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们于贵州东部,属中低丘陵山区,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全县总面积1542平方公里,辖3镇5乡107个行政村;境内居民有汉、苗、侗、彝、布依等13个民族,总人口13.64万人,少数民族占47.15%。县城位于县中部的盆地,一面临山,三面环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舞阳明珠”之称。距州府凯里50公里,距省城234公里;湘黔公路穿越县城,横贯全境,距凯里111公里,距贵阳230公里。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县城距省城贵阳230公里,离州府凯里81公里。全县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辖4镇4乡62个村(居)委会。县境内生活着汉、苗、侗等17个民族,总人口15。91万,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5。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施秉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打好“两个基础”(教育、交通),构建“一业带三化”(发展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框架的发展思路,倾力打造“三城”品牌(中国漂城、中国硅城、西南药城),致力建设魅力施秉,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生产总值65713万元,经济结构为“三、二、一”格局。财政收入完成10428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6126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033万元,贷款余额30260万元。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直接收入1500万元,综合效益1224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782万元,种烟3。85万亩,烟农收入4078万元;种药4。1万亩,收入4100万元。森林覆盖率4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35万元,全县通车里程 741。6公里,公路通村率93。5%,县城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绿地率18%,城镇化水平27。8%。工业总产值7942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102万元。 山川碧透的“中国漂城” 施秉县在《施秉县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了各游览区的《控规》,据此对黑冲之外的四大游览区进行了可经营性开发。完成了县城到杉木河、云台山的油路建设;改扩建了县城到上、下舞阳河的旅游公路;新修和完善了各景区内的旅游车道、步道等,增加了出入景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快捷性;不断增加和完善各景区的管理设施、服务设施;云台山申报“AAA”景区已经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杉木河已经完成“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并申报“AAAA”景区。 《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唯一的旅游服务城施秉县城在重新规划、全面建设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座设施完善、功能较齐全的旅游服务城。 迅速崛起的“中国硅城” 近几年来,施秉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电力优势,认真落实以扶优扶强为重点、强化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观念,工业产业迅速崛起,先后建起了一批建材、冶炼、化工等企业。 1999年,施秉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恒盛冶炼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38台6300KV冶炼炉、工业硅年产量达12万吨、固定资产2。1亿元,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硅冶炼厂,这个崛起中的县城因而誉为“亚洲硅城”。在其带动下,施秉的电力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凭借充足的电力供应以及优秀的工业发展平台,县内水泥、黄磷、硅铁等工业项目稳步发展。 此外,施秉还有丰富且高品位的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钡、钒等矿产资源,极具开发前景。 方兴未艾的西南药城 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产药区之一,施秉则是贵州最大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在施秉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野生天麻、灵芝、黄柏、杜仲、何首乌、前胡、南沙参、草乌、毛慈菇、百合、桔梗、白芨、天门冬、半夏、茯苓、银杏等中药资源在施秉最具代表性。贵州境内所发现的中药材资源中,绝大部分在施秉境内均有分布。 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施秉县中药现代化产业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1993年至今,施秉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种植品种达30余个,其中太子参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已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2004年以来,施秉县先后有太子参、何首乌、苗药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拥有三个以上品种通过GAP认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县。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现已成为“富民兴施”的新型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