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馆陶县始建于西汉初年,已有2200多年的建历史。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驿馆于其侧,故名馆陶。春秋时期,馆陶是晋国的冠氏邑。
馆陶县古为冀州地。春秋时为冠氏邑(即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后属赵国,秦属东郡。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置馆陶县,属魏郡。三国魏、晋属阳平郡。后赵将阳平郡治迁入馆陶城。北魏、北齐、北周仍属阳平郡。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阳平郡置屯州馆陶县遂属之。隋开皇被子废阳平郡。大业二年(公元606 年)废州,县城迁于北馆陶,改属魏州,次年魏州改属武阳郡,仍辖馆陶县。唐初属魏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屯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废屯州,馆陶归故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为魏郡,仍辖馆陶县,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复为魏州馆陶县仍属之。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馆陶县曾改名永济,不久又复为馆陶县。宋建隆四年(公元962年)修永济渠于馆陶县分置永济县。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府。金代因之。元代属中书省东平路。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遥属濮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三年三月(公元 1370年)废县,不久即复置,仍属东昌府。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更隶临清州。清属东昌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治,馆陶县改属济西道。三年(公元1914年)济西道更名东临道,又属东临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立馆陶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建国后,属邯郸专区,1952年10月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又属聊城专区。1955年3月县城由北馆陶迁至南馆陶,1958 年12月并入山东省冠县,1961年7月恢复馆陶建制,1965年1月以卫河为界,河东划给山东省冠县、临清二县,河西仍称馆陶县,但改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1994年地市合并,馆陶县归属邯郸市管辖。
馆陶县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106、309两条国道在县城通过,青(岛)兰(州)高速公路、邯(郸)济(南)铁路横贯东西,京(北京)开(封)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实施。届时,馆陶将形成两条国道、两条高速、一条铁路纵横通过、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大交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