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在犍为郡武阳县南境建齐通左郡。南梁普通时期(520至527),齐通左郡改称齐通郡,建齐通县郡,县治同在一城。
太清二年(548)设置青州,辖齐通郡,州治齐通县城。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青州为眉州,辖齐通、青城两郡,州治齐通县城。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齐通郡,新置安乐县,治所当今东坡镇,仍属眉州。建德元年(572)眉州改青州。大城元年(579)青州改嘉州。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存州。大业二年(606)复改嘉州为眉州,州治迁通义县城(今东坡镇)。后撤州建眉山郡,郡治龙游,即今乐山市市中区。
唐武德元年(618)眉山郡改为嘉州。次年,从嘉州分置眉州,辖通义、丹棱、洪雅、南安(今夹江)和青神5县,属剑南道,州治通义县城。天宝元年(742)撤销眉州,改置通义郡。乾元元年(758)撤销通义郡,恢复眉州,属剑南道西川。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通义县改称眉山县隶属西川路眉州。州领眉山、彭山、丹棱、青神4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眉州属嘉定路。二十年撤销眉山县,由州治理,同时丹棱县并入眉州。
明洪武九年(1376),眉州降为眉县,归嘉定州管辖。次年,彭山、丹棱并入眉县,青神并入嘉州。十三年眉县复升为眉州,直隶属四川布政使司,眉山县仍由州治理,领3县:丹棱、彭山、青神。
民国2年撤销眉州恢复眉山县,属上川南道。次年,改属建昌道。17至18年撤销道制。24年置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眉山县城,辖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夹江、洪雅、大邑、邛崃、蒲江和名山10县。
解放后,1950年1月设眉山专区,专员公署设眉山县城,属川西行政公署,辖10县,同解放前的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县,以后大邑划出,新津划入。1953年3月5日撤销眉山专区,眉山县划归乐山专区管辖。1959年彭山、青神与眉山合为1县,称眉山县,1962年11月两县恢复县制。1968年眉山县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省辖乐山市(乐山地区改建)。
1997年8月建眉山地区,眉山县改辖于眉山地区。
二000年十二月撤地建市,原眉山县改为东坡区。辖东坡区(原眉山县)、彭山县、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共有217个乡镇(其中乡147个,镇70个),2342个村委会,18705个村民小组,1002704户,203个居委会,688个居民小组。2000年底总人口33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7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2.3%),幅员面积718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73人/平方公里。
1997年成立眉山地区以来,加强了行政区划管理,采取由区县人民政府申报、市政府审核、省政府审批的步骤,1998年东坡区(时为眉山县)富牛乡改为富牛镇,2000年洪雅县炳灵乡改为瓦屋山镇,仁寿县于丞乡更名为虞丞乡。青神县西龙乡、南城乡、河坝子乡撤乡建镇已向省政府申报。
全市6000人以下乡镇19个,占8.7%,6000人至8000人的乡镇18个,占8.2%,8000人至10000人的乡镇30个,占13.8%,30000人以上的乡镇14个,占6.4%。全市最小的乡镇是彭山县岐山乡,只有1814人,5.21平方公里。幅员面积最大的是洪雅县瓦屋山镇460.3平方公里。
眉山市境内山峦纵横,丘陵起伏,地势呈西高东低,最高海拔3522米,最低海拔335米,自然条件复杂。每年海陆季风交替更迭,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北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加之太阳辐射的周年变化,形成区内多种气候类型。
一、平坝区丘陵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显著
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少霜雪;日照少;光、热、水的时间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同步,气候适宜性好,作物生长系长,宜种度大,出产富庶。
1、气温 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趋势。仁寿年平均气温17.4℃,为全市最高,丹棱年平均气温16.6℃,为全市最低,最热月为7、8月份,平均气温25.4——26.3℃,极端最高气温38.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2——6.8℃,极端最低气温——4.2℃。全年无霜期302——314天。
2、降水 雨量丰沛,降雨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量随地域的不同而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雨量983——1490mm,彭山年均降雨最少983mm,洪雅最多1490 mm。5——9月为降雨集中时段,其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85﹪左右(日最大降雨量于1996年7月28日出现在洪雅,为410.8 mm),是全市夏季洪涝的重要原因。
3、日照年日照时数1060——1202小时,为可照时数的24——28﹪,比同纬度的地方偏少,属全国低日照区域之一。
二、西南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西南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布有从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的完整气候带谱。气候的垂直差异(立体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下降,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6℃;降雨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具有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雨偏多的气候概念。
眉山水陆交通发达。成(都)昆(明)铁路由北至南经彭山、眉山两县,境内有客、货站6个;成(都)乐(山)高速公路、成乐公路(省道103线)、国道213线纵贯南北,省道106线由东向西横贯全境,三纵一横公路网络交汇于眉山、仁寿;北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南离乐山大件运输码头70公里;岷江、青衣江流经彭山、眉山和洪雅。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眉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眉山交通发达,旅游业兴旺。瓦屋山是四川省内观森林冰雪的最佳胜地。原始森林里雪花漫天飞舞,冰挂、冰球、雪挂触手可及。坐上景区索道登上瓦屋高原,千姿百态的冰雪奇观尽收眼底。瓦屋山滑雪场坡度较缓,可进行各种游乐活动,有滑雪板、射击、雪地车等。在丹棱,有个农民旅游队,经常利用农闲时间,相约骑自行车四处旅游。而在眉山各地,能看到为数众多的人力三轮车。这些三轮车行走井然有序,熟练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里。
眉山市境内成昆铁路穿越南北,经过彭山县、东坡区,路线长度50千米,系一级干线,设有1个三级车站(眉山站),5个四级车站(青龙站、彭山站、太和站、鲜滩站、思蒙站),均为客货混运站,全市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基本是通过成昆铁路完成。其中眉山火车站货运站投资近1000万元,新建两条分别长110米和120米的货运进站专用轨道,扩建2000平方米的标准货物库房。截止2005年7月,该工程专用轨道和标准货物库房已完工,7月底将正式投人使用。投入使用后眉山火车货运站的设计年吞吐量将由原55万吨提高到80万吨,实际年吞吐量将由200万吨提高到250万吨。
四川省眉山汽车运输总公司地处眉山市中心,毗邻瓦屋山、槽渔滩、三苏祠、黑龙滩、仙女山、中岩寺等名胜。隶属眉山市交通局,是眉山市唯一的市属道路客运企业。有职工1226人,资产原值7361万元,注册资金952.3万元。资质等级:一类二级。拥有客运车辆326辆,经营跨省、市、县客运班线103条,日发客运班次1513班,客运场地占地18000平方米。集旅客运输、汽车维修、油料、汽配件销售、餐饮住宿服务为一体。公司下设有:仁寿公司、洪雅公司、眉山公司、轿车公司、丹棱汽车站和青神汽车站。
银鹏酒店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地址:眉山市东坡区三苏大道
预订电话:0833-8105858
预订传真:0833-8105858
眉山宾馆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地址:眉山市东坡区下西街45号迎宾巷17号
预订电话:0833-8221988
预定传真:0833-8221988
仁寿华生宾馆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地址:眉山仁寿县江家坝群英街
预订电话:0833-6212738
预订传真:0833-6203527
彭山东方大酒店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
地址:眉山市彭山凤鸣中路232号
预订电话:0833-7624138
预订传真:0833-7621668
洪雅万宏大酒店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
地址:眉山市洪雅县
预订电话:0833-7402316
预订传真:0833-7402316
彭山兴铁宾馆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
地址:眉山市彭山县彭祖大道北段1号
预订电话:0833-7628628
预订传真:0833-7623672
润丰酒店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地址:眉山东坡镇苏祠路
预订电话:0833-8290168
预订传真:0833-8290288
华凌大酒店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地址:眉山仁寿县文安镇奎星街
预订电话:0833-6301188
预订传真:0833-6215889
眉山金恒大酒店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地址:眉山市下西街68号
预订电话:0833-8228000
预订传真:0833-8223166
眉山宾馆(东坡楼) ★
地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地址:眉山地区眉山县下西街45号
预订电话:0833-8225001
预订传真:0833-8225001
谢家狗肉
狗肉在商朝就作为御席“八珍之一”,俗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之说。相传苏东坡青年时期到中岩书院求学时,常与学友相邀到彭山谢家镇煮狗赋诗,开创了狗肉汤锅最早的吃法。
谢家狗肉的食用方法经历代名师改良创新,形成了砂锅原汤狗肉、红汤狗肉、狗肉香肠、回锅狗肉、民间狗肉养身汤等一系列狗肉美食。
原汤砂锅狗肉选用农家圈养的仔狗,经防疫、卫生部门检疫后当场宰杀,经滚水烫去毛后分料加工,经秘方烹煮后作为汤锅的主要原料。原汤狗肉均切成极薄的肉片,厚薄均匀,无一粘连,其汤清白犹如泉水,其味浓香无腥燥之气,煮12小时其汤依然清可见底。由于采用特制砂锅,狗肉久煮不烂,更增汤的鲜美。
食法也颇讲究。把烫好的狗肉片放入用切碎的青红海椒、豆腐乳、香菜、香葱、香油等配成的味碟中蘸食,入口肉质细嫩化渣,鲜香爽口。狗肉汤锅使用多种药材和特制香料秘法烹制,既保留了狗肉的营养价值又发挥其药用功能,具有保健强身、养颜美容、祛病益寿等作用。
彭山甜皮鸭
彭山甜皮鸭又称“贡鸭”,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艺。由民间发掘、改进,其卤水别具特色。卤鸭色泽红亮、人口咸甜、回味悠长、深受成都市民和县内外市民的喜爱、自创的“钟鸭子”、“潘鸭子”、“王福华甜皮鸭”等声名鹊起,卤品供不应求。
鲜花饼
彭山旧城隍庙沙门(位于今县人武部住地),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大木结构高楼,临北街而立。门南,一姓周者临街设一摊,专卖鲜花饼。其用料十分讲究,外用上等白面做成直径约6厘米的圆饼,饼色雪白,正中心一红点印记,酷似一朵鲜花。内用冰糖、白糖、芝麻、花生、核桃仁、枣泥、猪边生油混合舂成心子,再用上等边油油酥成型。味具嫩、酥、香、甜和入口不腻而化渣的特点,深受甜食者的爱好
象耳山
推荐星级 ★★☆☆☆
象耳风光迷人。寺周有象鼻山、象耳山、檫耳岩环抱,松柏茂密,斑竹万竿,青翠欲滴。寺前太白湖,主叉道总计长达10华里以上,曲折回环,山水一色,荡舟其间,静得出奇。
象耳山题刻甚多,武氏岩上刻有“磨针溪”三字,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适过一溪逢老媪磨铁杵,白问:“何为?”媪曰:“欲作针耳。”白感其言,遂还卒业。媪自言武胜。白后来将溪旁一岩取名“武氏岩”,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还有宋代游人题刻十七幅,如歇题孝宗淳熙十六年“蓝兴来自百仓路,喜得幽人陪枚履,想是山林泽旱苗,不关居土随轩雨”就是其中一幅。石刻中,有石窟、壁浮雕、壁刻等。石窟中有讲经图、壁浮雕、主要是千余尊佛像,技艺精湛,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象耳诸山,古为武阳茶叶市场和武阳名茶生产加工基地--硼门茶茶坊所在地。“自古高僧爱饮茶”。茶与佛教有不解之缘,僧人生活讲清虚,离尘脱俗,戒荤戒酒。但坐禅时间长,易疲劳,消除疲劳的饮料,就是茶。喝茶便成为僧人不可缺少的事。茶圣陆羽说:"茶叶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可见,大圣寺(今象耳寺)的选址条件,与当时规模巨大的硼门茶场和主要交通要道有关。古硼门茶场始建于何时,无资料可考。但可以断定与武阳茶叶市场的形成时间相差不会很大。据中国茶叶专家朱自振著《茶叶史话》说"唐朝中期以后,我国史笈中才出现了不少有关大型茶园的记载,如《仙传拾遗》记四川彭山有个地主,他的君山茶园在每年采菜季节,单采茶的雇工就有百余人。"六十年代中国茶叶研究所考证其遗址在今彭祖山一带地区,并命名茶场村。这样规模巨大的茶场,其形成时间当与武阳茶市等同,其位置当靠近水陆交通要道的武阳茶叶茶市等同,其位置当靠近水陆交通要道的武阳茶叶销售中心。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位置,只有象耳寺所在的象耳山等一大片深山峡谷,烟雾迷漫的茂密森林区,这一带东邻锦江(今府河)边,南连江门镇武阳茶市,水上交通运输极便,陆路有象耳彭家桥--关子门--楼子山--江门的成都至江门要道,往返都很便利。
天下名山僧占多。象耳山气势灵秀,地灵人杰。八百寿星彭祖家宅于此。象耳寺座落在象耳根上。象为灵物,是佛教的吉祥物。相传世尊释伽牟尼的母亲曾梦六牙白象入怀生释伽牟尼,故佛教又名象教,佛法又名象法,这是大圣寺(今象耳寺)选址于此的主要依据之一。她不但位居川西南岷江水陆要津,而且在一千多年前就成为蜀中有名佛教胜地,吸引历代名人留题吟诗。
为了弘扬茶叶文化,展现茶叶与长寿的关系,就在象耳寺不远处的江口古镇茶楼子规划了"武阳茶肆"。重现远古时代的风彩,并结合现代文化生活方式,展示出不同国度、民族的茶馆和饮共民俗,有古代武阳茶肆、富士茶道馆、蒙古奶茶、英美红茶、茶文化博物馆等近10种建筑规划。
三苏祠
推荐星级 ★★★☆☆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960--1127年)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眉山市西南隅纱彀行内。北至成都60公里,南距乐山、峨眉城西南隅纱彀行内。北至成都60公里,南距乐山、峨眉均60余公里,是成乐旅游线上的一处重要景点。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洪武年间扩建,明未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尔后历代均有增益补修,现占地面积56800平方米。1984年4月成立“眉山三苏博物馆”。
三苏祠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了"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
三苏祠总建筑面积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公殿、启贤堂、来凤轩、厢房、云屿楼、披风榭、瑞莲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苏轩、景苏楼、绿州亭、半潭秋水一房山、采花舫、南堂、疏竹轩、绿筠轩、西门等。正殿、启贤堂、瑞莲亭为清康熙年间所建,近现代所建和修葺都以清代康熙四年的建筑为模式,使之成为一组典型的完整的四川清代古建筑群。殿堂部分由三进四合院组成,虽按轴线处理,但两边却运用了均衡而不严整对称而有自由变化的手法,有收有放,灵活多致。
园林景观形成和保持了浓郁的清代四川传统园林自然,古朴,典雅的显著特点,屋宇堂廊,布局有序,点线呼应,疏密有致,匾额对联,缤纷耀彩。整个祠堂具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庄穆典雅气氛,使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被当代中外文化名人,古典园林专家称誉为中国四川古典园林的典范。
三苏祠因三苏父子而享誉中外。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古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
三苏之中,尤其苏轼,为我国文学兄弟上的一代巨擘。他以多才多艺的天才和无比的创造能力,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旷世无比的多面手,完成了宋代文学改革,使宋代文学成为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他的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是"唐宋八大家"中重要一家。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开创了与唐诗特点交相辉映的宋诗特点,为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词既豪放坦荡,又清旷婉丽,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与绘画,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三苏祠自明、清以来就收藏有一批文物,50年代建立三苏纪念馆后,更为广泛地征集有关三苏的文物。迄今馆藏文物共有5188件,其中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及有关古籍书3256件(册),字贴拓片578件,明清及近现代书画1002件,陶瓷及其它类352件,碑亭收藏68种145通碑刻,是三苏研究、陈列展览的珍贵资料。
大雅堂
推荐星级 ★★☆☆☆
大雅堂是集唐代诗圣杜甫和北宋大书法黄庭坚诗书艺术为一体的诗书堂遗址在丹棱城南高庙沟,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由丹棱名士杨素翁出资承建。堂内珍藏由黄庭坚手书杜甫西川夔峡诗碑三百余方,黄庭坚为之题名“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历经宋、元、明、清、收藏众多名家咏大雅堂的诗文、书画。成语“不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
彭祖山
推荐星级 ★★★☆☆
彭祖山(原名仙女山),位于“长寿之乡”彭山县东北部江口镇,地处成都至乐山、峨眉山黄金旅游线上,距成都国际机场仅40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世界长寿文化和茶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称彭蒙山、彭王山、彭女山,八百寿星商贤大夫彭祖葬于此山。
彭祖山绿树成荫,修竹滴翠,空气清新,绿化面积超过90%,自然生态环境极佳。四周群山环抱,中心孤峰耸立,山与山之间构成天然立体太极地貌,彭祖墓就处在太极地的阳鱼鱼眼上。这里气场特强,中外气功爱好者慕名而来,采气者不计其数,真可谓“钟灵神秀”。特殊的地形地貌配上绿树成荫的清幽环境,使得空气特别清新,空气中的负离子异常丰富,成为独具特色的天然氧吧,具有强身健体的奇特效果,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采气吸
景区内有地势奇特,山恋蜿蜒直上,首尾环抱的天然太极地仙女山。山上有中国气功鼻祖、寿星彭祖的墓冢、彭祖祠、彭祖炼丹洞等历史遗迹;有展示彭祖长寿三大秘诀的养生殿、采气场、雉羹馆。还有造型巧妙的齐山双佛,依山而建的齐山双佛一立一坐,造型巧妙。立佛释伽牟尼高28米,名列世界第八位;坐佛多宝如来高24米,始建于公元713年,是乐山大佛的蓝本,且比乐山大佛早建近百年,双佛并列之规模乃全国独有。
景区内还有最早的“武阳茶肆”江口古镇,“铁杆磨成针”故事出处李白读书台,汇萃彭山5003座东汉崖墓出土文物精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汉崖墓博物馆以及湖光山色的将军湖,仙女湖等名胜古迹。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仙女山风景区丰富的长寿养生文化、众多的历史古迹,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此观光、度假、科研、修身养性,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平羌小三峡
推荐星级 ★★☆☆☆
平羌小三峡又称嘉州小三峡。平羌小三峡,是岷江流经青神县汉阳坝至乐山城东一段水路的古称,平羌小三峡由平羌江上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连贯而成,全长12公里,峡区河道迂回,风光绮丽,现已开辟成乐山水上游览的一条新热线。
从乐山市悦来乡顺水而下平羌小三峡,轮船很快驶进了犁头峡,两岸山峦叠嶂,连绵起伏,临江崖壁遍布,石洞、狭窄水深。因此地盛产名贵“江团”鱼,故又称“鱼窝头”。再往前行,两岸景色迥异,相映成趣,右岸怪石峥嵘,杂草丛生,左岸碧峰翠岭,竹木葱笼,这犁头胜景,令人目不遐接。船驶入背峨峡,此时江面渐宽,水平如镜,蓝天白天,青山绿野,倒映江中,情趣盎然。田野里菜花铺锦,牛羊放牧,农家户桃红柳绿,炊烟袅袅。江面上浆声哗哗,燕子掠飞,机动船“突突”声响,惊起沙滩上一群野鸭扑楞楞拍翅飞翔,好一幅质朴雅致的乡野风情画。泛舟观景,“一崎处一停桡”,十八块突兀的大石包围崖对峙,人称“十八罗汉抢观音”;一座长达近30米的巨型“石棺材”顺江平搁,令人惊叹,一尊尚未凿完的“平羌大佛”和彼岸的“鸡公石”,更是峡中引人入胜的奇景。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推荐星级 ★★★☆☆
瓦屋山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一带在汉代是少数民族特别是羌族、獠族居住的地方。瓦屋山道教文化兴于汉代,鼎盛于唐宋,衰废于清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自然环境极其优美,面积10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公园,国家AAA旅游区。区内拥有野生杜鹃园62万亩,珙桐树群30万亩,瀑布落差1040米,是天、地、人三气和一的宝贵的旅游资源。瓦屋山森林公园是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国家森林公园。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距成都211公里,距乐山大佛80公里,距佛教圣地峨眉山56公里,与乐山大佛、峨眉山构成川西南旅游"金三角"。公园主要由玉屏人工林海度假景区、八面山寻古揽胜景区和核心景区--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组成。该园是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体,有植物3600多种,被子植物总科数占世界被子植物的60%,被誉为世界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水青、铁杉、红豆杉等。有46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熊猫、羚羊、黑颧、绿尾虹雉等6种一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猴等17种二级保护动物。
瓦屋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未,老君西行到位于瓦屋山的青羌之祀访道隐居。汉未张道陵到山下的易俗传道创教留下《张道陵碑》。元未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修行创"屋山派",后被明王朝诬为"妖山"予以封禁,然而朝山游人仍然络绎不绝,与峨眉山相互媲美,被称为姊妹山。
远古青羌文化依赖尚存。远在西周未年,瓦屋山即得到开发,蜀国开国国蚕丛--青衣神葬在瓦屋山,古羌人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庙堂"川主"、"圣德"、"薄山"、"遗福"、"万安"等,祀青衣神,成为有名的"青羌之祀"。
古今名人遗迹众多。从周秦到明清有许多墨客车骚人登临瓦屋山,如邓通、辟支、张道陵、诸葛亮、葛洪、岑参、苏轼、陆游、杨升庵、何绍基等人都曾与瓦屋山结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和优美传说,当代也有许多科学家和文化的知名人士,登临瓦屋山并留下极其珍贵的记录。
瓦屋山是以开展森林旅游、游览观光、避署消夏、寻古揽胜、探险猎奇、科学考察等为主要内客的综合性大型国家森林公园;自1993年3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以来,进一步加速了整个公园的开发进程。几年来,陆续在玉屏山与瓦屋山两个景区修建了玉屏森林度假村、瓦屋山金花桥、古佛坪、象耳山庄和光相山庄、瓦屋山大酒店等几个旅游服务点,古佛坪至代国槽的景区公路等。1996年瓦屋山客运索道也投入运营。1997年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199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是国家林业总局定点联系的三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目前,景区日接待能力达1500人,年接湖也5万人次,可满足各界人士、各类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是人们进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研究、探险考察、摄影写生、举办会议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龙眼酥
龙眼酥状似龙眼,底部圆实,表面千层重叠,造型美观精致,醇香可口,入口化渣,是眉山传统食品之一。
彭祖寿柑
“彭祖寿柑”品名已由工商局正式注册,系桔橙杂交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果实大(横径85-120毫米,一般果重250克,大约600克)、色彩鲜红、有光泽、肉质佳、味纯甜、无核或少核、不发泡、耐储运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