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全镇占地面积90.6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锦溪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北有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南有318国道,沪青平高速,昆山南北交通主干道在此过境。
远在新石器时代,锦溪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吴越春秋,当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苏州筑古城辅助光武帝刘秀战胜王莽的历史名将"马援"曾在此训马练兵,三国时期的辅吴大臣张昭,死后墓葬于斯,东晋安帝义熙年间的大画家顾恺之,晚年又因不愿为官而长年隐居此间。志载,南宋建都临安时,孝宗帝赵睿携宠妃陈妃途经此,因陈妃深爱锦溪美景,恋不忍离,后陈妃阵亡,水葬于锦溪五保湖中,孝宗亦将锦溪改名陈墓长达840年。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调集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则称她"淡抹浓妆总相宜",已故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今天,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不仅以似诗如画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而且锦溪镇党委、政府又将古镇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苏南的“四颗明珠”之一的江苏南大门——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江苏昆山市西南,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全镇占地面积90.6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锦溪被五湖三荡环抱,湖水波光粼粼,因一条美似流霞的小河“锦溪”贯穿全镇、支流如网而得名,素有“36座桥,72只窑”之美誉,“咫尺往来,皆须舟楫”,锦溪全镇共有大小湖泊16个,河道238条,细水蜿蜒;水巷两边一座座灰白古石桥,加上远近的石驳、河埠、青瓦、红柱、“美人靠”,“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民居临水而筑,飞檐翘角的粉墙黛瓦掠入湖底,辉映出一幅蛟龙卧于水底的动人水墨画。小镇不仅水路便捷,陆路交通同样很发达,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穿插错落。
据史志记载,南宋孝宗帝赵昚抗击金兵携宠妃陈妃途经此,后陈妃为保护赵昚不幸中箭病死于此,水葬于锦溪五保湖,孝宗因此将锦溪改名陈墓长达800多年,据说几百年来,这水墓无论怎样的汛期大洪、水漫全镇,墓从来没被淹没过,堪称一奇。
锦溪的房屋多为一两层的砖木结构,青瓦屋顶,为了适应温和而湿润的气候,民居一般为天井、后院、穿堂、陪弄,成院落式、堂式的布局结构,房屋大小、高低不同,具有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风格。
锦溪水美,桥多,街奇,巷幽,园静,其美妙非身临其境而不能体会。2000多年的文化史,衍生了若干讲不完的美丽传说。锦溪有着诸多的人文胜迹、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古建筑群、以“中国古砖瓦博物馆”为代表的13家各具特色的民间收藏品博物馆,使锦溪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吸引了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景区相关资料: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3公里处,东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西与苏州市吴中区为邻。全镇占地面积90.6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6平方公里。锦溪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北有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南有318国道,沪青平高速,昆山南北交通主干道在此过境。
景点历史
从锦溪镇域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石铖、商周牛鼻大陶罐等诸多文物中证明,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农垦渔牧,是良渚文化重要遗址之一。吴越春秋,当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苏州筑古城时,这里已成集镇,地属会稽郡,并有了制砖烧窑的历史。汉代渐趋繁荣,东汉名将马援训马练兵之地为现在的马援庄村。三国、唐代时地属吴郡,五代属苏州,辅吴大臣张昭死后墓葬之地为现在的张家厍村,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晚年也隐居此间,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在锦溪留下“三贤祠”……
志载,南宋绍兴年间金兵入侵,太子赵昚带陈、葛二妃登战船,由杭州赴苏州,抗击金兵,途经锦溪。一场激战中,陈妃为保护赵昚,舍身挡箭,身负重伤,不久病殁,水葬锦溪。赵昚登基做了孝宗皇帝后,难忘陈妃,难忘锦溪,下旨在五保湖畔构筑古莲禅寺,为陈妃护墓诵经。也许是陈妃情动苍天,800多年来,不管有多大的洪水,即使湖岸上的房屋都进了水,陈妃土冢却从来没被淹没,那湖中的孤岛总是矗立在水面上,摇曳着芳草凄凄的情思。因孝宗帝感怀陈妃病殁锦溪,御赐镇名为陈墓,时属军事重镇。1992年10月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锦溪原名。
锦溪,自古又为文人骚客荟翠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元人马致远,以及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辈都为之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
建筑特色
锦溪古镇古迹文物颇多,古有“锦溪八景”和“莲池八景”,大东厂遗址1956年曾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莲池禅院、通神道院、文昌阁、陈妃水冢、古河驳岸、古石拱桥等8处被列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古河驳岸和古窑址群落已申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传统建筑以明、清、民国初为主,具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以民居民宅、四合院为主,以及水墙门、吊脚楼、落水廊棚、桥楼廊坊等独特的河街集市建筑,古建筑群面积占镇区民宅86%以上,建筑特色古朴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锦溪镇政府在保护古镇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确保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对全镇展开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和古建筑的修缮修复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古镇风貌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延续。
锦溪,湖荡密布,古桥联袂。锦溪还有着“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的古老传说,古镇区现存26座古桥,大都为明清建筑物,桥上碑记、挂联、花纺镌刻精细,形成水乡特有的“桥文化”。从明朝以来,古镇以窑业生产而著称,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工业,形成了独特的“砖瓦文化”,目前全镇存有各式古窑15座左右,为华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窑址群落,锦溪古砖瓦博物馆为国内首创、仅此一家。
景区看点
锦溪距离中国第一水乡周庄8公里之遥,与其他古镇所不同的是,除了水乡的历史及自然景观外,它拥有堪称“中国民间收藏之乡”的品牌,小小的镇区内汇集了13座不同类别的博物馆、收藏馆及展馆。近几十年建起“中国第一古砖瓦博物馆”,推出了唐志云的“金石人家”书画篆刻艺术馆、陆家衡及其父之“柿园”书法碑贴艺术陈列馆、苏州陶都宜兴的“紫砂博物馆”,以及徐州古钱币收藏家黄风子先生开设的“中国历代钱币珍藏馆”、著名青年画家张省先生的“张省美术馆”以及“中国根雕博物馆”、“中华奇石珍品馆”等,使锦溪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
陈妃水冢
陈妃水冢座落在古镇南五保湖中。南宋隆兴二年(1163年),陈妃为保护赵昚中箭病殁后,在五保湖中修筑水冢,埋藏其间,水冢成为锦溪历史的标志。陈妃水冢四周长满芦草,令人惊奇的是不管水位多高,陈妃水冢总是露在湖面上,摇曳着绿色的踪影。
古莲池
古莲池隶属于莲池禅院,南宋孝宗帝钦赐御造的庙宇,当年从隆兴二年到嘉泰三年,足足建造了40年,殿堂廊庑,楼阁亭台,水榭画舫一应俱全,成为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佛门胜地。现在的莲池禅院内所有的建筑,都是1996年后有关部门重新建设的,禅院石埂,两片明镜般的湖面,人称古莲池、菱塘湾。
文昌阁
又称文星阁、片云阁。历来供奉主宰文运、点派状元的魁星——文曲星。人们在此祈求神灵,保佑考生榜上有名。这里是锦溪历来就有的崇文风气的一个象征。文昌阁临水而起,有三层之高,黄墙朱檐,风铃叮当。拾级走上楼阁,可以将全镇风貌尽收眼底,饱览五保湖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如今,阁内陈列着明代名流高启、沈周、文征明和祝枝山为锦溪所作的诗篇。游客吟唱诵咏,水乡古镇美景呼之欲出,大可激发游兴。
十眼长桥
锦溪桥梁星罗棋布,桥之密度国内罕见,当地名谣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其中较著名的有十眼长桥。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昌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桥有九柱十孔,全长52米,造型古朴别致,为远近水乡所罕见,人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每逢中秋佳节,游人如织,凭栏赏月,唯见天上皓月与湖中水色相映成趣。
中国古砖瓦博物馆
锦溪为昆山古砖瓦之乡,早在西晋时期,锦溪就有制砖烧窑的传统。如今走进锦溪丁宅的新馆址,馆内陈列着的1000余件富有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的砖瓦珍品,就如同在翻阅一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卷。从新石器时期“半穴式”房屋墙上的“红烧土”、秦始皇行宫“望夷宫”的砖饰物、汉代城砖、六朝板瓦、西晋纪年砖、宋代凿榫井砖,到明清、太平天国、民国时期的青砖,乃至以五星为标志的红砖,应有尽有。
柿园
柿园是近代著名画家、围棋国手陆曙轮先生故居,因园内有两株柿树而得名。主体建筑片石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现为已故老人陆曙轮先生和他的次子陆家衡先生的书画艺术陈列馆。
陆曙轮又称柿园老人,昆山锦溪人。工诗、书、画并擅长围棋,三十年代曾作为国家队员迎战日本棋手。在欣赏锦溪的自然水乡民居生活的同时,走进柿园感受一下书画的魅力,不禁心境会淡定很多。
古董馆
古董馆系苏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陈列馆。这里收藏的仅自春秋战国至今2500年间的历代水盂精品就达800件。其中北宋越窑三足蟾蜍水盂,小巧玲珑,蟾蜍翘首启口,双目圆瞪,后背微隆,尾部不折,前肢自然支撑,后独足曲蹲,作欲跃之势。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耐人寻味。一对清著名制瓷艺人葛明祥、葛源祥兄弟俩制作的“宝石釉”和“虎貔貅”水盂,更是弥足珍贵。馆内还藏有红山玉镯、战国玉蝉、西汉鸡首壶、化魏石佛、南北朝猛兽尊、唐代铁瓶、北宋均窑瓷瓶等精品,不乏为稀世之宝。
中原文化收藏馆
中原文化收藏馆所展示的藏品为河南省开封市文物鉴定所辛树伟先生提供。馆内藏品分三大类:明清紫檀家具,青铜器瑰宝收藏,历代古瓷器。
我国的传统家具向以材美、工巧、艺精闻名于世。而传世于今的明清家具,除了以其造型优美而享誉世界外,更是以选用材质优良的紫檀,黄花梨木而著称,明清紫檀和黄花梨家具它代表的是我国古代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
青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我国青铜器最早始于夏朝,至商代已达到高度发达时期,商中期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至西周是其鼎盛时期,直至春秋战国铁器的出现而被取代,我国的青铜器基本贯穿于整个奴隶制社会的始终。
瓷器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又一独特成果,可以说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我国瓷器滥觞于商、周,成熟于东汉,宋代是我国瓷器的极其辉煌时期,堪称中国瓷坛百花争艳,竞相斗妍……
在中原文化收藏馆你足可以窥明清紫檀家具、青铜器、历代古瓷器之一斑。
张省美术馆
张省美术馆创办于2002年10月,位于锦溪镇上塘街普庆桥畔,由我国著名美术大师启功先生题写馆名。馆分两层,一楼、二楼均为展示大厅。馆内展示的书画作品有我国著名青年画家张省先生近三十年来各个时期的作品,以及有张省收藏的刘海粟、钱君匋、陈大羽、张继馨等书画大师的部分佳作精品,共209件。于2002年由张省捐赠给锦溪镇人民政府。
张省先生是已故著名大师刘海粟先生的关门弟子,现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刘海粟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研究会特邀画师。著有《张省画集》、《张省速写精选》、《张省中国画集》、《张省水墨画集》等 。作品《渔舟晨曲图》、《春来江水绿如蓝》为美国总统克林顿收藏。1994年创作的水墨画长卷《烟雨江南图》,长73米,宽0.77米被选为世界吉尼斯水墨画之最。
张省1955年生于水乡古镇锦溪,古镇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和浓郁的深厚的文化气息,使生于斯、育于斯的他从小就造就了对书画艺术的无比喜爱与执着追求,为今后攀登艺术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省先生早年师从张继馨,后又师从陈大羽,并深得两位大师工笔画、花鸟画、人物画真传。张省先生的作品,山水画雄健酣畅、大气磅礴,水墨画浓郁淡雅、姿睢飘逸。尤其是张省先生的葡萄,更是粒粒晶莹剔透,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以到被当今中国画坛称之为中国的“张葡萄”。
80年代末张省先生师从刘海粟后,又得到了这位“当代艺术泰斗”的悉心指导。海粟大师的夫人夏伊乔女士称赞张省为大师的“一代传人”,钱君匋大师对张省的作品给予了“神笔墨意”的高度评价。
张省美术馆一楼展厅主要介绍了张省先生的从艺历程,向刘海粟、钱君匋、程大发、陈大羽、张继馨等书画大师学艺的图片资料,张省先生水墨、素描等书画作品,以及他本人出版过的各类画集。
张省美术馆二楼展厅主要展示刘海粟、钱君匋、陈大羽、张继馨大师的部分精品,刘海粟为张省题写的“水乡之子”墨宝,他本人创作的国画长卷《长江万里图》,由香港“金狮影帝”万梓良于1998年赠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渔舟晨曲图》、《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作品复制品,以及大量新近创作的书画精品。
走进张省美术馆犹如走进一座艺术的殿堂,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张省先生的素描、油画、国画、工笔画,以及展示他个人特色的泼彩画,而且更能欣赏到刘海粟、钱君匋等大师九十多岁以至百岁高龄时的书画作品,让你充分享受到书画艺术的魅力。
文革藏品博物馆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曾经有一场被称之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它象狂风暴雨一般袭劫了我们整个中国大地。因为这场近乎疯狂的运动,它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倒退了几十年。
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人们到处可以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批判会,斗争会,声讨会;看到的是所有的机关、学校、工矿、企业、农村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大标语;看到的是身着绿军装,手举红宝书的青年学生狂热奔走,串联,呼号;看到的是突然从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群众组织,看到的是这些群众组织之间的辩论、抗争、分裂以至武斗;看到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无数正直善良的人们受冤屈、打击、迫害、摧残……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以错误目的,用错误方式,来发动的一场错误运动,随着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传播,“文化大革命”的狂热开始消退,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才正式宣告这一非常运动的结束。
开办这个文革藏品陈列馆的目的就是要让年轻一代人了解“文革”,让中青年一代来重新认识“文革”,让更多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内用科学的目光来分析和研究“文革”,从灾难中总结并吸取教训。
馆内展示有湖北武汉收藏者彭洪章先生收藏的与“文革”这一特殊时期有关的文件、报刊、商标、传单、宣传画、招贴画、课本、艺术品、门票、证券;也有文革时期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各种语录、诗歌、马恩列思著作、鲁迅言论集、以及相关的注释,讲解,辅导材料,有色彩纷呈的各种“造反派”传单,小字报,通令布告、声明、呼吁、通牒;文革时期的工作证、会员证、出席证、荣誉证、户口薄,毕业证、奖状、介绍信;有粮票、布票、油票、饭菜票;烟、盐、酱、糖、肥皂、火柴、肉、鱼、蛋、豆制品票。还有各款毛泽东像章、纪念章、革命样板戏脚本,革命样板戏塑像等,林林总总,数以万计。
金石人家
“金石人家篆刻艺术馆”是锦溪镇上一位自幼酷爱收画篆刻艺术的当代知名篆刻家唐志云于2001年所创办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
金,钟鼎也;石,丰碑也。“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金石印章多为篆文,旧时用为官印的代称,接受官印、新官就职。篆刻之意,大多以书写篆字为主,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金石人家篆刻艺术馆”,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古镇清代建筑,二层楼高,院内有古井,盆景长青,馆内展品共分四大类:
“师竹轩”展示了作者的刻字艺术,其中九龙石刻,树皮山水刻字造型新颖,别出心裁,自成一格。砖刻“锦溪春色”、“普庆夏荫”、“南塘秋月”、“天水冬雪”则以古砖为材,采用平面线刻手法,古为今用,再现了锦溪古桥之倩影和靓丽的砖刻艺术风采。
“翰墨楼”陈列作者书画艺术精品,其中有以明代衡山文征明咏锦溪八景为题材而创作的行草书“锦溪八景”诗,有“梅、兰、竹、菊”传统的水墨写意花卉画,具有青藤缶老之意趣。
“味石斋”展示了作者篆刻印章艺术。其治印主张是:白文印不使其满,当红白相间,密处密不通风,疏处疏可走马,不为汉印所囿;朱文印则结体疏朗,意态生动,明秀中具飘逸之趣。
“思悟堂”是作者20多年笔耕成果展,充分展现了作者在国内外书画篆刻艺术比赛中所获得的奖章、荣誉证书。同时展示了著名书画家、金石篆刻家唐喦、陈雨辰、江路一、华人德、钟植生、张士东、陆家衡等诸先生以及国际艺术大师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梅舒適先生为“金石人家”开馆题词。
宜兴紫砂博物馆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于2002年5月开办,集陶都宜兴紫砂精品于古镇锦溪,让往来游客饱览古往今来从粗犷到细致、从抽象到写实、从夸张到仿真的紫砂艺术文化。展厅分上下两层,底层是古今名壶综合展,二楼是现代名人精品展。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紫砂造像“未来世佛”弥勒佛,后面是一把巨型“东坡提梁壶”,以夸张的手法仿制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点炉煮茶的那把提梁壶而成。此壶粗砂手制,彩描手绘,从制作、干燥直至煅烧成品,历时200多天,净重1.5吨,可供2000人同时饮用。
展厅北侧墙上的一组图片,展示了紫砂壶生产制作工艺流程图。展厅南侧,陈列着历代紫砂名壶,有紫砂壶雏形——宋代紫砂壶,有明代时大彬提梁壶、陈子畦的圆灯壶,有清代邵大亨的掇球壶以及蜚声海内外的“曼生十八式壶”,还有彩陶、均陶堆花和紫砂瓶等现代紫砂艺术创作精品,其中不乏近年来在国内、国际上获大奖的作品。
二楼是现代名人精品展,展示了我国现、当代工艺大师们的600余件精湛之作。首先是一把名为“双线竹鼓”的紫砂壶,为已故制壶泰斗顾景舟的代表之一。顾景舟,宜兴蜀山上袁人,世界工艺美术大师,当代最杰出的紫砂陶艺家,从艺五十余载,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创作作风,对紫砂历史的研究和传统艺品的鉴赏有较高的造诣,作品富有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壶艺成就与明代制壶大师时大彬相等齐,被海内外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代表作品有提壁茶具、此乐壶、仿古如意壶,存世的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已拍出了百万天价。还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蒋蓉、何道洪、汪寅仙、谭泉海等紫砂精品之作,均为国之瑰宝,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微雕是紫砂工艺一族的奇葩异卉。馆内展出的出自现代名家之手的紫砂微雕,如“龙虾”、“秋蟑”、“金屋藏娇”(仿阳澄湖大闸蟹)和“枯木蚁群”等作品,其精细入微程度,可谓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几可乱真——看,这里的一对蟋蟀还在“对歌”呢!
锦溪杰出人物馆
在锦溪南端,风光秀丽的五保湖滨,弯曲有致的石埂上,矗立着一道石牌坊。牌坊西侧面有一长联:枯灯夜读桃李春风胜秋色,故土梦萦锦溪金波逐玉浪。这是已故著名书法家黄若舟教授的墨迹。仔细读来,也不难体味锦溪旖旎的水乡景色,悠远的历史文化和与众不同的读书风气。锦溪历来文运昌盛,人文荟萃。特别是清末、民初以后的近百年间,已经培养了260多位专家,教授和留学生。锦溪杰出人物馆中展示的近代锦溪115位名人,他们最早的是生于1872年,曾任江苏省省立图书馆第四任馆长,光绪二十三年贡生陈谓士先生;年纪最小的是1966年出生的庄晓曦。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0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后学位,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们当中有两院院士,已过资深院士陈华癸先生,25岁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生前曾是我国农业微生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共生固氮,水稻田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国际上已将他发现的紫云英根瘤菌定名为“华癸根瘤菌”,他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
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秦国刚院士,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国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教授的高足。秦国刚院士由他带领的课题研究组在半导体杂质与缺陷,多孔硅与纳米硅镶嵌氧化硅发光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他们当中有38人先后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多人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他们中有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前辈,有三次参加过党的武装起义将士,有长征时期参加革命的巾帼英雄,有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的爱国民主人士。
陈三才,字定达,锦溪人,1902年出身,14岁毕业于苏州元和学堂,被保送入北京清华学校,1920年毕业后赴美留学,期间曾任留美学生会主席,足球队,网球队队长,1924年毕业入美国著名的西屋电机公司工作,1927年回国,在上海创立北极电器公司。陈三才先生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公益事业,在上海时曾担任上海清华同学会会长,联青社社长,1931年发起组织“中国工程师学会”,顾毓琇任副会长。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入,出钱又出力,并亲赴前线,协助军队构筑工事,后因参与谋刺大汉奸汪精卫未遂,事泄,被“76”号特务逮捕,1940年10月2日被害于南京雨花台,42年2月1日黄炎培,顾毓琇等社会名流四十余人在重庆发起追悼大会,隆重纪念陈三才烈士。
抗战胜利后,他的同龄知己,同窗好友顾毓琇教授,又在上海国际礼拜主持追悼会,缅怀英烈,1997年10月30日,江泽民主席到美国费城探望他的恩师顾毓琇时,顾老满怀深情地向江主席提及了陈三才烈士事迹,在江主席和顾毓琇教授的关心下,2001年清华大学九十年华诞时,将陈三才烈士的英名镌刻在清华园“祖国女儿清华英烈”纪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