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纳西朋友--丘陵终于来了,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认识他也是通过这琢磨不透的网络,---我们认识的唯一一个兄弟民族的朋友。他戴着一顶引人注目的红帽子,上面是大大的脚印图案---这是旅行者的标志。他的人很瘦,烟瘾很大,在丽江的风里,显得单薄而冷。他实际上是个非常热情热心的朋友,但说实话,这第一次的印象和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丽江人的印象。
第一步当然是先找一个临时的家,无论他是酒店还是什么。丘陵的建议(实际上我们此刻对丽江也是一无所知),我们住进老城边缘的一家家庭客栈:和氏客栈---因为价格对我们来说,还是很
合适的,此外,最重要的,还可以亲身感受纳西普通居民的生活,一举两得。
梨和我都很高兴,几乎所有的旅游指南、攻略上都提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在丽江,最佳的住处就是遍布街巷的家庭客栈。我们兴冲冲的走向老城区----现在我们才知道,丽江古城和新城是两回事情,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和梨已经经历了从新到古的回归。
taxi停在了小巷口----说是小巷,对我来说,还是很宽敞的,家乡扬州的小巷要悠长深邃的多---可惜,这几年扬州老城区改造,铺着青石板,可以在夏日的雨天让我们光着脚趟水的小巷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熟悉又陌生的小巷,是一样的石板路---家乡的是刻板的条石,丽江却是五彩的五花石,光洁斑斓,在这五花石板的尽头,就是我们在丽江临时的家---和氏客栈。
我不经意的看了一下时间:下午3.00。
虽然是下午,高原的阳光依然强劲,把我们的影子在小巷中拖的老长。不知从那里传来的水声,反而更显得小巷的宁静。
和氏客栈的准确名字应该是:古城民居客栈。老板姓和,是个胖胖的纳西汉子,看上去象个新疆人,爽朗而热情,我和梨叫他和叔。慈祥微笑的老板娘,自然我们称她是和姨了。
客栈不大----但作为民居,却大的要让城里人掉眼珠子。纳西民居一般都是两层的小楼,因为近山的缘故,基本都是土结构,房屋的样式都是微微的斗拱,在各处往往装饰着各种吉祥的图案,照壁----这个中国建筑独有的特色在丽江的名居更是不可或缺。和叔的家--我们的客栈也是,岁月和96年的大地震并没有给和叔的祖居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反,更增添了一种沧桑感----我开始喜欢丽江了。
安顿好,我和梨站在和叔的庭院,怀着新鲜和好奇,听和叔介绍他的家,吸引我们的,是庭院中五彩石铺陈的图案,中间是万寿无疆的回旋字,在庭院的四角,又用石子绘出了蝙蝠(福),庭院不大,在四周的回廊上,和叔平时养的花正离离。
我们的纳西朋友丘陵建议我们利用这一段余暇,去古城的老巷转一转,我们欣然从命。
古人的诗里曾说:一湾流水络远村,说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致,但在丽江,改成一湾流水络人家也许更合适。长在水乡的我面对此刻丽江的风物,也不得不承认,丽江的水好。
一出和叔的家门,就是潺潺的碧水流过,有几处,流水甚至穿堂入室而出,水清如玉,水急如箭,就这样不舍日夜的流过,千年万年。
看我们称叹不已,丘陵略微遗憾的说,现在的水已经没有以前那样清那样急了,水的源头是巍巍的雪山,但现在,雪山的雪一年比一年少。不知道我们这次能否在雪山踏雪呢。
三个人漫步在丽江的小巷,丘陵指点着,叙说着,在我们的面前勾勒出一个活色活香的丽江来。
看得出,96年那场天灾大地震给丽江造成的破坏,许多门口挂着“重点保护民居”铜牌的大院,走进去往往是空无一人,被废弃已久,只有庭院中无人清理的杂草在风中摇曳,他们的主人呢?没有人告诉我们,丘陵也无语。
作者:yixi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