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肇兴侗寨是黎平县最大的侗寨,也是最古老的侗寨之一。
侗族乡素有“七百贯洞,千家肇洞”之说。七百贯洞,指从江县贯洞;千家肇洞,指的便是肇兴。想要感受南部黎、从、榕地区侗家人气的旺盛、侗族文化的根深叶茂,就非得来肇兴不可。论规模之大,苗家有西江大寨,侗家有车江大寨、肇兴大寨。相比较车江大寨,肇兴大寨因为五座村寨难分彼此地团结在一起而在气势上更胜一筹。且不说别的,单是五鼓楼、五戏台、五座风雨桥,聚集在一起所造就的风景,就不只是美丽,而是壮丽了。再加上那些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歌坪、禾晾、禾仓、石子路,走在被溪流环绕分割的寨子里,甚至会有失去方向、没有尽头的感觉。
大的侗寨都居住着几个房族。房族也就是支系。肇兴共有5家房族,对外一律姓陆,内部有各自不同的姓。各个房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段,并各自建造了本房族的鼓楼。整个寨子的形状就仿佛一艘大船,寨内5座气势雄伟的鼓楼就仿佛船头、船舱、船篷和船尾。无论经历怎样剧烈的风暴,这艘船都会稳当地航行,永不沉没。
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就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在寨中,吊脚楼鳞次栉比,禾仓、禾晾、碾房、榨房、井亭、鱼塘布局合理,鼓楼、花桥、戏台,把整个侗寨点缀得古朴宁静。代代相传的侗歌侗戏,舞蹈音乐,民间风俗则使人感受到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
景区相关资料
一、肇兴侗寨概况
位置
肇兴又名肇洞。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东南72公里。其东南可经三江至广西桂林、柳州;东北可经洪州至湖南通道、靖州、怀化;西北可经凯里至贵阳、重庆。
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寨,系肇兴侗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整个景区包括肇兴侗寨、纪堂侗寨、已伦侗寨、堂安侗寨、厦格上寨、厦格下寨、上地坪侗寨及萨岁山等七寨一山。
自然
海拔仅400多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27摄氏度,最冷1月为-5到8摄氏度,最热7月为26到33摄氏度。
肇兴古镇坐落于群山之间。远观重峦叠嶂,近看茂林修竹。两条源自山间的小河蜿蜒曲折,穿寨而过,清亮的溪水在古老的吊脚楼下欢腾跳跃,给古镇增添了许多灵性。
民居
大山之间起伏的翠绿葱茏,掩映着几百幢杆栏式民居。多数已逾数百年、甚至还有千年的历史。民居均为一色的青瓦木楼,古朴自然,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鼓楼花桥戏台
这是侗族聚居村寨主要标志。肇兴拥有世界最大的侗寨鼓楼群。全寨共有取名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的五座鼓楼、花桥与戏台。鼓楼也是侗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为多层宝塔状木质建筑,用于侗寨议事和娱乐活动。而花桥与戏台则为与鼓楼相配套而建的娱乐设施。通常一座鼓楼均会配置一座花桥和戏台。花桥上有廊,既为侗家人提供了过河交通便利,也是他们劳作之余休息纳凉、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所。戏台系一吊脚楼式建筑。为表演侗戏所用。
梯田
出肇兴古镇东头一直到白云缭绕的堂安侗寨,是绵延几公里的层层梯田。在堂安寨外俯瞰山下,梯田气势宏伟、线条优美,鬼斧神工,如诗如画。
侗族大歌
古镇人有尚歌、喜歌、编歌和教歌的传统,因此自古以来能歌善舞,姑娘小伙人人会唱,劳作休闲时时爱唱。特别是其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1986年在法国巴黎艺术节上饮誉欧洲,被称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
侗戏也为肇兴旅游必观的重要内容。通常在鼓楼旁的戏台演出。演出时侗族演员着侗族服饰,以侗话说唱方式表演侗族歌舞。
二、肇兴侗寨特色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寨内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所以肇兴是这一方最先开始有人生存居住的寨子。相传,村民的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选择定居在这里。当时的肇兴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于是,他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并居住在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也渐渐扩大,后裔们便分迁到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
肇兴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后来为了区别,便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渐渐地,发展成五个团,就建了五座鼓楼,并按当时社会奉行的“五常”分别命名为“仁、义、礼、智、信”。这些鼓楼始建于清末,“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被拆除。80年代,当地群众自动捐款重建。虽然建筑时间不长,单独看与其它地方鼓楼在造型上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合在一起,却颇为讲究。听当地人介绍,这是按照一条大船的造型设计的,有船头、船尾、船篷和两个桅杆。船尾为高28.9米(最高)的“信团鼓楼”,船篷为高24.8米的“智团鼓楼”,船的两个桅杆分别为高23.1米的“礼团鼓楼”和高25.8米的“义团鼓楼”,船头为高21.7米(最低)的“仁团鼓楼”。为什么将五座鼓楼设计成一条大船的造型?据说这源于肇兴侗民对当地地形的认识和期盼。肇兴侗民一直将这里的山形地貌看做一条大船,东南山高好像是船之篙竿;东北的山略矮,好像是船之橹板;加之两溪(一条由东向西,一条由南向北),交汇于寨中,经洛香而流入八洛河和都柳江,那么这条“船”好像由西向东溯流扬帆。于是人们得出结论,此地有远航的气势,差的或许是“船”上的桅杆和篷帆了,因此,人们在建鼓楼时加之体现。“船尾”的鼓楼建得高,“船头”的鼓楼建得矮,“船中”的鼓楼高过民居,这样,这条“大船”才能昂首前进。这五座鼓楼因它们的独一无二被人们称为“肇兴鼓楼群”。此外,肇兴侗寨还有5座花桥、5座戏楼,也被称为“花桥群”、“戏楼群”。
三、民俗文化
肇兴不但是鼓楼之乡,还是歌舞之乡。走近寨子,首先飘入耳中的便是那传唱千年依然动听的侗族大歌。侗家人认为“饭养身,歌养心,人不唱歌会变老。”充分体现了侗家人对歌唱深深的喜爱。
侗族是一个历史上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叙事、传史、抒情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就是这样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以合唱为主的歌唱形式,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大歌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是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当时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在侗族村寨鼓楼坪旁,一般都有木质结构的戏台,每逢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寨上演出传统或本寨戏师新编的侗戏,供全寨老少共同娱乐。侗戏最初之时,曲调单纯,形式简单,动作朴实,只是演员分列两排,坐着对唱,且限于男子扮演,墨守于说唱形式,保持“叙事歌”特点。后来侗戏不断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使之逐渐得到提高和完善,以至变成今日有男女演员参加,有说有唱,典调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独立剧种。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述史。侗歌繁多庞杂,如叙事歌、情歌、酒歌、孝歌等等。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伴奏的,也有无伴奏的,有合唱的,也有独唱的,有多声部的,也有单声部的等等。琵琶歌属于有伴奏的侗歌,从明朝时开始流传。明朝末年,尚重镇盖宝西迷寨有一位姓吴名帅勇的年轻人,他以制作棉被为生,受弹棉花牛筋弹响的启发,用上好的楠木制成精致美观的琵琶,他把琵琶安上五根钢丝,调准了音频,其声悠扬,荡应高山流水,悦耳动听。琵琶一长一短,长的略大,奏出声音刚劲、雄浑、深沉,后多为男歌手所用;短的体秀而声纤,弹出柔软美妙之音,后多为女歌手所用。因此,人们也称之为雌雄琵琶。起初琵琶歌为男女青年交友、恋爱时,倾诉衷肠、对唱的情歌。如今,已经发展为劝世歌、叙事歌等。
肇兴的民族传统风情习俗有很多,如:罩鱼烤鱼、舂瘪米、行歌坐夜(侗族传统婚恋习俗)、吃油茶、鸡稀饭等等。
四、民族节日
在肇兴侗寨,传统的民族节日有:春节、正月十五、春社节、清明节、乌米节、插秧节、六月六、吃新米节、八月十五、芦笙节等。特别是两年一届的“芦笙盛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甚为壮观。
1、“月贺”
月贺是侗族村寨之间相互来往集体作客的一种习俗。每逢农历十二月和正月,一个村寨的男女老少集体走访另一个村寨,队伍由头客、芦笙队和一般乡客三部分人组成,少则二三十人,多则百余人。当客寨临近主寨门楼时,主寨姑娘们就在门楼前拦路对歌。对歌结束后,主寨小伙们便吹奏芦笙,敲锣打鼓,姑娘们向客人敬酒,非常隆重地把客人迎入寨中。
2、祭“萨”
侗族历来信仰神,在所信奉的众神之中,女神居多,而最为尊崇的是给人赐福消灾的祖母神——“萨岁”。相传在一次与异族的冲突中,是“萨岁”拯救了侗族,所以后来被侗族作为“神”或“圣母”来供奉,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祭祀。春节到肇兴可以看祭萨,时间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到那时,会有踩歌堂,抬“官人”等活动。踩歌堂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抬官人”,实际上就是抬智者,值得大家信赖的人,从活动中反映出侗族人民对智者和文化的尊重。
3.芦笙盛会
逢奇数年,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适逢此时到肇兴,便会赶上两年一度盛大的芦笙大赛。那时来自肇兴周围的几十个芦笙队会在这里一决高下。场坝上,山野的高地,木楼之上人山人海,人声喧嚷。评委们则用敏锐的听力判断演奏者水准的高下。最后的芦笙齐奏是芦笙会最闹热的时分,生机勃勃的音乐,高筒芦笙巨大的张力,让人不自觉地融入到这一场上万人的集体狂欢中。如果说,由大歌、琵琶歌、礼俗歌、酒歌、踩堂歌、儿歌组成的侗歌是侗家儿女的精髓,那时而高亢,时而低缓的芦笙就是侗家男人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