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州三怪
去湖州一游,印象深刻的以湖州三怪为最。
湖州一怪为“塔里塔”。原为舍利石塔,是唐代僧人云皎在长安得到七粒舍利子等佛家宝物回湖州后所建。传说凡真心归于佛门且修行到家的高僧,死后焚化必留下结晶———舍利子。品德越崇高,悟性越深刻,留下的舍利子就越多。石塔建成十余年后,舍利子的神光见于塔顶,又在石塔外增建木塔,从而形成“塔里塔”的格局。又从佛经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现”取出“飞英”二字作为塔名。过了160多年,木塔在一场雷击中化为灰烬。不久当地僧俗人等又把木塔建起。260多年后,飞英塔遭到更烈的雷劫,不但外护的木塔日见倾圮,而且里面的石塔痕裂剥落。当地僧俗人等又在和尚道黻的倡导之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了九年时间把飞英塔整修一新:“金碧交辉,雄观郡邑,凡江南浮屠无与比者。”至今又是530多年过去了,无数的战火兵燹、天灾人祸之后,我们还能见到这样的“塔里塔”,又该有多少人为它的重修与维护献出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座飞英塔,唐宋元明清;衰世又盛世,矗立到如今。中华民族之珍爱文化何其执著,何其不畏艰辛!
湖州二怪为“庙里庙”。湖州府庙当地称“庙里庙”,因在府庙中又建了一所“劳公祠”而得名。劳公,明代湖州知府劳钺。他在此任职四年,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湖州府志》称他为“名宦”,说他“勤慎耿介,政多恺悌”,重视教育和文化建设,“为人正直,不可干以私”。当时太湖匪患猖獗,劳钺的前任因受贿而任其恣意妄为;劳钺上任后,坚拒贿赂,全力缉捕盗匪,终于全数抓获,各正其罪。传说劳钺去世前,似有预知,即沐浴升堂,与士大夫诀别,无疾而终。后人在府庙中增建“劳公神庙”,作为湖州府城隍来祭祀。
能清正廉明,为民造福的官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岁月里实属凤毛麟角,与多如牛毛的贪官奸吏相比尤足珍贵。所以凡有劳钺一流名宦出现,必受百姓尊崇、敬仰,乃至神化之。综观浩浩史册,民间纪事,又岂止湖州一地如此!
湖州三怪为“桥里桥”,即潮音桥。据说建桥之先,此地名潮音渡。涨水之时,渡口众流汇合,势大浪急,涛声如潮声,如普陀山潮音洞之境。所以取名“潮音”。相传400多年前,潮音渡东有家财主为赚大批香客过河的银子,便买了一条渡船,让一个哑巴撑船摆渡。一年又一年,哑巴除了给财主上交船钱外,自己也积蓄了银两,便在河上架了座免费过河的木桥,时人称为“哑巴桥”。财主见了大怒,立即叫人拆桥,并把拼死拦阻的哑巴打死投入水中。两岸百姓群情激愤,一边护桥一边上告官府;同时凑集资金,要建一座更好的桥来纪念哑巴。官府难犯众怒,只好又出面召集人手在木桥上建了一座石桥。数百年来,过往行人与来往船只于桥下经过时都相约不发一言,为的是纪念那位为众人架桥而丢了性命的哑巴。
可惜这位哑巴的姓名已无从查考,成了中国有史以来千千万万利于他人的无名氏中的一员。想起多少无耻无德者却能留下令人切齿的臭名,而好人哑巴却只以“哑巴”名之,心头不免苍凉了点。然而在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心里,他们是永存的。
摘自《新民晚报》
作者:小丫头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