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惟一的喇嘛塔,在市内东北隅塔寺街。建于清代,后经重修。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
景区地图
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大东街郁郁葱葱的大槐树以北,有一座宝瓶式的白色佛塔,这就是法华寺塔。
查阅佛教文化文献得知,"法华"源于《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被称为大乘经典之王。主要教义为,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佛塔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佛教弟子最早的礼拜象征物;我国早期的佛塔为楼阁式木结构,由于木塔易遭火焚,又发展出仿木结构砖塔,宋﹑辽﹑金﹑元时,是我国砖塔发展的高峰时期;这种宝瓶式佛塔为藏式佛塔,元代在中国北方盛行。
《大同县志》载:"新寺在城东北,久废,明时建,砖塔存,今其地名塔寺街。"县志所言"新寺",显然就是法华寺。据市古建所负责人介绍,法华寺塔建于元代,明代曾有大规模的维修。法华寺又名宝塔寺、白塔寺,寺院规模庞大。坐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有山门、白塔和大雄宝殿等建筑。我市有不少文物专家推测,法华寺的山门位置应在大东街,大槐树便是山门前的一株树,但至今尚未找到确切依据。
顺着大槐树东边的小巷往北走,不久就看到了造型俊雅的佛塔。左拐进入塔寺街,叩开塔下的院门,一妇女将我们迎入院内,为我们打开塔下的砖券洞门。洞门上方原有"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由于风化、破损严重,现已很难辨认。窟洞南北两侧各有门洞,拾级而上直通塔基平台。平台四周筑有花墙围廊,角柱上分设石雕宝珠。东边花墙下有两块石碑,一块已断,一块尚好。
《名城大同》记述,法华寺塔高18米,塔座设在2米高的砖石方形台基上,塔座为二层八角,边长1.7米,周长约13.6米。我们所看到的塔基为六边形,基上为八角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下细中粗,中部俗称"塔肚子",再上为"塔脖子",共八层,整个塔为白色宝瓶式。塔刹似鲜桃瓶盖,刹顶饰以相轮宝珠,整个造型俊俏典雅,色调和谐优美。
法华寺留存只剩宝塔,寺庙难见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