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楼】 8月7日是在丽江的第三天,我们又去了古城。这回从另一入口新华街进去,也是一样的五花石路,也是两边开满了店铺,走到尽头路向右拐开始拾级而上,这就是去万古楼的路了。据说登上万古楼可北望玉龙、南眺文笔(峰),又可俯瞰丽江古城全貌,我们就每人花15元门票(儿童免票)进去了。
这万古楼是一座五层四面、斗拱重檐的木结构的建筑,红漆木柱闪闪发光,维护得很好。据称主柱有16根,皆是从底到顶的通天柱,有22米高,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第一楼。楼高33米,象征着33万丽江人民繁荣昌盛;楼四面有门,门口各有两只石狮,恭迎四面八方游客。我们特别注意到楼底四角基石上雕有狮头鱼尾的动物,猜想是龙的九子之一吧?
进了楼沿着宽阔的木梯上了楼,四面都是有很大玻璃的木窗,有几处大开着,方便游客观景。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多数都拿着望远镜眺望,但今天天公不作美,浓云密布,北望“玉龙”望不见,南看“文笔”也无踪,只有近处的山丘影影绰绰,隐约可见。倒是依栏凭眺丽江古城,可以见到密密麻麻房顶密布,一色的青瓦房顶,似乎房子之间没有间隙似的,也几乎看不出街道,但用望远镜细看还是可以看出四合院的结构。这就是始建于宋元时期的大研古城,已有约600多年历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品酥油茶】参观过万古楼,我们在街边的咖啡巴用餐。一排藤制的桌椅摆放在街边柳树下,上面撑着大阳伞,桌上放着瓶花,旁边还有修剪成圆形的冬青树衬映得绿意盎然,耳边响着淙淙的流水声,是街旁的清溪在欢快地流淌。可是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品尝酥油茶。我只知道这一般是藏族人的食品,岂不知这也是纳西族的食品哎。我从来没有尝过,所以有这机会就一定要试一试啦。服务小姐问我要什么口味的,她看出我是一头雾水,又问“要甜的还是要咸的?”我想了想说,就要咸的吧。可她却建议我要甜的,说如果是没有尝过的,咸的多半都吃不惯的。好吧,那只好品尝一下甜的了。原来我以为一定是用碗装的(在电视里看到藏族人都是用碗的嘛),没想到是送上来一玻璃杯酥油茶,比牛奶颜色要黄一点,里面还有一些颗粒状的东西,服务小姐说那是放的碎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尝一口甜甜香香的,味道挺好的哎!我很快就把一杯都喝完了,要不是人们说这东西火气很大,我真想再尝一杯咸的呢。
【东巴文字】 丽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字被称为“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在丽江街头有一块“猜字壁”,上面全是东巴文字,我很难猜得出是什么字。我还特地买了两块写有东巴文字的工艺布垫,上面写的是“合家欢”和“年年有鱼”。还有举世闻名的纳西古乐,可惜我们没能如愿去欣赏到,因为下午两点去买晚上的票都已经卖完了。又给我们以后还要再来丽江找到了一个理由,哈!
【布农铃】 我们走近大石桥的桥头时,耳边传来一声接一声的“当”、“当”的清脆悠扬的钟声,每一声响过后那声音久久地在空中回荡,又不象大庙或是教堂的钟声那么宏亮,是什么钟声这么悦耳?我们四处张望,终于发现声音就是桥头旁边一家商店里传出来的,再仔细一看原来它的门口挂着一排小铃铛,每个铃下面悬着一块小木牌,小木牌上还画着画。我们不由得走了进去。店里挂着很多这种铃,有多种款式,价钱从30元到八、九十元都有。年轻的女店员轻声细语地向我们介绍,这种铃称作“布农铃”,是一个叫“布农”的人发明的,他曾沿着滇藏茶马古道骑马跋涉到拉萨,历时三个多月,一路上马铃声单调寂寞,他拾得两片木块画上澜沧江和梅里雪山,挂在马铃上和自己胸前,受到沿途9位活佛开光加持,保得一路平安。后来用横断山的珍贵木材绘制出售,被誉为“布农铃”,已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但国内只此一家,没有分店)。它会为人们带来吉祥平安。说着就用小棒轻轻地敲其中一个铃,就听到和刚才在路边听到的一样清脆又悠扬悦耳的铃声久久地在空中回响起来。我的先生最爱收集罕见希有的玩意儿,他仔细挑选了一个有点古董味道的、声音比较宏亮的,木牌上画的就是门前这座大石桥。虽然花了80多元,却是一件很特别的旅游纪念品哎,是在其他的旅游点买不到的噢。
【拜访纳西人家】 丽江不愧为著名的旅游城市,还专门有“古城民居参观院”。我们逛街逛到一座二层小楼旁边,就看到在它的院子墙外挂着一面小旗,上面就写着这几个字,旁边还有块木牌上书“印度华侨杨守其故居”,看来可以入内参观,我们就走进院门。只看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她热情地站起身招呼我们,带我们看各个房间,给我们讲墙上挂的照片上的杨老先生和他的家人,可惜她说的话虽然是汉语却带有浓重的当地口音,我只是约莫听出她已82岁,现在家人没在家。但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椅和雕花门窗擦得一尘不染,墙边摆放着各种花卉生意盎然,看得出另有人在精心照顾这个家。正屋对面的照壁上“清白传家”四个隶书大字,映出屋主杨老先生的高尚的治家之道。
作者:dgl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