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位于雷州半岛南部,东经109度52分至110度36分,北纬20度13分至20度43分之间,东濒南海,西滨北部湾,北与雷州市交界,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东南与海口市的最近距离18海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862.6公里,总人口71.34万。县境三面环海,海岸线、岛岸线全长372公里,多港湾岛屿,有海湾、港湾65个,岛屿23个,最大的新寮岛面积39平方公里。 徐闻地形多低丘缓台地,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呈东北—西南走向,即华夏式走向最为明显。海拔108米以上山岭有13座,多分布在北中部地区,最高的石板岭在北部下桥镇境内,海拔245米。县内各地为火山喷发形迹,后期风化地貌,有碎屑锥(火山碎屑岩锥),如土秀湖和三塘沿海。混合锥(层火山)如北岭、石岭、石板岭。塌陷破火山口,如田洋、福田洋,火山岩、玄武岩形成石壁奇观和海峭岩奇观,像廿四坑的小石林,海安文部南塘的柱状节理以及龙塘博赊港的海触岩等,这些都是罕见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火山地貌形成又生就了浅海珊瑚礁群,总面积达109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架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海底珊瑚礁群,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最美的海岸。 徐闻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摄氏度,气候十分宜人,土地非常肥沃,80%地带为玄武岩风化的各类土壤,以砖红壤居多,主要分布在内地;20%地带为近代冲积物组成的沙壤土或沙土,主要分布在沿海。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物产资源。徐闻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有菠萝、香蕉、波罗蜜、芒果、木瓜、火龙果、良姜、蚕桑、茶叶等各种名优产品,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热带作物名优基地”、“香蕉生产第一县”。“愚公楼”牌菠萝和“勇士”牌绿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徐闻还是广东省重要的产品基地,盛产对虾、珍珠、鲍鱼、黄花鱼等名贵海产品。 徐闻是中国大陆最南端建置最早的一个县份。古人称徐闻“以其地迫海,涛声震荡,曰是安得其徐徐而闻乎”而得名。徐闻置县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迄今已二千余年而芳名不改。汉代的徐闻揽括整个雷州半岛及合浦北海地区。在徐闻华丰岭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在这里出土大量石器和夹沙陶器,石器有刮削器、石斧、石石奔、石环、敲砸器、石且等,可以看到徐闻地区原始社会的人类是怎样从事采集、狩猎、渔捞和锄耕农业,以创造他们的生活。汉代的徐闻,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其时曾为合浦郡治。《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汉平南越后,就开始了自徐闻合浦启程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郭沫若在1979年出版的《中国史稿》中记述:“从中国的交州合浦郡徐闻县(今广东徐闻西)乘船去缅甸的海路交通,也早在西汉时开辟”。“与南边诸国的来往则主要依靠海上交通。那时,海路交通的重要都会是番禺。船舶的出发点则是合浦郡的徐闻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博部门的专家学者为了探索这条神秘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艰辛的寻觅。半个世纪以来,几代人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资料,以物证史,终于拨开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的尘封,确认徐闻县南山镇(原五里乡)二桥、南湾、仕尾村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汉徐闻港的文化遗址。当时的徐闻,有古谚为证:“欲拔贫,诣徐闻”,可见当时的繁华富庶。 隋唐以后,由于雷州半岛地区的政治中心北移,加上陆路交通逐渐发达,徐闻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稍为下降,且政区缩小,但是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遗存仍大量存在。 从秦汉到隋唐,广东省有过两次较大的民族大迁移,一是秦朝,当时戍守岭南的士兵和汉人南迁。二是西晋永嘉二年,“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继而入粤,徐闻地也备受影响。于是,汉族中原文化逐渐成为徐闻主流文化。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有记:“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如今衣冠礼乐盖斑斑然矣”。“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南北之济者,以伏波为指南。”可见徐闻地在历史上的位。从目前出土的历代文物可见其明显的以中原文化为主题的特征。然而也发现原乡土著文化的遗存,如石器、铜鼓、石狗等。而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遗产方面,如方言俚语,徐闻人的母语虽属于闽南语系,但又不尽 同于闽南语,它作为一个特别的语种,交融了国语、粤语、客家民系语等,从而产生了徐闻风格的民歌民谣民谚。 徐闻的风俗与他地大相庭径,但也存在很多怪异的迹象。徐闻的宗教信仰主要是道教、佛教、儒教,但近现代又兼容了基督教,而且尚存一些巫文化的迹象和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的物象。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民间民俗舞蹈即可见一斑,如吃槟榔、认同年、过火山、屯兵舞、打盘茶等等。还有岁时习俗、生育习俗、婚娶、丧葬、饮食等习俗,这可能与徐闻居 住的十七个少数民族人口有关。徐闻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体,它以中原文化为主体文化,与闽浙文化、潮汕文化、珠江文化、客家文化、西江文化、琼台文化相互濡染,和衷共济 ,而形成了特色的徐闻本土文化,昭示了开放兼容生生不息的徐闻人精神。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脉的探寻和传承,注意抢救、挖掘、保护和彰显徐闻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进一步宣传徐闻优秀的历史文化品牌。目前,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贵生书院;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新石器晚期遗址、登云塔、孔庙、广府会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2个。县人民政府专门为二桥仕尾汉代生活遗址发布了保护通告。县宣传文化部门在寻找和守望之中不断地打造徐闻特色的文化村,民俗文化艺术之乡,这些文化村诸如:城北乡石岭林宅村、下洋镇那屋村、南山镇文部村、北潭村、凤鸣山村、槟榔埚西村、包罗园村、迈熟村、龙塘塘西古村、青安包宅村……等等,包罗园村和包宅村成为广东省级文明村,海安广安村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村典型。 同时,徐闻县委、县政府为打造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宣传文化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高度重视。为此,与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创建了徐闻县民俗摄影基地,在2006年春举办了《中国·汉港(徐闻)首届文化艺术节》,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凸现了徐闻本土文化的精华,弘扬了别具特色的徐闻人的文化精神,大力发掘、弘扬优秀、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精华,绽放出五光十色的民俗艺术之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徐闻的县域文化是徐闻本土文化的瓜和果,来自这一片厚重的红土地,源自当地人民对文化精神的寄托和祈望。人们都认为,这文化精神是徐闻人的魂和徐闻人的根,这魂、这根生生不息;这魂、这根千秋万代永远传承。
温度:根据徐闻县气象站1957年至1996年四十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23.5℃,日均温≥10℃,≥10℃持续时间为362天。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6.6℃,极端最低气温2.2℃(出现在1967年1月17日),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8.5℃,极端最高气温38.8℃(出现在1958年5月10日)。年平均气温大体上是西南部(苞西)高,东北部(曲界)低。曲界一带,年平均气温在21.9~23.2℃之 间,较西部苞西(23.4~24.9℃)低1.5~1.7℃,≥10℃活动积温与苞西比较,亦偏少200—300℃。 降水:据徐闻县气象站1957年至1996年四十年统计资料,年平均降雨量为1374.9毫米。降水量的多少与地域差异比较明显,曲界(海鸥站资料) 年平均雨量1772.6毫米,最多年2653.3毫米,最少年1059.6毫米;苞西周围,年平均雨量1146.7毫米,最多年1832.9毫米,最少年572.8毫米;县城最多年雨量2116.6毫米,最少年812.4毫米,最少年的雨量仅为最多年的38.4%。80%保证率的年雨量为1095.8毫 米。一年中雨量季节分布不均匀,每年5—10月雨量占全年85%,8月最多,9月次之。雨季(旬雨量≥30毫米)从5月是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 太阳辐射和日照:本县地处低纬度,太阳投射角度大,阳光强烈。据徐闻气象站(1958—1980年)目照百分率资料计算,年平均太阳辐射能量为118.4千卡/c㎡,最多年达129.5千卡/c㎡(1977年),最少年102千卡/c㎡(1970年)。 年均日照时数为2072.8小时(1958至1996年),最多年为2473.9小时(1977年),最少年1686.6小时(1960年)。 年日照百分率平均49%,5—11月在50%以上,最多的是7月为61%,最少的是2月为33%。 西南部苞西一带,是全县太阳辐射和日照最丰富的地方,其数量与海南岛南部相当;东北部的曲界周围,云量和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能和目照均偏少。 蒸发和湿度:据徐同县气象站1957年至1996年资料统计,本县年平均蒸发量为1866.9毫米,年最大蒸发量为2129.2毫米(1969);最小为 1627.2毫米(1974年)。5月的蒸发量最大,平均232.1毫米;2月最小,平均100.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各年都在80—85% 之间。各月平均的相对温度都在80%以上,季节差异不明显。但最小相对湿度,除6—8月外,其余月份都有可能出现〈30%的干燥空气。 徐闻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徐闻县有丰足的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砖红壤、滨海沙、堆叠土、菜园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盐土等,其中以砖红壤土类、水稻土类和滨海土类为主,共231.76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7%。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玄武岩,其次是浅海沉积物和滨海冲积物。砖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平均2.79%,含氮0.13%。黄色砖红壤土层深厚疏松,耕性良好,肥力也不低。滨海沙土较为瘦瘠。全县地势自北向东、西、南三面倾斜,多数平坦连片,坡度较小,可利用率较高,土地结构多样,具有多宜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徐闻县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内陆地区人少地多,2004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9.54万公顷(即293.16万亩),其中县区用地242.76万亩,占总面积的83%。国营农场用地50.39万亩,占17%。全县人均土地面积4.35亩,其中耕地876032亩,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土地面积5.45亩,耕地1.63亩。面积最多的是龙塘镇,人均土地面积4.9亩,耕地1.8亩,最少的是徐城镇,人均土地面积0.68亩,耕地0.11亩。
徐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南疆重镇,陆路驿站、海道要津和滨海县治、郡治,并且曾经是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及整个海南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合浦置郡始于汉武帝元鼎元年,郡治就在徐闻县汉港。据《后汉书•郡国志》载,合浦郡辖徐闻(今雷州半岛全境)、合浦(今广西南部沿海一带)、高凉(今阳江、茂名、湛江的廉江、吴川一带)、临允(今新兴)、朱卢(今海南)五县,辖地范围西起东兴、东达新兴和阳江、南至雷州半岛和整个海南岛、北到广西玉林,基本与后来的南北朝越州郡版图一致。另据《方舆纪要》云:“南滨大海距交州,固两粤之蕃控蛮夷之襟要。”说明徐闻地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由此也控制住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海域,从而奠定汉代岭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徐闻港从汉代兴起后,一直到三国、东晋南北朝时,对外通商贸易都相当发达。由于东汉前期(公元前117年前后)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以西大部分地区,因此,中西方的陆路交通受到阻塞,以至南方海路交通显得更加重要。而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是当时船舶沿岸航行到东南亚各国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此后由于陆地的延伸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陆路交通的发展,使徐闻港不再是航行东南亚各国的必经之路了。虽然二干多年来名称依存。但当年的港口旧址,已经是沧海桑田,湮没无闻了。
徐闻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其境内的灯楼角与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和台湾岛的鹅銮鼻并称中国陆地的“南三端”。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是知名度极高的景点。在台湾,鹅銮鼻也具有与“天涯海角”相似的地位。与上述两地相比,地处徐闻的大陆最南端则更显大气,景点内容更加丰富,是南三端中的“大端”。徐闻正在日益演变成为一个富有特殊魅力的旅游胜地。 徐闻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徐闻建立县制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至北宋初年曾一度废止,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复置。它的名字来历跟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据记载,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制至南齐武帝永明年间的约600年多年里,郡县之治设在境内西南的讨网村,“以其地迫海,涛声震荡,曰是安得其徐徐而闻乎”,于是就有了徐闻地名。 徐闻地处热带,东面向南海,西靠北部湾,南通过琼州海峡与南海岛相望,其地理位置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十分类似。日前拥有面积18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8万。 徐闻海岸线曲折,海湾和岛屿众多,但构造地貌结构较为简单,以火山熔岩台地及火山匠陵为主。境内发育四级玄武岩台地。一、二级台地面较为平缓,基本无切割:三、四级台地面稍有起伏,切割深度达10米以上。火山丘陵海拔一般在100-150米之间。在狭窄的滨海平原上,可见到一些固定、半固定的风成沙丘,甚至还有少量的活动沙斤。这与当地充足的沙源、季节性的干旱气候、强烈的风力活动有关。事实上,在高温环境—卜的强烈蒸发过程,使得降水量充足的地区也有可能形成干旱荒漠景观。 在大地构造上,徐闻境内位于粤桂加里东褶皱隆起带的东南缘,云开古陆的东南端,吴川——四会大断裂的南端。第四系火山喷溢产物玄武岩覆盖儿乎全境。根据卫星相片解泽,在徐城镇至—卜桥镇之间,分布着两个古火山口。其中的一个位于城北乡西北约4.5公里处的石门岭上。它是一座近似圆形的环状山,方圆面积12.4平方公里,山顶为一椭圆形火山口凹地,长300米,宽150米,深10米。在火山口凹地内沉积有火山红泥,北面有一个出水口,其余三面被气孔状玄武岩、渣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围成陡峭的山丘。 徐闻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阳光充足,高温炎热,年平均气温23.3度,年平均降雨量1364毫米,土地肥沃,是厂—东省的热带作物基地。自然植被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其次为稀树灌木草原和红树林。植物的科属种类丰富,可划分出6种植被群落:雨季乔木群落、稀树灌木群落、多刺灌木群落、红树灌木群落、稀树中草原和砂荒草原。热带农副产品极其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菠萝、香蕉、芒果、蔬菜等,主要畜产品有徐闻黄牛、徐闻山羊,主要海产品有珍珠、对虾、优质鱼类等。此外,徐闻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硅藻土矿储量1亿多吨;拥有宜盐滩徐5333公顷。由于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夏常有台风登陆。富产名优产品,巴厘菠萝果和紫花芒果等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紫花芒果还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近年来大力推行替代进口农业和反季节农业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反季节”,先后建成20个高标准农业示范区。 近海海产十分丰富,贝类、藻类繁多,有全国最大的珍珠养殖基地、对虾养殖基地。 徐闻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悠久的历史渊薮:二是纯朴的民俗风情:三是丰厚的人文景观;四是优美的自然景观:五是亚热带农业旅游观光带。诸如华丰岭新石器时期生活遗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汉墓群,伏波庙,贵生书院,登云塔,角尾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三墩岛红树林,白沙湾,徐闻公园等等,都将在后面详细叙述。另外,还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徐闻正在日益演变成为一个富有特殊魅力的旅游胜地。 随着国家一号高速公路、陆岛转换桥粤海铁路的通车,徐闻海路可贯通香港和东南亚各国,铁路可贯通中国西南、东北,高速公路可直通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海安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汽车轮渡港口,是粤西唯一的对越南贸易口岸。 徐闻地界不但人才辈山,而且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因种种原因与徐闻结下了渊源,或留卜庙堂故居,或留下墨宝碑刻,或留卜轶闻趣事。如两千年前的汉代两伏波将军路博德利马援、北宋文豪苏东坡、北宋寇准、南宋第一宰相李纲、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他们都给徐闻留卜了无价之宝,可称为徐闻发展旅游业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