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寺位于山西省长子县发鸠山下石哲镇岳阳村北有一座古寺庙,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初,广化寺管委会对庙中内墙进行修缮时,在原先泥抹的土墙皮後竟发现了精美壁画。广化寺在岳阳村的北面,与岳阳中学相毗邻,现存前殿、後殿各三间,前殿因年代久远曾经塌陷,後经香客捐资修葺一新;後殿保存较好,其殿内梁上的彩绘虽年久失修、模糊不清,但其当年落成时的精美绝伦仍可见一斑。
景区地图
长子岳阳广化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广化寺是华严宗的道场。这个道场不在湖南省岳阳市,而在山西省长子县石哲乡岳阳村。
华严宗的兴起,是因为一本《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年来有"经中之王"的美誉。梵本《华严经》原藏于遮拘盘国(今印度境内),被视为传国之宝,严禁外流,直到东晋时期才从西域第一次传译到中国,共六十卷。至唐代,又陆续出现了八十卷本和四十卷本。《华严经》在中国赢得了上至帝王、下至僧俗的一致推崇。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华严宗也在此时兴起,影响绵延至今。
《华严经》义理丰富、逻辑严密。用佛教的话说,便是"了义、圆融无碍"的经典。在《华严经》中,有一个妙喻贴切地表达了"圆融"的概念,这便是"帝释天之网"。它取材于印度神话,说天神帝释天宫殿装饰的珠网上,缀联着无数宝珠,每颗宝珠都映现出其他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映现出无穷无尽的法界,呈现出圆融谐和的绚丽景观。
在《华严经》基础上形成的华严宗,构建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哲学体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普贤行愿"等典故出自该书。
岳阳广化寺在岳阳村西的高台上。广化寺下,乡民与化灾、化难的菩萨们亲如一家。
广化寺发现精美壁画
广化寺位于山西省长子县发鸠山下石哲镇岳阳村北有一座古寺庙,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初,广化寺管委会对庙中内墙进行修缮时,在原先泥抹的土墙皮後竟发现了精美壁画。
广化寺在岳阳村的北面,与岳阳中学相毗邻,现存前殿、後殿各三间,前殿因年代久远曾经塌陷,後经香客捐资修葺一新;後殿保存较好,其殿内梁上的彩绘虽年久失修、模糊不清,但其当年落成时的精美绝伦仍可见一斑。新近发现的壁画在大殿东西两侧的墙壁上,施工单位在发现壁画後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目前粉刷墙壁的工作暂时搁置。
壁画已满目疮痍。绘有精美壁画的墙壁上除被人为凿出许多小坑外,部分画面已褪色或残缺。从依稀可见的壁画上可以看出,其中描绘的是各种佛、菩萨及六道轮回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一个个佛教人物栩栩如生。
据岳阳村八十三岁的杨天福老人介绍,寺庙在解放初期就成为了村里的粮仓,当时为了保存粮食,人们在壁画上抹了一层麦糠泥,为让新泥粘牢,所以在壁画上凿出许多小坑,没想到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寺庙壁画在半个世纪後又重见天日。
广化寺管理人员马先生介绍,2006年四月,广化寺管委会决定用信众捐献的善款对大殿内墙重新粉刷,施工人员在清理东西两侧墙壁时发现墙皮剥落利索,并露出白底彩绘,待把原先麦糠泥墙皮完全剥落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竟是满墙精美的佛教壁面。马先生说,刚开始清理出的壁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但後来可能是风化的原因,色彩逐渐暗淡,失去光泽。
据了解,广化寺壁画重现後,文物专家曾对寺庙及壁画年代进行考证。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广化寺始建於宋治平元年(一○六四年),重修於明万历十八年(一五七八年),其现存的单檐悬山顶属明代建筑风格。大殿内保存的壁画按其绘画风格来看属金代作品,距今约有七百多年,类似这种佛教壁画,在长子县的寺庙中非常罕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