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系历史上一条连接川、滇的古通道,早在五、六千年前即有人类栖息。西汉前属古邛都国,唐曾一度为南诏国属地,宋属云南大理国,元为云南罗罗斯宣慰司都元帅建昌路,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设千总、筑古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置披砂土千户,属会理州永定营,民国二十年元月一日建县。
1950年宁南解放,宁南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归属西康省西昌专区。按1镇5乡的区划和原民国“新县制”的保甲编制进行管理。下辖披砂镇、惠田乡、松新乡、大沙乡、竹寿乡和华弹乡。1951年,宁南县人民政府分别在松新、竹寿、华弹、惠田设立区人民政府,将全县划为4个区。区人民政府的建立,加强了基层工作的领导,并为“土改”后划乡建政作好了准备。1952年,宁南县划乡建政。全县共设立5个区、25个乡,其中汉族乡17个,彝族乡7个,民族联合乡1个。
1955年撤销西康省,宁南随西昌专区并入四川省。1956年,宁南县人民委员会以“宁民政(56)字第037号文件”对县内行政区划作了部分调整和更名等,共设4区、25乡(含县直属的3个乡)。1958年秋,汉族地区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并以一个民族乡作为试点建立人民公社,其余各民族乡仍保留乡的建制。全县共设15个人民公社,7个民族乡,1个民族联合乡。1972年,全县民族乡全部改建为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共设4个区、24个公社和1个居民委员会。1968年西昌专区改称地区,宁南隶属关系未变。1978年宁南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1983年机构改革后,全县公社一律改建为乡,生产大队改建为村,生产队改建为村民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并于1984年经乡镇人民代表选举后正式成立。至此,全县共设1区(辖6乡)、1镇(下设2个居民委员会)、24个乡(共建118个村、825个村民小组)。1992年,县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川府民政府[1992]152号文批复,以宁府发[1992]43号文调整了全县的行政建制:对全县1个区、24个乡、1个镇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县有19个乡5个镇。1997年,省政府人民政府[1997]31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葫芦口镇,至此,全县共设19乡、6镇至今。
宁南县城所在地是县内最大的山间盆地,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县内主要河流是金沙江与黑水河。
县内各地气候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和显著的光热资源优势。在海拔1200米左右地区,年平均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3.1℃;年日照时数2257.7小时,无霜期平均为321天,年降水量96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98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至10月。县内主要自然灾害是:地震、泥石流、干旱、冰雹、冻害、风灾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凉山彝族州东南部,金沙江北岸。地处云贵高原西北缘与川西南交界处。北距州府西昌市131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相望。
地形地貌
县境东北为川西南横断山区的大凉山余脉,西南为鲁南山东坡,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金沙江由南向北绕东流过,形成了“两山夹一谷”的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3,919米,最低580米,县城海拔1,124米。
面积人口
幅员面积1,670平方公里,有耕地18.8494万亩。全县总人口17.4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3%,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22.3%,属彝族、汉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
行政区划
宁南最早于1930年置县,现辖1个镇,2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披砂镇。
自然气候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故而形成了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垂直递减规律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9.3oC,全年无霜期320天,年降雨量948mm,年日照时数2,257小时,光热资源丰富。
历史沿革
宁南在历史上是一条连接川滇的古通道,早在五、六千年前,既有人类栖息。西汉属古邛都国;唐代为南诏国属地;宋属云南大理国;元代为云南罗罗宣慰司都元帅建昌路;清代设千总,建古城,属会理州永定营;民国二十年建县。
物产资源
宁南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优质经济作物。宁南所产甘蔗平均含糖12.5%以上,桑蚕茧平均茧丝长1,000m,烟叶可与云南烟叶媲美。境内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1400余种,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国家保护植物,如“活化石”苏铁、长苞冷杉、德昌杉、黄杉、红椿等。地下旷藏分布广,储量丰富,其中拉落铁矿蕴藏量在1.4亿吨以上,属大型矿床。水能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
宁南是一座美丽的山城,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绿色明珠”之称。有郁郁葱葱的桑林田园风光;有碧草青青,野花遍地的草场;有莽莽苍苍的防风林;还有老观音森林公园、金沙江畔白石滩、高山之巅的人工湖等。人文景观有华弹古镇,红军渡口米粮坝,以及布依族浓郁的民族风情等。
土特产
宁南县是凉山州“茧、丝、糖”主产县。宁南蚕茧色泽洁白、厚实,上车率达到95%以上,茧丝长1000米以上,解舒率达70%,其蚕茧总产、单产、质量、人均产茧量和净增产茧5项指标均为四川省第一,是省优质蚕茧基地县。当地的土特产有水冲画面石、生丝、白砂糖、烤烟、香蕉、魔芋、油桐、荞麦饼、五香盐豆干、晒醋、花椒、木耳等。
荞麦饼 用苦荞面为面皮,以糖、肉、油、和适量香油为馅,用刻有店名的专制饼盒,压制成饼胚,经杠炭火烘烤而成,有甜、咸、麻、怪等各味。色泽金黄,清香可口,远近闻名,远销西昌、巧家、昭通、昆明等地。
五香盐豆腐干 每个约半斤重,精心烤制,色金黄,味清香,内柔嫩,是佐餐之佳品。本地人外出,喜带豆腐干作礼品送亲友,外地人来宁南,也多购买豆腐干带回。现西昌等地也有个体户利用宁南黄豆和宁南传统工艺制作豆腐干卖,因水质等原因,味道远不及宁南本地加工生产的好。
宁南晒醋 用麦麸加各类佐料晒制而成,酸味适度,清爽可口,堪与“宝宁醋”媲美。
在宁南县城的天天红超市、天力超市,以及在洗布坝的宁南县石化公司宏阳分公司、宁南县绿色食品开发研究所都可买到上述土特产。
宁南酒店
电话:2824179
地址:火车站宿舍二幢305室
宁南县住宿
宁南县城有各种档次的宾馆和旅店,推荐宾馆有:
县委招待所 地址:顺城街55号 联系人 古广论 电话:0834-4572877
邮政宾馆 地址:环城路中段 联系人 邓龙康 电话:0834-45472776
苏侠宾馆 地址:环城路中段 联系人 吕铁明 电话:0834-45472190
迎宾旅馆 地址:环城路中段 联系人 陈松才 电话:0834-45476815
葫芦口温泉山庄 地址:葫芦口镇 联系人吴正伦,电话:0834-4596088
其余的下属村镇均有普通宾馆、旅店和招待所,价格不贵,只要找一家干净、卫生的即可。
彝族腌血肠
宁南彝族每逢宰杀大肥猪,除灌制香肠外,普遍都有制作腌血肠的食俗。这种血肠是用猪肉、豆腐、糯米、猪瘦肉或肥肉等原料灌入大肠或小肠内腌制后熏干而成的。
具有酥者黏糯,色泽油亮,味道香醇,麻辣适中的特点,是很好的佐酒菜。也可用来馈赠亲友。其制作要领是,先将鲜猪大肠或小肠理顺,翻洗干净备用,灌制用料晨新鲜的活猪血内加适量的盐,搀入适当的熟糯米、豆腐、部分鲜猪肉,然后再加辣椒面、花椒面、蒜等作料,拌匀腌好。
接着将备用的肠衣的一头肠口,用小绳紧扎,将配制好的原料从另一头肠口慢慢灌入,灌满配料的血肠用手指捏至不紧不松为佳。大肠的灌制以短节为宜。血肠灌制好后,用一根横木将灌肠拴绕其上,放置于通风处,待晾干后,移挂在有灶火的掌屋,让烟熏过的血肠味道更佳。食用时,用刀切一小节洗净表层烟尘,切成圆片,炸、炒、煮、蒸食均可,味美异常。
油鸡枞
油鸡枞:鸡枞用油炸后食用是一种别具风味的吃法。
用菜油加入花椒、干辣椒将鸡枞炸至成棕褐色,待冷却后,原油浸泡,封装入瓶,就制成了所谓的“油鸡枞”。
鸡枞是佐餐佳品,吃饭时,以一小碟油鸡枞佐食,必能令人胃口大开,增进食欲。在制作凉拌食品时,加入适量的鸡枞油能令凉菜更加鲜美适口。油鸡枞具有不油不腻,温润适口,味道鲜美的特点,可长贮不易变质,是宁南百姓人家的佐餐佳品。
彝族酸菜
彝家有句俗话:“八月野菜四月粮,酸菜圆根不可少。”在彝家人的生活中,酸菜是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的佐餐菜。
彝族居家,每家一个或几个酸菜坛子,每个坛子里都盛满各种酸菜。他们的酸菜分湿酸菜和干酸菜两种。青菜、圆根、萝卜叶等等均可腌帛成酸菜。
湿酸菜是一种随腌随吃的带酸汁的酸菜,每当炎热的夏天或凉爽的秋天,凉山彝家常常用湿酸菜来佐餐,以酸菜汁对水煮汤食用。独具消暑和醒酒功效的温酸菜备受彝家人的喜爱。干酸菜是将湿酸菜捞出晒干而成的。干酸菜具有保存期长的特点。
干酸菜在彝族日常食谱里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无论外出旅行、工作、学习,还是上山长期打猎,干酸菜是必须携带的食品。每当彝家人请客吃饭时,总是说“到我家来烧点酸菜汤喝”,这已成为惯用的较为委婉谦让的客套话语,跟汉语说的“吃点便饭”的意思相类似。酸菜的制作方法,首先准备一个坛子或木桶;在坛子(木桶)内倒入豆浆汁(磨制豆腐时渗出的汁),盖两至三天使之发酸;将需要腌制的蔬菜洗净,在开水里稍焯一下,然后放入备好的坛子(或木桶)内,盖上盖子,过两三天便腌制成。彝族腌制酸菜不兴放盐及其它任何调料。
宁南古迹
宁南县华弹镇为历史上一古老集镇。华弹渡口为一古渡口,扼川、滇之要塞。1863年4月,翼王石达开率太平军主力经米粮坝(今巧家县)由此渡口过金沙江再度入川北上。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的率领下由会东经华弹北上。
华弹集镇旧名洼乌街(洼乌系少数民族语译音,意为繁荣、热闹之地)。1914年名华福场,1945年又改名华弹。昔日古镇,街长不足一华里,竟有“六宫四庙”人称十大庙,即文庙、武庙、川主庙、张飞庙、云贵宫、南岳宫、天后宫、禹王宫、万寿宫、南华宫,此外还有六省庙、攻文庙等一些小庙。有着“佛教圣地”之美称。
每座庙宇气势恢宏,建筑艺术精湛,大概是出于名工巧匠之手,且各庙两边或前面都种有黄桷树(榕树),在气候炎热干燥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出现这种庙庙相望,树树相连的建筑群,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观。从各大庙院古榕树树龄推断和南华宫的现存碑文记载,这些庙宇大概建于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而首建者为禹王宫。但不幸的是,六十年代泥塑、木雕荡然无存,八十年代庙宇基本拆光,而今是六宫余南华,四庙尽无踪,唯有一株株五六人才能围抱的其形如巨伞的黄桷树作为历史的见证。悲唉。望有识之士将此作为旅游景点,恢复历史旧貌,再铸当年辉煌。
宁南县泸沽湖
推荐星级 ★★☆☆☆
泸沽湖风景区是国家旅游“97中国旅游年十大旅游线之一”和四川省著名旅游线路。
它将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融为一体,尤其是以摩梭族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俗使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不可替代的世界文化遗产。那醉人湖光山色,古老原始而又神秘的的民族景观,原始的宗教文化,如痴如醉的歌舞之乡,是旅游者的天堂。
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的泸沽湖,是泸沽湖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湖的水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海拨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0余米,透明度高达11米。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流水潺潺。湖内碧波荡漾、四季清澈、藻花点缀其间。湖中六岛,亭亭玉立、林木葱郁。明代诗人胡墩赋诗云“泸湖秋水间,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应识仙源近,乘搓访赤松。”
泸沽湖随四季的变化各具特色。阳春三月,周围桃树梨花,万话胜开,争妍斗艳,湛兰色的湖水,明净如镜,青松绿树,连峰映湖中,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炎热的夏天,湖水碧绿,波光粼粼,雨后烟雾缭绕,周围黛色丛林中,间杂着盛开的红白杜鹃花,景色宜人,凉爽无比,好一个避暑胜地;金色的秋天,大地一片黄橙橙,金黄色的秋业,点缀着周围的青山,湖水碧蓝,波光闪烁,彩霞飞渡,高空雁鸣;寒冬时节,翠色苍茫,一日当中,水色多变。
泸沽湖因为她那天然、奇妙、幽静的风光,成为人间难得的仙景和旅游胜地,同时又因为、冬暖夏凉,景色宜人,堪称避暑、疗养佳地。
泸沽湖的民俗风情十分独特而又丰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母系”社会,一家之中以“母亲”为首,以“女性”为主,它独特的“走婚”风俗决定了它独特的社会背景。沪沽湖养育的摩梭女儿,个个美丽健壮、勤劳善良、情深似海。她们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花房里编织少女的梦,实现她的情真意挚的爱。她们没有古圣先贤留下的清规戒律,没有孤寂、失落的烦恼、忧伤。她们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她们不会做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奴隶;她们按照自己的质朴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无忧无虑地劳动、生活、恋爱,在母亲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纯朴的本色。被世人称为“现代的女儿国”。
热水潭
推荐星级 ★★☆☆☆
沪沽湖西北面数公里处,有一露天温泉,俗称"热水潭",又名“瓦汝尔苦"(温泉)。泉水由山脚岩缝间流出,泉水流量大,四季清澈.水温适宜.洞口有池,能容百人洗浴。农闲时节,周围四方的摩梭、普米等男女老少.常骑着马,着盛装带着鸡、蛋、肉、苏里玛酒等丰盛的食物,到此野餐露宿洗浴温泉。
摩梭人洗温泉浴方法特别。浴前先美餐一顿,然后持酒一壶,边浴边饮,直泡上数小时或整日整夜.使皮肤由平变皱.再由皱变平才上岸稍息。美美地睡上一觉后,又入泉再浴,如此反复,几天之后,方才兴犹未尽地上马归家。
温泉不仅是洗垢治病的胜地,而且还是结交“阿肖”的佳境。自古以来,在这里洗温泉浴,无论男女.都习惯赤裸全身同池共浴,既不隔离,也不设防。共浴的青年男女们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或以粗放的山歌相对唱诉.舒展内心的欢快之情;或以细腻的情歌相悦,寻找自己的“阿肖”知己。温泉水暧.高唱低吟之声不绝于耳;热雾蒸腾,肌肤健美之体赫然裸露;美酒醇香,狂欢沉醉之态,目不暇接。
古老传统在硫磺、矿泉和苏里玛酒的共同作用下.身体的一切疲劳和病痛,心理的一切烦恼和不快,精神的一切紧张和忧虑,都在此情此景中被蒸发被洗涤被放松。人在泉中,无私而愉快,轻松而自在。几天下来,集保健治疗、娱乐休闲、营养补益为一体的“神仙之浴”,不仅对许多内外疾病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也为不少有情男女建立“阿肖”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浴后上岸,在水中结识的对对情侣自然会再相约于湖滨山野,寻找机会接触.表达情意,互赠礼物.直至结成“阿肖”。
晒醋
采用本地麦麸加各类佐料晒制而成,由于宁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含有大量矿物质的优质水源,晒制而成的麸醋,酸味适宜,清爽可口,堪与镇江“保宁醋”媲美。
荞饼
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甜、咸、麻、怪等味,色泽油黄,清香爽口。
米花糖
用料考究,采选本地优质的大米、媲麻等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酥脆可口,味美香甜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