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钟山风景区的一些传说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故事当然不少。至今在民间流传最多的自然是明代的,特别是围绕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这大概是因为现在南京还有不少明代的遗存物,睹物思源而致吧。在此就说一点民间传说与真实历史各有其半的故事。
朱元璋是很信风水的。在元代后期,江苏省句容县有一个朱姓人家,由于不堪贫困和当地官绅的压迫,与乡亲一起逃难到了现在江苏省盱眙县境内的洪泽湖南岸边谋生。有一天朱家的主人朱初一(大概是大年初一出生的或是初字辈排行老大)在田里劳作,累了后就在田边睡觉。这时有两个道士从那里经过,老道士对小道士说:“此处是风水宝地,谁埋葬这里谁家就会出天子”。小道士不信,老道士就捡了根枯树枝插在地上说:“十天后此树枝要能成活发芽,我说的一定会灵”。此话被朱初一听见了,于是每天前去查看。第十天枯树枝真的发芽了,朱初一不想好事被他人夺去,就拔了已经发芽的树枝另外插了根枯树枝。两个道士来查看时,老道士发现被人换了树枝,环顾四周发现了在远处偷看的朱初一。于是说“树枝一定被此人换了,他是有福之人,命中注定他家要出天子,就让他去吧”。朱初一死时,要儿子朱五四(大概是农历五月四日出生的或五字辈老四)把他埋葬在了道士插树枝的风水宝地。据说当时把他的棺材下到墓穴中时,周围的土自动合拢形成坟冢,人称“天葬”。一年后朱初一的孙子出世了,他就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四岁时随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流浪、乞讨最后到了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十七岁那年在半个月内一下子连续死了父母和大哥三人,在参加农民起义军之前还做了四年以乞丐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和尚。没想到参加红巾军十多年后朱元璋竟然真的做了皇帝。据说在他当年过着乞讨生活时,没钱埋葬半个月内死去的父母和大哥,一位好心人给了张芦席,用来包裹好了三人的尸体。就要埋葬时下起暴雨,朱元璋和二哥赶忙先去躲雨,等大雨过后,看到他们刚才放父母和大哥的尸体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座小山,已经完成了又一次“天葬”。由此看来,朱元璋是不得不信风水的!
朱元璋建朝定都南京后,自然也要找个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百年后的归宿,以保朱家江山“永不变色”。结果为自己找到了紫金山南麓的一块“风水宝地”,即现在的明孝陵。他还重新修建了盱眙境内祖父、曾祖和高祖的合葬衣冠墓“明祖陵”和在凤阳埋父母、大哥的“明皇陵”。虽然他的祖宗们都未登过大宝,但陵墓规格却如同帝陵。在他心中故人埋葬的好坏可不是件一般的事情!可惜由于历经战火和天灾,明皇陵和明祖陵都受到严重破坏,遗留下来的只是些石刻生像和柱子了。
尽管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己也吃过许多苦,本该是会体谅老百姓疾苦的,但实际上为了修建孝陵死了成万上千的老百姓。现在南京郊区的阳山,山腰上留下了为立孝陵神功圣德碑而开采的碑材,碑身、碑座和碑额加起来共高约50米、近6000吨重,这个世界第一大碑材终因无法运输而放弃。虽然碑材没有用上,不过在碑材山下形成了一个埋葬上万名在开采中死去石匠的坟场,现在那里的地名还叫“坟头”呢?在朱元璋下葬时还有40多嫔妃随葬从死,此后几代明皇也都有嫔妃随葬,直到英宗才有了改变。由此看来,对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皇帝的生和死都是百姓的灾难!难怪老南京人中流传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不少,但都没带有什么怀念之情。
在国家公布的南京钟山风景区范围内,第一个建陵墓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墓建在现在明孝陵正南面的梅花山上。南朝梁代时,现在明孝陵的位置上就有个规模不大但名气不小的寺庙,原称开善寺,元代改称蒋山寺,朱元璋看中的风水宝地就是寺庙的地盘。要建皇帝的陵墓,寺庙只能迁走。由于明代都城南京佛教盛行,朱元璋还当过几年和尚,不好随意拆庙,于是就异地扩大规模和升格新建了灵谷寺,朱元璋还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丛林”的匾额以示抬举。现在游客看到的灵谷寺只是当时的一小部分,旁边的无量殿(也称无梁殿)是灵谷寺的藏经楼。随之迁到灵谷寺的宝志和尚(也称宝公或志公)墓前有块“三绝碑”,碑为唐代所立,碑文为李白撰、颜真卿写、吴道子画,人称“三绝碑”。其实碑上还有赵孟頫写的赞碑文也很有价值。此碑屡遭破坏,现有的碑为清代灵谷寺的僧人按照以前的拓本刻的复制品。我小时侯(文革前)还能较清晰地看见清代所刻的图文,图是宝志和尚的画像,“文革”中受到比以前历代更加厉害的破坏,现在已经什么也看不清楚了。灵谷寺也屡遭破坏,现存遗迹只有明代所建的无梁殿和寺里供奉的传说是唐僧三藏(玄奘和尚)的一块灵骨了。
建明孝陵时,本来要迁走孙权墓的,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条好汉就为我守陵吧”,于是就没有迁建孙权墓,而将神道绕过了孙权墓。大概现存中国历代皇帝陵也只有明孝陵的神道是如此折弯而不是正对陵区中轴线的吧!现存“四方城”内的可以称为世界最大的太祖神功圣德碑,方向也与陵区中轴线方向不一。据说,那带折的陵墓神道,呈现的是“北斗星”形。上世纪40年代,汉奸汪精卫铲平了孙权墓为自己建了墓,抗战胜利后返回国都的蒋介石下令炸掉了汪精卫墓,并连夜建起了现在还立在梅花山上的那座亭子。在南京当过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葬于自己选定的墓地,即现在的中山陵。蒋介石也在明孝陵后的紫霞湖北面的山坡上看中了自己的墓地,当年为以示地点而修建的“正气亭”现在还立在那里,可惜他死在了台湾没有葬到紫金山麓。
除了已经说到的几位外,埋葬在紫金山麓的还有明代的中山王徐达、民国时期的廖仲恺和何香凝、邓演达、谭延剀等人。紫金山真有灵气!紫金山麓真是块风水宝地哟!要不,怎么一千多年来有那么多有名和有权的“大人”争着要埋葬在那里呢?
作者:200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