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鹿踪:天池四周是珍稀濒危野生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活动区,游客可通过探鹿林、寻鹿踪、游鹿饮滩,增加对梅花鹿生存环境的感性认识,以使游客了解梅花鹿的生活习性,加深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关隘:通过天池古道北去半里是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的塘岭关,隘处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关隘两侧保存的一段古城墙,据专家考证是为吴越国修建,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关内向西300米是古佛教圣地遗址,开发的鼻祖是黄檗禅师(又名踏木祖师)。
神池花暖:《昌化县志》记载的"唐昌十景"之一的神池花暖是明清文人墨客对浙西天池初夏时节迷人风光的吟颂,五月间"天池"一带山青花欲燃,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小果蔷薇、绣球菊、绣线菊和红楼花等植被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香间数里,漫游其中大有"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之感。
岩顶观日:灶君岩海拔1430多米,为附近众山最高峰,山势雄伟。早晨登岩顶观日出非常适宜,初现在东方呈鱼肚白,渐渐转为彩虹一圈,继而点发光芒由稀而密,接着一轮红日喷射而出,冉冉升起,看脚下群峰云锁雾绕,听林中小鸟唧啾鸣唱,令人心旷神怡,据说当天空晴朗透净时,在岩顶可隐约望见杭城。 古树铭佛:千顷塘古时为佛教圣地,香火旺盛,现虽颓败,但遗址尚存。早在南梁初年(502年)至唐武宗会昌年间,为浙西天池佛教酝酿时期,唐昭宗年间达鼎盛,后因各个朝代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至使寺庙倒塌。原寺庙的地基尚存,地上的各种瓦砾是历史的见证。更为神奇的是庙址正前方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虽遭天雷、顽火袭击,仍屹立不倒,且近年枯枝发新芽,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实为罕见,同时又是佛教史的见证,是一处很有价值的人文景观。
乌石滩:这里有大片草地及滩面,是野生梅花鹿的核心活动区。梅花鹿常到池岸边饮水,因此称之为“鹿饮滩”。而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巨石块散落得十分生趣,或连、或散、或三五成群、或孤立成丘,其中两块巨石生得浑圆浑圆,活像两只蒙古包,磨圆度这么好的巨石极为罕见。此地景观独特,别有一番情趣。
乐利奇峰:乐利峰巍峨挺拔于浙西天池东北侧,海拔1363米 ,为千顷山的第二高峰。正如《昌化县志》(1924年版)所载:“乐利峰在千顷山左,壁立孤峭,上可望钱塘江,背极芜湖县,峰峦特秀,石壁峭立百余丈,飞泉自山崖下泻,四时不竭。石山莎草,厚如茵褥,若龙须然。山高而险峻,春冬雾气,白昼如夜”。此载,已足以让人领悟到此峰的大概。登上乐利峰巅极目远眺,真叫人有“咫尺之间,尽收千里之胜”之感。东望草甸:绿野坦荡,一马平川;西瞻城墙:枕山怀壑,雄伟壮丽;北顾宁国:近山浓黛,远峰淡抹;南阅林场:遍山聚秀,茂林拥翠。此时,顿使人心胸豁然开朗。
会师亭:一九四六年夏,毕业于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的裘正同志(又名周平)受董必武支派,负责浙江省的地下工作,常驻浙西行署所在地汤家湾(即龙岗)。当时有皖南游击队的根据地在皖宁国县宁墩与浙西行署所在地汤家湾很近,而这里的主要通道是从龙井桥桃花溪步行至宁墩,路程不超出60余里,此凉亭为必经之地。一九四九年四月十日深夜,皖南游击队及宁国解放区的群众民兵和孝丰县游击大队武装部队在此凉亭胜利会师。11日下午,部队、民兵、群众一行千余人告别凉亭,开往宁国解放区根据地。详情请参阅《千顷山革命斗争简史》。
古庙遗址;据考证此处原是南梁时期约公元502年修建的一座寺庙——慈云寺,先后曾有五位高僧在此弘法,后由于各个朝代年久失修和解放后的文革破坏,致使寺庙倒塌,现在只遗留下一些瓦砾和当年僧人用过的一些斋器的碎片。近期,在“天池”西侧的云板山麓发现当年上层僧人葬身的墓群。最近又挖掘到一段约60厘米长,40厘米见方的石制塔身,塔为晚清时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