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9.21 星期日 天气:多云
尽管昨夜打牌打到12点钟,但依旧无法改变我早起看清晨中西塘的决心,并且我还肩负着叫其他三人起床的任务,也不知是否是这些原因,虽然很困,但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睡,直到听到房东家不知放在何处也不知何年代的古钟敲响1下后,才渐渐昏昏睡去。或许是身在异乡,梦也变得浅薄起来,远处公鸡的叫声,近处鸟儿的叫声,都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朦胧中看看时间才不过5:30,但情绪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无法再睡,就起床洗漱,待一切收拾完毕,走到街道上来时,来来往往的人已渐渐多了起来。旁边的店铺已陆续开张,更有些象我一样的自助游客也已经拿着相机东拍西照了。清晨中的西塘,从里到外都透出一种宁静、秀美。
等我们两个女孩都转好一圈,两个男孩才收拾完毕,回到住处急忙拉他们到永宁桥那里,吃众所周知的小馄饨和豆腐花,情绪越发高涨。我趁馄饨还没好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先买了碗豆腐花,1。5元一碗,一尝果然名不虚传,豆腐花很细、很嫩,入口即化,比原来吃到的都要细嫩许多,听摊主说他的豆腐花是手磨的,所以才会这么细的,而平日里我们吃到的都是机器磨出来的,所以味道上自然大相径庭。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机械化到底是好还是坏?机械化的确带来许多方便,也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但许多东西用机器做出来后,往往都失去了原来手工制作的味道。等我的豆腐花吃好,小馄饨也做好了,完全不顾淑女形象,接着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不过,先要提一下豆腐花摊的行头以及摊主。豆腐花摊的行头是我所见过卖早点摊头里面最有味道的,那是个古香古色的行头,我猜想原本应该是一件放在家中的家具,感觉有些象梳妆台,上面有几个小抽屉,下面有个门,旁边是镂空的,很别致,一下子就将我吸引住,自然少不了拍照留念,旁边一个小伙子也一样拍照,或许也和我一样,被深深吸引了吧。小馄饨皮子非常薄,我印象里面只有小时候去外婆家时,在青浦汽车站对面的早餐店里吃到过这么薄皮的小馄饨,除此以外似乎就再没吃过,虽然馅不是很多,但味道很鲜美,吃完后还想吃。在我们吃的时候,我想拍张大家吃的照片,正拍着,摊主过来对我说,你也去吃我来给你们拍。话说完,就将相机拿了过去,之后我看到他把相机反过来拿着,我一看知道他肯定把我的光学相机当数码相机了,因为现在数码相机的取景屏都是面对自己的,我赶忙说师傅您拿反了,我这不是数码相机,或许被我吓到的老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就递给旁边等候要吃馄饨的年轻人,让他们帮我们拍。虽然老师傅没有帮我们拍成,但我心中着实敬佩他 ,这么大年纪,竟如此时尚,看来我不买个数码相机也太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在我们吃馄饨的时候,大家都对馄饨皮这么薄十分感兴趣,便问老师傅,但不知老师傅是不是没听清,还是出于商业秘密不能透露,他没有回答,留下一个疑问让我们自己琢磨,或许这样更加难忘吧。这是一顿再简单不过的早饭,但因为有了特殊的卖家、别致的摊设以及吃客灿烂的心情,而变得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呢。
吃过早饭,悠闲地在烟雨长廊下闲逛,细细品味着清晨中的古镇。西塘就仿佛是味道醇厚的功夫茶,需要品茗之人用时间去品味,而不能豪饮而下,那样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味道,虽然我并不喝茶。河两旁的人家都陆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如众多平常百姓家一样,平淡而实在。不少年纪较长的妇女蹲在河岸旁通向河的小平台,在河中洗衣服;还有一些人,拎出自家的蜂窝煤炉灶,在自家门口生着火,就这样炊烟袅袅升起,虽然不是傍晚,但也为小镇罩上一层朦胧的薄纱,凭添几分妩媚和娇美。不知是否是爱屋及乌的缘故,连蜂窝煤燃烧的缕缕青烟飘进鼻腔中,都不感觉那么难受,似乎还忍不住都闻几下,我要被这里俘虏了。一路走来,看到更多的是一家老小自在地吃着早饭,他们每个人手中端着一个中号的瓷碗,或坐或立于自家房门口,边吃饭边说着家常话,相形之下,我们倒成了多余的人,影响了人家自在的生活,但或许来得人多了,他们并不感觉奇怪,也有些习以为常,任凭烟雨长廊下人来人往,却毫没有影响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喜欢观察的我留心看了一下,发现他们早饭都吃大米粥(不知到底是用粥,还是该用稀饭,不知南方人到底习惯用那个词来形容),但决不是上海人所说的泡饭。那肯定是慢火熬出来的粥,大米由于吸饱了水分而变得晶莹剔透,也因为熬的够火候而十分粘稠,没有凑到跟前似乎就已经闻到了香味。而大米粥的最佳拍档莫过于酱菜了(北方人通常都称之为咸菜,而南方人所指的咸菜通常是指雪菜),差不多每个碗中都放着一块西塘特产――大头菜,其实就是一种自家腌制的酱菜,小时候在外婆家中就经常吃到,而且也是配稀饭吃的,是用酱油泡制而成,咸中略带些甜,很鲜美呢,只不过现在城市里会腌制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原本上不了台面的酱菜反而成了稀罕物,不知是该为生活水平提高而高兴还是该为古老东西的逐渐消失而低落。
我们就这样慢悠悠地闲逛着,从永宁桥沿着烟雨长廊经过送子来凤桥来到环秀桥,从环秀桥上走到上西街,再从上西街走回到永宁桥,之后走进烧香港。时下已是秋天,天高气爽,蓝天白云,更有阳光洒下来,甚是舒服。走到圣堂茶楼后,萌生了喝茶打牌的念头,于是在秋日的早晨,选择一倚窗伴水的位置,边喝茶边打牌,这种悠闲与惬意怎一个舒服了得。身处一个古香古色的环境之中,喝着主人泡制的绿茶,欣赏着窗外绿绿的杨柳随风摇曳,更有习习凉风带着丝丝河水的湿润拂面而来,真希望时间在这一刻停下脚步,和我一起享受着美妙的时刻吧。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河岸对面的石路上就传来人声鼎沸的嘈杂声,导游的解说从旅游团标志之一的喇叭里传出,更显尖锐、刺耳,接着就是大队人马的脚步声,兴奋的高谈阔论声,其间还夹杂着小孩子的哭闹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刺耳的响雷穿透寂静的黑夜一般,给这样一个宁静、安详的早晨带来不和谐的声音,令我加倍珍惜他们浩浩荡荡走过后的片刻安宁,但通常都是好景不长,一批过去不久又会有新的一批纷至沓来,带来同样的嘈杂、同样的不和谐。只好庆幸将西塘最美的夜和清晨都尽收眼底,更铭记在心里,有它们的陪伴便足够了,就将这喧闹的白天留给那些喧嚣的人们吧。
打牌到近中午时分,考虑到下午回去的时间,从茶楼出来后,便直奔早已计划好的午饭场所――“响堂”,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在网上的知名度也是响亮有名的,虽然褒贬不一,但总要吃过才能有所评价嘛。我们去时人还不是很多,“响堂”和“醉芙蓉”紧挨着,两家店的规模和摆设都差不多,很容易就认错了,而两家的生意也都差不多,我们最终还是坚决地在“响堂”坐下来。老板把菜单递上来,由于许多特色菜都已经吃过,就想找些没吃过的尝尝,于是点了“香辣小龙虾18元”、“蝉翼包圆18元”、“虾米葫芦8元”、“丝瓜油球10元”、“番茄蛋汤6元”,由于经常从送子龙蹄的店面走过,被摆放着的一个个蹄膀的色香深深吸引,很想尝尝看,如果味道好的话可以买一个带回去慢慢享用,就托老板娘到送子龙蹄那里帮我们拿一个,钱一起付给她,15元一斤,我们要的那个28元。不知是否后来人多的缘故,上菜的速度挺慢的,而且我们吃过后感觉味道实在一般,甚至有些失望,或许期望值太高了吧。“香辣小龙虾”的香和辣还算到位吧,但因为小龙虾做法都大同小异,所以也并没有什么太好或太坏。蝉翼包圆是豆腐衣里面裹上荠菜和肉蒸制而成,荠菜的清淡弥补了肉的油腻,再加上薄薄的豆腐衣,吃起来还是很爽口也很香的,应该是我们所点菜里面味道最好的一道了。接下来的虾米葫芦和丝瓜油球都太令人失望,所谓虾米葫芦就是小虾米和夜开花一起炒,或许他们那里管夜开花叫葫芦吧;丝瓜油球就是丝瓜烧油豆腐,我们一看都大跌眼镜,实在是家常菜水准,味道也实在一般,我觉得我炒出来的味道都未必比她的差,于是我们分析可能就是老板娘在那里炒的,不禁想到曾经有网友说这样的小饭店也就是这样的水平了,终于理解了这话的含义。不过吃饭的口味大家各不相同,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就是这个道理,到底哪里好吃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吃过中饭,回去收拾东西,便准备回上海了。最后还是买了阿牛的粉蒸肉和送子龙蹄,回来吃过后感觉阿牛的粉蒸肉实在不怎么样,送子龙蹄还可以,只是每次不能多吃。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千万要尝过以后再买,否则买回来不好吃就很不划算,又辛苦又心疼呀(因为带回来后实在感觉不好吃,最后剩下两个就扔掉了)。打算乘14:19的K826次返回上海,于是12:45离开了这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走出古镇,来到昨天下出租车的地方,本想打车到嘉善火车站,可在那里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出租车,或许那个时间到西塘的人已经很少了,因而出租车也很少,后来只好边走边等,直到走到农工商,也没有碰到出租车,恰好农工商对面停着几辆中巴车,其中第一辆的售票员在路边招呼我们,说他们的车马上就开,到火车站的,由于看到网上有网友说中巴车绕道,怕赶不上火车,便反复强调我们是要赶火车的,她也反复咬定肯定没问题,如果赶不上就不要钱,我们看等出租车无望,就上了中巴车,还好没过多久车就开了,而且一路上也并没有绕道,从西塘开到火车站只用了15分钟,每个人3元,还算不错。这里提醒各位,返程的时间要自己把握好,如果是中午时间返回的话,出租车或许不是那么好找的,时间余量要放足。从嘉善上车的人满多的,在车站上还遇到早上在馄饨摊帮我们照相的两位朋友,大家微笑着互相致意,都是“驴友”嘛。虽然买不到座位,但上车基本都能找到座位,而且只有短短45分钟的路程,站一会就到了。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恋恋不舍以及改日再来的决心,随着火车渐渐开动,我在内心和西塘说声再见,再见就是再次相见。
作者:love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