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贵阳作为一个弱势省会,一直不具备带动全省发展的实力。而随着全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布局,贵阳作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省域向心积聚特征将得到强化。贵阳连接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依托,建设1小时经济圈,增强贵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推进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融入黔中经济区。
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谢一认为,大力培育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将为构建黔中经济区奠定重要基础,而该经济区将成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具体而言,是构建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以贵阳—遵义、贵阳—安顺、贵阳—凯里、都匀为轴线,若干区域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山区特色城镇体系。贵州未来将形成梯次分明的城镇发展体系,核心增长极、核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集群、特色卫星小城镇。
黔中经济区将是贵州城市化的重要平台。黔中经济区的打造,亦体现了贵州通过城市化,调整全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动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意图。已公布的全国30个省区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贵州以1855.63亿元的GDP总量及10.3%的同比增速在全国省区中居于底部。
如何避免在区域经济中被边缘化,是贵州长期以来在思考的问题。 黔中地区通过培育重点产业发展,对于贵州突破地区产业发展瓶颈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着重要作用,产业定位导向是发展以航天航空为基础的装备制造业以及化工产业。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新战略,该省“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力争2015年全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6%—38%,2020年达到46%—48%,4000万人中有2000万人要住到城市中去,先转移农村人口1000万,新建城市800到1000平方公里。
平坝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全县总面积999平方公里,辖6镇4乡(其中2个为民族乡)、193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5.85万人,其中苗、回、布依、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9.82万人,占27.38%。 平坝历史悠久,是贵州高原上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平坝就是古夜郎国的发祥地之一。秦汉时期,开始受到中原文化和先进耕作方式的影响。西晋以后归属称谓多变。明初以今城关镇为中心设平坝卫,清代改卫设县。民国26年(1937年),平坝划为省直辖区,解放后属贵州省安顺市管辖。 平坝区位条件优越,地处黔中腹地,东北距省城贵阳48公里,西南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区相隔38公里,是安顺的东大门。
境内有5个铁路客货站、6条铁路专用线,贵(阳)昆(明)铁路、株(洲)六(盘水)铁路复线、滇黔公路、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清(镇)黄(果树)高速公路和即将修建的厦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素有“黔中大通道”的美誉。 平坝县矿产、水力资源丰富,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县境内有煤炭、铝土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30多种,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境内有河流17条,流域面积775平方公里,径流总量50.34亿立方米。2003年在斯拉河上建成发电的引子渡水电站装机容量3×12万千瓦,是贵州省首批“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之一。 平坝文化底蕴丰厚,是名闻中外的“中国屯堡文化之乡”。 “屯堡文化”是明朝初年在贵州腹地“屯田戍边”遗留下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明洪武年间实行“调北征南”,三十万征南大军进入黔中腹地,战事平息后奉命屯田戍边,由此繁衍生息,其后裔被称为“屯堡人”。
平坝县系“屯堡人”的重要聚居区,屯堡居民占黔中屯堡总人口的57%以上。他们沿明代黔中古驿道建寨筑城,傍水而居,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屯堡建筑、地戏、花灯及明代江南汉族服饰、习俗、语音、歌谣等,被众多学者、专家誉为“大明遗风”。目前,平坝县保留有明代古城堡30座,明代风格民居村寨200余个,建有贵州傩文化博物馆1个,贵州地戏面具陈列馆1个,西南傩文化研究基地一个,屯堡文化活形态村寨50余个,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龙屯堡古镇已由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示范点”、“联合国乡村旅游观察点”,被《中国旅游报》评为“中国十大古村”。200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命名平坝县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 平坝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是黔中重要的黄金旅游区。县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7℃,地处黄果树、龙宫、格凸河、红枫湖、织金洞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核心部位,境内有斯拉河、邢江河自然风光,有距今约1.5亿年前侏罗纪时代的平坝恐龙化石群,有融古代雄奇建筑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天台山古刹(伍龙寺)名胜,有贵州佛教发源地高峰山万华禅院,有至今仍保留完好的天龙屯堡文化,以及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平坝工业化条件优越,是贵州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平坝集中了中国一航集团的一批重要骨干生产企业。县境内有12个中央、省属单位,其中原枫阳厂、环宇厂、601库等中央、省属厂场闲置厂房和夏云农场、平坝农场、羊艾农场非农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省级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平坝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全县已初步建成机械制造、采矿、酿酒、粮食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门类的县属工业体系。 平坝以“地势平旷”而得名,是贵州高原上的鱼米之乡。
全县耕地面积25.4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大坝有6个、千亩以上大坝12个,人均耕地面积0.71亩,自古有“黔中大粮仓”的美誉。优质大米、灰鹅、林卡辣椒等名优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涌现出羊昌乡黄土桥村、天龙镇天龙村等先进典型,得到了曾庆红同志等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当前,全县各族人民正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抢抓机遇、提速发展、实干兴平、强县升位这个工作大局,大力实施“环境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继续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平坝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