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村,位于上庄镇之东。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十五世孙石荣禄迁此建村。石氏后人为纪念祖先功德,显示其远祖的荣耀,不仅村庄和所有房屋全部座南朝北,又因当年石守信与赵匡胤交往甚笃,结为棋友,故设计了以房舍、街道、水塘和小溪等为元素组成纵横有序、构筑严谨、整齐方正的棋盘式村庄。村南的正中石氏宗祠为帅府。宗祠前水塘中有按石守信印比例筑砌的印墩,墩上栽的大柏树作为印柄,四周栽有悠悠摇曳的翠竹,四季长青,以示石氏世代为官,绵延不绝。以祠堂、方塘为中轴线,每隔30米以细麻石铺就左右对称的巷道,恰如棋格,线线相通,每条巷道出口皆有巷门,每日定时关闭,宛若城堡,既保村庄安全,又便利村民有序地生产和生活,村前桃花溪表示“楚河汉界”。石家村建村六百余年,原形原貌未变,被省内外建筑界认定为古徽州村落文化特征的代表作。村南有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的魁星阁,占地40平方米,平面正方,歇山式屋顶。据传,石氏家族为表达“反清复明”思想,在建阁时大做文章,楼阁上大下小,蕴含明在上、清在下,明强清弱之意,檐下落地十七尺,象征明代十七位皇帝。翼角距地十九尺,四角之和七十六,再加上每方用椽五十根共二百,两数相加,刚好是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设计巧妙、寓意深遂,在古徽州建筑中,亦是少见。2004年石家村被批为安徽省古建筑群重点保护单位。
旺川太平天国壁画
太平天国壁画绘于旺川曹姓人的一个支祠内,这座名“九思堂”的曹氏支祠内曹立恒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据有关资料分析,“九思堂”竣工不久,就成为太平天国将士的宿营地。“九思堂”内的壁画就是当时太平天国将士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写照。这组壁画共有七壁,其中主要的是“攻城图”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和有关资料表明,“攻城图”是太平天国将士攻克旌德的真实记录。是太平军战士宿营九思堂时的真实笔迹。除攻城图外,其他几壁绘画,也从不同侧面讴歌了太平天国这场伟大的农民战争,高高擎起、迎风飘扬的旗帜,声势浩大,威震天下的炮队等,无不强烈地再现出革命战争的正义和战斗力。旺川太平天国壁画,发现于1951年2月。1961年9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缮保护。现馆内存有太平天国使用的大炮、大刀、铜钱、路凭、旗帜等文物。
徽州三大水口之一——杨林水口
杨林水口位于上庄村东,常溪河溪水潺潺,月色宁静,树影婆婆,拱桥横卧。古时上庄八景中,在杨林水口就有四景:杨林夜月、曲水澄澜、慈山晚钟、竹峰插云。上庄名人胡适曾用杨万里的诗句不赞美这一美景:“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常溪河就像护城河似绕村轻拥。在徽州,几乎所有古老的村庄入口处,或树林、或尖塔、或亭台、或庙宇,这就是徽州村落整体建筑格局中有“门户”和“灵魂”之誉的水口。“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水口具备有以下功能:防卫、界定、实用、聚会、导向,总之,水口虽小,但从中可窥视出徽州居民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生存环境的不懈追求。
胡开文徽墨
胡开文徽墨始创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壬寅),绩溪县上庄明经胡氏三十七世祖天注公(1742-1808)承顶休宁县城西街汪启茂墨室,创开胡开文墨店。后成为明清四大造墨名家之一。天注公创业后起堂名为“思齐堂”,教育子孙要“见贤思齐”(《论语》句)。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博取众艺,苦心经营。墨质不断提高,造型更加讲究,并寓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体,独创集锦墨。“地球墨”(次子馀德制荣获巴拿马万国赛会金牌奖)、御园六十四景图、(连“烧毁的圆明园”景亦取刻在内,成为当今影视界绘布景之依据)等等。1914年,胡天注八房五世孙胡祥均试用“西烟”制墨成功。墨质胜似油烟,价廉物美,致使其他三大墨家在竞争先后倒闭,而胡开文宝号却遍及全国,蜚声名外,誉满全球,现今即成为徽墨的代名词。
红门楼――胡开文旧居
此民居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也含胡开文后裔的创业史。胡天注八房五世孙胡祥均(乳名烧炭),在沪创业胡开文广户氏墨厂。胡祥均苦心经营钻研业务蒸蒸日上,全国各大商埠均设分店,得发后,回里将旧屋改建西式门面,后又在正屋右边用钢筋水泥结构建造洋式平台会客室一间,钢筋水泥均由沪购运回来,并特请上海水泥匠、木工来施工建造,当时在我县以钢筋水泥建造还是少见,况且墙面有红色涂料,后人称红门楼。
敦覆堂——古民居(一)
敦覆堂--俗称老屋新屋,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坐落在上庄镇上庄村,总面积278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间,东西对称。砖木结构,二楼通转,外围封火墙,中部设有天进。该建筑结构的大门式样,天井格局,内部装饰具有明代特征,是古村落上庄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更具特色的是门口有一条出水沟,几百年一直出清水。
花门楼——古民居(二)
此宅虽建造时间不长(清朝未年),可风格很典型,为六部通转楼,徽派三雕很突出,特别是以梅、兰、竹、菊花蕙为图案的门楼砖雕更显高雅。这与主人的苦心精心细心的保存分不开。房东为胡开注六房八世孙胡毓中所居。(七世孙旅居台湾)此豪华民宅的建造,为胡天注六房四世孙胡源阶于1869年在芜湖开设胡开文源记,1888年又在南京开设分店(制记开文)同年又在汉口增设分店(贞记胡开文)后由其侄胡祥善担任经理,后又将贞记胡开文出盘给胡祥善,祥善经营有道,蒸蒸日上,又因年事已高,由子胡三开负责经理,并设茶业火腿庄,此后营业更加发展,赚了钱发了财回里兴建此楼房两幢(先西后东),兴修先墓、祖墓、资助教育等。
胡适故居简介
胡适故居坐落在上庄村中间,占地1134平方米,四幢清未徽派建筑房子,分别为一、二、三、四展厅。一厅为靠院落大门(东边),原是胡适大哥房产,后代一直在这住着。1997年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县出面征购,经整修后展出“故居概述”和“胡适父母生平”及“胡适九年家乡教育”有关照片、图案等。胡适故居二厅,为胡适父亲胡铁花所建故居为两进二楼通转式结构,是晚清徽派建筑的典型,历史、艺术价值并存,特别是“兰花板”依存更体现它的价值。占地270平方米。在故居,胡适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1917年返故里与江冬秀完婚,后又回故里为母奔丧前前后后达11个春秋。故居真实客观地记载胡适儿时的生活、学习和情感追求,是研究胡适的重要实物之一。故居三厅为廊房,展出胡适几个主要时期的部份照片。故居四厅为客厅,原为轿房,修缮后展出胡适国际国内部份朋友照片; 汉白玉像和蒋介石送给的晚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胡适为绩溪旅台同乡会题的名言“努力做徽骆驼。
来新书屋——胡适私塾
来新书屋,古时为上庄学习优越的孩童就读的书所,意味着就读孩子成长后大有作为。此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并入胡适故居),坐落在上庄镇上庄村环城南路121号,总面积138.86平方米,为清末建筑。此宅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方砖地坪,前后两进,设天井,二层楼,呈前堂后室布局,堂屋前有一庭院大门内铺筑条石甬道,两侧有花台,屋内的装饰木雕构件均雕有图案。该宅为胡适先生小时候读书的私塾,为胡适后来的文化思想改良奠定了基础。
官厅——胡铁花宅
胡铁花——胡传宅2004年10月升为省保并入胡适故居。上庄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四面山峦叠起,绿水环绕,风光秀丽。自元代建村以来,这里一直人烟稠密,文风昌盛,以至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胡传与胡适二人是上庄村历代名人中的佼佼者。胡传与胡适父子二人秉承家学,各有建树。胡传青壮出仕,追随晚清名将吴大澄,效忠朝廷,在晚清军政诸方面具有一定知名度。胡适先生更是一代文化巨人,他的学识与贡献为海内外各界人士共为仰慕,他是我国近百年以来文坛上的特大贡献者之一。胡传与胡适二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这与上庄村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内涵是密不可分的。胡传旧居地处上庄村西南侧大路边,此宅坐北朝南,外观古雅朴拙。是清代中前期建筑,占地面积145.80平方米,单屋建筑,上下对堂,由前厅、中井、正厅、上下东西厢房以及厨房与其它附房等部分组成。此宅风格独特是一幢官厅(没有二楼的),厅堂高大、气派,又是主人议政议商议事的重要场所,不设二楼目的是主人做事不受任何声音的影响。此宅保留基本完整,各部分结构朴拙粗犷,给人感觉古韵浓郁,异常庄重。
汪裕泰茶庄
清咸丰元间(1851)余川村人汪立政(1827—1895)在上海南埠开设汪裕泰茶叶店,由于他经营有道,生意红火,茶叶店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祖孙三代在一百多年间,先后开设茶庄、茶厂20余家,并在日本、英国、美国、摩洛哥等地开设茶庄6家,可以称是搞跨国连锁经营最早的徽商。民国十六年(1927),子惕予(名自新)投百万巨资居杭州西子湖畔购地百亩,建成堪称西湖明珠的“汪庄”别墅,以寄乡思。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同时,汪立政子孙三代致富不忘家乡,捐资重建余川燃藜小学,村人入学,免收学杂费,学校聘用优秀教师,改善教学条件,使燃藜小学成为当时全县设备完善、教学质量较高的小学。一百多年来,绩溪在全国各地开办的百余家茶叶店中,上海汪裕泰茶庄可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大家尊称汪立政为“茶叶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