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香格里拉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游记
相传,二战时期,一援华西方飞行员的战机在云贵高原上空被日军击落,危急时刻,飞行员跳伞求生,坠落于一峡谷之中,但见谷中鸟语花香,农田、草原、村居错落有致,人民安居乐业,一派世外桃园之景象。飞行员遂问一路过的当地老乡,这里是什么地方,老乡回答:香格里拉!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描绘了中国西南部藏区一个永恒、和平、宁静之地-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多种证据表明: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
香格里拉的圣洁和神秘吸引着我,走进香格里拉成了我的梦想。暑假里我迫不及待的踏上了我的寻梦之旅。经历一路酸甜苦辣,一个真实的香格里拉展现在我的眼前。
香格里拉·迪庆
我们常说的香格里拉就是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一词,源于云南迪庆中甸的藏语方言,意为“心中的日月”。迪庆,藏族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 ,也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1998年末迪庆州总人口34万人 ,世居民族13种,千人以上的有9种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据的84%,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33.4%。由于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人口众多,走在迪庆首府香格里拉县街头的时候,耳边传来的是藏语;映入眼帘的是藏文;过往人群中少不了藏民和喇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藏族男人们的腰间总是挂有或长或短的藏刀,但这刀可不是用来伤人的,它其实是一种装饰品,出门佩刀就和我们佩带首饰的意图是一样的。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藏民们喜欢在自己的藏刀上镶嵌上金银珠宝。
迪庆州地处滇、藏、川三省(区)的交界处,金沙江、澜沧江的中上游,北接西藏昌都地区,东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与另一著名风景区云南丽江地区毗邻 ,西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连 。迪庆州内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1480米,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海拔3228米 。年平均气温5.4度,距昆明660公里,距拉萨1640公里。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香格里拉一年四季气温相对较低,虽然正值盛夏季节,但雨天的香格里拉最高温只有15度,这让刚从盛夏的上海来访的我实实在在的体会了“凉爽”的感觉;虽然身处海拔3000多米的城市,我丝毫感受不到高原反应,唯一的变化就是睡眠时间长了很多;虽然是阴雨绵绵,但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让我彻底的进行了一次日光浴――没过几天就晒得黝黑。
迪庆的地理位置特殊,大体可概括为“三山两江一坝”。“三山”,即怒山山脉、云岭山脉、贡嘎山脉,纵贯南北,平行并列,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三座雪山鼎立于群峰之上;“两江”,即金沙江、澜沧江;“一坝”,即香格里拉坝子,一块宽阔的高山草原。奇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造就了香格里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长江虎跳峡;黑颈鹤栖息地依拉草原;藏传佛教寺庙嘎丹·松赞林寺,东竹林寺;险峻的澜沧江大峡谷、碧融大峡谷;藏区神山梅里雪山和自然奇观明永洽冰川、尼汝洽冰川等等,数不胜数。当地的旅游业也因此蓬勃发展。
险象环生·滇藏公路
从昆明出发,沿着滇藏公路途经楚雄,大理,丽江到达香格里拉,路程将近700公里,乘车需14小时,乘飞机则只需50分钟。由于正值旅游旺季,机票成了紧俏货,再加上本人囊中羞涩,因此已然决定同旅伴一起乘车出行。汽车穿行在高速公路上,沿途风光迤逦,美景醉人,直到最后的200公路,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滇藏公路的艰险。
伴随着雨季的降临,滇藏公路迪庆段一路塌方滑坡不断,再加上山高谷深,狭窄的公路大起大落,崎岖蜿蜒,汽车剧烈颠簸,因此这公路被我们戏称为“颠脏”公路。一路上除了山还是山,而且一座更比一座高,让人真切的体会到“山外有山”的感觉。而且越是惊险的地方,风景越发醉人,穿行其间,年轻人的冒险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前往梅里雪山的路途更加险峻,在一天时间内,我们途经海拔1500米的金沙江峡谷,翻过海拔4200米的白茫雪山垭口,又下到海拔1800米的澜沧江峡谷。上山下谷间感受到了江边谷底的炎热,高山草甸的潮湿和雪山垭口的严寒,可谓一天经历四季,感觉奇妙不已。在高高的山脊上,我们的汽车在云中穿行,经过雪峰,云却被甩在脚下,眼前出现的是星星点点的雪堆,在盛夏时节和冰雪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我们大呼过瘾。
一路的塌方使公路时断时通,必要时乘客也得下车搬石头清路障。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经过一处塌方时,车身斜向路旁百米深的峡谷,而我正坐窗边,目睹着悬崖下的滔滔江水,心跳几乎停止。但这样的路况对于我们的藏族司机可谓家常便饭,见惯不怪。见到山上落石,他带领大家下车搬石头,必要时乘客步行,汽车空车通过险段。一次遇到特大滑坡时,筑路工人甚至疏散了车辆和乘客,当场放炮炸山清运巨石,令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大学生”大开眼界。口说无凭,这些照片最有说服力。这条滇藏路也成为香格里拉之旅的难忘记。
藏传佛教·松赞林寺
到了藏区,就不得不提到藏传佛教。迪庆的藏民几乎全都信奉藏传佛教,一些其它的少数民族也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藏民的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置身于藏区,到处都能见到金碧辉煌的寺院,众多的僧人,嘛呢经堆及白塔,山顶上的经幡。你从藏民的家庭布置,身着打扮,每天的劳作,每年的节日,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等等中,都可以看到藏传佛都对藏民的影响之深远。香格里拉坐落着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嘎丹·松赞林寺了。到了香格里拉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的拜访了这座寺庙。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寺内有僧侣700余人。它坐落在香格里拉县城郊外一片群山环绕的草原上,由相当于集镇规模的建筑群组成。在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近乎一座古堡。
松赞林寺于藏国第十一绕迥阴土羊年(公元1679年)兴建,于阴铁鸡年(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香格里拉的藏族孩子从小就到寺庙里学习藏经,长大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还俗或继续向佛教的更高境界攀登。可以说松赞林寺算是一所“中学”,要是读“大学”,那就要进布达拉宫了,还要继续深造,则只有远赴印度“留学”去了。
松赞林寺寺内拥有两个大殿,居于寺院中央的最高处。主殿上层是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 ,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经。左右墙壁为藏经“万卷橱”,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达赖铜像,其后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遗体灵塔。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像。
走进大殿,正逢僧人们用餐,阵阵饭前的颂经声回响于整个寺庙,让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神秘气息。大殿顶层居住者一位活佛,在当地藏族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冒昧的来到活佛作息的房间,拜访了这位藏族居民崇敬的圣人。年老的活佛坐在椅子上,门外是等候拜见活佛的藏民。他们进门前先脱鞋,再走近活佛,跪下并磕头表示尊敬,活佛用手摸一下跪拜者的后脑勺,然后拜佛者才能起身向活佛倾诉自己的心事和苦恼,让活佛为自己指点迷津。整个过程都是在藏语的交流中完成,让我们这些局外人懵懵懂懂。最后,我也仿照前者的做法向活佛跪拜表示崇敬,这时活佛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拿出一条黄色的平安节挂在我的脖子上,让我感觉受宠若惊,笨手笨脚的退出屋外。有了这次经历,对这寺庙产生了一股崇敬之心,更感叹于藏民们的虔诚之心。
下到大殿二层,眼前为众多的转经轮,金色的转经轮把房屋映衬得金壁辉煌,再配上精美的壁画,整个房间显得庄重华丽。转经轮上雕刻着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恩嘛呢叭咪哄”,每个前来转经藏民都会边念着这六字真言,边沿顺时针拨动每个经轮。我们也尝试着转了一次,口中默念的则是祝福的话。
来到寺庙院外,抬头看见不少乌鸦在庙顶上盘旋,心有不解,一打听,才了解到一种“耸人听闻”藏族习俗:藏民去世后并不入土,而是经天葬、水葬或是火葬使灵魂升天。天葬的意思是将死人尸体大卸八块后放到喇嘛寺附近的天葬台任由飞禽捉食,因而喇嘛寺附近生活着为数不少的乌鸦,盘旋着寻找“食物”。水葬和火葬的方法类似。在我的住地附近有一条河,一次我们外出时正巧碰上有藏民在进行水。,出于尊敬,同时也有些恐惧,我们还是没有观看,但这种风俗还是深深的映入我的脑海里。
梅里雪山·明永冰川
认识梅里雪山,是从中日联合登山队开始的。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时不幸遭遇雪崩,一行十七人全部遇难。从此,梅里雪山和卡瓦格博峰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梅里雪山属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第一高峰。在当地藏族群众中,梅里雪山被视为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同时也是唯一的一座“雄性”神山。它长久以来都是藏族同胞朝拜的圣地,每年都有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到此朝圣、转经。明年是羊年,也是梅里雪山的本命年。到时藏区所有虔诚的藏民们将齐聚梅里雪山转山朝圣,徒步绕山脚穿行一次,用时少则两周,多则两月,足见这雪山在藏民们心中的地位。
梅里雪山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虽然高不及7000米,却从未有人登上去过。本世纪初以来,多少国内外登山队都曾试图“征服”他,但都一次次在卡瓦格博峰前败下阵来。1990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冲击的时候,山下藏胞跪成一片,默默祈求神山不受玷污。据当地的朋友说,当时在山下的喇嘛寺内曾齐聚2000多僧人,同时颂经,保护神山不被外人打扰。结果,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山难竟然真的发生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试图挑战雪峰的神圣。十八名登山勇士的墓也永久的矗立在卡瓦格博峰对岸。他们的遗体直至1999年才在距遇难地点八公里的冰川上被发现。
梅里雪山确实不希望被人打扰,当我们冒险穿过滑坡和泥石流不断的滇藏公路专程去目睹他的风采时,一连两天整座山峰都被浓雾所包围。据说当年班禅来到山下时,雪山同样云雾缭绕,但当班禅口中念过一串经文,并撒下一瓶圣水后,云雾竟神奇的散开,卡瓦格博峰便露了出来。我们没有班禅的神力,自然也难见雪山真面目。不过雪山还是没有亏待我们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奉献给我们的是一条壮观的明永洽冰川!
在藏语里,“洽”即冰川的意思,因此明永恰冰川又称明永冰川。明永冰川发源于梅里雪山,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500多米,面积有73.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罕见的低海拔、低纬度的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明永冰川冬长夏消,深藏在梅里雪山的山谷里。没有见到梅里雪山,我们决定去亲眼看看罕见的冰川。
进冰川的路在群山间蜿蜒,时而上山,时而下谷,云层漂浮在山腰上,我们得以真切的体会到人在云中行的奇妙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峰回路转,我们忽然看到了一条白茫茫的丝带丛云雾缭绕的雪山顶上蜿蜒而下,在云层间若隐若现,那分明就是明永冰川!它的上部在云端上,而尽头又流向云端下,远远望去,群山的怀抱中的冰川宛如梦中的仙境一般,想到马上就会到达冰川脚下,我心里不由得兴奋不已。
穿过澜沧江峡谷,我们就进入到冰川脚下,此时不见冰川,却见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山涧里顺流而下,河水奔腾不息,冰凉刺骨,迎面寒风习习,哗哗的流水声响彻山谷。这是一条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河流。下了车,我们整备好行囊,一头钻进茂密的原始森林,向山上的冰川进发。
原始森林里植被茂密,大树参天,山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落叶,阳光透过密林照耀下来,留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山上下着面面细雨,空气冰冷而湿润,山间流水声仍然不绝于耳。也许是海拔2000多米的缘故,上山的路走起来颇耗体力,不到一会儿,我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索性把雨衣脱了,尽情的品尝雨中登山的乐趣。忽然,山谷中传来轰隆隆的“雷声”,没有闪电,怎么会有雷声呢?一问才知道,那不是雷声,而是冰块崩塌地声音,不禁啧啧称奇——看来冰川规模真是超乎想象!行走途中还碰到一段小插曲:我们遇到了一群“山猪”。这些猪被成天放养在山谷中,爬山能力不可小视,再陡的坡也不再话下。那猪蹄比家猪的长多了,身材也“苗条”不少,吃的是山珍,喝的是泉水,真是有福气啊。
随着山势越来越陡峭,海拔越来越高,每上爬一段路都无比艰难。忽见树丛间有一块白斑,难道是冰川?我顿时疲劳全无,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去,拨开树叶探头一望——眼前是一条从高处的雪峰蜿蜒而下的冰河!一行人顿时欢呼雀跃,山间响起了我们兴奋的呼喊声。再向前去,我们攀到了观景台,明永冰川的真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高及天幕的雪峰上流淌下一条宽阔的冰河,冰河陡峭无比,像一条凝固了的巨型瀑布奔腾而下,一直蔓延到身后的山谷里。此时冰面下流淌着滔滔冰水,流水声震耳欲聋,冰面上覆盖着一层黑色的泥沙。近处的冰面因此呈黑色,上面布满了一条条深不可测的冰缝,透过冰缝隐约可以看到呈天蓝色的冰水。远处的冰块巨大无比,上部是白色,下部呈绿色,在高处冰块的积压下裂为一个个巨型冰梭崩塌而下,场面无比壮观。此时虽然寒风瑟瑟,但我们却兴奋得热血沸腾,大声呼喊着:“冰川,我来啦!雪山,我来啦!”有人甚至马上掏出手机,接通亲朋好友,对着电话竭尽所能的向电话另一端的人描述这奇景:“你听,你听,这是冰川的声音!”那一刻,自己真想化作一块冰,永远留在冰谷里。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个野人该多好”
乘着这股兴奋劲,我们继续向上攀登,想要尽量近距离的接触冰川。渴了,就喝一口路边的山泉水,清凉甘甜的天然净水沁人心脾,使我更有劲了,不一会儿就走到山路的尽头,这时的我浑身浸透着汗水和雨水。这里坐落着一个小庙,刚到庙门口,一个守庙的藏族汉子迎了上来,他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庙里烤火,并亲自斟上酥油茶和白酒,让我们暖暖身子。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遇到这样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我们被风景和人情深深的感动了。
经过一阵攀谈,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位藏民竟然是1999年发现中日联合登山队队员遗体的人。他当时是去放羊的时候意外的在冰川的一处平台看到了遇难队员的遗体,后来还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代人去冰川上把遗体遗物运了回来。守庙人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一处冰川平台告诉我们,那里就是队员遗体被发现的地方。看着远处狭窄的平台,我们心里默默祈祷,愿勇敢的登山队员们安息。在庙里我们虔诚的对着山神跪拜祈祷,进香,表达我们队这座神山的崇敬之情。天色渐暗,我们告别了守山人,终于踏上了归途。
作者:lio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