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 况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介于东经107°14′24″--107°45′35″和北纬26°32′28″--27°02′23″之间。东邻凯里市和黄平县,南与麻江县接壤,西界贵定、龙里、开阳三县,北和瓮安县相连。南北最长55.2千米,东西最宽52.1千米。总面积1688平方千米。全市辖9镇6乡2个办事处16个居委会60个村委会,2007年底,总人口31.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8.45万人,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5个民族。 境内地势西部和北部较高,东部次之,中部和南部较低,最高海拔1715.8米,最低海拔614米,平均海拔1020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土壤类型以石灰土最多,黄壤次之,水稻土和紫色土较少。在气候分区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华中湿润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温14°C左右,年积温4574--5609°C,无霜期245--278天。年均降水量1033--1220毫米,光、热、水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
二、优 势 在贵州省范围内,福泉市具有以下突出的比较优势:
(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殷周时期,是梁州、荆州商裔,越领且兰国地。春秋战国时期置且兰县,隋唐五代置宾化县,宋代为黎峨里寨,明先后为平越安抚司、军民指挥司、贵州新镇道、平越军民府,清置平越直隶州,1913年改为平越县,1953年改为福泉县,1996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先人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古城文化”最为著名。现存有秦汉时期夜郎王竹多筒诞生地——“竹王城”遗址;有被誉为“贵州八达岭”的明代古城垣,为此,贵州省古城屯堡博物馆建在福泉,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四百多年名载《中国桥梁史》的葛镜桥(民间传说为仙人张三丰以“豆腐”砌成,俗称“豆腐桥”);有明代万历年间贵州总兵李应祥勒石铭功的高石头摩崖;有已传承600多年,原有18坛,今仅剩1坛的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黄土哨阳戏等。道教武当山内家功开山鼻祖张三丰在福泉山修道成仙等传说更为“古城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民间文化。这块古老的热土还是人才辈出的宝地。明初,平越卫指挥张信扶永乐皇帝基业有功,封为隆平侯;总兵安大朝开疆卫土,载入《明史》;明正统十三年,黄绂乡试第五名中举,开平越科举先河,后于弘治三年官至户部尚书兼左都御史等职;明清两代,共中进士40多人、举人100多人;民国时期,有将军8人;抗战期间,西南交大迁址福泉(现福泉中学),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等名师在福泉办学三年期间,培养了很多热爱这块热土的专家、学者遍布国内外;建国以来,新一代英才更如雨后春笋,竞相倍出。
(二)资源富集,区位优越。 1、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20余种。其中以储量达3.2亿吨、P2O5含量在28%——36%之间(最高达40%)的磷矿为优势矿种,享有“亚洲磷都”之称;煤、铁、硫铁、铅锌、重晶石、碘矿、镍矿、钼矿、钒矿、硅石等也倍受青睐,储量非常丰富,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2、生物资源多样。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值物遍及全市各地,种属较多。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疏林灌丛地、草地、石灰岩灌木草丛、石灰岩荒山裸地等植被类型相间分布。珍稀植物有银杏、杜仲、天麻等。珍稀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和大鲵。粮食主产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盛产品质优良的烤烟、油菜、生姜、大蒜等,其中获省优质产品“金谷福梨”的播种面积达5.4万亩,年产量达1.9万吨。 3、旅游资源独特。古城文化、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一应俱全,融“古、幽、奇、险”于一景,“山、水、树、林、泉、洞、寨”争奇斗妍,非常独特。著名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古城垣、葛镜桥(俗称豆腐桥)两个“国宝”及道教圣地福泉山等历史人文景观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洒金谷、自然生态旅游区蛤蚌河、小岩风光等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有龙井“奇泉奇树”、胜过云南“茶花王”的茶花和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千年古银杏树等令人一睹为快的罕见景观。 4、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市城区位于湘黔铁路和湘黔、黔桂、马(场坪)遵(义)三条主干公路交汇处,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和株(洲)六(盘水)铁路复线贯通市境南部,沿高等级公路至州府都匀和省城贵阳分别只有半小时和1小时车程,是贵州南下北上、东进西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乡村交通网络健全,村村通公路,市内公路里程1477公里,公路等级不断提高。 5、电力充足,通讯便捷。福泉市电网的供电能力充裕,国家电网覆盖全市,已建成50万伏变电站1座,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8座,3.5万伏变电站12座,不仅能满足福泉市工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向两广、湖南等地延伸,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通讯设施为全光缆数字传输,移动通信和联合通信的站点已覆盖全市,通讯非常方便。2006年底,城乡固定和移动电话分别为4.18万户和6.99万户。
(三)工业发达,贸易活跃。 国家投资高达60多亿建设的全国最大磷化工业基地——瓮福矿肥基地就在市境内。地方工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前,以磷化工为龙头,煤炭、冶金、建材、包装、农产品加工等多行业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工业化水平较高。高浓度磷肥、磷酸、磷铵、黄磷、钙镁磷肥,普通过磷酸钙、磷酸氢钙、颗粒磷肥、磷矿石、磷精矿及原煤、焦煤、水泥、植物油等主要工业产品畅销全国、远销世界各国。以工业为主的贸易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加拿大威顿公司、川恒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森威公司、浙江索密克公司投资的越都公司、马来西亚泛资有限公司、日本国投资技改后定产定销的颗粒磷肥生产线、海口金鹿拖拉机制造厂、剑峰公司、剑宏黄磷厂、贵信黄磷厂、三江公司等外资投资企业遍布市区境内,生产贸易活跃。发达的工业,带动了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贸易也不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常活跃
三、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林牧副渔总产值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6.5%,粮食产量达12.68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完成烟叶收购7.6万担,比上年增长10.5%,担均价达到509元;工业总产值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3%;财政总收入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财政总支出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含宏福公司),比上年增长27.6%。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跻身全省经济强县(市)20强之列。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2元,比上年增长26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5元,比上年增长420元。城镇新增就业2513人,解决“零就业家庭”156人就业;完成年度扶贫项目105个、农村安居工程202户,实现0.24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帮助0.97万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1100万元,新增6个市级新农村试点,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达14个。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528公里,年运输量达到480万吨;当年新建和改造通村公路162公里,累计硬化村寨道路314公里,启动福泉至地松、福泉至双谷果园场油路建设;建成黄丝、陆坪2个汽车站,大花水电站建成并投入发电运行,完成教场小学搬迁工程和16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当年新建沼气池2640口,全市沼气池达16020口,配套“三改”12530户,生态村建设11个,完成渠道防渗91.5公里,新增和改善灌面2.59万亩,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顺利拆除昱华饭店,开工建设“福泉大酒店·福泉花园”,启动“御景天成”商住小区建设和藜峨楼、观水路等古城景观建设,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3.87%,比上年增加1.52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62%,城市总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改革开发稳步推进。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引进项目15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同比增长23.8%,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25亿元。对福泉磷矿、高石煤矿等国有资产实行目标经营管理,实现收益1161万元。部门预算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公共财政体制初见雏形,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完善,各项涉农补贴实现“一折通”发放,“乡财市管”、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正式启动了“福泉循环经济规划”,完成牛场双龙工业聚集区供水、供电建设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建项目投资步伐加快,30万吨合成氨联产15万吨二甲醚、氟化工项目全面施工,2×60万千瓦火电厂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森威公司精细磷化工项目于10月建成投产,20万吨电石项目、8000万条编织袋项目等项目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考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本科上线人数达335人,其中重点院校上线人数118人,上线率为19.28%,福泉中学被评为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启动党校和职中整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营养工程”,惠及学生10266人,“两免一补”受益学生覆盖率达85%;市一医门诊综合楼主体工程和陆坪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市、乡、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积极创新合医管理机制,顺利将一家民营医院纳入了合作医疗试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群众24.2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3.06%;强力推进“全国文化先进市”创建工作,古城垣、葛镜桥等文物保护修复扎实开展,如期完成图书馆和文峰塔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7867户农村贫困家庭1.92万人;实行村(居)委会班子“海选”试点取得成功,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狠抓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和事故处置救护能力,安全生产顺利实现“双降”目标,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平安福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进一步提高,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依法行政模范县(市)”,“和谐福泉”和小康建设取得新成绩,人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