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雕如碧似玉、巧夺天工,而哈尔滨人又为这冰雪赋予了艺术的生命。太阳岛人的透雕、凸雕、浮雕、圆雕等雪雕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这里雪与艺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里是雪的艺术世界;是艺术的雪世界。每年元月,一年一度的哈尔滨雪雕博览会在太阳岛公园举行。
2002年的第十五届雪博会更加特色鲜明。布局中非雪材料的应用增加,雪作品的体量增大,观赏性、参与性的雪雕作品增多,使游客的游乐在观赏之中实现。45000立方米、400余件雪作品打造出了精美的八大景区。
雪雕,又称雪塑,是以雪为材料雕刻塑造出的立体造型艺术,与冰灯、冰雕并称冰雪雕塑艺术。冰城同样是中国雪雕艺术的发祥地,它的第一件作品雪雕大象,诞生于1963年年初的首届哈尔滨市冰灯游园会,故当时将冰灯又称冰雕雪塑。转年的第二届冰灯会又造了顽童骑象、寿星老人等四件雪雕。此后的二十年里,冰城由于降雪较少等原因,雪雕一直未同游人见面。1988年1月,市教委组织了首届小学生雪雕比赛,它虽然尚未脱离原始的堆雪人的雏形,但却拉开了冰城群众性雪雕活动的序幕。1989年1月便在太阳湖上举行了由120多人参加的哈尔滨市首届群众雪雕比赛,产生了《雏鹰》、《月亮神》等42件惟妙惟肖的雪雕作品,作品展出20天,吸引了3万人次观众,这一活动后来被定为哈市第一届雪雕会,标志着冰城雪雕艺术兴起,在我国首开雪雕游园的先河。
从第二届开始,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每年都成立了雪雕游园会指挥部,负责筹备、施工、展出管理等项工作,下设临时性机构雪雕办公室进行具体操作。第二届至第四届雪雕游园会用雪量800立方米,作品在50件左右。初步划分了景区,设置了打滑梯、乘冰帆等游乐项目,由于天然雪杂质较多,不耐风化和日晒,展出时间只有20天。
1993年至1999年的第五届至第十一届雪雕游园会,人工造雪机的使用改变了靠老天赐雪的被动局面,为雪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雪源基础。哈尔滨太阳岛风景管理处将雪雕办公室确定为常设机构。自此,雪雕制作从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到组织施工、比赛和展出得以保证。
从第七届开始,市场化动作的雪雕会开始盈利,其后利润逐年增加,第十届雪雕会办会资金完全自筹。从第十一届开始,雪建筑工程采用了招投标方式。用雪数量从第五届的150立方米增加到第十一届的1万立方米,作品增加至186件。雪雕比赛发展到少年儿童、中学生、群众、全国、国际五项雪雕比赛。
2000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哈尔滨雪雕艺术博览会,标志着哈尔滨雪雕艺术走向成熟。第12届雪博会总雪量达18000立方米,等于第一届至第八届用雪量的总和,占地面积由10万平方米突破为30万平方米。雪塑园林打破了一条线、一大片的传统造园格局,用两条线、两大片组成了半环形完整的游览观光路线,展出时间长达71天。
13届、14届雪博会又改变了以往雪塑作品采用堆砌制作的方法,改以大体量整体雕刻的手法,使得雪博会的作品在视觉效果和雕刻内涵上更具艺术表现力。以“雪之魂、冬之旅”为主题的第14届雪博会,推出了八大景区,巧妙利用了雪博园内自然的地形地貌,建造出了一座蜿蜒起伏、景中有景、步步推进的游览风景线。成为哈尔滨冰雪文化的新亮点。
雪雕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首先是将雪制成雪坯,经过能工巧匠雕琢后就居为艺术佳品。在制作一个大型雪雕之前,首先要有一个精确的设计图, 依照图纸建成一个木制结构的框架, 然后再以紧压的雪填充其中,这个木架也可以作为整个雪雕的框架来用。当紧压的雪变得坚固成形的时候,木制框架就可以拆掉了,然后对雪的精雕细琢就可以开始了。斧子和铲子是为雪雕打轮廓的必备工具,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节上的琢磨。同时手边应当有一个小型模型做样本之用。白天相对温暖的天气会让雪雕融化易碎,因此很多雕刻者选在夜间进行工作。 当整个雕刻工作完成,雪雕上堆积的余雪和冰屑要及时处理掉,所有的木制框架也可以一并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