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胜景(崖门古战场、国母殿、崖门炮台、崖门大桥)地处江门新会区崖门东岸银洲湖出海口,距新会城南约50多公里,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崖门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皇朝更替,少数民族战胜多数民族的古战场遗址,曾发生历史上最为悲壮、最有名的“崖门海战”史事,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记载和古今名人凭吊崖门的诗赋书迹,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新会最有名的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区。这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规模宏伟的慈元庙、林木蔽荫的杨太后陵、顶风排浪的崖山奇石、奇异圣灵的蟠龙山桔、金锁铜关的崖门炮台,以及皇帝碗山、唐宋古窑址等。还有许多充满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民间故事和古今名人凭吊崖门的诗碑。
崖门古战场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我国首家海战主题文化旅游区,位于新会区古井镇银洲湖东岸。700多年前,一场惨烈的海战在这里发生。
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拥有5个“全国之最”:全国最具规模的海战古文化旅游区、全国最大的仿古战船标志建筑、全世界最巨型的铁锚、全国最大的玉玺和全国最大的“慈”字石碑,此外,还有全长300多米的全省最长的书法诗碑廊。最引人瞩目的是崖山祠最高处陈列的12块古碑,是崖山祠的“镇祠之宝”。
国母殿
国母殿又称慈元庙。该庙在官冲东南崖山之上,距崖门炮台3公里。奉祖为宋朝尽节之杨太后。原庙建于1491年,是由陈白沙向布政司刘大夏建议,由三江赵思仁出资建造。
正殿塑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像,挂有杨太后、帝绣像及崖山险峻形势图、崖门之战简介等资料。内陈列有皇帝碗、唐宋时崖山古窑的陶瓷碎片;西厢碑廊上有陈白沙的慈元庙碑、张翻的全节庙碑和杨以诚所篆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明成化、嘉靖重修柯庙等十块石碑,都是历劫仅存的古文物。
崖门炮台
崖门炮台位于新会境内南面崖门口东岸,名“镇崖台”。踞潭江、西江支流出口处,紧扼崖门海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对峙,延伸入海,就象一对半开半掩的大门。崖海大战,宋元两军交战,历时22天,是古代最大的海战。现陆上遗迹有炮台、全节庙、奇石、杨太后陵、白鹇冢、蟠龙桔、碗山等。
炮台依山面海,呈半月形,石基、灰沙夯筑如城堞,弧长180米,高5.5米,厚3.5米,共两层。下层设炮位22个,上层设炮位21个,正面上有碑刻“镇崖台”三字,左侧门上,有“炎海风清”碑刻。炮台内设暗道可通后山战壕。是广东沿海现存最大的单体古炮台。炮台气势威严雄伟,历代均有军队在此驻守,起到巩卫海防、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时,抗日游击队曾凭借崖门炮台的险要抗击日伪军。建国后,炮台历经修葺,炮台后面建有休息室,供游人参观时憩息。炮台里高耸的木棉树,凌空挺立,像把守海防的英雄。崖门炮台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门大桥
崖门大桥,位于新会崖门入海口,沟通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飞架崖门古战场,2002年4月28日通车。
崖门大桥是跨越崖门水道的特大型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89.22米,跨度全长668米,主跨338米,桥面宽26.8米,双向车道。净空高度48米,主塔高约126米。桥下可通航5万吨级船舶。大桥的建造技术含量高,建设规模大,施工难度很大,是广东目前建设项目中投资最大的桥梁。建设时间长达3年零7个月。跨度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二。
崖门大桥其雄伟英姿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新会著名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