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的泰山,又称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自然景观雄伟高大,“红日出泰山,苍茫云海间”的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由此可见泰山在历史上的地位。
旅游小贴士
1、火灾报警:0538-8066111 8225841(泰山景区防火值班室)。救助电话:0538-8066206 13053856588(南天门救助站 负责人:耿 涛);0538-8066280 8066826(中天门救助站 负责人:陈 玉);0538-8066170(红门救助站 负责人:孙 健);0538-8066183(桃花源救助站 负责人:王志明)。医院电话:0538-6210234 6215596(泰安市中心医院);0538-8066183(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2、索道:中天门-南天门价格80元/单程、140元/往返;桃花峪-南天门价格单程80元/人.往返双程140元/人 ;后石坞-南天门价格单程20元/人.往返双程40元/人 。
3、旅游专线车:天外村-中天门,票价为:(上)30元/人,(下)30元/人;桃花峪入口,车票价:(上)30元/人,(下)30元/人。
4、山顶住宿,房价变化:A、早上到中午下午三点半,住宿人员少,房价稳定,房价不高不低。B、下午三点到七八点钟,住房的高峰期,期间房价会上升很大,变动也很大。C、九点之后,住宿人员变少很多,若有很多空房(如淡季)尽量砍就是。房价低很多。 D、夜登泰山之人,一般晚上一点到三点,住宿人员变多,但此时房价很低,一般是宾馆低价,爬了一晚,抓紧找个宾馆住下吧。请根据个人情况,自己选择住宿时间吧。
5、最佳旅游时间:游泰山,4月~11月为佳,观日出则以秋季为最佳。岱顶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黄河。冬天要待下雪时,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轻易放弃登山,此刻山上常会遇到云海奇观,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运。黄金周期间泰山人太多,不过泰山上的缆车和盘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确实做得很不错。
6、旅游指南:从红门路登到玉皇顶差不多要4-6个小时,爬山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心急,慢慢爬慢慢看,细细体味泰山文化。同时不要过于负重,带两瓶水和一些吃的就可以了,登山过程中会冷,山顶可以租大衣非节假日5-20元/件。
7、推荐旅游线路: 天外村乘旅游观光车--中天门--步行十八盘--山顶--缆车下山到中天门--步行走红门路--下山。
8、特产:泰山煎饼、泰山赤鳞鱼、泰山赤灵芝 、白菜、豆腐和水,并称“泰山三美”、肥城桃、泰山板栗、宁阳大枣,并称“泰山三大特产”;沉香狮子、温凉玉、黄釉瓷葫芦,并称“泰山三宝”。此外,泰山参、泰山核桃、泰山大货山楂、泰山红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称小白梨)、三岔红星苹果、鹿角菜以及“中国八珍”之一的赤鳞鱼等,亦小有名气。
景区相关资料
泰山--五岳之首
泰山 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他与我国的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并称五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6'8",东经117°6'2")。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2009年,泰山以1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的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封禅第一山,成为又一中国之最。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天门索道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6米[1],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碧霞祠泰山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犹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盘道,李白、杜甫历代文人“笑拍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禅仪式绰绰伊始。此外还有岱庙、普照寺、王母池、经石峪、碧霞祠、日观峰、南天门、玉 皇顶等主要名胜古迹。
泰山兼具古、丽、幽、妙,摩崖碑碣数不胜数,庙宇观堂满山遍布,山势壮丽,[2]自然景观巍峨、雄奇、沉浑、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泰山引人之处,泰山高峰峻拔,雄伟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园”,又是“东方历史文化缩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已成为中国山岳风景的代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城子崖遗址、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冯玉祥墓等,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之泰山,正以其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丰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卓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展示着文明古国的风采。
泰山日出天色略显昏暗,放眼望去,寂寥晨星下面是一片静止的山势般起伏的云海,在茫茫的夜色下,象极了远处同样黑魆魆的山峰,在最近两个的山峰之间,一棵泰山松威严地站立着,在透着寒意的山岚中间一动不动,大山默默地耸立着,甚至听不到鸟叫,这个时候的泰山属于静谧,属于安详。东方的启明星静静地挂在那里,远处的观日峰仿佛泰山探出的点金指,和那造型美观的的八角亭组成了一副绝佳的构图。
天色慢慢亮了起来,几乎跟视线平齐的帷幔似的云彩淡淡地镶上了一道美丽的金边。云海也渐渐地层次分明起来,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距离较近的云彩开始不安分地翻滚和流动。而稍远的地方,云海还是与大山融为一体地默默地耸立着。很快,这种的翻滚和流动就由近及远地影响到了那些山峰一样的云海,他们先是慢慢变矮,慢慢变得起伏不再柔和,终于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慢慢拉平。这个时候的云海更加象如水月色下的平静的大海,只是没有波涛翻滚所产生的哗哗的波浪声。
天色越来越亮,云海逐渐变得洁白,和它们投下的阴影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对比,天边帷幔的金边也越来越颜色生动,慢慢就变成了金黄色,山岚仍然寂静无声地吹拂着,不过这次却已经带来了氤氲的雾气,黑烟一样从头顶越过,然后慢慢地遮住云海,启明星也为之黯淡。黑雾并没有散去,山岚甚至和人们赌气般的从四面聚起了更多的雾气,速度极快的从人们的头顶和脚下,四面八方地来遮住观日点。但是很快地, 黑雾就逐渐散去,云海和帷幔又慢慢展现到眼前。在日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面,黑雾和云海此消彼长地战斗着,人们的心境也忽而变好,忽而失望。当人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变化,心态逐渐变得平和的时候,黑雾终于开始变淡,轻烟一样散去。天色慢慢地亮了起来,天地相接的地方,春水一样一湾一下子变成了迷人的鲜红。帷幔不再鲜明,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亮红色。太阳慢慢地就探出了自己红色的面孔,小小桔子一样,一点点地往上跳跃着。 过了约有两分钟,一个圆圆的、红彤彤的太阳跳了出来,霎时,大地一片艳红。
景观 尧观顶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3月到11月。 游泰山要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 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象一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云海玉盘----泰山云雾可谓呼风唤雨,变换无穷:时而山风呼啸,云雾弥漫,如坠混沌世界;俄顷黑云压城,地底兴雷,让人魂魄震动,游人遇此,无须失望,因为你将要见到云海玉盘的奇景: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有时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海;有时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时云朵填谷壑,又象连绵无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站在岱顶,俯瞰下界,可见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而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横生,又令人心朝起伏。
晚霞夕照----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又适逢阴雨刚过,天高气爽,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烂的亮边,时而闪烁着奇珍异宝殿的光辉。那五颜六色的云朵,巧夺天工,奇异莫测,如果云海在此时出现,满天的霞光则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壮丽的景色、大自然生动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
晚霞夕照与黄河金带的神奇景色,与季节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能使登泰山者充分领略和享受这一奇观美景,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旅游时机。应该说 秋季最好,因为这时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其次是大雨之后,残云萦绕,天晴气朗,尘埃绝少,山清水秀。你尽可放目四野,饱览“江山如此多娇”的秀容美貌。
登山路线一,红门路旅游线路
登泰山没有走过这条路,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游览过泰山。初次登泰山者或全程步行者强烈推荐。
这是一条古老的登山御道,是泰山的精华所在:这条山路中天门以前,以人文景观为主、以自然景观为点缀,分布着较多的古建筑;中天门以后则谷幽壑深、山势峻峭,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点缀其间,此段颇多名家名人的题咏诗赋。此路被称作“登天景区”,又因为此路深幽,所以又被称作“幽区”。
此路沿途景点主要有: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醉心石、三义柏、万仙楼、革命烈士纪念碑、 风月无边刻石、斗母宫、三观庙、经石峪、总理奉安纪念碑、柏洞、壶天阁、回马岭、药王庙、步天桥、中天门、快活三里、斩云剑、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天街、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顶、日观峰等。
红门宫
穿过红门宫,盘道左侧是“小泰山”,建有一座小庙供奉碧霞元君。在盘道右侧有一种举世罕见的地质景观—“醉心石”,是许多呈东西向、大小不一的横卧在谷底的圆柱形石头,横剖面的中心有石核,围着石核象树的年轮一样形成了一层层的环圈,并有辐射状节理从石核向外圈张裂。
继续前行盘道西侧有一组大型现代石浮雕,是为了纪念泰山林场建场50周年而立的植物树造林纪念碑。再往前就是万仙楼了,进山的游客需要在此购票上山。万仙楼北,盘道右侧翠柏环抱之中,矗立的是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第一次解放泰安时牺牲的新四军烈士而立的。
慢慢而行,路旁石刻渐多,有的是即景抒情,如“神州磊落”“初步登高”;有的是题写景物,如“蔚然深秀”、“肤寸生云”。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风月无边刻石。
斗母宫
斗母宫位于中天门以下,古名“龙泉观”。临溪而建,分北、中、南3院,山门面西,上面的这个门是斗母宫的南门,进去是后花园,建筑布局有别于传统宗教建筑。斗母宫在古时曾是道观,后由僧尼住持。刘鹗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中曾生动地记述了斗母宫年轻貌美的尼姑们的生活与情思,当年所描写的斗母宫景物至今有一些仍一一可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阅。
再往前便是三官庙,里面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北去有一牌坊,上写“经石峪”,在此有一条向东北方向的石砌护墙小盘路,行不远就是著名的经石峪了。这可是一幽静的去处,景色秀美,文化韵味浓厚,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刻在大片石坪上的金刚经,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这儿至今流传着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传说。
从经石峪返回中路继续北行,路西有一块块峻峭的巨石朝天而立,看上去像古代大臣觐见皇帝时手持的笏板,石上题刻“万笏朝天”,形象而生动。这是一处泰山有名的地质景观。
再往前走,有一桥把盘道从中溪的左畔引到了右岸,此桥人称“东西桥子”,虽不是什么著名景观,但使得登山在空间上发生了变化而更富魅力。
现在你已走在中溪的右侧了,在一个不太显眼的地方,有一块岩石悬空似坠,象一个棚子,大小恰可容下一匹马,此处俗称“歇马崖”,传说当年秦始皇登泰山时曾在此歇过马。
歇马崖北面,是总理奉安纪念碑,1929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往南京时,路经泰安火车站并停留静安,泰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驱者,于6月1号孙中山灵柩在南京中山陵下葬之日树立的。
从纪念碑前行,穿过柏洞,盘道再度扬起,正当视野为之开阔之时,又一座高大的建筑当道而立,挡住了北望的视线,这就是“壶天阁”。
壶天阁
门洞上所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从门洞旁的对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可看出壶天阁的地理位置。壶天按道家的说法是神仙住的地方,壶天阁即仙山琼阁之意,从门洞旁的另一副对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又能看出此处的环境之优美。
泰山药王殿
越过“回马岭”(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封禅泰山时骑马上不去的地方),盘道愈加回旋曲折,经过一段形似马蹄的盘道,向上,迎面有一红墙灰瓦的建筑掩映在红丝带中,这就是泰山药王殿,殿内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如果你相信神的力量,那不妨烧烧香、拜一拜,保佑全家人身体安康。药王殿西是三大士殿,内祀观音、普贤、文殊三尊菩萨。
中天门
由三大士殿西去,过“步天桥”,中天门已近在咫尺”。中天门位于黄岘岭上。一鼓作气战胜中天门下号称“小十八盘” 的陡峭台阶,来到中天门小广场。中天门的代表性建筑是一座单门石坊,上写“中天门”。 传说古时泰山多虎,人们在石坊东边建起“二虎庙”,祀黑虎神,以镇山兽。坊北有虎阜石,如虎横卧。广场东的中溪山上是1988年修建的“慈恩亭”,亭内陈列着来自台湾的“澎湖石”
如果您时间或体力有限,可徒步到达中天门后,换乘索道直达岱顶,可谓“一步登天”,十分钟直达岱顶。
当然你在省却体力的同时,你也错过了美景。中天门至泰山之巅的最后一段路程,是泰山整个景区精华中的精华,其磅礴宏伟的气势、雄奇美丽的景色、年代久远的遗迹,会给您带来难以形容的心灵震撼!
在整个登天的序列的盘道中,山路始终是向上的,但过了中天门,却有一段下坡道,俗称“倒三盘”。紧接着是一小段平平的土路,踏上去暄暄的,举足前行感觉特别轻松,就象有人在背后推着你前行,路旁树木茂密,绿树成荫,石刻成片,令人倍感惬意,这就是“快活三里”。快活三里尽头又是一座庙,是增福庙,神是福、禄、寿。
继续北行,盘道渐渐升起,山峰突起,巨石累累,巨石上多有题刻“若登天然”“斩云剑”。“斩云剑”,此石貌不惊人,却像一把剑,具有斩云化雨的功能。据说,每年夏秋季节,此石就如一柄利剑,将乌云斩作两半,使得其下有雨,其上则只有云而无雨。斩云剑之上的盘道旁还有众多石刻,如“云路先声”“天下名山第一”“从善如登”等。有兴趣的朋友到此不妨细细研究。
云桥飞瀑
正行间,忽见溪谷陡升,石崖突立,飞瀑湍急,珠玉四溅,一座石桥横跨东西。这里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为云雾笼罩,因此杨承训题名“云步桥”。桥北有大沟而面临着断崖,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样。崖上的石坪平坦宽敞,传说宋真宗曾在这里小住,故名御帐坪,今仅有柱窝尚存。崖上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题刻。
云步桥西,石阶陡峭,因攀援费用,称作“三登崖”,又俗称“三瞪眼”,三登崖顶有巨石大如屋,相传明万历三十一年泰山风雨大作,自山巅坠此,遂有人题刻“飞来石”。
飞来石北边就是相传秦始皇封禅泰山遇雨,避于大树下,而将树封为“五大夫”的那个地方了。
五松亭上不远又有古松一株,长枝伸出,似向游人招手致意,这就是泰山有名的“望人松”,又名“迎客松”。
过了望人松,前行一段是“朝阳洞”,朝阳洞北是对松山,过了对松山,盘道劈石而进,有一处两边残岩壁立,象门一样,旧称“云门”,亦叫“开山”,著名的“泰山十八盘”就从这儿开始了。
泰山十八盘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
在古代,十八盘是指升仙坊以上到南天门的盘路,是攀登泰山最为陡峭的一段,十分艰险,古人为了便于客人上山,在这段盘道的两旁分别竖立起了十八根铁柱,并且用铁索链连接起来,便于游人攀扶,因此,真正的十八盘并不是十八段盘道,而是竖有十八根铁柱的盘道叫十八盘。到了明清时期,十八盘又延续成为龙门以上盘道;民国初年,十八盘继续延伸到开山,成为现在的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从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从龙门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从升仙坊到南天门为“紧十八”,总计1600多台阶。
南天门
踏上十八盘,“翔凤岭”“飞龙岩”左右相对,欲倾欲坠,大有泰山压顶之势,南天门雄踞两山之间,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海拔1460米,不仅形势险要,而且位于整个登山盘道中轴线的上端,使游人在山下就可仰瞻它那巍巍峨峨的形象。每当山间云雾出没、变幻无穷的时候,天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十八盘似天梯倒挂,衬托的泰山主峰更加雄伟壮丽。南天门创建于元代初年,岱庙主持道士张志纯集资创建。
这条线路经过上千年经营构筑,如今已是非常完善的游览山路。石级盘道坚固齐整,沿途道观庙宇定期修葺,石刻碑石漆抹清晰,珍贵古木铭牌保护,路边小溪清澈见底,在曲径通幽之处往往坐落着或古朴、或古雅的酒店和茶肆,爬山累了,走进去或小斟或小憩,情趣盎然,穿行攀登的疲劳之感荡然无存;或者找片树荫,随意地在台阶小坐,满目的苍翠,纯净的空气,值身于天然氧吧,有种沁人心脾舒畅!
日观峰
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可观日出而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
峰西侧为唐宋封禅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设坛祭天。峰顶旧有迎旭亭,民国年间建泰山气象站。1984年在东侧依崖而筑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
峰北有巨石横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上有“绝妙”、“船石岩”、“醉石”及明人题名,如:臧克家的“与天地永大”、方毅的“雄峙东海”、刘海粟的“云海”、陈毅的“泰岳高耸万山丛”等。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峰东为东天门,峡口陡险。下为鹰愁涧,水东北流入鹤湾。涧东岸北崖古洞深敞。元初女道冠孙清静曾在此修真。此处川林僻旷,尘迹罕至,俗称“仙人场”,其北为空明山,中穴通明,午时日光穿照。
峰南玉皇顶,因可观日出而闻名。有观海石,长6.5米,与地面夹角30度。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场面。
明代成化十八年,日观峰下因大雨冲出玉简;清乾隆十二年,石匠在日观峰侧凿石时,得到两个玉匣。日观峰东北面有条似圆又扁的巨石长长地横出,斜刺青天,显示了巍巍泰山的坚强力度与阳刚之气。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登石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处今已成为泰山的重要标志。
登山路线二,天外村登山线路
天地广场登顶线(泰山西路)位于泰山前山偏西位置,天地广场-中天门-南天门一线。天地广场至中天门有盘山公路,在中天门处与红门徒步登山路交汇,也有中天门至南天门的高山索道,可以不走半步山路,乘完汽车换乘索道,轻轻松松可达泰山之巅。可谓是最休闲的登山路线。但享受现代化带给您方便的同时,是银子要成倍付出。从中天门到泰山极顶有两种选择:徒步或者乘坐缆车!
此路沿途景点主要有:天地广场、冯玉祥墓、龙潭水库、白龙池、长寿桥、竹林寺、中天门。中天门以后如果步行与红门路后半程相同:快活三里、斩云剑、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如果乘交通工具上山,沿途这些景点只是一闪而过,或者远远眺望,虽省了体力,却少了很多乐趣。
登山路线三,桃花源
这条线路位于泰山西北麓,是条现代化的登山线路,几乎可以脚不沾地到达山顶:从桃花峪有公路相通到桃花源索道站,然后从桃花源乘索道到达山顶,体力较差的游客可选择在这里乘交通工具上山。这条登山游览路景点较少,不是理想的步游路线。
一线天、后寨门、海眼、彩石溪、吴道人庵遗址、一线泉、钓鱼台、碧峰寺、元君庙、藏峰寺遗址、谷口等众多景点,这些景点采取了串点连线的方式,通过步游路、游览路、栈道、河道及林间卵石路等加以有机连接,游客步游其中,移步易景,不同路段得到不同的享受。
去桃花峪登山可在泰山火车站乘16路公交车至终点,约30分钟车程,票价3元(注意:若从桃花峪下山,16路公交车最晚是下午五点左右)。
相传,古时桃花峪的桃树很多,从山坡到山顶,早春3月至4月次第开放,红成一片,因此古人又称此地为“红雨川”,大概是取唐代诗人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的句意。元代炼师张志纯很看重这里,有诗《桃花峪》云:“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浮出落花红。”乾隆皇帝来泰山,自然也不会错过游桃花峪,曾有诗留下:“春到桃花无处无,峪名盖学武陵乎?五株不见苍松老,半点何曾受污涂。”这末一句写得好,桃花源景区可贵之处就是它自然清纯、玲珑精致而极少人为的破坏或加工,完美地保存了天成的情趣。
来到桃花峪,第一印象会感到这里不是泰山——既无险峰又无苍岩,山是那样青,水是那样宽,举目四望,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灵石异花相谐斗趣,俨然一幅江南山水的情调。是的,桃花源景区的特色就是“秀”。如果说泰山的其它景区是一群彪悍的汉子的话,那么桃花源就是小鸟依人的娇娃,她是泰山最为细巧、最为传神的所在。
桃花峪两侧山峦起伏,树青草茂苍翠欲滴。峪北有降福山,山上怪石丛列:象鼻石、老鹰石、棒槌石、蹲猴石……山东南有平地数亩,是“云台庵”的故址;山西北有吴道人庵故址,庵在青天峪源头,三层递进而上,依稀可见当年的规模。现在这里殿宇已倾,瓦砾遍地,断碑仆碣隐于荒榛之中,颓墙残垣空立苍岩之上,再也看不到它当时的兴盛。然而,仍有游人喜欢到这里来,因为这里自然风光依旧美好:碑虽倒字依然可读,泉虽塞水依然甘冽,残墙颓垣更使人多有所思。或许这就是人们常称的“废墟美”?是的,这种美会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岁月变迁的力量。
沿桃花源游览路西去,路南有龙山,山顶为姜儿寨,有巨石挺立似人,故称真人峰,又有车道岩,岩上双沟如辙迹。再前方是透明山,山势嶙峋,陡削入云,因山顶多洞透光得名;山顶有巨石如倒靴,名为“靴子顶”。透明山下溪旁有大石如砥,人称“钓鱼台”,相传姜太公曾在此垂钓。钓鱼台北,有山峰黎黑如铁,山势如乌鸦欲飞,叫老鸦峰,老鸦峰宛如几案;南有摩耳石,石若垂帘,无苔痕,时或光彩闪烁。峰下是“碧峰寺”遗址,寺内原有铁佛,俗称“铁佛寺”。现存有明代萧大亨于1571年题写的《重修佛殿记》碑,碑体型不大,字迹完好。
继续前行,溪中有三潭相连,最大者称为“龟湾”,湾旁有巨石似覆舟,又似倒扣的元宝,旧时称“石舟”,今叫“元宝石”,其实,元宝石在古代并非伏扣在这里的,据说有一年山洪暴发,山水掏空了巨石下的沙砾,巨石被冲到了,它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再往远看又有梯子山,因远望如云梯百级而得名。梯子山下有竹园。更远处又有核桃园、海眼、牛角洞等古时命名的景点。
桃花峪溪中之水源头甚长,有三路来水:一是月观峰之北的上桃峪来水,另一是沐龟沟来水,再是龙角山的雁群峪来水。3条溪水汇至桃花源,合而为一,因此桃花峪溪水不仅平时水量大,就是逢旱年亦不断流。这在泰山是很难得的。宽宽的溪谷中,流水或平缓成潭,或跌宕成瀑。但是潭不深、瀑亦不大,就像行云的慢板,悠悠缓缓让人看不够。
行不远,流水之下忽如彩石铺就,溪底一条条石纹五彩纷呈,阳光照耀下,斑斑斓斓分外生动,这就是著名的“彩石溪”。弯弯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也像是一条五彩的飘带,在此流淌得格处精神。动人的彩石常引得游人驻足,如果你细心,便可看见水中的赤鳞鱼了。
彩石溪
溪水南折处,有一池叫“混元池”,石岸皆黑,中央独白,很是奇特。在此望两岸青山:白云朵朵笼罩的是雪花山;惟妙惟肖似笔架的为笔架山,五峰排列,危崖倒悬,上多野巢;如绿色屏障的是翠屏山;重重叠叠像一串铃铛的叫五峰叠翠山;地多胭脂瓣花的胭脂坡。稍远处还有清风岭、映霞峰、青天岭、独秀峰……再看河中之石,或大或小,块块玲珑剔透,形态各异,任人揣摩想象。问及游人对此景区作何感想,有深富见地者作如是言:这里没有令人惶恐的天门、天阶、天界;没有叫人怯步的仙亭、仙桥、仙坊;没有高龄孤韵、已经被神化了的秦松汉柏;没有摩崖石刻,没有亭堂。万木生于山麓,百花开在沟壑,一切都出于原始,出于自然。沿着古代帝王登封的御道上山,固然可以领略妙佳之处,但总觉得那里王气、仙气太重,笼罩太多的神圣光环,积淀了太厚的历史尘埃。登天道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被人审读过、想象过、界定过,游人只是沿着先人的思维向上盘旋。而游历桃花峪则不同,它需要你从头去审视、去探索、去创造。它的那份生命的本真、形态的纯朴,使人更觉亲切。如果登天御道有它动人心魄的人文美,那么桃花峪则有它独具天趣的自然美。“愿寻古的就去十八盘,愿访秀的就来桃花峪。”
桃花峪
过了鹦鹉崖瀑布,前行不远就到了桃花源了。桃花源旧称“三岔”,是3条溪谷汇聚于此的意思。这里海拔800米左右,三面环山,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植物长得特别繁盛,夏天在这里你最先感到的就是无边无际的绿,各种树木繁茂茁壮从溪岸直绿到山巅,从眼前直绿到天边。
由于泰山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因而泰山风景区的季相景色也显得极为丰富。所以你无论何时到泰山来,泰山都不会使你失望……
春日的桃花源,孕育着勃勃生机。沉醉的春风中,桃花嫣然绽放,人面桃花相映红。
夏日的桃花源,满目密不透风的蓊郁茂盛,是生命的激情。青峰耸翠,流云涌潮,苍松傲挺,飞瀑直泻……演绎出桃花源的万千气象。
桃花源的秋色,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七彩绚丽,斑斓多姿,层次分明,深沉厚重。立体的质感,体现出秋天丰硕的底蕴,饱满生命敦厚的质量。
冬日的桃花源,静穆庄严。生命在严寒中积聚力量,在沉稳中蓄势待发。寒夜里,一场瑞雪悄然飘落,银树琼枝,冰清玉洁,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如果你决定不乘缆车,而是沿着3 公里的山道步行上山的话,那么,你将始终走在密林中,不必说别的树种,仅松树就有泰山松、落叶松、白皮松、油松、黑松、赤松、日本松、华山松等10余种,让外行难以辩清。
桃花源景区溪谷两侧多山,山势俊美秀丽,且多有古代遗迹,只是这些山上还没有现成的旅游路,有兴趣的游人可作“探险一日游”。但这“险”的含义并不是危险,而是让游人自己去踏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自己去把握方向,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桃花源往西北去,有清风岭,其南侧石壁陡立,下有洞,深宽各约10米,人称“老虎窝”。其东石壁上有明人吴同春题“岱西佳处”,再东有残碑断垣,为元都观遗址。再北去有长城岭,俗呼大岭,齐长城经过这里;又有映霞峰、傅老庵遗址;庵旁有香泉,因旧时丁香花甚多而得名。
如果你选择乘缆车,可直达岱顶北天街。桃花源索道建于1993年8月,全长2196米,是从奥地利引进的,为“抱索吊箱式”,这种缆车视野极好,可观360°景,扶摇直上时,云山渺远,树海苍茫,现代科技帮我们实现了“一步登天”的梦想。
登山路线四,天烛峰登山线路
天烛峰登山线地处泰山东麓,此处远离交通干道,山野气息浓郁。山势的险峻程度稍逊于前山的红门登山路,是泰山人工开发程度最低的景区,原始朴拙,自然风貌保持完好,以奇松、怪石著称,是泰山“奥绝”所在。
天烛峰-后石坞线路奇峰俊秀,松石多姿,自然之美不逊于张家界,是喜欢探险游、自助游的最佳线路。
此路沿途景点主要有:天烛胜景坊、洗鹤泉、三折瀑、天烛峰、望天门、玉女圈石、后石坞元君庙、北天门、丈人峰、姊妹松、东西尧观顶等。
有关传说和典故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卷五十二《段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近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之语。此外,史籍中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庆之传》称,沈僧昭少事天师道,“时记人吉凶,颇有应验。自云为泰山录事,幽司中有所收录,必僧昭署名。”
历代帝王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祭拜;另方面不断崇封泰山神爵。《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禅礼毕,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五年,诏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续文献通考》卷七十四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诏加东岳为齐天(或作“天齐”——引者注)大生仁圣帝。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AC道教斋醮科仪中,常以之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祷,南宋《道门定制》卷二《申东岳状》,即有“谨具状申闻东岳天齐仁圣帝,……乞体行符命,告下有司,释放亡魂来临法会,庶令幽爽得遂超生”等语。随着泰山神之封号由王晋升为帝,道教赋予它的威权也愈来愈大。约出于明代的《东岳大生宝忏》曰:“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应乎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彼幅员之域,与天齐久。……奉行天令, 子 阴司,……知人寿之短长,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有三十六岳以惩凶恶,永绥邦社,大庇民区。”AE《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曰:“泰山元帅累朝节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AF由只管鬼魂的阴王变为“掌人间善恶之权”“注死录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为了推尊东岳大帝,更为之编造了一个离奇的谱系,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封为太岁,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经此改造后,东岳大帝便成为“掌天仙六(录)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旧时各地皆有东岳庙,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 幡幢, 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城中玄妙观有东岳帝殿。俗谓神权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魂,谓之‘请喜’。祈恩还愿,终岁络绎。至诞日为尤盛。虽屯 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娄门外者,龙墩各屯人,赛会于庙,张灯演剧,百戏竞陈,游观若狂。……俗以诞日前进香者,乡人居多,呼为草鞋香。”
东岳为首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司马迁与“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现在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后来,人们使用"泰山""鸿毛"这两种轻重反差极大的物体来比喻轻重悬殊的两种事情。
天街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来历: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论内客还是外宾,没有不拜见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有的慷慨解囊,施舍钱钞;有的虔诚叩首,五体投地。据说,碧霞元君能为众生赐福,消病去灾,所以泰山的香火至今缭绕不绝,每年春天,都有许多人从外地纷至沓来,进香许愿。可是,他们未必知道碧霞元君的来历。
碧霞元君,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
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另一传说为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后,天下统一,武王认为大臣们开国有功,应该重重有赏。可是,想来想去,却找不出合适的礼物,最后,武王还真想出了个绝顶的好主意,把全国的领地都分给大臣们。却说他让姜子牙分封诸侯,封来封去把全国其他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都封尽了,就留下了一座东岳泰山。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个供人游玩的好地方,他原准备把泰山留给自己,可谁知半路里又杀出个程咬金,武王的护驾大将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把泰山封给他不可。两人正在商榷,不知谁又走漏了风声,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来找姜子牙要地盘,说是武王答应她,要她来找姜子牙。姜子牙见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就赌气地对他们说:"好了二位,谁也别争,谁也别抢,凭自己的本事,谁先登上泰山,泰山就是谁的。"黄飞虎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比赛日期一到,便骑上他的麒麟,日夜兼程,从京都直奔泰山。黄妃为比赛绞尽了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比赛一开始,她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一只,使了个神法,将鞋子扔到玉皇顶上,然后才不慌不忙地向泰山赶来。等到黄妃爬上泰山,兄长早在南天门上等得不耐烦了。黄妃赶到后两人争论起来互不服输,她建议自己住山上让哥哥住山下。等姜子牙赶来,一看便知道黄飞虎上了妹妹的当。可是他见黄氏兄妹都协商妥了,也不好再把事情说破,只好将计就计,把黄飞虎封为泰山神,把黄妃封为碧霞元君,一个在山下天贶殿,一个在山顶碧霞祠。
泰山奶奶选地方的时候,曾到过徂徕山一次,她发现太平顶周围有一片大荒地,长满各种各样的药材,还有各种花草,共三百多种。泰山奶奶很喜欢这个地方和这些花,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花坡"。她在泰山长久居住以后,每年五月都要到徂徕山赏花。她来的时候,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车辙印,这就是车辙山的来历。她认为这些花虽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从泰山上领来一个和尚,让他在花坡为她养花养药,所以花坡旁还有个山,样子很象一个和尚的头顶,叫"和尚头"。和尚就常年在这里为泰山奶奶浇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来了,和尚就向她提了几个问题,让他老人家想办法:第一,这里水不充足;第二,这里经常有牛来吃花。泰山奶奶根据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点了两个池,一个叫"上池",一个叫"下池",两池水供浇花用;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路上,她袍袖一抖,出来了两块石头,叫"夹牛石",如果牛到这里,就会被夹住。第三年她又来了,坐在一个地方歇了一会儿,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条和荆条缠一缠还继续穿。泰山奶奶觉得很可怜,觉得应该给老百姓点儿施舍,于是她把头上的簪子拔下一个说:"你变作一个锥子,为老百姓锥鞋。"这簪子就变了个闪闪发光的锥山。她又让葛条和荆条围着锥山转了一圈,让老百姓补鞋用。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见到了和尚,跟他说:"你的花养得不错,可还没达到我的要求。"和尚说:"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个办法既要浇了花,又不能让它涝了。"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来个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涝,它总是一点一滴地往下淌水浇花。它就是现在的"滴嗒泉"。泰山奶奶后来又觉得每年都这样来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对和尚说:"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每年来了能舒舒服服住几天?"和尚说:"你让底下那些人给你修个观音楼吧!"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装成一个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给泰山奶奶盖个观音楼。老百姓就献石献料,在花坡上盖了个观音楼。泰山奶奶觉得老百姓出了力,也应该酬谢酬谢,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了个大缝,缝里有两个瓮,一个叫"米瓮",一个叫"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稼,年年都大丰收。老百姓上山来拾柴,吃完了煎饼,用包煎饼的包袱从瓮里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后来,泰山奶奶邀了她身边的男女随从一起来看花。这样呢,上厕所就很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现了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叫"三人不见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带着回去,可是没法拿。她的一个女随从就对她说:"你不是带着脸盆、镜子和梳头匣吗?咱把花装在梳头匣里不行吗?"泰山奶奶说可以。打开梳头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个簪子,泰山奶奶把梳子带走了,觉得簪子没什么用,就随手丢下山去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块很象簪子的石头。
岱宗坊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为了独占泰山,用各种方法,战胜了很多对手,终于成了一山之主。虽如此,碧霞元君仍贪得无厌。她依仗自己父亲玉皇大帝的权势,不断将管辖范围向四周扩张。这样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愤慨,大家纷纷到掌管封神大权的姜子牙那里去告状。一天,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到泰山,给碧霞元君划定管辖范围:从泰山极顶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当场就和姜子牙争吵起来。姜子牙不气不火,好言劝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们可以再作商量嘛!""怎么商量法?"碧霞元君问。姜子牙不慌不忙地说:"你可以找件东西来,往山下扔,东西落到哪里,你就管到哪里,你看行不行?"碧霞元君心想,就凭我的本领和力气,扔个百儿八十里是没问题的!便答应说:"好,就这样办!不过,咱可要说话算数,谁也不许反嘴呀!""一言为定,绝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经,十分认真地说。这时,碧霞元君弓腰拣起碗口大的石块,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拦住,说:"慢!石头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别家神仙不承认也不好办啊!依我看,还是扔件别人都没有的东西最好。"碧霞元君也觉得这话有理,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喃喃自语道:"这可叫我扔什么东西好呢?"姜子牙慢吞吞地启示道:"依我看,你穿的这绣花鞋别人都没有。你将它扔出去,既好寻找,别人也不敢不认帐!"碧霞元君听了,心想:对,我把一只绣鞋扔下山,一只拿在手中,谁敢不认帐?!于是便脱下一只绣鞋,用上全身气力朝山下扔去。扔完绣鞋以后,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以及其他各路神仙一齐在山脚下,找到了那只绣鞋。只见那只绣花鞋跟朝上、头朝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门。他们一算里程,从这地方到极顶,只不过二十来里。这时,碧霞元君才知中了姜子牙的计,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认了。
泰山石敢当除妖避邪
泰山脚下有一个人,姓石名敢当。此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强,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围名气很大。
泰安南边五六十里地,有个大汶口镇。镇里有户张姓人家,张家的女儿年方二八,长得自然是脱俗漂亮。可近来每到太阳压山的时候,就从东南方向刮来一股妖气,刮开她的门,上她屋里去。这样天长日久呢,女孩就面黄肌瘦,很虚弱。找了许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们说,这是妖气缠身,光吃药是治不好的。
张家老人听说泰山上有个石敢当很勇敢,就备上毛驴去请他。
石敢当一听,他就去了。他交待下人:"准备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个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就是准备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灯捻,准备一口锅,一把椅子,只管把东西准备齐了。"
这样天色一黑,他就用灯芯子把香油点着了。他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也看不见灯光。
一会儿,从东南方向来了一阵妖风,看着风就过来了。石敢当用脚一踢,踢翻了锅,灯光一亮,十二个童男童女就一齐敲锣打鼓,妖怪一进屋,看见灯光一亮,就闪出屋,朝南方跑了,上了福建。然而福建有的农户又被妖风缠住了身体。怎么办呢?人家就打听,后来,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治妖,就把他请去了。他又用这个办法,妖怪一看又跑了,就上了东北。东北又有个姑娘得了这个病,又来请石敢当。他想:"我拿他一回儿,他就跑得很远,山南海北这么大地方,我也跑不过来。这样吧,泰山石头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气,你就把它放在谁家的墙上,那妖就跑了。"以后就传开了,说妖怪怕泰山石敢当,只要你找块石头或砖头,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当",妖怪就不敢来了,所以现在盖房子、垒墙的时候,总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当"几个字垒在墙上,就可以避邪。以后妖怪不再来泰山。
泰山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 泰山海拔1545米,在中国的群山中并不高,五岳中比西岳华山低600米,地位所以如此崇高,是地理和历史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从地理上看,首先泰山为黄河下游地区第一高山,其山南的大汶口文化和山北的龙山文化充分说明泰山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先民借泰山以躲避水灾,在他们心里泰山是他们生命、种族、生活的地理依托,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的保佑使古人产生敬畏,渐渐被神话。其次,古人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狭窄,认为一切都是天地日月所赐,从而产生神秘崇拜。泰山居住的太昊少昊部落,其“昊”字既是天上有日的含义,太昊少昊也被尊为太阳神。为了让天更清楚的知道他们的敬仰和祈祷,高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当时的人活动范围有限,在他们的活动区域中,泰山是最高的山,“泰”“岱”在古字中相通,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所以,泰山是与天日最接近的,大汶口出土的日火山形象,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的古人心理,泰山的这种功能更加使泰山得以神话。
从历史上看,由于先人活动范围和泰山在这个区域的第一高度,使泰山出现祭天崇拜,这种崇拜并没有随生产力和知识的进步消失,反而因为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动,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必须的大事之一。虽然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但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黎民百姓无不知神山泰山。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现代科学测定,生成于25亿年前的地球造山运动,由于山前出现造山断裂带,所以山势陡峭山形集中,加上周围地势相对较低,从而使先人对泰山产生雄大、厚重的感觉。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既有风景壮丽、峰峦起伏、幽谷深壑、松柏苍劲、瀑布流鸣、四季景色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观,又有“ 旭日东升 ” 、 “ 云海玉盘 ” 、“ 黄河金带 ” 、“ 晚霞夕照 ”等十大自然奇观,泰山主峰傲然拔地而起,环绕主峰的知名山峰有112座,崖岭98座,溪谷102条,构成了群峰拱岱,气势磅礴的泰山山系。 俯瞰泰山,山南自东向西有东溪,中溪、西溪三条大山谷,北自东而西有大津河、天烛峰、桃花峪三条大谷,六条大山谷将泰山自然地化分成六个不规则区域,形成了泰山著名的的六大旅游区。 “幽、旷、奥、秀、妙、丽”便是泰山神秀精髓,它既是天成,又有数千年无数劳动者的构筑。 泰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绝妙的结合体,帝王登泰山者始于秦始皇,相继有汉武帝、光武帝、光武帝,唐代的高宗,玄宗,武则天,宋代的真宗,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帝,都到泰山巡游,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同时,泰山又是佛、道两教盛行之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布全山,泰山自然风景和人文原因,也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漫游泰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泰山拥有2000多处摩崖石刻,其规模之大,精品之多,时代之久,书体之全,在国内外名山当中是无语伦比的,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泰山降水丰富,水果、动物、药材品种繁多,在树木方面,除泰山自然生长外,因为历朝历代的重视,人工种植很多,所以沿路古树极多。 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 30000余株,其中有汉朝皇帝种植的汉柏6株,树龄已达2100多年,还有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等。 从另一角度看,帝王来泰山封禅,以政治为目的,百姓来泰山,是祈求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保佑,佛道来泰山,是借泰山的名气弘扬自己的理论,文人墨客来泰山,却大多以游历山水为目的。所以,他们应当是现代旅游的先驱者,1987年泰山被确认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他们功不可没。 泰山的文化组成,集聚了中国的古代的文化精华,是值得每个中国人亲临体验的。那么,这种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应该就是融合统一、吃苦耐劳、努力前进。 融合统一,泰山对佛、道、儒等各种文化的完美融合,是这种融合统一的具体体现。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石用的就是泰山石,不仅仅因为泰山石的品质,还有它寓意的这种融合统一精神。 吃苦耐劳, 自强不息。泰山挑夫是这种精神的最佳代表,当你亲眼目睹他们步伐时,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一步一个脚印。 努力前进,每一个亲自登过泰山的人,都会深刻的体会到。 登泰山,不仅看它的雄伟壮丽,更深的是体会认识泰山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并从中受到洗礼。
气势磅礴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泰山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历代名人宗师对泰山亦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尤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盘道,李白、杜甫历代文人“笑拍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禅仪式绰绰伊始。此外还有岱庙、普照寺、王母池、经石峪、碧霞祠、日观峰、南天门、玉皇顶等主要名胜古迹。
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泰山引人之处,泰山高峰峻拔,雄伟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园”,又是“东方历史文化缩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游泰山要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 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