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古里——洪村,位于婺源县清华镇西偏南7.5公里处。其中有6公里的柏油公路,1.5公里的山路。一个隐藏在山间的“世外桃源”。
在非典时期的五一,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上自行车带上孩子,再去体验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古村落。骑行途中,印象最深的是最后那1.5公路的盘山公路。公路为村里修建的机耕道,两旁树木合龙,仿佛在树林合成的一个绿色通道中穿行。在这通道中我们扶车盘旋而上,到了山顶,有一个斑驳的石头老亭。在这里,我们稍事休息,接着向下盘旋骑行(外地游客建议推车下去,骑下去比较危险)。
走出这树木合成的绿色通道,眼前豁然开朗,在青山绿水之中出现了一个古朴的村庄,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一个“世外桃源”。
洪村,顾名思义,是洪姓聚居的村落。按《村谱》记载,洪村始建于北宋初,最早迁居这里的人,名字叫洪济。洪济是位雅爱林泉的隐逸之士,一天,他漫游经过此地,见这里山林葱翠欲滴,溪流清澈见底,环绕幽雅恬静,因而慨然说:住此可兴旺洪氏宗族,于是从婺源西乡洪源迁来这里定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长寿古里”的得名因村中历史上多百岁老人,故朝廷赐名“长寿古里”。能得到封建朝廷为一个村庄赐名,可见这村庄在历史上是何等的荣耀。
溯溪而上,远远就可以见到一棵“迎客松”,似乎在展臂迎客。经过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培源桥后,我们就进入了洪村。迎面拱门的石匾上刻着“长寿古里”四个字,据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自古以来,洪村就是婺源著名的长寿地。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历史上洪村最长寿者达119岁,就是现在,村里长寿老人不仅有七、八十岁的,还有很多九十多岁的,由此看来,“长寿古里”名符其实。村门的八字墙上,分别嵌有嘉庆十五年刻立的“奉宪养生”和“奉宪永禁赌博”两块禁碑。在永禁赌博的碑上,还刻有“民国丁丑年三月加禁”的字样。从这两方禁碑可以看到过去洪村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严格的村规民约,至今还在影响着村人的行为。村门的牌楼上,还绘有一幅“魁星点斗”图,自明末村人在牌楼上绘了这幅图后,直到清代,村里共有49人出任官吏。至今在洪村宗祠的门口,仍然摆放着十几座旗杆石。村里每有一个考中做官,家族必为其在宗祠门口树一杆旗,以光宗耀祖。而旗杆石上刻着此人的官位,我所见的就有奉直大夫,谏议大夫等。这是婺源保留下来的较多的一处,据村中人所说,原来更多,文革中一些用来修建水坝了。正符合我在理坑所见,理坑村中的旗杆石就埋在村口用来做了水坝。文革这一场浩劫,在婺源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出来。
进入村门,可看到有一块道光四年立的“公议茶规”碑。从碑文得知,当时洪村出产的茶叶叫“松萝茶”,古人曾有“松萝香气盖龙井”的说法。据了解,由村民自己制订的茶规碑,在婺源仅发现这一块,它对研究清代婺源民间茶叶流通管理方面颇有价值。洪村的古建筑主要有洪氏宗祠“光裕堂”、“奉直大夫霭庭公祠”、“敦素堂”等,这些古屋不但保存完好,而且其内部的砖雕,木雕、石雕都非常精美,“光裕堂”内的一对抱鼓石是洪村石雕的代表作。霭庭祠内的“双凤朝阳”木雕十分精致,太阳用盛开的牡丹花代替,四个梁托雕的是“羊、马、牛、狮”。还有一幅“教子图”,那是水磨青砖雕中的精品,图左边雕刻的是“鲤鱼跳龙门”,右边是一老者在谆谆教诲稚子,栩栩如生,表现了住家“望子成龙”的愿望。
走出村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银杏树,相传是洪村的始祖洪济亲手栽种。古银杏树高30多米,胸围5.20米,枝繁叶茂,每年可产白果800多斤。银杏叶能释放微量的氰化氢,氰化氢是一种剧毒化学品,而这种极微量的氰化氢恰恰具有抗癌效应。洪村能成为“长寿古里,大概与此不无关系。银杏树旁边还有一棵古樟树,比银杏树还粗,虽早年遭受雷击,主干已腐空,今仅有一根侧枝,但仍历风雨顶天立地,傲霜雪苍郁不黄,生机盎然。
旅游建议:洪村离清华不远,适合包车或者骑自行车半日游,因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任何商业成分。民风极为淳朴,适合自助游者前往。村中没有餐馆,只有一些村民开的小杂货店。
作者:wyw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