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蒙语释意为“青色或绿色的山脉”,位于喀喇昆仑山以东,青藏公路以西,唐古拉山以北,昆仑山以南。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而干燥,环境恶劣,人迹罕至,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区,因而亦有“人类生存禁区”之称。可可西里地区宽约200-300公里,西部是藏羌内流湖区,东部是长江源,盘踞南北两侧的是唐古拉山脉与昆仑山脉,是山势较缓的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的极高山地。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于1995年由省政府批准设立,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一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0万公顷,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保护动物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共有保护动物46种,其中18种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种。
可可西里山属昆仑山系南列支脉。位于青海西南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涟湖、饮马湖、可可西里湖以南,永红湖、西金乌兰湖、移山湖之北。蒙古语意为“青(或绿)色的山梁”。北西--南东走向。长300余千米,宽20-30千米。断块山。平均海拔5000-6000米。地貌表现为宽浅低山,山坡平缓,相对高度500-700米。最高峰岗扎日东峰海拔6136米。海拔5600米山地夷平面上,发育有零星的平顶冰川。青新交界处的山峰汇集众多冰川,最大冰川面积1000平方千米,为通天河支流楚玛尔河发源地。
可可西里的植物生长周期短暂,每到八月份,草原便开始枯黄,这里的植物主要是以紫花针茅为主的高寒垫状植物,此外,还有雪灵芝、红景天等250多种高等植物。藏羚羊是出没最多的可可西里地区特色动物。其中,公羊群多出现在西金乌兰湖附近,而母羊群则多分布在西金乌兰湖以北的地区。除此之外,藏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定居于此。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又一说是“美丽的少女”。 它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可可西里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一个去过可可西里的人这样说 。
景区相关资料
“可可西里(Hoh Xil)”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可可西里(地区)”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不同的地理概念。“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只是“可可西里(地区)”的一部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包括西藏北部被称为“羌塘草原”的部分、青海昆仑山以南地区和新疆的同西藏、青海毗邻的地区。国家在划分自然保护区时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根据行政区划,以省界为界分为了“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新疆北昆仑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青藏公路为界,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西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建立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o25'~94o05'。北纬34 o 19'~36 o 16'。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米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 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著名的有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是“中华水塔”的宝贵冰川。本地区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有机地组成了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本区特有的地质资源。
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C,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C(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C,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
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米/秒的大风(1990年7月9日16时47分),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
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分异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可可西里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生产和生活,因而保留了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本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据多年观察,哺乳动物有29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鸟类53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区内高等植物有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全区种类的41.56%,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包括大家熟知的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嘱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藏羚羊习性
在阿尔金山的动物世界里,藏羚羊是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这不仅因为它们数量最多,还因为它们最能吃苦耐劳,因此生存范围最广,在海拔3400———5300米的山麓、草原、荒漠、沙山,到处有它们的踪迹。它们还最善跑,是高原上有名的“长跑健将”,能在高海拔地区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疾奔。
除此之外,藏羚羊还有一个“之最”:藏羚羊的寿命是大型哺乳类动物中最短的。在正常情况下,雄性寿命仅有7-8岁,雌性寿命最长不超过12岁,因此藏羚羊种群虽然庞大,但是非常脆弱,一旦濒危就很难恢复。
而藏羚羊最特别的是它们的产羔习性。藏羚羊平时雌雄分群而居。冬天的阿尔金山冰天雪地,藏羚羊的爱情却在这时炽烈燃烧。它们会来到某个特定地区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斗,获得胜利的雄羊可带领几只甚至十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但这个临时家庭很快就会解体。怀孕的雌羊到产羔期临近时,会集体迁移到某个共同认可的偏僻地方去生产。
于是每年从6月初开始,一群群的雌藏羚就拖儿带女,出发去产羔地,一路啃着地上稀疏的苔藓和刚刚长出的嫩芽。到7月中旬,它们又会带着出生不久的羊羔,千里迢迢返回家乡。而在此期间,雄羊就呆在常年栖息的地方,三五成群或十多只结群,优哉游哉,好不自在。生育和抚养后代的任务全都由雌羊承担。
雌羊产羔时往往选偏僻背风的地方,用后蹄刨出一个小坑蹲下,另一只雌羊在旁边担任警戒。几分钟后小羊产下,母羊会慢慢站起来,怜爱地舔遍小羊全身。十来分钟后小羊可站起来吃奶,然后摇摇晃晃跟着母羊去与大部队会合,往往走到大部队前就已经步履稳定。
木孜塔格峰下就是产羔区,这里海拔5000米左右,人迹罕见,干旱荒芜。而在保护区东部有一个冬季集中交配区,另外还有四个地区是它们的常年栖息区。这些地方海拔较低,气候也较为温和湿润,夏季水草丰美。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九十年代初开始非法偷猎者大量涌入,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羊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因经费不足,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和力量也相当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1996年5月,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奠基。在之后一年多时间里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凑够了建筑材料,并招集了十二个志愿者,在治多县西部工委协助下,于1997年9月10日在可可西里东侧的昆仑山脚建立起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促进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的进程。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位于可可西里东侧的青藏公路2952公里处,距离格尔木220公里,距离昆仑山口50公里。可包车(400-500元)同昆仑山口一起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