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郡立晋安郡”,统原丰、新罗等8县。永定治地属晋安郡新罗县,上隶扬州,元康元年(291年)改隶江州(初治江西南昌,后移九江)。
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属晋平郡。梁天监(502~519年)属南安郡。陈(武帝)永定(557~559年),属闽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安、南安二郡,改为泉州,大业初年,复为闽州。永定治地,先属泉州后隶闽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建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辖新罗、长汀、黄连三县,永定治地属汀州新罗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汀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汀州,入宋后仍称临汀郡),改新罗县为龙岩县,永定治地属临汀郡龙岩县。大历四年(769年),析龙岩的湖雷下堡置上杭场。唐大历十二年(777年)龙岩县改隶漳州。上杭场脱离龙岩而直属汀州。永定治地属汀州上杭场(场治在今之永定县湖雷乡)。
五代十国后周显德元年,即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徙上杭场于禾丸梓堡(今永定县高陂镇北山村)。永定隶属依旧。
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上杭场为县。至道二年(996年),上杭县治从禾丸堡迁白砂(现上杭县境)。永定治地属临汀郡上杭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汀州升格为路,至元十八年(1281年),汀州路所属6县为元世祖忽必烈女儿鲁国公主囊加真的封地。隶福建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隶江西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1356年),汀州复隶福建行中书省。永定治地属汀州路上杭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汀州路改称汀州府,属福建承宣布政司,永定治地隶于汀州府上杭县。天顺六年(1462年),上杭县胜运里爆发号称“白眉”的农民起义,“破县治、杀都阃”。后溪南里又爆发以钟三、黎仲端为首的农民起义。成化十四年(1478年),福建巡抚高明,以“去治远”、“山僻人顽”、“地险民悍”,必须“镇抚化导”为由,会同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建都指挥司、福建提刑按察司上奏朝廷批准,析上杭县溪南、金丰、丰田、太平、胜运等五里十九图添设县。定名永定,属汀州府。
清属汀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永定、闽西南20个县同属西路道。民国3年,改西路道为汀漳道,道所在地龙岩,永定属汀漳道。民国14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永定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为核心,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管辖64县。12月,改原四省名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永定县属龙汀省。民国23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2月,恢复福建省,成立省政府。7月,遵照南昌行营训令,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专员公署受省政府指挥监督,是“省政府的辅助机关”,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永定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龙岩。民国24年~31年,全省改为七个行政督察区,永定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区治在龙岩。民国29年3月,撤销峰市特区并划归永定县管辖。 32年,全省重新调整为八个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1月,全省划分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永定均属第六行政区。民国36年4月,全省重新划为七个行政区,永定属第七区,专员公署驻地仍在龙岩。此一格局一直沿续到民国38年8月福州解放为止。
1929年5月,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成立了永定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成立了永定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永定隶闽西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闽西苏区解体,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永定县委、县苏属闽西南军政委员会。1937年10月12日,撤销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重新成立中共闽粤赣省委,永定县委、县苏属中共闽粤赣省委。直至1938年3月,经点编后的游击队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为止,永定境内存在着国民党政府和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两种政权。 1938年3月以后,留在地方工作的中共党员,重新建立组织,巩固原有的并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继续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直至1949年9月1日永定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下设八个专区。永定属第八专区,专区公署设在龙岩。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政府改称福建省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龙岩专区,永定属龙岩专区。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永定县成立了“永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永定县革命委员会”,隶属“龙岩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和“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18日,撤销“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永定属龙岩地区行署。1997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龙岩撤地设市,永定县改隶龙岩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