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建制,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废帝二年(公元 553 年) , 初立为郡,继而置县。迄今( 2006年)共有 1453 年的历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青神隶属于川西行政区眉山专区, 1953 年划归乐山专区管辖, 1968 年乐山专区改称乐山地区, 1985 年改称乐山市。
1997年8月,原乐山市所属眉山、彭山、仁寿、丹棱、洪雅、青神等 6 县成立了眉山地区(地委行署所在地东坡区),青神县划归眉山地区管辖, 2000 年 12 月,撤销眉山地区成立眉山市,青神县隶属眉山市管辖至今( 2004 年)。
青神县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其中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而不稳定,夏季无明显酷热。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无严寒。降雨量四季分布不均,夏季雨量集中,易出现洪涝灾害,但雨量分布不均又多夏旱,冬、春季降雨量少,故常年冬干春旱气候特点明显,冬季严寒霜雪少见,无霜期较长。青神年平均气温17.0℃左右,年总降雨量1100毫米,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3.6℃,无霜期310天左右。
青神县交通条件相当优越。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眉青二级油路建成通车。距四川省会(成都)100公里,双流国际机场80公里,成都铁路眉山站28公里。全县实现100%乡道,95%村道,85%社道,60%户道的540公里的五级联网的水泥路,创四川乃至全国交通建设奇迹。
青神城内没有像成都一样满城跑的的士和公交,所以到了青神就坐三轮吧,城内通价一元。
青神县就近火车站—眉山火车站 眉山火车站货运站投资近1000万元,新建两条分别长110米和120米的货运进站专用轨道,扩建2000平方米的标准货物库房。截止2005年7月,该工程专用轨道和标准货物库房已完工,7月底将正式投人使用。投入使用后眉山火车货运站的设计年吞吐量将由原55万吨提高到80万吨,实际年吞吐量将由200万吨提高到250万吨。
青神县有青神汽车站与青神罗波汽车站。青神罗波汽车站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罗波乡场镇,电话为0833-8980022 。青神汽车地址为青神县城厢镇一环路西段113号,电话是0833-8811182,两个汽车站方便青神百姓交通运行。
王弗肘子
相传,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
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
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东坡。苏东坡向有美食家之名,不仅自己反复炮制,还向亲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东坡肘子是东坡文化饮食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东坡肘子制作,比苏东坡的作法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在选料上,只选猪蹄膀,洗净后放入清水中炖,炖至八分火色,
将肘子捞起来,再上蒸笼蒸。经两次脱脂后,肘子已达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境地。食用时有两种形式:一是清汤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内,灌以炖鸡的汤,若无鸡汤,白开水也行。加少量盐、少许葱,即可。最好另碗盛酱油,食时蘸点酱油,其味更鲜。二是佐料式。即将蒸熟的肘子取出庭碗内,将配好的佐料浇上,即可食用。眉山的东坡肘子佐料十分讲究,由17种原料组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且适合东、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原料:猪肘子,雪山大豆,葱节,绍酒,姜,川盐。 制法:猪肘刮洗干净,顺骨缝划一切,放入汤锅煮透,捞出剔去肘骨,放入垫有猪骨的砂锅内,下入煮肉原汤,一次加足,放葱节,姜,绍酒在旺火上烧开;雪豆洗净,下入开沸的砂锅中盖严,移微火上煨炖约3小时,直至用筷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吃时放川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上席,蘸以酱油味汁食之。
特点:汤汁乳白,雪豆粉白,猪肘烂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
棒棒鸡
“棒棒鸡”是四川的著名菜肴。如今,在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的川菜馆中都有该菜,而且极受食者欢迎。此菜起源于明清以前四川青神县岷江边的汉阳小镇,厨师用汉阳鸡为原料,将鸡煮熟冷却后 ,用木棒轻轻将鸡肉敲酥,拉成鸡丝,加麻辣调味料拌和食用,其味麻辣香鲜,肉质细嫩肥美,极受人们的欢迎,成为四川名菜。因此菜 烹制时用木棒敲松,故称为“棒棒鸡”,亦称“簸簸鸡”。近几年许多华侨和来华旅游的外宾品尝此菜后,纷纷赞扬它是制法别致、富有 特色的风味菜肴。
月牙蒸饺
原料:精面粉,猪前夹肉茸,色拉油,绵白糖,虾子,葱末,姜末。
制作:将猪前夹肉茸加入色拉油、糖、虾子、葱末、姜末,搅拌入味,逐渐加入清水搅拌成馅。将温水面团揉匀,搓成长条,摘成小剂,逐只按扁,再擀成中间厚,四周稍薄的圆皮,包入馅,边贴边捏出尾楞形褶皱,成月牙形生饺坯,蒸熟。
特点:形似新月。皮薄馅多,卤汁盈口,口味咸鲜。
东坡选一条活鲤鱼,去鳞洗净,掏去内脏,在鱼的两肋用刀深划五道口子,接近鱼刺,抹上盐, 或煎或煮都可以。煎即麻辣煎烩:放入油锅,炸至半熟,放入姜、蒜、酱油、豆瓣、滴入少量曲酒,拌以葱花、芜须、花椒粉、少量糖醋,趁热食之,味道鲜美可口。煮即素淡清炖:放入清水中煮,俗称江水煮江鱼,加入葱、姜等汤成乳白色时,再加入盐少许。须要注意的是盐不能放入过早,过早则汤发黄。起锅时再加少量胡椒,其味更加鲜美。
青神竹艺城
推荐星级 ★★☆☆☆
青神县为弘扬竹编文化,由竹编大师陈云华牵头,在全社会的支持下,于1993年-1998年间创建了占地50余亩的“中国竹艺城”和“中国竹艺博物馆”。这种集竹园林、竹编生产、展销、竹餐饮、娱乐、竹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竹文化景点,在全国乃至世界尚属第一。
中国竹艺城座落在城南2公里处,1993年兴建,占地3 .3万平方米。集旅游、度假、娱乐、餐饮、垂钓、儿童游乐为一体。城内种竹50多种。旁建有著名和平老人邵从恩纪念馆,建有鱼塘,养有珍、稀水生动物。
城内中国竹艺博物馆汇集中华民族竹文化的上千种竹编艺术精品,堪称竹的艺术宫殿。博物馆分三个展厅,第一展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竹艺城情况,陈列有国家、省、市及县领导题词和中外贵宾留影,古代竹制用具,古、近、现代粗犷竹编。第二厅展出高档竹编工艺品。有从炎帝到未代皇帝傅仪头像、价值5万元一幅的"中国百帝图",以及百子图、隐形观音、九龙屏、八仙过海、十八罗汉、三圣图、松鹤图、乐山睡佛等高级竹编展品,工艺精湛、炉火纯青、享有民间艺术瑰宝殊誉。第三厅殿中档竹编、立体竹编系列、竹编包装系列、瓷胎竹编等。厅内以竹编工艺再现新板桥春夏秋科四季竹,讴歌了"板桥竹,永不弯,挺一枝,压雪寒"的圣洁品格。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中国竹艺博物馆”。
中国竹艺博物馆,座落在中国竹艺城内,掩映在竹园林下,六幢简易平房装饰而成。每一幢房为一个展馆,共六个馆。展品有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竹艺产品3000余件,其中精品有几十件。还有20多个国家赠送中国的竹艺礼品。有名人的题词等。
各馆简介如下:
第一馆:综合类展馆,内容有:
1、古代精品:鱼具。民间生活、生产用具,明代青神余翰林在京时的书箱、膳食盒、清代的“宫扇”等。
、建国后各个时期的竹艺代表作(包括建国初期,“文革时期”,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20世纪末的代表作):扇类、篼篮盘类、衣鞋帽类、包装类、字画展类、瓷胎竹编类、乐器类等。
3、青神竹编在世界各地的销示意图。
4、青神竹编获奖情况展示。
5、青神创建竹编之乡及其有贡献人物情况:艾泽飞、汪明中、陈云华及编织精英。
第二馆:旅游产品及国内外定销产品。内容有:
1、玩具类。
2、旅游纪念小品。
3、外商定购产品类:餐具、灯具、帽类、扇类等。
第三馆:现代竹编精品馆。内容有:
1、国内、国际获奖展品:百帝图、百子花瓶、颂伟人等。
2、世界竹编巨著-清明上河图。
3、苏东坡、郑板桥、岳飞、慈禧等名人的名著竹编画屏。
4、立体竹编类的精品:鹰、马、飞禽走兽、背包、箱子、衣服、鞋、茶具等。
5、平面竹编的各种型号的精品。
第四馆:竹藤家俱展馆。内容有:
1、竹制品茶桌、麻将桌、餐桌、竹椅,藤编(竹架)椅、沙发等。
2、竹书架、博古架、竹床、逍遥椅等。
第五馆:外国赠送竹艺品展馆。内容有:印度、泰国、孟加拉、老挝、菲律宾、南韩、尼泊尔、波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家的竹艺礼品几十件。
第六馆:名人、贵宾竹品上百件。这里只迁展了一部分。
朋友,当你参观了《中国竹艺博物馆》后,你就会被琳琅满目的竹艺佳品所吸引,留连忘返;你就会体会到中国竹艺文化博大精深,堪称民间艺术瑰宝。《中国竹艺博物馆》就是中国竹艺瑰宝的殿堂。
中岩寺
推荐星级 ★★☆☆☆
中岩风景名胜区,位于青神县城南沟九公里的岷江东岸,设有文物风景管理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由中岩上、中、下三寺为主要区及邻距1 和5公里外的瑞峰镇大营坳东汉岩墓群组成,面积26平方公里。
主景区中岩又名慈姥山,属四川龙泉山脉尾端,地貌为浅丘、深丘混合地形,面积约为29.4万平方米。景区内最高峰海拔650米,相对高度约100米,景区全山上、中、下三寺回转游程5公里,青峰冥壑,峻壁回流,景点相连,景色殊异,常年林荫日,鸟语花香,适于终年旅游。
中岩,相传为佛家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所辟道场,始建于东晋,显盛于唐、宋;为蜀中名胜、佛教圣地之一,历史上以其“岩壑胜景,不减峨山”而有“先游中岩,后游峨山”之说。历来,海拔客、僧侣居士不 绝于路,享有“川南第一山”、“西川林泉最佳处”之美誉。
现有景点20余处:傍山临江的下寺"慈姥庙";苏轼早年投学中岩在此与五弗联姻的"唤鱼池";中、下寺交界处,北宋时期,由于两寺僧人争香火而械头残留下的"猫猫石";诺巨那尊者与800里外三台县牛头禅师初辟中岩道场相互往来的神秘通道"牛头洞";唐代形容为"馋岩百千亿万佛,如恒河砂数"的"千佛长廊"和"卧佛窟";山岩绝壁上有人身压凹之迹和佛窟相围的"仙人床";北宋黄庭坚在此取泉水煮中岩茶品茗三月而不舍,古迹聚集之地的"玉泉岩";中寺景德禅院址地的"慈姥峰";唐代无尽禅师伏虎的"伏虎台";当年诺巨那赠牛头禅师木匙将"一石击碎成三峰"的竹笋峰;历代文人墨客在峭壁摩岩题刻众多的号称"文物鼎峙"的"石争峰";上寺"垂拱庙"后有青峰耸露的"翠微顶"。中岸景区内的众多名胜古迹,加之李白、黄庭坚、苏轼、范成大、陆游、杨慎、余子俊等历代名家在此揽胜抒怀,吟诗勒石,至今仍保留下有摩岩题刻119则,佛教造像2600余尊,形成了集人文、自然为一体,融山、水、林、泉成一色的四川省著名风景旅游胜地。
"中岩黄金旅游线"于1999年11月8日全面开通,中岩设有汽车客运站。青神至中岩、眉山至中岩均为每30分钟一趟车,成都至中岩也直达的旅游专线车,方便、安全、舒适、快捷。和古色古香,富于民族风味。在平面纺织类的突破则更大,他们借鉴国画、汉书、木刻的艺术表现手法,把名胜风物、名家手迹、名人书画移植于竹编中
汉阳古镇
推荐星级 ★★☆☆☆
汉阳古镇,位于青神县城南20公里。
南倚龙泉山脉,北傍岷江之滨,与乐山市上下游相望,知名的平羌小三峡即在接壤部分,距乐山大佛26公里。治地汉阳坝,历史上曾是著名的商业重镇,是蜀中经由水路通往乐山、重庆及江南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和舟船停泊口岸。
汉阳镇从汉代开始得名,至今年有千余年历史。过去的汉阳镇系远近闻名的水码头,依托岷江水运和处于两市地三县九乡的地域中心优势,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千年沿袭的楼台庭榭,青砖、木墙、石板街道、小青瓦房,相互毗邻的四合院和高高的峰火墙,独具特色的吊脚楼,雕刻着神鸟、奇兽的古檐,“井”字形的街道构筑了汉阳古镇的古井貌样,有极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
镇北、南、东是有名的“汉阳三坝”。为桑、枯、蚕茧和手工缫丝的集中产区。“汉阳丝”、“汉阳鸡”、“汉阳花生”、“汉阳柑橘”等在历史上久负盛名。
建国前,汉阳的商业、服务业十分兴旺,尤以丝市、米市著称。“汉阳丝”以其光泽鲜亮和亮度匀净而驰名中外,远销美国市场,汉阳丝市曾与成都簇桥丝市并列为川西南“两大丝市”。汉阳依托其岷江水道和地连“3县、9乡”的地域优势,商业繁荣,经济活跃,每逢场(赶集)期,商贾云集于市面,舟船密集于码头,舟子、商贩及过往游客塞街断巷,生意兴隆,故自古素有“穷青神,富汉阳”之说。
汉阳镇现有米市街、棉花街、盐关街、翻身街、半边街、下正街、横正街、后正街等八条街道。旧有的街道、店铺、宅居等,至今大多保持完整的古朴风貌。
新开放的“火神庙”,香火盛旺,新开辟的青神--古中岩--汉阳古镇--平羌小山峡--乐山大佛黄金旅游专线,是一条顺江旅游的新干线。沿途青山绿山,鸟语花香,翠竹掩影,农庄点饰,好一个"世外桃园",美若仙境。
德云寺
推荐星级 ★★☆☆☆
德云寺位于青神县岷江东岸,与中岩寺毗连,相距1.5公里。
明代天顺三年(1459)由高僧礼筵创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僧慈光重修。清乾隆八年(1743)僧道济重修。民国十七年(1927)和二十九年(1939)培修。建国以来,先后作为中岩村公房,青神县干校,青神县林业局苗圃,1996年辟为宗教场所。历经500多年。寺庙壮观,香火旺盛,是佛教旅游圣地。
德云寺,座东向西。保存完好,现存正殿、前殿、右厢房、砖木结构。正殿: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3穿6柱,面阔8间30.9米,进深5间11.3米,通高6.38米,素面台基高3米,垂带式踏道16级,殿梁间墨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39)培修”。
前殿:砖木结构重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6柱,面阔5间18.2米,进深4间10.7米。系二层木楼。厢房:面阔2间5.12米。
总占地面积949.33平方米,形制较完整,其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寺内存有摩崖虎头面造像1个,卧佛造像1尊,五级石雕经幢及碑记1座。
平羌峡
推荐星级 ★★☆☆☆
平羌峡即古“熊耳峡”,位于城南25公里,系由岷江切割龙泉山脉而成。峡有犁头、背峡、平羌、三峡相联,构成整体,又称岷江小三峡。上下游分别与县属中岩和乐山大佛翘首相望。两岸青山,接岭连峰,林木葱笼中时见奇崖怪石。
峡中江水如带,潺潺东流,常有点点渔舟及三五水禽错落其间。若夫秋月之夜,泛舟而游,则可进一步欣赏到这里的波光月影,如画江山了。当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曾在此吟下了他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君不见下渝州”的千古绝唱,更赋予了平羌风光以无限诗情。峡中有“鱼窝儿”,出产珍贵名鱼“江团”,其肉质鲜美,世所稀有。
包包青菜
青神包包青菜以叶柄肉质特厚,成包块状而得名,菜色鲜嫩,菜味清香,为川西独产。
包包青菜叶片阔卵圆形,表面光滑,有皱褶,叶柄宽大肥厚,中下部有肥嫩瘤状突起。耐寒、纤维少、脆嫩多汁,抗性好,易栽培。是鲜食和加工泡菜、腌渍的最佳叶用芥菜品种。单株重2-4公斤。亩产4000-5000公斤。选择疏松土壤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