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边走边唱 作者:和平树
记得多年前在昆阳城内求学时,昆、鳌两地的同学对我们这些来自水头的“闽南话人”总是饱含矛盾心绪。他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水头人都蛮富的哦”,一方面又不忘补充一句“可是水头是我们平阳很没有风情的地方耶”,让我们哭笑不得。其实,水头的绚丽风情如歌如梦、如诗如画,信手拈来,便有浓浓韵味……
水碓悠悠
水头境内溪流纵横,水源充足,顾名思义叫“水头”。昔时,水头人舂米皆用水碓,水碓一般设在溪埠头茅草房内,屋外筑有引水槽,引来溪水冲击引水渠下的木轮,使之不停旋转,带动石杵捣击石臼中的米,或带动大石磨磨粉。当溪中水位较低时,人们往往在溪中安放上装有灌水竹筒和竹帘叶片的圆形筒车,利用流水推动,把溪水引上水渠带动石杵工作。在供电尚未普及的年代里,水碓给水头人民舂米或造纸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发展最盛时,仅水头短短千来米长的碧溪,在其溪埠上便自上而下依次有仕静碓、油车碓、南门碓、埠头碓四大水碓。当供电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时,辗米厂逐渐取代了水碓的地位,伴着哗哗流水声、清淡米粉香的水碓们也逐渐在溪岸边消失了。可是,当水头人提到“六门碓”这些已演变为地名的词语时,心中又会闪现出那织满幽幽恋旧情的老水碓来。
七七送“巧”
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前后,水头镇凡有女儿在新出嫁的人家,便要备上五样食品给女儿“送巧”,分别是用米粉拌红糖芝麻制成的“巧食”和“麻口”、瓜子、熟花生和炒茴豆,蕴意祝福女儿女婿全家心灵手巧、开心幸福。尤其是那米制“巧食”,或制为胖阿福状、舌状、手指状,或蘸染各色颜料,或夹上糖心麻心,着实招人喜爱,水头上街就有一家专门制作麻口糕点的几十年老店,至今顾客络绎不绝。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娘家给女儿“送巧”的内容也渐渐变为水果冻、饮料、奶糖等物了。类似的风情还有水头新婚夫妇在结婚次年的端午节前,男方要给丈人家送大黄鱼、长寿面等礼品,而女方则要给女婿家送上新衣服、电风扇、空调等“送端午”的回礼。
周岁庆典
水头孩子过周岁(水头俗语称为“大节”)往往是他一生第一个重要庆典。这一天,小“寿星”要穿上外婆家送来的新衣新帽,戴上金或银制长命圈、长命锁、手镯和脚镯,男孩子穿上虎头鞋,意为壮胆祛邪,女孩子穿上莲花鞋,意为美丽娉婷。然后,在家中有福分长辈的挽扶下,先踩摆在地上的一双红龟稞,再踩摆在椅上的红龟稞,最后踩摆在桌上的红龟稞,意为步步高升,如果孩子学步较快,可以在红龟稞上走上几圈,更能招致大人们的赞扬。踩红龟稞之后,照例要捧出摆有书籍、毛笔、算盘等物的抓周盘,让孩子自选一物,以预测其今后发展方向,像选中书籍意为昭示孩子今后学识渊博,选中毛笔昭示今后文才超群,造中算盘昭示今后精明善经营等,各有不同好口彩。
河灯如梦
旧时,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中元节,水头镇富裕人家便会集资做“普世”道场,由和尚设坛、念经、放焰口,称“盂兰盆会”。晚间,便到碧溪放河灯,谓为超度溺者亡灵。那河灯如饭碗大小,底部以圆木片浸沾桐油,四周糊以红、绿等各色彩纸,中置白烛,点燃后一一放入水中,任其顺水漂流。远观处灼灼点点,仿似银河之星尽倾溪中,近看时烛晕水影交相辉映、摇曳生姿,恰如满溪五彩莲花灿然绽放,景观煞是迷离动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这种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习俗渐渐隐入了水头的历史,那满溪璀璨的河灯已不为如今的“小水头”们所见了。
作者:freeman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