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峄山,古之峄阳山,今之天柱山。 传说为共工氏所怒撞之“不周山”,见之《论衡》。以“天柱”取“柱石中天”之意。绎与峄,通假字,《尚书》云:“峄阳孤桐”,《尔雅》语:众山联络为“绎”。山之阳多产桐树,为众山环绕,正合所载之地形地貌。又名葛峄山,“县东南十五里,县所由名也。”即《禹贡》“峄阳山”,俗名柱子山。按《禹贡》、孔颖达《五经疏》以峄阳为葛峄。蔡沈《书集传》承袭此说。而葛峄属峄阳之说,首见于《后汉书·地理志》。唐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有“其山产桐”。宋儒以前未有以邹峄山当之者。只有王应麟《诗传》断为邹峄。朱熹说,其(王应麟)独违旧说,似非无见要。以峄与邹,当时同属徐州,而两山今日皆不产桐。又:鲁南一带多产磬石,《禹贡》载:“后魏政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薛公孟尝君曾“以币求之”,“诸庙以为磬。”失传了2400余年的泗滨编磬,1978年在滕州市出土13枚磬石,其中2枚已经破损,无法演奏。音乐家杨俊滋先生在峄城区发现了磬石,添补了破损磬石,天籁遗韵又从鲁南重新响彻四海。吾地礼乐之胜,可见一斑。可为一证。
天柱山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誉为“江淮第一山” 。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风光灵秀。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风景区82.46平方公里,共分为七大景区,有标志景观最高峰-天柱峰、号称“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刘源扎寨抗元的总关寨、高山人工湖炼丹湖等胜景,还有人称“江淮第一漂”的潜河漂流,让人乐而忘返。 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其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石牛古洞摩崖石刻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 天柱山所处的潜山县是七仙女的故乡,“中国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更是“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的故乡。境内现仍有三国时大乔、小乔梳妆的胭脂井、孔雀坟及著名的薛家岗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 进山门票:旺季150元/人、淡季90元/人,旺季为3月15日至11月15日,其余时间为淡季。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AAAAA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天柱山,以其雄奇灵秀的山水、令人赞叹的文化、争奇斗艳的花卉和四季宜人的气候,构成了独特的自身价值,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境,陶冶情操的圣地。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南部,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又称皖山、皖公山、潜山,潜山县因山得名,安徽省简称“皖”亦源于此。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登临天柱,封为“南岳”,由此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时止,历代均有加封,备受世人仰慕。早在唐宋时期,佛、道两教视此为“洞天福地”,争相建观造刹,传道布经。当年佛教禅宗三祖僧璨在此以禅之妙义悟世,安贫乐道,传钵立化的遗迹仍依晰可见。而今三祖寺殿宇林立,香烟缭绕,已成为全国重点寺庙。 天柱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白居易赞美天柱山的诗句;李白的“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苏东坡的“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居为终老之计”,流露出他们把天柱山选为自己归宿的愿望,足见其迷人之处非同一般。她既有充溢阳刚之气的“擎天一柱”,又有构成挺拔之躯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还有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后人更有“一柱擎天”、“万岳归宗”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