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友人小汪的推荐下,我们从苏州市内出发前往西山,一路上公车不紧不慢的开着,走出旧城,穿过新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我们几乎昏昏欲睡了。就像爱丽丝突然掉进了通往仙境之洞,太湖就那么突然的来到了我的眼前,浩瀚无边,在骄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奕奕生辉,一座白色长桥引着我们向那个名叫西山的小岛奔去。小汪介绍,大家都以为太湖在无锡,其实她那庞大身躯的三分之二留在了苏州,无锡只是剩下的一小部分,因为太湖在苏州的市郊,所以远没有无锡的有名,却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片太湖水域更加纯净,自然风貌保持的更加长久。西山,就是这浩瀚太湖中的一个小岛。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西山,解决午饭是当务之急;)小汪力荐的“太湖三白”当然成了饭桌上的首选,三白指的是太湖特产:白鱼、白虾和银鱼。白虾是一种白色的小虾,据说味道一般,我未亲尝;银鱼是一种小小丝状小鱼,类似庐山上的石鱼,最常见作法的就是“银鱼炒蛋”,饭店一般也能吃到;最特别的还应该算是白鱼,小汪说这太湖白鱼是太湖特有,但是因为生存能力很差,一旦被捕起很快就会死亡,别看西山离苏州很近,苏州人要想尝鲜是非亲来拜访不可。再加上白鱼肉质鲜美,嫩滑爽口,自然堪称三白之首了,也是西山之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啦!
气温很高,大约三十六度左右吧,我们的第一站自然就选在了林屋洞。林屋洞俗称龙洞,因幽邃奇绝又名天下第九洞,由太湖水冲积而成,它的形成时间距至少有2.5亿年了,并且至今还在发育之中。它的洞口低矮狭窄,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奇妙的是它深入山体内部,深数百米,像是一位谦逊的学者,厚积而薄发,有海纳百川之势,却保存着波澜不惊之姿。当你一脚跨进林屋洞的大门,就象进入了太虚幻境,仿佛那个凡尘的天地已经“离我而远去了”,似乎人在世间的纷乱和烦扰永远波及不到这里,所以古人说它是“仙府”,我看也不为过了。尤其在这炎炎夏日里,更让进洞之人感觉精神一振,虽未说流连忘返,至少我是恨不得留到傍晚太阳下山才罢;)
进得洞内游览发觉这个洞确实别具一格,和以前见得其他石洞相比自成一式:一是石堑多,石堑是溶洞底板上的沟槽。状若战壕,它的深度大于宽度。石堑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深浅不一,变化多端。《五行》书称石堑为地脉,它连通地下暗河,源远流长,终年不涸。明镜一般的水面倒映着陡岩峭壁,风韵别致。二是泉水多,据管理员说林屋洞,每日的出水量在300立方米左右,每天要排水,否则就无法进洞参观。洞内无形的泉眼许许多多,有形的泉眼有两个——乳泉和紫隐泉。乳泉之水白如乳汁,俗称奶奶泉。它的特点是雨季水多,激烈奔放,状如瀑布;旱季水少,轻柔徐缓,形似细线。紫隐泉水源充沛,终年不断。林屋洞简直就是一个水洞,难怪我们头上身上不停有滴水问候,有的游客甚至撑起了小伞。三是倒影多,水随洞流,洞因水活,碧水倒影映照其间。虚实相见,妙趣横生。四是桥梁多,洞内有平桥四座,汀步两处。据说桥下都是天然的沟壑,经过探测,淤泥底下还有两丈多深。考虑到安全因素,才未将液泥挖尽,所以现在只能给人以一个临波而不是临渊之感啦。
还有个秘密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哦,小汪常来,当然也有体会,这也是她大力推荐我来游览的原因:林屋洞,洞外广阔天地,洞内别有乾坤。冬季,洞外天寒地冻,洞内温暖如春;夏季,洞外骄阳似火,洞内清凉温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我想,林屋洞一定是因为奇景加恒温,才被古人赞誉为人间仙境吧。
再美的仙境也有离开的时候,谁叫我们毕竟是凡人呢;)有洞就有山,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石工山了。石公山是西山镇东南隅的一座山峰,排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临水,岩石奇秀,翠柏葱郁。石公山以前有两块奇石,伛偻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块是石婆。他俩差肩而立,相对而望,传说在日夜思念着隔湖的大姑、小姑,由此而得名“石工山”。石工山名胜古迹众多。相传吴王夫差携西施与此施消夏避暑、观荷赏月,“石工秋月”由此而得名。它由湖中诸岛构成山外山、岛中岛、湖中湖、天外天得壮丽景观,登山鸟瞰,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湖弯百亩荷塘小荷滴翠,绿波翻滚,将夏日得热风热浪荡涤无遗,是赏荷避暑的极好去处。望眼无际的荷塘我是见到了,可惜烈日当空,还是欣赏的心情大打折扣;(
虽然游览时机不是很对,但是听说如今的西山,不仅以林屋洞、石工山等西山八景而闻名,更是观赏梅花的最佳去处。遥想每年正月,登高可观“林屋梅海”。 初春时节,西山万亩梅林,竞相怒放,丛香果里,暗香浮动。登上驾扶阁,又见太湖烟波浩淼,湖光山色,孤帆远影,八百里太湖浩浩荡荡,气象万千,立觉心旷神怡、酷暑全消。
如果说西山是个好客的主人,初次相识,她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可惜“主人”正忙,相识不能尽解主人家的妙处,但愿来年再访西山,来与主人“尽述衷肠”。
作者:daisy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