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湖 作者:遇女心惊)
念湖是位于昭通会泽县和是曲靖交界处的大桥乡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它原本是云南高原中一个不起眼的乡镇。后来,这里扎坝建了水库,取了一个颇具时代特征的名字,叫跃进水库。这个高原湖泊的形成,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环境。每年年末年初,大批的黑颈鹤、白头雁飞到这里越冬。宁静的水面,又吸引了国家皮划艇的运动员到这里集训。静寂的山峦、深深的湖水、红色的土地,在灵动的候鸟引领下,展现开动感的画卷,成为摄影家和驴行者的天堂。
景区地图
念湖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念湖是位于会泽与巧家交界处的大桥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它原本是云南高原中一个不起眼的乡镇。后来,这里扎坝建了水库,取了一个颇具时代特征的名字,叫跃进水库。这个高原湖泊的形成,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环境。每年年末年初,大批的黑颈鹤、白头雁飞到这里越冬。宁静的水面,又吸引了国家皮划艇的运动员到这里集训。静寂的山峦、深深的湖水、红色的土地,在灵动的候鸟引领下,展现开动感的画卷,成为摄影家和驴行者的天堂。
(黑颈鹤 作者:小桐)
一片水域:鸟类的天堂
午后,阳光灿烂,沿街口走过一段不长的盘山公路,念湖那青山蓝裙的身影就展现在面前。只见连绵的群山下,曲曲折折的水岸,一汪不见边际的湖水,以动人的身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醉人的眼波。时而在山体和绿树的掩映下,羞答答地露出动人的容颜。
整个念湖,说是湖,其实并没有岸,也没有碧波荡漾的景致,水边有芦苇,一丛丛地铺展到水里,分割着湖面。美景处,突然听见湖泊深处传来“咕嘎、咕嘎”的叫声。是黑颈鹤在叫。抬起头来,双目远望搜寻,远处的草甸上有一只只高大的黑颈鹤,或闲庭信步,或仰颈远眺,身旁是小小的灰鹤、赤麻鸭、黄鸭、斑头雁,它们都在高原温暖的阳光中享受着生命。
水库是候鸟的越冬天堂
在众多的鸟中,黑颈鹤显出了无比的高大和优雅。一只鹤,一会儿来回走动,似乎在巡逻放哨;一会儿又扇动翅膀,好像在翩翩起舞;一会儿又脖颈高扬,仿佛在引吭高歌。除头、颈、尾、翅尖和腿、趾为黑色之外,它全身其余部分均为银白色。那足有一米高的个头,优美潇洒,尽显刚健、纤细之美。看得入迷处,一只黑颈鹤从水域深处飞起,在蓝天上盘旋而降,飞到另一只鹤身边,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交颈展翅,跳跃舞蹈。
黑颈鹤们赋予了大桥乡生态乡之称,而这片水域也因了鸟类的特别青睐而异常动人。当地村民记得老辈子说,几百年前,会泽大桥乡是一片湖泽,后来形成了海子(当地人管湿地叫海子),这时,就有很多不知名的鸟飞来了,现在有的鸟过去有,过去有的鸟现在却少了,那时也有雁鹅(老乡管黑颈鹤叫雁鹅),而且是数千只,一到冬天就以集团军的阵容飞到这里来越冬,那个壮观啊,现在是无法看到了。它们太热爱这片高原温暖的海子了,这样来来去去几百年,那时人类和鸟类生活在一起,非常和谐,一代传一代,这种幸福的和谐传到今天。1958年,大桥乡政府部门开始蓄水修水库,修成后叫做跃进水库,目的是为了灌溉十里八村的农田。库容4417平方公里,库周围是面积13.5平方公里的沼泽,因了这片沼泽水草丰美,多少年来黑颈鹤始终没有离开过这里,年年冬天都会如约而至。这绵延8公里的水域,弯弯曲曲,似乎在舒缓地向你述说着这河流如何一点点汇集成湖,这鸟群如何生活在这湖泽,千百年来湖与鸟怎样长相依。这样,站在水边,看远处苇间鹤舞鸭飞,什么都不想说,只想静静倾听湖水拍岸,相看两不厌。
一个村子:与鹤相依两百年
这个村子叫李家湾。站在李家湾村极目远眺,许多移动的鸟儿尽收眼底。在去李家湾曲曲折折的黄土路上,左边是水,右边是山。
左边一些可爱的细节会让你兴奋和新奇。左岸水边,长长的芦苇一直绵延了4米多长,那些颜色鲜艳的黄鸭是不惧你的,仅距行进的车两米,一群群结伴,自在地在湖边觅食、嬉戏,好像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而你只是访客。的确,千百年前,这里从来都是属于它们的。车一路向前,会有一群群黄鸭从你的眼前呈“人”字形飞过,在天空变幻着队伍,好像是在迎客,好像是在展示自己的舞姿。抬起望远镜向水域远处望,也能看到一群群不知名的鸟类,慢慢在移动,最显眼的是几只黑颈鹤,扇动起翅膀舞蹈。黑颈鹤的魅力在于野性,它与人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当你在茫茫的湿地中发现一群黑颈鹤并向它们走近时,它们会警惕地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假若你再向它们逼近,它们就会抬起修长有力的双腿奋力助跑,扇动着宽大强劲的双翅腾空而起。因此,用望远镜看鹤舞的同时,你竟发现有一只鹤,距它有2米远的农夫在劳作,它跟在老农身后,一点点地啄着什么。这个瞬间,人与鸟如此和谐,让人觉得美得像神话。在水域中央,你再注意观察那一根根电线杆,原来黑色的线上是密密麻麻的小白点,据说这是鸬鹚的粪便。左岸水域,是人、耕牛、鸟类的身影,在光线中这些细节在模糊、淡化,背景是水域、田野、蓝天,仿佛一幅写意画,亦真亦幻、闲散淡然。
候鸟就栖息在村庄旁
右边是山,由于都是黄土路,路边的树显得“灰头土脸”,山上没有多少植物,倒有水渍的痕迹。李家湾村民的房子不是成片成片的,而是顺着山势,东一间西一间,并不整齐,高高低低。有砖房和瓦房,并不是一个富裕的村子,据说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村头站着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壮年都出去打工挣钱了。
75岁的李富荣老爹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李家湾。他说起村子,颇有些惆怅。李家湾村要说历史,也不算长,但也有200多年了。它200多年的历史,是与鹤共处的历史,其他历史的记忆,李老爹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站在山坡上,他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还住在这水库的中央,原先没有现在的湖泊,只是有一片片不规则的湿地,有一条叫黄草河的窄窄的河流,后来水库建起来了,不叫河叫湖了,村子就开始每年往山上搬,涨水了,也不能住了。在水库边,现在还能看到一些黄土地基的残垣断壁,几十年前,村民们都靠水而居,但水总往上涨,村民们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往上搬。现在,李家湾村分成了两个村,一个在现在的杨梅山上,一个搬到了山对面。虽然一年年从水边搬到山上,多了许多不舍和回忆,但李老爹说起大雁鹅,很有感情。他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有成百只的雁鹅,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来了,来年的三月三又飞回去了。来的时候,落在水面上白花花的一片。村里人都把雁鹅看作吉祥的化身,从来没有打过它们,会给它们东西吃,这些雁鹅也不怕他们,比现在亲近多了。现在,李老爹觉得雁鹅比他小时候少得多了,他也只能远远地看看雁鹅,对这雁鹅的感情有75年了,他很爱他们,老辈子人说,人孤一时,雁孤一世啊!
一个“鹤痴”:乡村教师护鹤爱鹤十三载
王高祥有两大爱好,一是教书,一是爱鸟。
山乡岁月孤寂,1993年,从县城来到李家湾小学当上了乡村教师,王高祥课余时间是在水库边走,那时水库没有扩容,再冷的冬天,他也会在河堤上走走,为了排遣寂寞和惆怅。
一次,发现了一群不知名的鸟,王高祥用一台傻瓜相机拍下了一只鸟。洗出来,只一个小白点,技术也太差了,他决定以拍照来打发这寂静岁月。
于是,王高祥发现了高雅地行走在水边的黑颈鹤。拍了许多这种鸟,知道当地老乡叫雁鹅。对黑颈鹤“感了冒”,只要是冬天,无论晨昏,他开始远距离地观察它们优雅的姿态,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拍了一卷又一卷胶卷,又查了不少资料,从此,王老师算是与鹤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高祥还记得在一个下雪天,一只灰鹤在结了冰的河面上饿昏了过去,趟过刺骨的冰水,他救起了这只奄奄一息的鸟,抱回家,他用自己的身体把鹤暖了过来,又喂了许多苞谷。第二天,恢复元气的鹤飞走了。
一次救鸟行动,让王高祥明白了,要拍鸟更要护鸟爱鸟。从他来的第二年,他开始在自己的学生中宣传爱鸟护鸟,写观鸟日记。每到冬天,就带着孩子们去观鸟,定期让孩子们用苞谷喂这些饿了的鸟儿,特别是黑颈鹤。13个春节,王高祥没有回家,他要守着这些鸟,过节了,人有吃的了,鸟也要有吃的。他一个人与鸟过节。
1998年,酝酿了很久,王高祥顶着一些人讥笑和讽刺的目光,组织平时和自己一起护鹤爱鹤的几个年轻教师,成立了“鹤舞高原”爱鸟协会。凭着一股喷涌的热情,王高祥把业余时间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黑颈鹤等候鸟的保护当中,他和爱鸟协会的年轻人开展了一系列“爱鸟行动”:组织“黑颈鹤保护研讨”活动、举办各类环保讲座、搭护鸟棚,到村里作宣传、到野外捡垃圾、给候鸟们准备过冬的食物,甚至备上一些鸟禽专用的药品……尤其是为了扩大宣传面,王高祥提出了“爱鸟护鸟,从学校开始,从学生开始”,他通过教育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们爱鸟护鸟,回到家里,把了解到的有关知识讲给父老乡亲听,向整个社会宣传。如今,王高祥一个人带动了整个村的村民开始护鸟。王高祥被当地人叫做“鹤痴”,在他的意识里,自己早已属于黑颈鹤,黑颈鹤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景区图片
念湖 作者:遇女心惊
念湖 作者:遇女心惊
念湖 作者:遇女心惊
念湖 作者:遇女心惊
念湖 作者:遇女心惊
念湖 作者:遇女心惊
黑颈鹤 作者:小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