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鄂托克旗相关城市
您的位置  :  内蒙古  >>  鄂尔多斯  >>  鄂托克旗
+更多
鄂托克旗
鄂托克旗 所有景点
+更多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全旗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0064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4年)。 旗人民0驻乌兰镇,邮编:016100。代码:150624。区号:0477。拼音:Etuoke Qi。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降水少,蒸发量大。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6.4℃左右,年降水量为25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0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122天左右。 行政区划 鄂托克旗辖4个镇、2个苏木:乌兰镇、棋盘井镇、蒙西镇、木凯淖尔镇、阿尔巴斯苏木、苏米图苏木。 乌兰镇  由原乌兰镇、包乐浩晓镇和察汗淖镇撤并后共同组建的。位于旗境中部偏东南,距鄂尔多斯市0所在地东胜区237千米。总面积3324.44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辖14个嘎查、2个村和6个社区。 蒙西镇 位于鄂托克旗西北部,距乌兰镇180千米。总面积1938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05年),其中农牧业人口5796人。辖渠畔、碱柜、羊场、新民、其劳图、苏亥图、巴音温都尔、伊克布拉格8个村(嘎查)和隆安社区、蒙西2个社区。 1975年鄂托克旗农村牧区区划调整时,召稍、巴音淖、木肯淖、公其日嘎四个乡的移民组建碱柜。1979年10月,碱柜与新地合并为呼和特拉人民公社。1984年易名碱柜乡人民0。1997年4月,伊乌划界,碱柜乡的黄河、巴音、新地、三坝4个村整建制划归乌海市。1998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碱柜乡设立碱柜镇。2004年12月,碱柜镇与蒙西工业园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模式,更名为蒙西镇。2005年9月,原公其日嘎乡的1个村、阿尔巴斯苏木的3个嘎查并入蒙西镇。 棋盘井镇  南北长23.8千米,东西宽135千米,总面积3614平方千米,镇区规划占地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7.6万余人(2006年),辖7个居委会、10个嘎查(村)。 木凯淖尔镇  位于鄂托克旗东部,距乌兰镇65千米,东邻杭锦旗,南与乌审旗接壤,西北分别与乌兰镇、阿尔巴斯苏木、棋盘井镇相连,总面积2497平方千米,总人口17680人,其中常住农牧民11698人,辖17个行政村、1个牧业嘎查,111个牧业合作社,3个居委会。 苏米图苏木  位于鄂托克旗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区的北部及其边缘,总面积2822.3平方千米,总人口5800人,其中蒙族占85.2%。辖10个嘎查,18个牧业社。 阿尔巴斯苏木  由原新召苏木与原查布苏木合并而成,东邻乌兰镇,南接鄂前旗,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北靠乌海市。南北长138千米,东西宽75千米,总面积6250平方千米,总人口9000多人,辖14个嘎查,63个牧业小组。 历史沿革 “鄂托克”系蒙古语,汉意“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称千户,它是组成万户的小领地名称,是地缘组织,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十七世纪中叶,清朝0以拥有军事权力的“和硕”(旗)取代了“鄂托克”,但鄂托克一直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俗称保留下来,解放后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 西周时,鄂托克旗一带为猃狁等游牧部落的活动区,统称戎狄。春秋时期,朐衍等部落游牧于旗境西南边沿。至战国时期,林胡、楼烦移居此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划属北地郡。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属临戎、修都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后,南匈奴等部众入居,鄂托克旗属右贤王屯领的朔方郡。两晋十六国时为前后赵、前后秦属地朔州境。北魏天赐四年(407年),隶属大夏国夏州。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分属于西安州、薄骨律镇和沃野镇。隋大业元年至三年(605-607年)改州为郡,鄂托克旗地区分属灵武、盐川二郡。唐初为安置内附突厥人的鲁、丽、舍、塞、依、契六胡州地区,后并为匡、长二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归仁、怀德三县。元和八年(813年)在经略军(故城址在包乐浩晓)设新宥州,下辖延恩、长泽二县。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拓拔思恭子弟历任定难军节度使,鄂托克旗地盘分属定难节度使和宋朝的灵盐节度使。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归属西夏。 1227年蒙古灭西夏,鄂托克旗始为蒙古汗国领地。元代,除旗境西部划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外,余为察罕脑尔皇室封地。明洪武六年(1376年),分属宁夏卫和东胜卫,隶属陕西行都司。天顺六年(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尔多斯,弘治十三年(150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恢复万户组织,鄂托克旗属右翼三万户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所辖鄂尔多斯万户之地,后一直属巴尔斯博罗特之孙拜桑忽尔及其后裔的领地。崇祯七年(1635年)鄂尔多斯万户归顺后金(清朝)。清顺治六年(1649年)将鄂尔多斯万户划为六个旗,原拜桑忽尔诺延及后裔所据克扣特、锡布沁、乌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组成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下设15哈喇(参领区),83个苏木(佐领)。 民国年间仍实行盟旗制度,仍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设沃野县,1936年将旗衙门改为旗0。1941年旗境设桃力民办事处。1942年在参领区内实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国解放,哈喇、苏木和保甲制度同时并存。 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成立临时自治0。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0。 1980年,南部10个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克前旗。1997年将巴音陶亥乡、巴音陶亥农场和碱柜乡的巴音、新地、黄河、三坝四个村划入乌海市。(以上根据“鄂托克旗0网”内容改动) 2000年,鄂托克旗辖6个镇、2个乡、4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00072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乌兰镇 26002 棋盘井镇 13976 碱柜镇 7179 包乐浩晓镇 2588 察汉淖尔镇 5431 沙井镇 10686 木凯淖尔乡 3835 公其日嘎乡 4582 阿尔巴斯苏木 10494 新召苏木 4338 查布苏木 5992 苏米图苏木 4969  ?年,鄂托克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乌兰镇:辖 第八、第七、第六、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8个居委会;一村委会、二村委会。 棋盘井镇:辖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7个居委会。 碱柜镇:辖 新民、羊场、碱柜、渠畔4个村委会。 包乐浩晓镇:辖 包日塔拉、乌兰图克、敖伦淖尔、包日呼舒、德日苏、马新布拉格、海岱7个嘎查。 察汗淖尔镇:辖 察汗淖尔、赛罕塔拉、沙日布日都、乌兰柴达木、哈马日格太、苏吉、查汗陶勒盖7个嘎查。 沙井镇:辖 巴音淖尔、水泉子、小湖、伊克乌素、乌兰哈达、乌素其日嘎、召稍、达楞图如、桃力民、乌兰吉林、包勒壕内、乌兰其日嘎12个村委会。 木凯淖尔乡:辖 木凯淖尔、旧庙湾、大克泊尔、扎德盖、索扣、察汗敖包6个村委会。 公其日嘎乡:辖 深井、其劳图、百眼井、阿如其日嘎、石勒凯、苏米图6个村委会。 阿尔巴斯苏木:辖 乌仁都喜、额尔和图、呼吉、伊克0、楚鲁拜、苏庆图、伊克布拉格、巴音温都尔8个嘎查。 新召苏木:辖 脑高岱、敖伦其日嘎、乌兰其日嘎、呼和陶勒盖、巴音乌素、乌兰乌素6个嘎查。 查布苏木:辖 布隆、阿如布拉格、陶利、赛音乌素、巴音陶勒盖、希尼其日嘎、哈图7个嘎查。 苏米图苏木:辖 查汗敖包、巴嘎额尔和图、额尔和图、苏里格、斯布扣、伊连陶勒盖、巴音布拉格、苏米图、马什亥、哈达图10个嘎查。 2004年,鄂托克旗辖6个镇、2个乡、4个苏木:乌兰镇、棋盘井镇、碱柜镇、包乐浩晓镇、察汗淖尔镇、沙井镇、木凯淖尔乡、公其日嘎乡、阿尔巴斯苏木、新召苏木、查布苏木、苏米图苏木。总人口92 023人。 

 

旗情概况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全旗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0064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4年)。 旗人民政府驻乌兰镇,邮编:016100。代码:150624。区号:0477。拼音:Etuoke Qi。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降水少,蒸发量大。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6.4℃左右,年降水量为25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0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122天左右。 鄂托克旗位于内陆大西北,受中纬度和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的控制,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春迟秋旱,冬长夏短,日照充足,属中温带温暖型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日照2700~2900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7.1℃ 1月份平均-10.2℃ 7月份平均气温22.4℃ 极端最低气温-3l.6℃ 极端最高气温36.7℃ 年平均无霜期为173天 无霜期的年变化很大,最长的有212天,最短的有143天 年平均降水量265.0mm 年蒸发量2514.8mm 年平均风速2.8~3.8m/s 大风(≥8级)年平均25~30天 沙暴日数20~35天 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36cm 行政区划 乌兰镇 由原乌兰镇、包乐浩晓镇和察汗淖镇撤并后共同组建的。位于旗境中部偏东南,距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东鄂托克旗地图胜区237千米。总面积3324.44平方千米,总人口3.6万人,辖14个嘎查、2个村和6个社区。 蒙西镇 位于鄂托克旗西北部,距乌兰镇180千米。总面积1938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05年),其中农牧业人口5796人。辖渠畔、碱柜、羊场、新民、其劳图、苏亥图、巴音温都尔、伊克布拉格8个村(嘎查)和隆安社区、蒙西2个社区。 1975年鄂托克旗农村牧区区划调整时,召稍、巴音淖、木肯淖、公其日嘎四个乡的移民组建碱柜。1979年10月,碱柜与新地合并为呼和特拉人民公社。1984年易名碱柜乡人民政府。1997年4月,伊乌划界,碱柜乡的黄河、巴音、新地、三坝4个村整建制划归乌海市。1998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碱柜乡设立碱柜镇。2004年12月,碱柜镇与蒙西工业园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模式,更名为蒙西镇。2005年9月,原公其日嘎乡的1个村、阿尔巴斯苏木的3个嘎查并入蒙西镇。 棋盘井镇 南北长23.8千米,东西宽135千米,总面积3614平方千米,镇区规划占地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7.6万余人(2006年),辖7个居委会、10个嘎查(村)。 木凯淖尔镇 位于鄂托克旗东部,距乌兰镇65千米,东邻杭锦旗,南与乌审旗接壤,西北分别与乌兰镇、阿尔巴斯苏木、棋盘井镇相连,总面积2497平方千米,总人口17680人,其中常住农牧民11698人,辖17个行政村、1个牧业嘎查,111个牧业合作社,3个居委会。 苏米图苏木 位于鄂托克旗南部,地处毛乌素沙区的北部及其边缘,总面积2822.3平方千米,总人口5800人,其中蒙族占85.2%。辖10个嘎查,18个牧业社。 阿尔巴斯苏木 由原新召苏木与原查布苏木合并而成,东邻乌兰镇,南接鄂前旗,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北靠乌海市。南北长138千米,东西宽75千米,总面积6250平方千米,总人口9000多人,辖14个嘎查,63个牧业小组。 历史沿革 鄂托克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河套人”就在鄂托克旗一带生息、繁衍,今阿尔寨石窟(百眼窟)、桂勒斯太(樱桃山)等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河套人”遗址。商代土方、鬼方等方国和北羌、熏育等民族游牧于此地,他们大多是“居溪沟,各有君长”。西周时,鄂托克旗一带为猃狁等游牧部落的活动区,统称戎狄。春秋时期,朐衍等部落游牧于旗境西南边沿。至战国时期,林胡、楼烦移居此地。此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鄂托克旗大部分地区成为匈奴民族重要的活动地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划属北地郡。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属临戎、修都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后,南匈奴等部众入居,鄂托克旗属右贤王屯领的朔方郡。两晋十六国时为前后赵、前后秦属地朔州境。北魏天赐四年(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鄂托克旗隶属夏国夏州。北魏态帝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占领整个鄂尔多斯,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此时鄂托克旗分属于西安州、薄骨律镇和沃野镇。隋炀帝大业元年至三年(公元605-607年)改州为郡,鄂托克旗地区分属灵武、盐川二郡。唐初为安置内附突厥人的鲁、丽、舍、塞、依、契六胡州地区,后并为匡、长二州。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归仁、怀德三县。元年八年(公元813年)在经略军(故城址在包乐浩晓)设新宥州,下辖延恩、长泽二县。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拓拔思恭子弟历任定难军节度使,鄂托克旗地盘分属定难节度使和中央王朝的灵盐节度使。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归属西夏。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在鄂托克旗西部休整兵马,1227年灭西夏,鄂托克旗始为蒙古汗国领地。元代,除旗境西部划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外,余为察罕脑尔皇室封地。《宋史·党项传》中记载,五代及辽宋时期,党项人占据了今天内蒙古的五原县、乌拉特旗、和林格尔一带,公元920年,辽太祖率军攻打这一地区,收复了乌拉特旗一带,这一记载里不难看出当时的党项人占据的地界已经是整个河套地区了。《辽史》里最早出现的“唐古”是作“陀古”或“唐括”的,是用河套地区的方言来称呼党项人的。而《蒙古源流》和《马可波罗游记》中出现了“唐古特”,显然是党项人的势力之大,人数众多,采用了复数形式。《蒙古秘史》中有这样的话:“成吉思汗崩,后将唐兀惕百姓,多分与了也遂合墩”证明西夏亡国后,党项人被蒙古人实行过移民,他们中集中移居的地方是哪里呢?从现有的资料看,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地区的可能最大。在内蒙古鄂托克旗的布拉格苏木、巴音陶亥苏木和查不苏木一带,至今仍住着称为“唐古特、斡索黑”的党项人后裔。另外,在今天陕北高原,因为历史上党项人曾在此活动,黄陵县有不少李姓人都自称是李自成后裔,同样说自己是党项族后裔。[1]?[2]?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6年)鄂托克旗分属宁夏卫和东胜卫,隶属陕西行都司。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尔多斯,弘治一三年(公元150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恢复万户组织,鄂托克旗属右翼三万户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所辖鄂尔多斯万户之地,后一直属巴尔斯博罗特之孙拜桑忽尔及其后裔的领地。崇祯七年(公元1635年)鄂尔多斯万户归顺清朝。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将鄂尔多斯万户划为六个旗原拜桑忽尔诺延及后裔所据克扣特、锡布沁、乌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组成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下设15哈喇(参领区)83个苏木(佐领)。民国年间仍实行盟旗制度,仍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设沃野县,1936年将旗衙门改为旗政府。1941年旗境设桃力民办事处。1942年在参领区内实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国解放,哈喇、苏木和保甲制度同时并存。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成立临时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1980年,南部10个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克前旗。1997年将巴音陶亥乡、巴音陶亥农场和碱柜乡的巴音、新地、黄河、三坝四个村划入乌海市。 “鄂托克”系蒙古语,汉意“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称千户,它是组成万户的小领地名称,是地缘组织,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十七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以拥有军事权力的“和硕”(旗)取代了“鄂托克”但鄂托克一直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俗称保留下来,解放后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 “鄂托克”系蒙古语,汉意“营”或“部”,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行政建制,称千户,它是组成万户的小领地名称,是地缘组织,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十七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以拥有军事权力的“和硕”(旗)取代了“鄂托克”,但鄂托克一直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俗称保留下来,解放后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 西周时,鄂托克旗一带为猃狁等游牧部落的活动区,统称戎狄。春秋时期,朐衍等部落游牧于旗境西南边沿。至战国时期,林胡、楼烦移居此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划属北地郡。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属临戎、修都县。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后,南匈奴等部众入居,鄂托克旗属右贤王屯领的朔方郡。两晋十六国时为前后赵、前后秦属地朔州境。北魏天赐四年(407年),隶属大夏国夏州。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分属于西安州、薄骨律镇和沃野镇。隋大业元年至三年(605-607年)改州为郡,鄂托克旗地区分属灵武、盐川二郡。唐初为安置内附突厥人的鲁、丽、舍、塞、依、契六胡州地区,后并为匡、长二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归仁、怀德三县。元和八年(813年)在经略军(故城址在包乐浩晓)设新宥州,下辖延恩、长泽二县。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拓拔思恭子弟历任定难军节度使,鄂托克旗地盘分属定难节度使和宋朝的灵盐节度使。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归属西夏。 1227年蒙古灭西夏,鄂托克旗始为蒙古汗国领地。元代,除旗境西部划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外,余为察罕脑尔皇室封地。明洪武六年(1376年),分属宁夏卫和东胜卫,隶属陕西行都司。天顺六年(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尔多斯,弘治十三年(150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恢复万户组织,鄂托克旗属右翼三万户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所辖鄂尔多斯万户之地,后一直属巴尔斯博罗特之孙拜桑忽尔及其后裔的领地。崇祯七年(1635年)鄂尔多斯万户归顺后金(清朝)。清顺治六年(1649年)将鄂尔多斯万户划为六个旗,原拜桑忽尔诺延及后裔所据克扣特、锡布沁、乌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组成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下设15哈喇(参领区),83个苏木(佐领)。 民国年间仍实行盟旗制度,仍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设沃野县,1936年将旗衙门改为旗政府。1941年旗境设桃力民办事处。1942年在参领区内实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国解放,哈喇、苏木和保甲制度同时并存。 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成立临时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 1980年,南部10个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克前旗。1997年将巴音陶亥乡、巴音陶亥农场和碱柜乡的巴音、新地、黄河、三坝四个村划入乌海市。(以上根据“鄂托克旗政府网”内容改动) 2000年,鄂托克旗辖6个镇、2个乡、4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00072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乌兰镇 26002 棋盘井镇 13976 碱柜镇 7179 包乐浩晓镇 2588 察汉淖尔镇 5431 沙井镇 10686 木凯淖尔乡 3835 公其日嘎乡 4582 阿尔巴斯苏木 10494 新召苏木 4338 查布苏木 5992 苏米图苏木 4969  2000年,鄂托克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乌兰镇:辖 第八、第七、第六、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8个居委会;一村委会、二村委会。 棋盘井镇:辖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7个居委会。 碱柜镇:辖 新民、羊场、碱柜、渠畔4个村委会。 包乐浩晓镇:辖 包日塔拉、乌兰图克、敖伦淖尔、包日呼舒、德日苏、马新布拉格、海岱7个嘎查。 察汗淖尔镇:辖 察汗淖尔、赛罕塔拉、沙日布日都、乌兰柴达木、哈马日格太、苏吉、查汗陶勒盖7个嘎查。 沙井镇:辖 巴音淖尔、水泉子、小湖、伊克乌素、乌兰哈达、乌素其日嘎、召稍、达楞图如、桃力民、乌兰吉林、包勒壕内、乌兰其日嘎12个村委会。 木凯淖尔乡:辖 木凯淖尔、旧庙湾、大克泊尔、扎德盖、索扣、察汗敖包6个村委会。 公其日嘎乡:辖 深井、其劳图、百眼井、阿如其日嘎、石勒凯、苏米图6个村委会。 阿尔巴斯苏木:辖 乌仁都喜、额尔和图、呼吉、伊克达赖、楚鲁拜、苏庆图、伊克布拉格、巴音温都尔8个嘎查。 新召苏木:辖 脑高岱、敖伦其日嘎、乌兰其日嘎、呼和陶勒盖、巴音乌素、乌兰乌素6个嘎查。 查布苏木:辖 布隆、阿如布拉格、陶利、赛音乌素、巴音陶勒盖、希尼其日嘎、哈图7个嘎查。 苏米图苏木:辖 查汗敖包、巴嘎额尔和图、额尔和图、苏里格、斯布扣、伊连陶勒盖、巴音布拉格、苏米图、马什亥、哈达图10个嘎查。 2004年,鄂托克旗辖6个镇、2个乡、4个苏木:乌兰镇、棋盘井镇、碱柜镇、包乐浩晓镇、察汗淖尔镇、沙井镇、木凯淖尔乡、公其日嘎乡、阿尔巴斯苏木、新召苏木、查布苏木、苏米图苏木。总人口92 023人。

礼俗 (一)日常礼俗 鄂托克旗蒙古族,讲究礼貌。相互见面必致问候,相互递鼻烟壶为普通的问候礼俗。新中国成立后,以握手、递换香烟取代递鼻烟壶。敬献奶食是蒙古族很讲究的一项礼俗。迎接客人、馈赠礼品、婚宴入席、举行各种仪式,都要先敬献奶食。请安馈赠、礼寿拜年,用献哈达的礼节表示敬意。拜访长辈亲友、参加婚宴庆典,都要带羊背子,或带砖茶奶酒,或带糖果点心等礼品。馈赠的礼品中不可缺少“德吉”,即六块圆饼和红枣。 每逢客人至家中,必以礼款待,首先上奶茶、炒米和奶食品。进餐时,又备酒肉款待。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敬重和爱戴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和酒杯中,唱起传统的敬酒歌。送客上路时,全家老少向客人敬“上马酒”,祝愿客人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二)婚  礼 蒙古族婚礼仪式,隆重而热烈,保留了许多古老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游牧民族的婚俗,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婚礼程序。 婚礼从新郎家设宴摆席开始,到女方娶亲,女方送亲到新郎家,双方共庆新郎新娘成家立业,一般持续2~3天、娶亲出发时,大宾、伴郎、祝颂人和新郎来到禄马旗祭台下,祭天叩拜。新郎披弓挂箭,上马待行。这时,祝颂人手端鲜奶,朗诵“弓箭颂”,而后便策马向女方家奔去。当娶亲的4人(或6人、8人)兴冲冲地来到女方家的时候,伴娘们却闭门不纳,叫“闭门迎婿”。男方祝颂人和女方伴娘在门前展开有趣的舌战。纠缠好大一阵,女方把象征聘礼的牛犊皮“浑筒”(即完整剥下的皮口袋)收下,才把新郎等一行请进屋里。男方请女方亲朋全部入席,把带来的羊背子摆在女方主婚人面前的桌子上,让新郎面向席位跪拜。男方祝颂人斟酒致《献羊祝酒词》 ,新郎向宾客—一致酒。接着女方招待全体宾客,欢唱民歌,婚宴进入高潮。晚宴以后,给新娘分发梳头,再把连垂、头饰戴上去。当金色的朝晖映草原的时候,女方便唱起惜别歌,为新娘送行。头蒙蓝纱(也有红纱)的新娘站在白毡上上马,由伴娘牵马,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绕家院一周,然后向婆家走去。新娘来到婆家门前,骑着马通过两堆旺火之间,接受火的洗礼。送亲宾客向男方家献羊背子之后,招待送亲客人。新娘步入宴厅后,向男方主婚人、公婆及亲朋依次叩头致礼。婆母给新媳送礼物。当新娘礼毕退出时,新郎用弓梢揭去蒙面纱,新娘才亮相。之后,新郎新娘由伴娘陪同下,向全体亲属及宾客敬茶、敬酒,婚礼收尾。 现代蒙古族时行集体婚礼、旅行婚礼,有的还举行已简化的传统婚礼仪式。 (三)周岁生日宴 蒙古族有过周岁生日的风俗。当小孩满一周岁时,举行剪发仪式,请亲属朋友前来赴宴。剪发仪式上,让过生日小孩从众多的礼品中任意抓取一二件爱物,叫“抓周”。以小孩所取的物品,预言其日后的前途和志趣。之后,摆羊背子、献酒献歌,共同欢乐,当日散席。周岁生日之后不再过生日,个别有50岁开始每逢一旬举行祝寿的习惯和普遍举行80寿辰的习惯。 (四)年  俗 蒙古族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外旗籍蒙古族于二十三日)进行祭灶仪式,开始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除夕一到,家家户户更换新“禄马旗”,制作用361根个芯扎成的火把式“天灯”。正月初一东方微亮,各家各户在“禄马旗”祭台前燃篝火,点燃天灯,举行祭天仪式。祭天之后,晚辈给双亲和长辈叩头、献哈达,长者则逐个给晚辈赐词祝福。正月里三五成群,骑上骏马,奔向亲戚朋友家,馈赠拜年“德吉”礼品。 禁忌 (一)生活禁忌 忌讳夫妻俩相互递换鼻烟壶问候。因为,离婚时才相互递鼻烟壶。 退还向别人借的器皿时,忌讳还空器皿,一定要放进少许粮食或奶食品。 放羊时牧人忌讳持拨火棍。 不准拍打他人饭桌,拍桌等于打主人的脸面。 吃肉时给人递刀,忌讳刀尖对着别人递。 在别人家里作客,不要自己先动手,须等主人盛给。 不准腰间系着绳索或缰绳进别人的屋。 妇女一生中忌讳更换连垂架木。因为,改嫁时才换连垂架。 品尝奶食品或酒时,忌讳站着品尝,必须先接到手中再坐下来品尝。 用餐间忌讳多说话。 用餐间忌讳长吁短叹,忌讳打呵欠,忌讳伸懒腰。 (二)生产禁忌 阉割各种牲畜之后的七天内,不准从家中借出东西和出售任何牲畜。 不准在草场上的畜群中间串过。 剪羊毛时,忌讳骑着剪毛。 出卖驼马时,不准连笼头缰绳卖给,必须把笼头缰绳留下来。 忌讳对别人讲出本户所产的仔畜数目。 忌讳在羊圈中杀羊。 忌讳从套马杆上面跨过去。 忌讳猎人持枪进入他人屋内。 忌讳猎取带羔崽的哺乳期母兽。 不准击打马头、牛角。 (三)岁时禁忌 不准外人进人产妇屋内。 不准幼儿衣服在户外过夜。 新媳向婆家长辈问候时,不准自已递交哈达和鼻烟壶,需通过别人的手传递,自己只是磕头跪拜。 除夕日忌讳到别人家作客。 除夕日忌讳杀牲。 正月初一忌讳在别人家过夜。 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初一的七天内,忌讳家中发生口角,砸坏器物。 夜间忌讳修剪指甲。 出丧时忌讳将尸体从门上抬出,而是从窗户上抬出。若是蒙古包,要从哈那下面拾出。 忌讳叫过世人的名字。 忌讳在寿衣上滴眼泪。 (四)信仰禁忌 不准在敖包旁骑着牲畜走过,必须下来牵着骑乘走过。 日食月食时,忌讳唱歌娱乐。 不准骑马通过禄马旗杆和房屋中间。 不准向火中泼水。 不准向火中啤唾沫。 不准向火中扔咸盐。 忌讳骑着马走成吉思汗诸奠地门前。 忌讳直接叫喇嘛的名字。 忌讳在宗喀巴生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杀牲。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