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悬空寺|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您的位置  :  大同  >>  湟源  >>  山西省  >>  大同  >>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 相关景点
+更多

 

  北岳恒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主峰海拔高达2017米,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恒山最为著名的景观是山脚下的悬空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该寺建筑十分奇特,是采用凿洞插木的方法构筑而成,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

 

景点相关资料

  恒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同市东南62公里处的浑源县境内,北距大同市70公里,南距五台山110公里,现存佛、道、儒祭祀庙宇等殿阁30多座(处),总面积147.51平方公里。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座落在浑源县城南3公里处,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恒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恒山风景名胜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山脉位于山西省北部,发脉于管涔山,沿东北向西南,山峦蜿蜒起伏,群峰险峻挺拔,为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西衔雁门,东连太行,南障三晋,北瞰云代,海拔2000米左右的群山并肩而立,号称108峰,东西绵延500里。恒山主峰天峰岭和其西面的翠屏峰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下,峡幽谷深,石夹青天,形成扼关带水的绝塞天险;两峰遥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描绘出雄伟壮观的北岳恒山水墨画卷。以恒山主峰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所在的地区即是恒山风景名胜区。

  恒山是有着5亿年岩龄的由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构成的断层山,自然风貌千姿百态,峰峦多成尖形。天峰岭阴坡尤为突出,酷似积木构垒而成的山峰,相对落差达1000米以上,举目仰望,岩层、峰峦等景色奇美,恒山顶四周的茫茫林海也颇为壮观。从浑源城至天峰岭景区12公里处,素有十八胜景之称,名为:磁峡烟雨、云阁虹桥、幽窟飞石、龙泉甘苦、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石洞流云、脂图文锦、仙人醉月、弈台鸣琴、岳顶松风。

  恒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备受中国历代帝王推崇。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遥望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叩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据史书记载,秦时奉恒山,汉武帝也来恒山祭祀,北魏太武帝亲登恒山顶朝祀,唐玄宗、宋真宗奉五岳为王、为帝,明太祖有尊五岳为神。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35岁的“诗仙”李白游恒山,挥毫题写“壮观”。贾岛、元好问等游恒山留有墨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悬空寺后作游记,称之为“天下巨观”。作为绝塞天险、兵家要地的恒山,历代名将也曾驻守于此,演出过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战国时期赵国李牧以及秦国的蒙恬,两汉的周勃、卫青、霍去病、李广、马武、吴汉,唐朝的尉迟恭、薛仁贵,宋朝的杨业、杨延昭,明朝的徐达、常遇春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将领为抵御外来侵略都曾在恒山地区作战。

  北岳恒山是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恒山,又名玄岳。恒山又是道教的“第五洞天”。早在汉代,恒山就建有寺庙,辽金时期,恒山已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留下翠屏、恒麓等书院学舍、摩崖石刻和楹联碑碣。因为恒山山耸风大,故建筑多依悬崖峭壁或开凿石窟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悬、奇、险、隐的建筑风格。到清乾隆年间已建寺庙60多处,有“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三寺四祠七亭阁,九宫八洞十五庙”之说。现存文物古迹及祭祀庙宇20多座(群)。尤其是建在金龙峡峭壁上的悬空寺,融美学、力学和宗教于一体,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恒山自古也为兵家必争之地。景区内现有保存较好的长城遗址4段,最长的一段有10公里,古城寨堡4个,烽火台36个,尤以落子洼烽火台群(人称穆桂英点将台)保存最好。

 

  恒山概况

  恒山因何得名

  恒山,因何得名,说法不一,《周礼》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白虎通》载:“北言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风俗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另一种说法是因恒山山势为横向,“横”、“恒”相谐。再一种说法是浑河古称恒水,因恒水而得名。《舜典》称:北岳。《禹贡》称:太行恒山。《枕中秘书》称:太恒山,恒宗命岳。《水经注》称:元岳,紫岳,以及“大茂山”、“神尖山”等。汉文帝时,因讳刘恒改称常山;唐元和年间更名为镇岳;宋真宗时,因讳赵恒名复改常山。尽管别称很多,但基本名称一曰“恒山”,一曰“常山”。管子曰:“恒者,天道之有常。”可见,“恒”与“常”总未脱开“长久”之意。


  何时封为北岳

  追溯北岳的来历,早在远古尧时,命羲和氏的四个儿子分别掌管四岳,羲仲为东岳长官,羲叔为南岳长官,和仲为西岳长官,和叔为北岳长官,到舜帝时,舜帝用了一年的时间巡狩四岳,二月东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华山,十一月北到恒山。据《尚书》载,舜帝冬十一月北巡恒山,行至冀州曲阳,大雪封山,不得前行,便望山拜祭,当即从恒顶飞来一巨石落于帝前,舜帝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后世在曲阳建“飞石殿”,从此,恒山也便留下了“飞石遗踪”。尽管这只是传说,但《舜典》、《禹贡》等书皆成书于秦汉之际,当时曾有“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可见早在二千年前,恒山就有天下第二山之称。并且《尔雅》称:“恒山为北岳”。也就是说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了。

  历代帝王祀祭

  在历代帝王眼里,五岳一直被视为江山的象征,故对恒山的祀祭十分重视。《通鉴》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西周第二个皇帝周成王,“巡狩至北岳,北方诸侯朝于明堂”;《史记》中载:“秦始皇二十九年复游海上,到琅琊,过恒山”;《前汉书》中载:汉武帝天汉三年春三月(公元98年),到泰山修封后,又亲临恒山进行祀祭,举行了“埋元玉”的典礼,并将恒山第一次封为神。以后历代帝王不断地对恒山进行封禅。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封北岳为安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2年)加封为安天王圣帝;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又将北岳加封为安天王真元圣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第三年,下诏改称恒山之神。有史以来,恒山一直被尊为北岳。然而,历朝祀祭北岳却有两处,一处在浑源境内的天峰岭,一处在河北省曲阳北岳庙。因为五岳形成以后,无论是周成王还是汉武帝,他们最初祀祭的是山而不是庙。到汉宣帝神爵元年,定五岳,祀常礼,祀祭就不单单是山。北魏建都平城(大同)后,恒山在其境内,作为都城之南大门,祀祭北岳又复归浑源之恒山。到唐贞观十五年,太宗李世民亲撰文,祀北岳于曲阳。元统一后,承唐制,祀北岳于曲阳,并且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北岳庙。到清朝统一后,顺治庚子(公元1660年),遣工部侍郎李呈祥奉圣旨,于浑源岳顶举行了隆重的祀岳大典。从此,北岳祀祭复归浑源。

 

  地貌气候特征

  恒山是经历次造山运动和历次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一座断层山,岩层为古老的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据今已有五亿年。基岩面积裸露,风化破碎严重,峰峦均呈尖形,沟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整个山脉由东北向西南绵延数百公里,西控雁门,东跨幽燕,南屏三晋,北缠代郡,横贯华北,被誉为“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的寒疆第一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与翠屏峰东西对峙,浑水中流,位置雄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景区所在地浑源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多晴,早晚温差大。年平均温度6.1℃,一月份最冷,平均为-12.7℃,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6℃,四至十月平均气温7℃以上,是游览渡假的适宜季节,游览时间可达210天。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八日恒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一九九六年八月二日,国务院批准《恒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整个风景名胜区所辖异景纷呈的十五个分区,景区总面积147.51平方公里,外围影响区359.62平方公里。

  恒山北线

  恒山北线,即恒山后山(天峰岭南北一分为二,南面就是恒山古建筑群,即恒山前山。背面,指恒山后山)。旖旎的自然风光,雄浑的山川文化,在这里得以体现,可惜的是只有少数识者有幸登临,究其原因还得从头说起,从天地有五岳以来,北岳恒山作为国家江山的象征,古帝王们尊崇其为神,于是在前山修建寺庙,历代进行扩建、修复,直至今天的规模。帝王们主要在北岳进行祭祀活动,以登前山为主,祈求国泰民安,历代的传统沿袭下来,如今人们登恒山登前山已成为一种默认方式。按旅游景观来分类,可以这样说,前山主要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而后山则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这也是北岳的特别之处。

  从浑源县城恒山南路牌楼处驾车向东行1公里,拾级而上,开始进入恒山北线,幽谷险峰,叠嶂拨峙;奇花异草,芳香扑鼻;绿树成荫,松涛阵阵;鸟鸣雀叫,如入画中。驻足远眺,让您思绪飞扬。顺着平整的石板路,整洁的台阶蜿蜒而上,栈道、铁桥、汉白玉桥凌空飞架,侧身府视,深渊数十丈;抬头仰望,山峰直插云霄;路逐渐变窄变陡,峰回路转,最陡处几乎垂直,只能容一人攀登,过了此处,路开始变缓,向上攀登数百米,可到白龙堂,沿途您可看到形状各异的奇峰怪石,花草树木,美不胜收。沿白龙王堂向上路开始好走,十几分钟可达主峰天峰岭峰顶,环顾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心胸豁然开朗,可谓“不识恒山真面貌,只缘身在前山中”。沿路而下,到达恒山前山庙群区游览。



  传说

  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为五岳的第二高度。恒山以道教闻名,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茅山道的祖师大茅真君茅盈曾于汉时入山隐居修炼数载;八仙的之一的张果亦曾修道于此。古有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桥、九天宫十余处。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




  历史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古人由此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边关要塞,古城峰烟。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的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并且将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气势壮观,风景如画。整个恒山山脉似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因此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其风景特色可概括为四点:群峰奔突,气势磅礴,这是恒山自然景观的宏观特征。唐代诗人贾岛诗云“岩峦叠万重,鬼恒浩难测”,点出了恒山的地貌特征。登上恒山,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胜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磁峡烟雨、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断崖啼鸟、夕阳晚照、龙泉甘苦、幽室飞窟、石洞流云、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顶松风。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令游客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力重,诡怪浩难测”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恒山留下墨迹“壮观”二字。



  气候情况

  恒山风景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晴朗。这里早晚温差大,古诗人有“雁门关外雁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诗句。恒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热,平均21.6℃。极端最高温为35.9℃,极端最低温为-37.3℃,是避暑的理想之地。


  恒山景点



  悬空寺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的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连。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组建而成。

  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瞅,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岔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慨之余,不禁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宗主老子,清高豁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和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的“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的“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的融洽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做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18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面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

  总之,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内涵之奥,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物遗产。正如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说:“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和宗教融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意大利考古专家尼诺先生偕同妻子、女儿于1986年8月1日游览悬空寺后,激动万分,便挥笔写道:“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尼诺夫人也写道:“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圆觉寺

  圆觉寺位于浑源县城石桥北巷,俗称“小寺”。清顺治版载:“圆觉寺在州治东,金正隆三年(1158)僧玄真建。”圆觉寺原是以塔为中心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三十年代,日本入侵,将寺内木结构建筑全部拆毁,现只存砖塔一座。

  明成化五年(1469),万历四年(1576),清咸丰九年(1859)都曾修葺过砖塔或砖刻题字或石刻题字嵌在砖塔上。

  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九层,全部砖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4米的须弥座。砖砌壶门两层。四面嵌满砖刻浮雕,须弥座上部均施斗拱,各面砖雕全部仿木结构,顶端置铁刹,最上立一造型精美的铁凤,可随风旋转,既是一个风向仪,又可避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候风仪实物。该塔为晋北金代密檐式砖塔的孤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至1990年分别维修恢复了圆觉寺砖塔山门和正殿。

  永安寺

  浑源县永安寺是大同境内现存规模较大的一组元代建筑群。全寺布局工整殿宇雄伟,古朴壮观,壁画精奇。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山门五开,琉璃瓦饰,五门两侧砌有琉璃二龙八字墙,门前雄居石狮一对、牌楼一座,前院东西厢房各五间,垂花小门两个,“护法天王殿”居中,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钟、鼓楼对峙;中院全寺主要部分,正中是全寺的主殿“传法正宗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四壁斗拱眼布满了巨幅工笔重彩画275平方米,画有各种人物882个,整个壁画,笔力遒劲流畅,色泽绚丽协调,人物刻画细致,表情栩栩如生,经中央文物考察团现场考证为元代作品,是极为珍贵的古代绘画杰作。东西垛殿各两间,东西配殿各七间,分为观音殿、伽蓝殿、霜神殿、关帝殿,后院为铁佛殿(现已被城关一小占用),总面积6448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一份珍贵遗产,其“传法正宗殿”为山西省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元代大殿。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随着历史的推移,永安寺已是饱经风霜,虽然历史上几经修缮,建国后又多次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这一珍贵古建筑群,但仍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几年来,国家文物局对永安寺工程已投资315万元,分别1999—2000年已修复竣工,天王殿、山门、戏台、小便门于2002年10月修复竣工,同期国家文物局文研所壁画专家对殿内壁画、彩画清洗和封护,已竣工验收,均恢复了原状,为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使永安寺更加完整、功能齐备,恢复永安寺原有风貌,对永安寺的配殿、钟鼓楼、东西配院、过门、围墙等建筑进行原址整修、复建意义非常重大。 据《寰宇通志·卷八十一》记载:“永安寺,浑源州治东北,金建。”寺院坐北朝南,现存寺院南北长80余米,东西宽50余米,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除“传法正宗殿”为元代遗物,其它建筑山门、护法殿、东西配殿均为明清所构。传法正宗殿内四壁布满了巨幅工笔重彩壁画。壁画笔意磊落遒劲,色泽绚丽协调,人物刻画细致,表情栩栩如生,而且,历经元、明、清三代各朝均有遗墨,是极为珍贵的古代绘画杰作。   

  栗毓美陵

  位于恒山脚下浑源县城内,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人栗毓美,是一代廉吏、能吏,在任期间,勤政为民,治理黄河,使当地百姓免遭洪水的肆虐,深受民众的爱戴,曾发明的“抛砖筑坝法”,在我国水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治理黄河积劳成疾,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薨于任上,时任光禄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东河道总督。因治黄有功,以身殉职,道光皇帝追赠太子太保衔,赐谥“恭勤”,并下谕在原籍浑源县修建了规模可观的仿皇陵墓园。其身前好友两广总督、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其“墓志铭”题词。

  整个陵园占地12000平方米,现存有御祭碑多通,园内石牌坊、仪门、华表、御碑亭、石像生、祭厅、墓丘等一整套汉白玉石刻,冰雕玉砌,庄严肃穆,其工艺之精美,规模之宏大,风格之独特,品位之高贵,在国内十分罕见,当我们置身其中,在追念其主人的同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金龙峡
  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

  恒山松
  恒山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称这为“四大夫格”。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

  恒山庙
  恒山庙,以北岳庙为首,稳座于西峰之上,苍松之间,或隐或露。悬空寺,为恒山第一景。民谚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


 

  恒山云
  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