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走云之南(14)、沿着流沙河走
作者:驿路牧歌
在去到打洛的路上,车子一直在西双版纳的崇山峻岭间穿行。今天版纳的天气很热,太阳很毒,使得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游人穿一件衬衣也感受不了。
好长一段时间,有一条湍急的河流一直伴随着我们。少多利讲,这就是《西游记》里的那条流沙河,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在这里收服了沙和尚。同事们听说是沙和尚,都在扒着车窗朝外张望着,有人问,那取得正果的沙和尚还在这流沙河里吗?少多利风趣地回答:“那怎麽会呢?取得正果的沙和尚早在西天做了大官了。不过,每年的七、八月份,流沙河水涨的时候,沙和尚便会乘着水涨回来老家一趟。”传说中,当年取得正果的沙和尚是年七、八月份回到过老家,这之后,年年载载的这个时候,河水便猛涨,看着河水开始涨的时候,人们便说,沙和尚快要回来家看看了。
有人在故意逗趣,说真该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来这里,到底看看沙和尚长得是不是与电视《西游记》的一样。一片笑声,一片欣然。
随着相互间融洽的逗趣,少多利从开始的拘谨变得“放肆”了起来。在傣族有个习俗,他们把年龄大的男性称为“老波涛”,把年龄大的女性称为“老密涛”。同事们中有一年龄稍大的,便让这恶作剧的少多利称呼了一路的“老骨头”。因为“老波涛”与“老骨头”的发音相近。现代的汉族人一般不乐意别人称自己“老”,而“老骨头”则更含“恶意”了。一开始这“老骨头”还据理争辩,怎奈伶牙俐齿的少多利一再如此的称呼他,最后也只好自认了。不吃亏的“老骨头”反唇相讥少多利为“搔狐狸”,少多利不愠不火,嬉笑打趣,也算是打了个平手。
同事们也跟着这恶作剧的少多利起哄,谁知“老骨头”又生出一招,拣与“毛多利”发音相近的“毛头驴”称呼我们,看来,谁也不乐意白白吃亏了。
枯燥的长旅也因为有了这相互不含恶意的打趣变得轻松了起来。人在旅途,嬉笑也罢,恶作剧也罢,只要心怀善意,便也其乐融融。
车到勐海,天气变的凉爽了起来,因为这里海拔较高,来时穿的一件衬衣这时感觉到了凉意。车子中途停在勐海境内公路边的一处停车点,这里停有好多途经此处的旅游车,游客们都在这里稍息或方便。与内地那种长途车中途的停车点一样,勐海人在这里也设有供游人购货的摊点。长长出门在外,便在旅行途中不经意间自然多了份戒心。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在一些摊点上,当地人在出售一种叫“龟头子”的补药,算是一种名贵的土特药材。在摊主热烈的叫卖声中,游人大都拥挤着争相购买。看着这一景象,特别是这里人们呈现出的另一种“热情”使我们警戒了起来。
这里,摊主不是那样的热情,尽管激烈地叫喊着,而到是有一些“游客”很热情。先静静地仔细观察,人群中有一些拉黑牛的当地人,他们佯装成游客的模样,胳肘弯下特意夹一旅行手包,穿行在各个摊点之前。见有欲意购买的游客,他们便会以一个购买者的角色主动地与你热情地介绍他以前在这里曾买过,回去吃了后作用是如何如何的好,等等,并佯装着也欲购买的架势。游客若接过摊主递来的塑料袋开始往袋子里拣的时候,他也会一边往自己袋子里拣,一边也往游客的袋子里拣。可笑的是,他净拣个头大的往游客袋子里扔。因为这样分量重,摊主也就收的钱多了。
摊主与这些托儿上演的这幕活剧到也使人很感真实,看来他们之间着实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与其他地方见过的摊主热情拉客的情形不同,这里的摊主表现的不冷不热,只是嘴里用勐海普通话含含糊糊地嚷着,游人乍一听,仿佛他是在说“5毛钱一个”,待你拣好欲付钱时,摊主却把秤拿了出来,原来是“5毛钱一克”。当然,一个龟头子就有好多克了。
好有趣,把我们发现的这种“奥秘”讲与少多利,少多利嫣然一笑:“你们好聪明哟,不愧都戴着眼镜呢。说实话,这龟头子都是假的,真的是产在泰国。你看,还真有人上当。”是的,还真的有许多游客乐滋滋地拎着“便宜”买到的龟头子登车离去了呢。
这里,有的游人乘车走了,有的游人又乘车来了,真不知道,这当地人略施机巧的活剧,还要再“蒙骗”多少的“无辜”呀。
受骗的乐滋滋的离去,识破骗局的也乐滋滋地看着稀奇。买了的摊主高兴,不买的摊主也高兴。我们就坐在这车上,看着这出闹剧,受骗了也罢,没上当也罢,人要的是一种“乐滋滋”的心情,问这少多利,不是这样吗?
少多利笑了,不知道她在笑那些人傻呢?还是在笑我们的精明?
我们也在笑,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yilum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