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东邻武江区,西连阳山县,南毗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置乳源县,因县北丰岗岭溶洞产钟乳,穴中有源泉流而得名。1963年10月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总面积2227平方公里,现辖9个镇,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其中:丘陵平原镇有乳城、一六、桂头3个镇;石灰岩山区镇有大桥、洛阳、大布3个镇;瑶族聚居地有必背、游溪、东坪3个镇,是美国、泰国等海外瑶族的祖居地,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17万;瑶族人口2.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1.4%。
广东大峡谷位于韶关市乳源县西南68 公里的大布镇,距韶关市区约98公里,距英德市区约71公里。
广东大峡谷一带为平均海拔620米的山间盆地,峡谷呈马蹄状垂直下陷300多米,总长达15公里,是华南唯一的地陷峡谷。广东大峡谷旅游区于1998年开始对游人开放,岭南派关山月国画大师于2000年被其鬼斧神工的独特景观所震撼,亲笔题名“广东大峡谷”;2005年在“寻找广东最美的地方”活动中被评为“广东最美的峡谷”,并被评为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广东十大景观之一;2007年被评为“广东自驾游十大最优景点”,同时享有“峡谷之母、地质之母”的美誉。
据地质学家考证,大峡谷属石英砂岩地貌,形成于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由于地壳曾几度升沉,地层断裂并经流水冲刷、风化侵蚀等作用,使大峡谷一带呈现出丰富的岩石层理,构成了现在大峡谷雄、奇、险、秀独特的自然景观。 大峡谷旅游区目前主要由谷口瀑布景区、水卷寨景区和一线天景区三部分构成,其核心区地势险要,空气清新,飞瀑流泉星罗棋布,象形景观惟妙惟肖,动植物种类丰富;拥有苏铁蹶、桫椤、短尾猴和桃花水母等国家珍稀动植物,腾龙大瀑布飞流直下200多米,气势磅礴,让人叹为观止!游客可以沿峡谷崖壁上的石级或一线天步道下到谷底,也可沿水渠千米游廊到达缆车站,乘坐缆车或步行沿1368 级台阶的“通天梯”下到谷底游览。
大峡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峡谷上空堪称中华一绝的高空飞车杂技表演,引人入胜,令人惊叹!随着大峡谷的进一步开发,广东大峡谷的自然、神秘、如诗如画的美景逐步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她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度假胜地。
云门寺由文偃禅师创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时年60岁的文偃经奏准南汉王同意由原驻锡地灵树移庵,领众开创云门山,他“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创建梵宇,经历5年而告功竣。据云门山志记载,寺观建成之后,“闻风向道者,云来四表,拥锡衣止者,恒逾半千”。文偃禅师开示法语,立章传道,并在此创立“云门宗”。 南汉白龙三年(公元927年),南汉王敕封该寺为“光泰禅院”,后又敕改为“证真禅寺”。至南汉大宝六年(公元963年),又敕改为“大觉禅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下,故世人习惯称之为“云门寺”。 云门寺几度兴衰,历经苍桑。其鼎盛于北宋时期,但南宋以来则逐渐衰微,至明清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后期已到了破败境地。虚云和尚在完成南华寺的重修工程后,于1943年12月在李汉魂、李济深和邹洪的支持下,移锡云门,在当时抗战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昼夜操劳,历时9年,完成了云门寺的重建工作,一时宗风大振。 “文化大革命”期间给云门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其僧去寺残,难于馨述。幸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83年4月9日,国务院确定云门寺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寺观之一。1982年虚云老和尚的法嗣弟子佛源大和尚,从北京重回云门,肩负起恢复和振兴祖庭的重任,在政府和海内外四众弟子的支持下,历经艰辛,终于将云门祖庭重建重修,面貌一新。 云门寺环境幽雅,风景奇特,既是乳源的八景之一,亦为岭南胜地。寺的四面层峦叠嶂,山高林密,猿猴、白鹇等珍禽异兽,时有出没。环寺苍松挺劲,竹影婆娑。更有云门寺后山的风景名胜桂花潭,前来云门寺者必往观赏。从寺后向东北山径而行二十多分钟,即见潭形如盆,石壁环拱,潭内水清见底,潭深六尺有余,瀑布从几十尺高的崖顶飞流而下,置身潭畔,暑气全消,神清气爽,令人流连忘返。 据佛源和尚和云门寺新任方丈明向法师介绍,云门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完全继承了祖师的宗风,寺风严谨。直到现在还严格保持着过农禅生活,学修并举,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的丛林制度。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距韶关市区35公里。辖18个乡镇(场),总面积2125.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万。乳源县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被誉为“粤北明珠”。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水力、森林和旅游等资源丰富。全县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0万千瓦,目前已开发了20万千瓦。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27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5%,活立木蓄积量达617万立方米。 县境内有著名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千年古刹云门寺为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是全国重点寺观; 乳源大峡谷险峻奇丽,国内罕见;必背瑶山风光旖旎,瑶族风情令人陶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岭南第一峰,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常年碧波荡漾的南水湖,水面面积达5.5万亩;地貌奇特的“通天罗”地下森林,人迹罕至。
溶蚀高原地貌显著,是韶关市主要石灰岩地区之一。东北部属丘陵地带,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县境1000米以上山峰102座,主要山体有北部呈东西走向的头寨山、南部东西横亘大东山、北部瑶山主峰狗尾嶂,与湖南省宜章县和广东省阳山县交界的石坑崆主峰1902米,是广东省境内最高峰。主要河流有由乐昌流入县境东北角,经桂头镇流向韶关的武江河;发源于县境西北与阳山交界的丫叉顶,由西向东流入南水水库,穿过县城,汇入北江的乳江河(又称南水河);发源于县境西北面与湖南省宜章县交界的猛坑石东麓,由西北向东南经大坪、大桥、必背、桂头流入武江的杨溪河;发源于天井山北麓的蚁岩,由北向南流经洛阳、大布汇入英德市的大潭河。全县总人口21.1万人,其中瑶族人口2.4万人,占11.3%;大桥、洛阳、大布3个石灰岩山区镇人口5.95万人;瑶族聚居地必背、游溪、东坪3个镇人口2.82万人;乳城、一六、桂头3个平原镇人口11.2万人。全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间气候悬殊,东南部平原和丘陵区全年平均气温19℃—20℃,西部山区全年气温16℃—17℃,北部高山地带全年平均气温为15℃。降雨量东南部及西部山区偏多,全年平均有2000毫米以上;南部和北部降雨量偏少,全年降雨量平均1400—1500毫米。无霜期308天,四季明显,昼夜温差大。乳源境内水力、森林、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开发蕴藏量达56.25万千瓦。现已探明矿产有27种,主要有锑、花岗石、石灰石、钾长石、重稀土等,其中石灰石储量100亿吨,花岗石25.亿吨,钾长石1.2亿吨。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仅兽类就有100多种,其中有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华南虎、云豹、黄腹角雉、黑鹿、蟒蛇和二类的短尾猴、黑熊、大灵猫、苏门羚、穿山甲等共16种。县境北缘的青溪洞珍贵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十大自然保护区之一。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具有高等植物178科,611属,1158种,其中乔木树种73科181属473种,占广东大陆树种的80%,国家保护的25种,占全国67种的37%,有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伯乐树、福建柏、长苞铁彬、观光木、广东松等以及药用植物资源207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1%,活立木蓄积量达534万立方米。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国内罕见、景色神奇,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的广东乳源大峡谷;有全国重点寺观,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千年古刹云门寺;有风光旖旎,民风淳朴,瑶族风情令人陶醉的必背瑶寨;有海拔1902米岭南第一高峰的石坑崆和拥有10多万亩原始森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有常年碧波荡漾,水面面积达5.5万亩的南水湖;有地貌奇特、人迹罕见的地下森林“通天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