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永陵(俗称“王建墓”)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墓室建筑于地面之上的皇陵。
永陵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王建墓即永陵,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为五代时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王建墓曾被盗,但仅存的无法盗走的陵墓建筑和精湛的石刻艺术,仍可算得上是陵宫艺术之花。墓封土高15米,直径80米,周长225 米。气势胜过刘备的“惠陵”。墓内有14道双重石券砌成,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6 米。中室放置王建棺椁,棺床东、南、西三面刻有图案,图案中的十二力士雕像,他们抬扶着棺座,造型奇特,无一雷同。棺座东、南、西三面的24个舞伎浮雕以不同姿态,翩翩起舞,是少见的唐代艺术珍品。
王建墓的棺床东西雕刻着由10种打击乐器组成的鼓乐队;在西面雕刻着由10种吹奏乐器组成的管乐队;南面雕刻的是两个乐队领队人,弹弄着琵琶和柏板。整个石刻乐队,场面壮观,是研究唐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后室放置御床,正面有双龙戏珠浮雕,左右是狮兽浮雕。床上则是王建的坐像,神态肃穆。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装饰华丽精美。
墓室平面分前、中、后三室,各有双扉门。墓口用砖、石修砌封墓金刚墙。中室置石质须弥座棺床,上置安放王建遗体的木质棺椁(内外共五重),棺内上方券拱顶部用铁链、铁钩悬挂丝质华盖、帷幔,并饰以金箔装饰。棺床此部头端安放石质大型油缸(俗称长明灯),内置三盏青瓷油灯,当墓室封闭后,通过燃烧,残余氧气使墓内形成真空以便保存遗体及随葬品。后室后部石床,上部安置王建真容石像,像前陈放谥室、哀册、谥册等重要文物。永陵是我国在二十世纪首次科学发掘的古代皇陵,在中国陵寝考古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永陵博物馆(王建墓)附设的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陵墓墓室、文物展览每日对中外游人开放。博物馆内设有茶园,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品茶胜地。
永陵的中国之最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所以墓穴多在地下,或依山为陵。而永陵的地宫位于地表,不在地下。这是我们迄今所知中国古代帝王陵中唯一在地面建地宫的陵墓,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位于大城市中心区的大型古代帝王陵。
永陵棺床雕刻的花草、龙纹、二十四伎乐、及两侧抬扶棺床的十二神像等,使之成为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艺术价值最高的棺床。尤其是浮雕二十四伎乐,是目前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和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艺术品,也是反映唐代主流音乐由外来音乐转化为民族化音乐的最早文物例证,在中国音乐史上地位极高。棺床两侧的十二神像圆雕像,同样是已发现的唯一反映中国古代著名的十二护法神将的文物艺术造型。
地宫中的出土文物,之最或唯一也不少。置于地宫后室的王建石雕像,是现存唯一一尊中国古代皇帝的真容雕像。地宫中的石质油缸,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大型墓葬中最早和唯一放置于墓主人头端的大型长明灯具。王建的玉质谥宝,其钮作兔头龙身造型,是古代皇帝印玺中造型最奇特,唯一将本人生肖属相与龙的形象融为一体的印玺。
石刻艺术和浮雕二十四伎乐
永陵神道两侧原有石人石兽,现仅存石人一尊。石像高大壮硕,风格粗犷而明快,犹见汉代石刻的遗风,其健壮豪迈的手法为中原地区的唐代石刻所少见,颇具四川本土所独有的特点。
王建像的雕刻刀法细腻而柔韧,写实风格强烈,注重质感和量感,表现出威武大度、雍容华贵的气派。
永陵的棺床和石床雕刻风格繁缚华丽,具有 浓郁的唐代宫廷装饰意味。棺床两侧的“十二神” 半身圆雕造型雄健浑厚,纹饰的处理周到细致, 以线条流畅的大块面与装饰精细的局部对比的方 法,产生出极强的表现力。“十二神”的面部以写实主义的手法结合极富浪漫情调的想象,创造出 既是人间勇士又是天上神将的威武凶猛的艺术形象。
二十四伎乐刻于棺床的正面和左右两侧,共24人,除中间两人相对起舞,其余22人正在演奏不同的乐器,是极为珍贵的乐舞图。它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史,永陵石刻二十四伎乐是必然要提到的主要资料。此石刻乐队包括弦乐、管乐、打击乐及吹叶四大类共20种乐器。且很多乐器来自域外,纯粹本土自生的倒并不多,这也反映了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大唐风采。永陵石刻乐舞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例实证。
在墓室的有限空间内,集中如此众多的内容, 却又能在华丽典雅中不失其庄严肃穆,反映出古代师匠对建筑空间的处理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除了后室石床上的王建像高高在上之外, 其余各种复杂的石刻和纹饰均在视平线以下,这种匠心独运的高妙手法既让永陵墓室使用了大量的装饰,又不喧宾夺主,保证了突出墓主尊崇地位的艺术效果。
王建资料
王建是唐末五代时期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代表。他忠君、勤政、谋勇兼备、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容纳直言、廉恭俭素、仁爱士卒、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绩绰著。在王建励精图治之下,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国力最强的国家。都城成都亦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
王建(847-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县(治今河南舞阳西北)人。青少年时,干过屠牛盗驴、贩私盐等。后投忠武军为卒,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迁升为列校都头。884年,王建等一五位都头领兵投奔流亡在成都的唐朝僖宗皇帝,僖宗大喜,拜等待他们为诸卫将军,号随驾五都。885年,僖宗返长安,任王建为神策军使。886年,僖宗再次出逃,王建保护僖宗,得以脱险。僖宗感其勇,赐给御衣,并命遥领壁州(治今通江)刺史。王建遭排挤,出任利州(治今广元)刺史。887年,王建袭取阆州(治今阆中),招纳亡命,军势更大。这时的王建将一步扩大实力,观天下之变了。
宦官头子田令孜企图与西川节度使(驻成都)陈敬暄在四川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田令孜抱着别有用心的目的写信招王建到成都。王建进入西川,王、田矛盾顿时尖锐,即起战争。由于田令孜、陈敬暄不服从服廷旨令和拒绝代换,888年,新即位的昭宗下诏讨伐陈敬暄;割邛、蜀、黎、雅四州置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并充当行营诸军指挥使,参加讨伐陈敬暄。891年,田、陈投降,王建进入成都,自称西川留后。接着,朝廷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等职。从此,王建在西川的地位得以确立。897年,王建兼并东川,902年,夺取山南西道。903年,唐朝加王建守司徒,进爵蜀王。又攻占夔、忠、万、施四州。907年,朱全忠代唐,建立后梁政权。王建也接着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注意收揽人才,劝课农桑,为西蜀的安定富裕和文化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18年,王建病殁葬此,传子王衍,925年为后唐所灭,前蜀两代共历三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