曾招呼住宿,出于好奇,我们还到阁楼上看了看房间,干干净净的一张床,一台电风扇,推窗而望,就是刘若英看到景象,30元一晚。我们吃饭的那家小店也可以住,有空调,60元,如果是两个人住,80元。
也许是那个电视剧拍得太美了,我还是执意来到翰林府第。一进门,见大堂里摆满了饭桌,人声鼎沸。如果不知道,会以为只是一个饭馆。走进去,柜台里两位小姐衣装古朴,笑容满面。当日的水牌是这样写的:标准间580元;夫妻间880元(电视剧《似水年华》拍摄用房,刘若英住过的房),但服务小姐说已经客满,为了体验一次水乡生活,我们不想住宾馆,选择住在景区内一私人家里!
就如黄磊的台词,黄昏是日与夜阴与阳的交汇,很短,短暂得来不及仔细观察它,就过去了。乌镇也处在两个时代的交汇处,安详的默默的乌镇正在消失,它要张开双臂,迎接全世界的游客,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被观赏之上。如果“保护”得好,那外观古朴的民居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这民居里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我忽然理解了刘若英的感受,但我却无法关上窗户。
变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作者:qj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