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金秋之旅(六)
Mike Chang (版权所有,2002年)
10月3日的上午,我们正奔驰在玛曲至郎木寺的途中,此地区地广人稀,有时行车一小时不见对面有来车,四周是大片原始的高山草原,除了电线杆外不见其它任何人为的痕迹。天地之间仿佛就剩下我们一车人,有说不出的自由自在。
我们被这单调的景物弄得有些昏昏欲睡了,当拐过一个山坳时,我们忽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面前一片平坦开阔的草原一望无垠,数千只,不,数万只,不对,难以计数的牛羊,顿时充满了整个眼帘,牛羊数百只一群聚在一团,白色的羊群就象白色的云子,黑色的牛群就是黑色的棋子,眼前就象落满棋子的围棋盘。说实话,我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如此之多的牛羊(我在内蒙大草原都没有见过)。已经不能用牛羊成群来表现眼前的景象了,太壮观了!我又一次陷入了词穷的尴尬境地。
我正在纳闷这么多牛羊是哪里来的,牛群中窜出几个藏民骑着马向我们靠近,开始我们有些紧张,走到近处看见他们纯朴善意的微笑时,知道他们只是出于好奇想和我们交流一下而已。高原长期强烈的日照将他们的面颊晒的乌黑发亮,艰苦的游牧生活磨练出他们强健魁梧的体魄。其中一位藏族小伙子身着鲜亮独特的藏族服饰,与他的粗犷气质完全吻合,浑身上下散发出原始野性的美感,令我等细皮嫩肉的江南男士暗暗汗颜。我们频频举起相机与他们合影留念,也许是其中一位藏民夸张的力量和不羁的动作令我们其中一个准备与他合影的女孩不安,女孩本能地想逃避,但这反而让他更想抓住女孩,于是发生了女孩逃,藏民追的搞笑场面,引起我们群起轰笑,这倒让藏民不好意思了,或许他只是想吓吓女孩,开个玩笑罢了。我们分发了些礼物和零食给藏民,并留下了他们的地址,约定将照片邮寄给他们留作纪念。我们互道再见后,继续上路。快到郎木寺时,天空中忽然飘起了雪花,但阳光却依然普照,对于上海人而言,已经好久没有在上海看到下雪了,更何况是太阳雪,我们为此兴奋了好一阵子。
中午时分,我们在山路的前方看到了郎木寺的全景。从高处俯瞰郎木寺,小镇呈佛教中的“万”字型。郎木寺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白龙江发源于此并流经小镇,以白龙江为界,北侧属甘肃,南侧归蜀地。
郎木色赤寺坐落于白龙江北侧,寺后的山坡上为安多藏区最大的天葬台,附近的普通藏民去世后大都会运送至此天葬台(只有地位较高的藏民和僧侣才可享受火葬的待遇),由德高望重的天葬师将人体全部分解后喂食苍鹰,藏民认为由此可以得到解脱和超生。由于本人不是藏民,为了尊重藏族的风俗,我决定放弃参观天葬,以免惊扰死者灵魂的升天。
白龙江南侧有格尔底寺,位于小镇西南角,再往前走便是白龙江发源地。白龙江发源地位于纳摩峡谷的入口,峡谷全长约8公里,据说峡谷内森林茂密,原始自然。我们决定第二天徒步穿越纳摩峡谷。
当天下午我们便在小镇中闲逛,由于小镇处地偏远,对外未经大规模宣传,也没有旅行社的大肆拉客组团,因此游人不多,且游人主要为老外为主,他们大都从朋友或自助游网站上得知郎木寺的信息。
傍晚时分,我们慕名找到Lesha’s Cofe(丽莎咖啡店),咖啡店坐落在白龙江畔,走进10米见方的用半人高篱笆围起的院子,是一间约100平方米的回族民居,进门后左边1/3空间是厨房和操作间,右侧是餐厅。正中是一个乌黑方正的老式火炉,集取暖、烧水、烤箱三个功能于一体。周围几条长桌边已有好多老外坐着在喝茶聊天。四周墙壁上粘贴着各国的纸币和硬币,还有国内外游客的的墨宝和涂鸦。
Lesha’s Cofe由三姐妹经营,大姐名叫丽莎,丽莎咖啡店由此得名。三姐妹都头披纱巾,明亮的大眼睛和挺拔的鼻梁有一种伊斯兰的异域风情,再配以餐厅的装饰和氛围,令我们有身处异国的感觉。
在三姐为我们沏上土茶后,我们对着墙上全英文的菜单点了Lesha’s Cofe的招牌点心-现烤的苹果派和巧克力蛋糕。评价:新鲜可口,量足料实,口味偏甜,但恕本人直言,似乎难以与其盛名相配。不过也许有人就喜欢这种口味也有可能。
晚上我们投宿于一回民家中,主人姓孙,是当地中学的化学教师,据说是当地的第一个大学生。家中打扫得非常干净,庭院中央是一小块菜地,周围摆放着鲜花和盆景,鸡犬之声此起彼伏,真是一派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孙老师特地挪出他弟弟的新婚房间让我们休息,令我们受宠若惊,连连道谢。回民家中的土炕又宽大又暖和,让我们美美地睡了个好觉。
(待续)
作者:mikechang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