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站等大巴,对面的人百无聊赖的拿着两个硬币在拔胡子。这使得我的乌镇的憧憬因哭笑不得而暂时中止。还好不是同路的,想想这种人也不会去乌镇的。票上虽然写的是豪巴,其实不怎么样,特别是天窗锈了不能关。一路的颠簸让我浑身都是震落的铁锈。
坐在黄包车上去看老街,那里还没有开发。窄窄的街道,高高的防火墙。桥很多,大都很短,站在上面细细摸着桥上残缺的**(那个叫什么来着,跟芦沟桥上的石狮子一类的),面前的水流蜿蜿蜒蜒的走远开去。忽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那是一种纠缠的空气中的东西,猛的就那样扑过来。
看过那棵传说乌将军化身而成的古树后给房东电话,她让我在桥上等,一座水泥钢筋的现代桥梁。桥下是闻名以久大运河,可惜并没想象中的宽。
没买门票就进去了,省下这60元对一个穷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以外的是游人很多,那种如麻的多。古镇中充满喧嚣,这让我很失望。随便转了一圈后回到房间,准备晚上再出去。
一臂宽的木楼梯,还有一道小小的木门,踩上去发出‘咚咚’的声音,奇妙无比。台阶还没有一脚长,侧着身子光着脚慢慢走上去。窗帘、门帘都是用那里的蓝印花布做的,摸上去软软的,蓝色的小花显得很湿润,花瓣边缘似乎还再缓缓的延展。这就是水乡了吧,带这温情的一切。
晚上游人果然少了很多,三三两两的坐在桥上聊天,风舒服的吹着。饭在一户当地人家吃 ,小羊肉,味道实在鲜美。吃到一个羊的下颚时才忽然明白这菜应该读小羊--肉,而非小--羊肉。虽然好象有点残忍,但美食当前也顾不了了。边吃边夸烧菜师傅手艺好,立杆见影,没要我米饭钱。看来无论多善良的人,马屁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发现翰林府第时天已经快黑了,一点没有500一晚的酒店的气势,雕花的门,挂一张细竹门帘。这大概也是一种古镇人品质的体现,可惜同样的东西没能体现在房价上。一些游客在河边吃饭,没有灯,桌子中间点着蜡烛 。听房东讲旅游公司不让这里的居民白天做生意,所以这些都要等那些人下班后才会看见。路灯隔的有点远,好在不用担心脚下。双桥的一边竟然用木栅栏锁上了,我晃晃悠悠的翻了过去。其实这不能怪我,晃的是那栅栏,连累了上面的我。
睡的有点早,应该是累了吧。外面很安静,从未体会的安静,大概乌镇也困了。
5点准时醒,关掉闹钟后还听到‘滴滴滴’,发现是隔壁的,蛮有默契的,可昨天还就是没碰过面,随便洗把脸就出去了。微微的寒意,几乎没有游人,刚生好的煤炉冒着白烟,在水面上一点点扩散开。站的一边看对面的房子,依着水搭着,褐色的木版紧紧钉在一起。不时有人从后门出来,端着衣服。‘哗哗’的水声随即响起。这才是最真实的古镇,不受打扰。
我慢慢的走,从这座桥走上那座桥,回头时突然看见有人在梳头,透过小小的木窗。自然的想到了古时才子与佳人的一见倾心,或许很久以前这里真的发生过一个这样开始的美丽故事。大白天的当然不能再翻一次栅栏,所以只是远远看着双桥间那道木屏风。从另一座桥走到对面的街道,两旁的房子都是清时的建筑。楼下大多还关着,门是一块块排在一起的长长的木板,偶尔可以见到二楼的木窗在我经过时开启。我走的很轻很轻,生怕吵醒还在休息的人们。有几户人在做早餐,招呼的走过的人,旅游公司的人上班以后他们就不能再做生意了。
走完一圈后我站在桥上,遗憾没有看见写生的人,我想努力记住这里的一切。
木梯依旧发出沉沉的响声,一分钟后,我将最后一次从它上面走过,它会一直记得我吗?我要回家了。。
作者:tianxie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