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康熙版的《潞城县志》记载,创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后因地震塌毁,唐同光四年(926年)重建。北宋末年遭兵燹,独存大成殿一座。金大定、元至大、明、清及民国初年屡有修葺。大成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大成殿脊刹上及背面有元至正元年匠师烧造题记,在山西境内尚属少见。
景区地图
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潞城文庙就位落在潞城市政府前广场上,在政府门前稍偏东,与潞城市礼堂形成广场内独有的两个建筑,一个是唐代风格,一个是欧洲风格,显得格外注目。
它占地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金天会年间,屡遭地震兵乱,几经重修增建。解放后被改为工会的办公处所和政府机关的小车库。"十年浩劫",雪上加霜,所谓文庙,面目全非。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多次重修,累计耗资200余万元,才使它重现昔日的风采,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的潞城文庙,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戟门进去后,左右各有陪房一座。庙内主建筑有大成殿5间,东西厢房各10间。大成殿坐落在东、西、南三面均有汉白玉栏杆的月台上,椽头斗拱均加彩绘,屋顶全是黄色釉质筒瓦脊兽。殿内庄严肃穆,1米多高的台基上并排新塑起5尊大像,正中是孔仲尼(至圣),两旁分别是颜子(复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孟子(亚圣),供入朝拜。东西墙壁上彩绘有30幅图画,介绍了孔子安贫乐教的范例和儒家思想的精髓潞城是长治地区唯一的县级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据清康熙《潞城县志》载,贞观四年(630),唐太宗李世民诏令全国各州府县建庙尊孔之后,潞城县便建起了孔庙。后因地震塌毁,唐同光四年(926)重建。北宋末年遭兵燹,独存大成殿一座。金天会年间始建门庑。金大定、元至大、明、清及民国初年屡有修葺。
该庙座北向南,原为四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琉璃影壁、(照壁)、棂星门牌坊、伴池石桥、朝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各院东西两侧有善所碑庭、忠义官庭、名宦祠、乡贤祠、东廊庑、西廊庑。前院东西向开旁门两座,两门外侧竖立下马碑1通。崇圣殿之后另辟一院,建有学署、节孝祠。占地面积共计2000多平方米。总体布局轴线分明,纵横对称,殿宇巍峨,古朴雄伟。现仅存戟门、大成殿、东廊庑等。 戟门,俗称大成门,是现存文庙的山门。
大成门建在60厘米高的石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两山柱抱于墙体体内。檐柱间由立栏相连,柱头平板枋上置五踩斗拱。前后台明两侧安装汉白玉栏杆、栏板、望柱、手扶石、垂带、踏跺。雕刻精细,组装严实。前后檐下分别悬挂"大城门"牌匾,蓝底金字,非常醒目。门前左右,有汉白玉石狮一对,高大威猛,造型逼真。
大成殿是庙内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建筑。殿前月台高峙,宽阔平整,平面呈正方形。月台边沿置汉白玉栏杆、栏板、望柱,中间设置御道,浮雕二龙戏珠图案,两侧双层五步踏跺砌筑规整。台前放置着汉白玉石香炉。大殿筑于1米高的石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柱础覆盆式,上雕覆莲瓣,花瓣较大,刻制粗略,为金元时期的风格。前檐木质圆柱粗壮挺拔,侧角升起明显。斗拱四铺作出单昂,转角作出45°斜拱斜昂,斗拱肥硕,敦厚有力。明间檐下悬挂木制牌匾一块,蓝底金字"大成殿"三字耀眼夺目。殿内用前金柱两根,柱面上绘制飞龙盘绕,腾云驾雾,海潮翻滚等图案,绘技精湛,具有动感,梁架自然弯曲,明间两枪为方形,次稍间为圆形。殿顶用红色琉璃脊兽、筒板瓦装修,脊刹、戗脊上饰物排列有序,造形生动。四个角神悬于半空,威严神气,风铃声声,极具古刹风韵。殿中央神台上,塑孔夫子圣像,手持朝板,垂足高坐于神台之上。两侧塑孔及、曾参、颜回等弟子贤孙。尊尊彩塑,神态端庄,庄重肃穆。三面山墙新近绘制了"折中六艺"、"夫子博学"、"弟子三千"、"孔门受业"等弘扬孔子业绩的大型壁画,布局有致,色彩淡雅,人物故事交错,表现内容极为丰富。
庙院存元、明、清时期赐封碑、重修碑5通及近年来出土的墓志铭10方,以供观赏与考证。现已辟为潞城市文物博物管理所所址。
李庄文庙
在潞城市东15公里的黄牛蹄乡李庄村西。背山面谷,依山势而建。庙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墙碣及屋顶琉璃题记记载,金兴定五年(1221)、元至元元年(1335)、元至正元年(1341)、明万历年间均有重修。庙座北向南,一进院落。南有倒座戏楼三间,后改为大成门三间,北有大成殿三间,两侧有东西耳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五间。除大成殿保留金元时期建筑风格外,其余殿宇均属清代遗构。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六椽伏贯通前后,通檐用三柱,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单下昂,用斜拱,泥道供上施素枋二层。四檐柱头卷刹圆和,上施阑额、普柏枋。殿内梁架裸露用材较为规整。屋顶琉璃脊兽,筒板瓦作。正脊行龙、花卉、盘龙大吻,黄绿琉璃相间,色彩庄重柔和,富有元代特征。脊刹正面有元至元元年(1335)潞州李侍统记,背面有元至正元年程清洁营造庙堂、元至元元年李君仁捏烧吻兽的题记。
有元代确切纪年与捏烧匠师名字的琉璃题记,在山西境内尚属少见。在正殿檐墙外窗台下镶嵌着墙碣23块,内容记载修葺庙宇的功德,一行一楷,字迹工整,具有史料价值。庙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