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洒金谷位于福泉市城郊,是鱼梁江、诸梁江、沙河三道峡谷和三江汇合后形成的麻哈江的总称,得名于诸梁江上游的一座古石拱桥——洒金桥。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
其中心景点为三江汇合处,三水斗奇,景致颇佳。溯三江而上,南连鱼梁江古渡口响琴峡,北望沙河之滨的道教圣地福泉山,西走诸梁江畔仙人洞。在三江汇合处,绝壁高峻,雄浑磅礴,江心兀立巨石一块,高约数十米,称“将军过河”,又有张三丰赶羊遗下的“金鞭石”之说。距沙河水约50米处,有一道瀑布,其下横生一石,称“金龟戏瀑”。 洒金谷的景物都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如“牛王投井”、“黑熊抱美女”、“豆腐桥”、“草鞋井”等等。古城垣、古桥、古驿道、古摩崖石刻,让游客置身一个远离现代喧嚣都市的净土。“豆腐桥”更以其精湛的造桥工艺载入了中国桥梁史。在桥头还保存着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咏桥诗篇。
福泉其他景点还有仙人洞、仙桥石林、葛镜桥风光等。 文化古迹有福泉古城垣,是洒金谷风景区的一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18年)。小西门水城由内城、水城和外城三道城墙构成,上下贯通,气势雄伟壮观,被誉为“贵州的八达岭”。加之城水相依,城内水而多姿,水因城而成趣,有较同的观赏价值。城西南隅还有道教圣地----福泉山。
福泉洒金谷位于福泉市城郊,是鱼梁江、诸梁江、沙河三道峡谷和三江汇合后形成的麻哈江的总称,得名于诸梁江上游的一座古石拱桥——洒金桥。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
其中心景点为三江汇合处,三水斗奇,景致颇佳。溯三江而上,南连鱼梁江古渡口响琴峡,北望沙河之滨的道教圣地福泉山,西走诸梁江畔仙人洞。在三江汇合处,绝壁高峻,雄浑磅礴,江心兀立巨石一块,高约数十米,称“将军过河”,又有张三丰赶羊遗下的“金鞭石”之说。距沙河水约50米处,有一道瀑布,其下横生一石,称“金龟戏瀑”。 洒金谷的景物都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如“牛王投井”、“黑熊抱美女”、“豆腐桥”、“草鞋井”等等。古城垣、古桥、古驿道、古摩崖石刻,让游客置身一个远离现代喧嚣都市的净土。“豆腐桥”更以其精湛的造桥工艺载入了中国桥梁史。在桥头还保存着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咏桥诗篇。
景点相关资料
一、洒金谷景区概述
洒金谷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较早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福泉市城南4公里,北起犀江(沙河)的西门水城,南至鱼梁江上游的“响琴峡”,东至麻哈江的鸭爪坝、西至诸梁江的“仙人洞”,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洒金谷”之名得名于诸梁江上游的一座距今600年余年历史的古石拱桥——洒金桥。
有人说,洒金谷是微缩的长江三峡。虽比不上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却又各具风采,一个气贯长虹、一个灵秀如仙景般的世界。长江三峡有长江三峡的壮美,洒金谷有洒金谷的绝妙,当你走进洒金谷,你一定会感叹:这也是三峡!名符其实的小三峡!且鱼梁江、诸梁江、犀江(沙河)及三江汇合后的麻哈江所构成的一道道峡谷风光,或幽、或奇、或险,各有不同的景致和韵味。 犀江绕过县城潺缓流来,犹如一曲乡村小调,可是到了千家河河段,却狂奔直泻,粉身碎骨于一处处突然塌陷的断岩深涧,形成一个多级瀑布,声若雷鸣,浪如涌雪,人称“涌雪瀑”。沿着半岩绝壁上凿出的栈道顺河而下,峡谷深处,有一小石拱桥,名“观瀑桥”。站在桥上回首观看涌雪瀑,堆堆雪浪似从岩隙石缝中穿空而出,雾冥山昏,甚为壮观。就在桥下约20余米与诸梁江汇合处,又是一道10余米高的断岩,使犀江水飞流直下,叠入深潭,潭下横生一石,宛如一个巨大的龟头,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正接受凌空飞来的犀江瀑布的洗礼。石曰“金龟石”,瀑曰“戏龟瀑”潭则因石、因瀑而得名“金龟戏瀑潭”。
诸梁江则时而急流奔腾,时而回旋顾盼。两岸峡壁高峻幽深,浓荫蔽日,置身其间,只见天开一线,高不可攀,是洒金谷中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巷。
鱼梁江则与之不同,一江碧流不疾不徐,款款而来,两岸危岩高耸,惊心动魄。绝壁上多大小不一石窟洞穴,又不能容人,但却使刀削斧劈的石壁变得千奇百怪,形成了另一种风格的峡谷景观。其种种古怪,细细观赏,却也回味无穷。
三江汇流是鱼梁江、诸梁江、犀江三江汇流处,称“三江口”。江心有一石笋高数丈,名“将军石”,站在将军石旁,环顾左右,六岸高岩,直插云霄。飞架南北的三江口大桥如彩虹凌空,雄伟壮观。可谓“一桥锁三江,三江竟相来,黔中有胜景,洒金谷异彩”。由三江口溯三水而上,南连鱼梁江古渡口“响琴峡”北望犀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西门水城”、因张三丰修道成仙的道家圣地福泉山,西走诸梁江畔“仙人洞”无一不是访古问今的好去处。坐船顺流而下,麻哈江两岸翠崖对峙,江流重碧,如展画屏。一路向东行去,峡谷绝壁上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形态各异令人浮想联翩,约3里处,便是传说中的仙人张三丰用豆腐助葛镜搭成的“豆腐桥”;再往下游,江面渐宽,波光粼粼,秀色可餐;五里许,眼前豁然开朗,两岸一派田园风光,翠竹修篁,清风爽人,别是一番景致。
洒金谷风景名胜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古、幽、奇、险是该景区的一个主要特色,该景区的另一特色,就是他的一山一石一景一物,仿佛都赋有灵性,充满了神秘色彩,众多的传说故事,把洒金谷变成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二、相关景点介绍
1、仙人洞
洒金谷延诸梁江而上的玉屏山江岸壁立千仞,似刀劈斧削。隐约可见绝壁有一洞口。相传曾有仙人在此对弈、吹笙而得名“仙人洞”。仙人洞由大洞、黑洞、二洞和驼身洞组成。入口处称大洞,洞口有平地,供游人小憩。黑洞连接于大洞右侧,洞中有洞,曲折幽深,多钟乳,形态各异。下有暗河,似远似近神秘莫测,黑洞的深广,至今还是一迷。大洞左穿一巷道便进入二洞,此洞像一大厅堂,洞壁上有一天生小孔,称“梭米洞”,二洞左侧有一蛇形圆洞,长数米。出口处仅容一人匍匐通过,称“驼身洞”,出洞后感觉又是一重天。此时扶着石栏俯视深谷,十里长堤在对面盘山而过,绿水如玉带绕山而流。诸梁江冬春江水绿如蓝,夏季则奔腾澎湃,如虎啸龙呤,震荡山谷。
仙人洞有文字记载,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建庙宇,塑佛像,安装平台栏杆,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建“迎仙阁”于洞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住洞道士募化修洞口佛桥,塑千手观音。民国时期,又于洞内塑太上老君像,明初至民国时期,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览,题咏甚多。传说昔日月明星稀,夜阑人静时分,仙人们在此时弈,待到东方欲晓,仙人吹笙引来白鹤乘鹤西归,亦有“迎仙笙鹤仙人洞”之说,正如民国年间,平越(今福泉)县长题诗所云:
仙境何须问假真,登临到此即仙人。
新来旧雨兼今雨,座对青岚角酒兵。
2、洒金桥
洒金桥又称“武胜桥”,建于明代,是南下湖广的古驿道,武胜关一带,每当夜晚,总是细雨蒙蒙,雾气腾腾,故有“过桥不见桥,夜雨洒金桥”之说。洒金桥不论天晴下雨,每日清晨桥面上布满璀璨晶莹的露珠,仿佛白银一片,自然形成,谓唯壮观。相传古时候的一天夜晚,有兄弟二人背着病重的父亲前往平越(今福泉)看病,因身无分文,一路唉声叹气,当他们走到桥上,顿时雾气笼罩,随着下起细雨,落地有“叮当”之声,兄弟俩往地上一摸,满地是金子。兄弟俩见财忘义,丢下老父,装满金子背上便走。不料刚到桥头,一阵狂风,将兄弟二人卷入河中,从此桥上只听洒金声不见有金子,此桥便称为“洒金桥”。也有张三丰仙人利用夜雨洒金,广济贫民所致之说。
3、仙影岩
站立洒金桥回头向东,只见岩高百余米,壁立如屏,上有一黑影,头戴斗笠,脚穿草鞋,侧仗西行,俨如张三丰遗影,有“灵岩仙影”之称。左侧有“神留宇宙”四个大字,为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题,平越(今福泉)指挥使奚国柱书。每字50厘米见方,笔势飞动,古朴苍劲,仙影壁书清晰可辨,真乃“神工造化”,关于“灵岩仙影”“神留宇宙”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仙人张三丰隐身的那一年,有一个名叫周万祥的石匠,年近七旬,平时善做好事,人称“善良爷爷”。大年三十那天,梦中见张三丰在洒金桥对面的百丈绝崖高台上和八仙谈笑风生,仙人笑声,使他甜梦方醒,定神细看,仿佛张三丰活灵活现地立于悬崖绝壁上,善良爷爷所梦之事福泉山高贞观的道徒亦梦见过这样的情景。三丰临别西行时,将化斋得来的财物分给百姓,向福泉山高贞观的众道徒告别,然后和八仙同往仙宫飞去。
大年刚过,善良爷爷来到福泉山,在道徒们的协助下,从很远的山上找来一块高1丈,宽5尺的青石,经过加工磨整,善良爷爷历时33天的精凿细刻,刻成了张三丰的真人全身像,塑像那天,全城百姓络绎不绝到像前朝拜,看到仙人影像无不感慨万千。为了怀念仙人的仙迹,经众人商议,在三丰仙景傍凿“神留宇宙”四字,以表民意。
4、黑巷
诸梁江河道的洒金桥至三江口段,长约1公里的峡谷,置身其间,但见两岸峡壁高峻幽深,浓荫蔽日,天开一线,高不可攀,这里河水潆回,飞瀑涟漪,细雨蒙蒙,雾气腾腾,白云在岩际间缭绕,山鹰在半空中盘旋,可谓“人间奇景”。因谷底终日不见阳光,人们索性给它取名“黑巷”,是洒金谷中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巷。
5、将军石
三江汇合处有一高40余米的石笋,称“将军石”,是洒金谷的中心景点,《平越直隶州志》记载:有一石笋横砥中流,高数丈,名将军石,平越绝景也。民间也流传着“将军过河”的故事。古时候,官府想征服居住在对岸的少数民族,并欲派奸细到少数民族中制造矛盾,挑起事端。官府中有一位将军反对战争,想过河戳穿官府的阴谋,但苦于江上无桥,过不了河,成天在江岸上徘徊叹息,长吁短叹,愁云满面。一天,张三丰云游到三江口看出了将军的心事,便告诉将军,愿助他过河,但是将军必须在三更过河,五更前回来,否则性命难保。
当时晚三更时分,将军来到江岸,见江上果然有一“桥”,赶快过河逐户告知,揭露官府企图挑起矛盾,使之互相残杀的阴谋。将军只顾办事,哪里还顾得时辰。当他办完事回来,刚走到桥中,只听一声鸡叫,五更已过,“桥”突然塌下。原来那“桥”是张三丰令土地用一匹白布临时搭成,五更一到,土地另有差使不敢停留,只得放下手里的白布匆匆离去。将军跌到河中,不幸身亡。张三丰得知将军已死,不能复生,便用道法把将军的尸体托出水面,化作石笋,让两岸百姓永远纪念这位为民族团结而献身的将军。
6、牛王投江
三江汇流后的河流称“麻哈江”,顺江而下500米处,两岸绝壁千仞,抬头望去右边悬崖挂着一溶岩,酷似一头牛,向江中扑去,牛王投江的故事便出自这里。
相传古时候,麻哈江岸,是苗、布依、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各族群众都聚集到江畔千寿岩前的草坪上,开展跳月、唱山歌、斗鸟、斗牛等民族活动,周围村寨,几乎家家都喂有一头膘肥体壮的大水牛,平时不让它做活,单等一年一度的民族活动节,参加比赛。
有一年的正月初一,比赛还没开始,一头野牛便冲进斗牛场,自称牛王,凶猛无比,自夸口说所有参赛的牛都不是它的对手,大家见野牛十分狂妄,都不服气,纷纷将自己的牛牵来与野牛较量,但斗不上几个回合,都被打败,野牛用锐利的双角把败者的眼珠挖出来当战利品,惨不忍睹,野牛得意洋洋,不可一世,说从今以后,它要独霸斗牛场。
这时,碰巧张三丰赶羊途经这里,见野牛凶恶残暴,称王称霸,便暗自拿定主意,非好好教训野牛不可。于是,张三丰让赶来的一只羊上场和牛王搏斗,牛王见一只小小的羊子也敢和自己较量,满不在乎,根本不把小羊看在眼里。羊和牛王打睹,谁要输了,谁就跳下悬崖投江而死。牛王和羊斗了起来,没有几个回合,牛王便被羊挖掉双眼,败下阵来,围观的群众都为羊叫好,拍手称快,牛王羞得无地自容,只好按照约定,自己去投江而死,它刚跳下悬岩,便被张三丰暗施道法停在半岩上,以告诫“狂妄”“霸道”者。
7、黑熊抱美女
牛王投江向前约里许,左侧有一数十米高的悬岩,远远望去恰似一只黑熊,紧抱岩壁不放,这就是传说中的“黑熊抱美女”。然而美女何在呢?
传说,麻哈江有姊妹俩,聪明美丽,心地善良,十里八村人人夸奖,前来提亲做媒的踏破门坎。山里的黑熊精听说后,也来提亲,说三天之内必须将其中一个嫁给它,如不答应,它便将灾难降到寨里,叫全寨不得安宁。
姊妹俩被这突然降临的灾祸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三天已到,黑熊精到来强迫要一女嫁到深山去。姊妹不从,黑熊精更叼起一儿童当即吃掉,说如再不从,它每天都要吃掉寨里的一个儿童,以此作为对姊妹俩的惩罚,直到同意为止。几天内果然每日寨里就有一儿童被黑熊精吃掉,闹得人心惶惶,姊妹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嫁给黑熊精牺牲自己。可谁嫁给它呢?姐姐要嫁,妹妹怕姐姐受伤害,不答应。妹妹要嫁,姐姐不忍心看着妹妹往火坑里跳,姊妹俩争来争去,没有结果。
这天,张三丰云游到此,见姊妹俩正为这事为难,于是告诉姊妹俩,只要照他的话去做,他自有办法对付黑熊精。随后,张三丰化作一媒翁,到山里找到黑熊,说姊妹俩已答应了黑熊精的亲事,并约定当天晚上在麻哈江对岸等黑熊去会面,但有一个条件,要黑熊从江这边跳到对岸,先抱住哪个,哪个就与它成亲。黑熊听罢,高兴得昏了头,恨不得立即将它日思夜想的美女抱在怀里。总算等到天黑,月亮升起,只见江对岸悬岩上朦朦胧胧站着两个人影,垂涎三尺的黑熊,不顾一切朝江对岸跳去,不想脚下一拌,只抱住了江岸的岩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张三丰轻扬手中佛尘,便将黑熊精化作一块岩石定在那里。姊妹俩得救了,寨里的百姓也过上安宁的日子。黑熊没抱住美女,却永远留下了遭人耻笑的话柄。
三、豆腐桥
麻哈江自西向东将福泉隔在了北岸,江水披襟斩棘而来,形成了洒金河谷。河谷江流湍急,水黝如膝、沟壑纵深、悬崖峭壁,是贵州通往湖广的古驿道必经之路。行人到此,划浆渡舟,往往覆没。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平越卫指挥葛镜见此,决心造桥,以渡往来。因水急沟深,山势陡峭,桥墩无处着力。初建于下游鸭爪坝未成,称“下倒桥”;继建于上游马腰河,未建成即塌,因名“上倒桥”;后建于五里桥仍未成,名“中倒桥”,桥基遗址现仍依稀可见。葛镜屡建屡塌,仍矢志不移,表示“吾当罄竭家产,以成此桥,如功再隳败,将以身殉之耳!”并作诗一首以示宏愿:“亘石昨庆桥成矣,江流湍急桥复记;持一片心盟白水,桥不成合镜不死!”前后经三十年,最后在犀江建桥方建成。清代贵州总督张鹤鸣,为表彰葛镜建桥有功,遂以葛镜命桥名因造桥所用石料“方不足尺,形如豆腐,故得名‘豆腐桥’”。
葛镜桥为锅底拱型石桥,二墩三孔,长五十四点四米,桥面宽八点五米,高约三十米。三孔跨径长短不等,拱身高低不一。桥面石板铺就,两边设护栏,护板有长有短,护柱此高彼护柱上圆下方,形制不同,雕刻精湛。护板中刻太极图,铸币图,配以席斜纹和回型纹,构图巧妙,疏密各异,异彩分呈,古朴浓厚。柱栏的结合口经历三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依旧贴合牢固,不得不让人感叹先人们既擅长对宏大工程整体把握,又注重细微结构的处理。更令人叹服的是石桥锅底拱面的石块,没有使用一点粘合剂,巨大的石块借助着桥身重力和桥拱张力相互紧紧粘合,承载着巨大的桥身的压力。正如名僧钱邦艺诗云“八桂凌空架玉虹”、“鬼斧神工让葛公”。
据茅以升主编的《中国桥梁技术史》记载:葛镜桥全长51.44米,3孔,大拱高9.61米,桥面宽8.5米,高约30米,三孔跨径分别为25.62米、12.3米6.26米;三孔拱高分别为9.61米、9.9米和5.02米。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著《中国桥梁》一书中,曾提到它:“中国古桥坚固耐久,主要采用了石料……再加造桥工款,往往系募集而来,甚至有一个家族,独力负责建造一座桥,如贵州葛镜桥”。而罗英所著《中国石拱桥》提出“古经验与新理论”问题,也以葛镜桥为例,说明“石拱辅构件而产生的被动压力”的重要性。在茅以升主编的另一专著《中国桥梁技术史》中声言:“十六世纪贵州平越(今福泉)葛镜,历时三十年建成了葛镜桥,不但悉罄家资,在经济上独立成桥,同时三毁三建,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完成了桥的技术上的改革”。1941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组织国立唐山交通大学学生应用现代力学原理对该桥进行测算,得出“各孔静重和对称活载,10吨重型汽车也可安全通过”的结论。由此可见,深藏大山深处的葛镜桥,堪称中国古代名桥之一。
相传,在福泉山修道的张三丰一晶外出云游,得知葛镜几次造桥未成,深为他为民造福,矢志弥殷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托梦给葛镜,告诉他在江岸石壁上写有“砥柱”二字的地方下脚,桥即可完成。葛镜顿然领悟,第二天到麻哈江察看,见对岸果有“砥柱”两字,朗然醒目,神韵飘逸。于是,倾田数千倾,再次募工修桥。张三丰为助葛镜造桥,让城里每户人家磨一厢豆腐搁在门外,命山神土地在鸡叫三遍之前将豆腐搬到麻哈江造桥用。一土地偷懒,躲在桥脚学鸡叫,张三丰发现,一掌将偷懒的土地打在岩壁上,罚他永世守桥。桥造成后,百姓庆贺,官府也送猪半头慰问土地山神。张三丰一气之下,将官府送来的半边猪扔到桥头岩壁上。如今,葛镜桥桥头岩壁上那酷似一土地和半边猪头的溶岩乳石,据说就是当年张三丰留下的仙迹。
“葛镜成桥善意深,讹言豆腐到如今。若非访古寻真迹,枉费仁人好义心。” “溪山险阻竟沟通,百尺桥横峭壁中。砥柱江流石不转,人谋亦可夺天工。”“崇山对峙树声幽,一曲长虹映碧流。最是犀江风景好,跨驴人去又回头。” 这是丁尚固、朱扶枢、刘增礼对葛镜造桥事迹的称颂。碑刻如今仍立于桥头,继续对向寻访者讲述着葛镜造桥的故事。葛镜桥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仍根基稳健,完好坚固,桥两端的古驿道还一直通向远方。河岸原来建有寺庙,现今仅存遗址。这番境况,不禁让人想起举子赶考,商旅远行的情景。来此参观寻访的人常年不断,人们带着赞叹带着激动带着满足大饱眼福离去。寒来暑往,春至冬移,唯有桥头山上的葛镜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着他自己建造的“豆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