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丽江之惬意的生活
9月30日,8:30起床。升个懒腰,拉开窗帘,发现今天的天气不错。既然天气不错,我又有了两件漂亮的披肩,各位当然猜得到丫头要干吗了吧,对,出去逛逛。选了一件白底粉红色条纹的披肩,折成斗篷的样子,带上墨镜,穿着磨白且镶彩钻的牛仔裤,在镜子前左顾右盼,不错哦,很有点今年流行的波西米亚风格。
早餐去那里吃呢?当然是大石桥小吃的黄豆面喽。慢慢逛过去,沿街的店面都还没有开张呢。只是有一两个穿着唐装的纳西老头提着鸟笼从我身边走过。(唐装?对!这是纳西男人的装束。不过花纹不是那种大团花,小折枝的,流线的比较多。就象电视里晚清民间乡绅的模样。不过那里的纳西老太穿的就差多了,土蓝布的衣裙,后面不管天气有多热都垫者有长长牦牛毛的垫子,上面还有七星)。到了大石桥小吃,找了个临河的座位(其实就我一个人),叫小妹上碗黄豆面(3/碗)。小妹答应的到蛮干脆,可最起码过了10分钟才把面端上来。9:00多了,我吃的竟然还是头汤面。这种悠闲惬意的生活在城市里,如何能够想象呢?著名的黄豆面,果然不负众望,好吃极了。我们苏州的面条可也是赫赫有名的,但我觉得还是略输一筹。人家就几颗黄豆啊,就那么好吃,我们苏州的面条的浇头可有虾仁、蟮糊、焖肉等好多呢。这一比较,就又停不下来了,我们苏州是有名的小桥流水,可现在小桥变成了水泥大桥,流水也不再清澈。丽江的石桥、木桥和青青的流水(水里有青青的水草,和在清澈的水流里,变的水也是青青的了)。这一切,都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记忆里的苏州,在外婆怀抱里看到的苏州。
吃得太饱了,只有四处走动走动去消消食。先去了纳西古乐会,买了2张今晚宣科主持的纳西古乐的票(30/张)。就去洋人街走走。沿街的店铺里货物琳琅满目。我去了一家书店,想买LP CHINA,但是没有找到。又去了一家卖手工织物的店铺。在店铺的最深处,发现挂着一幅抽纱的双鱼图案的桌布。因为双鱼在纳西的民俗中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而我自己又是双鱼座的,就非常喜欢这块桌布。可惜店老板不在,看店的人只是他的邻居,一问三不知。便想过几天再来,谁知道几天后,再也没找到这家店了。咳~~~~
沿着街道,一直走,不知道为什么地势越来越高,原来是上了望古楼前的山坡啊。既然来了,当然就去望望古城吧。一看,望古楼楼里有个旅游团队,好多人,都争着占地形拍照。心里就不爽,加上这里还收门票,索性不去了。回头正要走,看见有个望古城茶饭庄,它的屋顶上有个天台,估计能看见整个古城。爬上去一看,果然,整个古城尽收眼底,角度非常的好。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在天台上泡了杯女儿环(10/杯),晒晒久违了的太阳。
店老板告诉我,他这里还能看见玉龙雪山,只是现在云层较厚,过一会儿云散了,就能清晰的看到。我索性将凳子搬到朝着雪山的方向,两腿搁在天台的栏杆上,边喝茶边等待。时间过去了半个小时,云层依然遮挡着我的视线。百无聊赖间,突然看见天台上还有台电脑。就上网(5/小时)和西祠里的老朋友们打个招呼。一个小时后,玉龙雪山还是不肯撩开神秘的面纱。想到几天后就要看雄伟的梅里雪山,就放弃了小玉龙。结帐走人。其实心里还是很遗憾的,毕竟我从没见过雪山啊,不论大小,让我看一下下也好嘛!
RHD的飞机今天到,他坐的是和我同一班飞机,只是不同日子而已。下午1:30我到约定的路口等他。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我们一起回木老爷客栈休息,等着看晚上的音乐会。
18:30在MAMAFU吃晚饭。吃完就急忙赶去纳西古乐会占位子。虽然演出要20:00才开始,但我们19:20到那里,一楼的位子已经全没有了。还好,在二楼,我们找到了第一排的位子。19:55分,两个纳西小姑娘搀扶着几个八九十岁的老爷子上了舞台。我们集体鼓掌,向这几位长者致敬。20:00演出正式开始。宣科,是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他是纳西人,父亲是另一个传奇人物-洛克的翻译。他今年74岁了,可怎么看,都只有50多岁。28年的牢狱生涯,在他身上被“忽略不计”了。他的英文非常纯正,国语却不怎么标准。本场古乐会由他主持。他的中英文解说词,相互穿插,使中外宾客都感到如沐春风。其实我个人觉得,古乐与我们苏州的昆曲有些雷同。但宣科实在幽默,把时下流行的F4、小燕子都嘲讽了一遍,当然不能忘了他的“宿敌”中央民族乐团。总之音乐会之后,大家都记住了宣科,但忘记了演出的曲目。
21:30音乐会结束,我和RHD在回木老爷的途中看见了一个酒吧叫“福尔摩莎”。就进去吃了鸡豆凉粉和烤羊肉串。边吃边和老板聊天。那个老板小小的个子,带着付眼镜,真的好像刘仪伟,他说其他客人也这么说。其实我进来的目的是好奇,“福尔摩莎”(可不是福尔摩斯的妹妹)是殖民地时期的台湾的名字。现在的部分台独也就想把台湾改名为福尔摩莎。老板竟然敢在大陆用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什么颠覆祖国的企图呢?(丫头是不是政治觉悟太高了?)老板说,其实他也是这家BAR的第二任老板了,他买了这家BAR就没有换过名字。前几天政府到是派人来调查过,但后来没声音了,他也就懒得换了。第一任老板是个台湾女的,老公是新疆人(不会是东突吧,丫头自言自语的说)。她们去新疆前,把店盘给了他。原来如此啊。后来大家聊起了中甸、德钦。老板竭力推荐我们去茨中,说那里的葡萄酒是法国的种子和酿造工艺,非常的棒。可惜丫头对葡萄酒一窍不通,只喝朗姆。话不投机半句多啊,没多久大家就作鸟兽散状。
回到木老爷,我和RHD整理好各自的背包,将部分的东西寄存后,上床睡觉。从此与悠闲的生活说再见,每天在高原中奔波劳顿。
作者:cherrygirl_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