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明溪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渔塘溪一带繁衍生息,创造自己的文明。
县境秦属闽中郡,西汉属闽越地,东汉为会稽南郡。三国属吴建安郡,晋属晋安郡,隋代属邵武、绥城地域,唐、五代至宋代属汀州和南剑州及邵武地,宋设清流县明溪镇(驿)。
明成化六年(1470年)以明溪镇,取将乐、沙县、泰宁、宁化和清流部分地置县,初名归化是“因有古归化地在其中”及归顺朝廷成化之意。
在这前后, 由于战乱、灾荒等诸多因素,大举南迁的中原汉人,历经长途跋涉,几经辗转之后,陆续在县境内居住,这里因而成为中原汉人的聚居地。客家人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发达的文化,促进明溪地方农业和冶炼业的发展。500多年来,主客和睦相处,共同建造家园。
清代至民国初,明溪属汀州府、汀漳道。民国20年(1931年)为苏维埃福建省归化县革委会,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民国23年成立福建省归化县苏维埃政府,后又隶属闽赣省苏维埃政府。
民国22年5月, 因与绥远城和云南紫云县同名归化,就更改县名。以境内的渔塘溪将城区分成大小阜,两阜相对如“明”字,故更名明溪县。抗日战争时期属福建第七、九行政督察区(长汀、永安),解放战争时期属福建永安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24日明溪和平解放后属永安专区。1956年与三元县合并,称三明县,属南平专区。1961年恢复明溪县建置,隶属三明专区(地区),现为三明市辖县。
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1103.429公里,其中:两条省道124.067公里(省道岭文线里程28.584公里,省道秀里线里程95.483公里)呈X状穿越县城和6个乡镇;农村公路979.362公里(县道6条148.594公里,乡村道路830.768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5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94公里。至2005年底,全县通乡公路路面已硬化的乡镇8个,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71个,占80.7%。
到2005年末,全县年客运量179万人,旅客周转量11814.87万人公里,货运量289.62万吨,货物周转量16312.08万吨公里。全县的客货运量持续增长。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汽车运输发展很快。目前,县内有二级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9个,规模客运企业2个,危货运输企业1个,二级汽车维修企业1家。道路客货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客车舒适性、安全性日益提高,中高档客车比例已占总量的40%,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日趋明显,专用车辆和重型货车的数量比1991年增长了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