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您的位置  :  贵州省  >>  黔东南  >>  从江  >>   岜沙
岜沙
岜沙 相关景点
+更多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16个村民组,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有朋友不止一次地劝我,你到岜沙去看看吧,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沉淀,原始神秘的民俗,淳厚朴实的民风和绚丽的民间文化。

    远远的可以遥望村寨,那里显得那么寂静,那么恬淡,碧山秀水间,吊脚木楼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寨角的水碾水车在悠然转动,织布声、碾木声、鸡鸣声此起彼伏,让人不津觉得渐入了陶潜的诗境。

位置: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

面积:十九平方公里

人口:2061

    村寨建在山上,依坡就势搭起富有西面民族特色的木制杆栏式吊脚楼,从高处望去已经生满绿色青苔的树皮房顶鳞次栉比。屋顶没有烟囱,冬日的中午,家家的树皮屋顶上蒸出缈缈的青烟,那是柴烟和蒸汽的混合物,于是,淡淡的青雾便如同白色的丝绒,暖暖地罩盖在村寨之上,温馨宁静,如诗如画。村间空地及山坡上,或聚或散或疏或密地竖立着高大的木排,那是村民们的晒谷架,收割季节,农民们将稻谷捆好,一束束的挂在木排之上,这便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处处展开了稻谷的栅墙,映得秋日更加金黄。稻谷挂在寨边,不用担心会丢失,这是约定俗成的淳朴民风。

    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时间隧道瞬间将人们拉回到数百年前,村民们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下摆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己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即显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资,又十分便于她们登山和劳作。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腰间别着砍刀,肩头挎着猎枪。这山里虽早已没有走兽飞禽可打,但男人出门时仍喜欢带着猎枪,枪已成了他们的随身饰物。

    数百年过去了,昔日风俗依旧,仿佛历史已在此处停留。岜沙有吃新节、芦笙节、映山红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跳芦笙、集体围猎、成年剃发仪式等风俗,有奇特的竹编饭盒、精美的手工钢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民间工艺品。芦笙节规模盛大,人山人海,芦笙对赛时,姑娘盛装助威,小伙吹起芦笙粗犷、奔放、尽显古朴本色。

    走进岜沙,只见房前屋后到处古树参天,蝉鸣鸟叫。举目望去,漫山遍野,苍翠欲滴。这得益于岜沙苗族世代相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多少年来,村民们一直恪守禁止乱砍乱伐的民间习俗,公路修到村寨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盗伐林木的事件。这个有350户,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

    没有一辆马拉车,手拉车,人们运货,进县城赶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里人认为,畜力运输工具载量大,砍伐树木就会多,破坏森林及环境。岜沙人的这种良好习俗是从古代沿袭而来,成为必须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规民约。村里有一规定;如果有人盗伐古树,一经发现要罚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让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们上山拾柴都自觉保护幼苗和树干,只修剪权枝或砍枯树。偶尔也伐一些杂木,打成捆挑到城里卖。

    在岜沙,方圆几公里的地方看不见坟冢,小孩生下来就种上一棵树,待死后将数砍掉,埋在树下,然后又种上一棵树。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减少了土地的占有。

    岜沙苗寨在从江县境内。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与本省黎平、榕江、荔波和广西三江、融水、环江县接壤。321国道穿境而过。距省会城市贵阳450公里,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252公里,距广西桂林286公里。岜沙是摄影创作的好地方,去岜沙旅游、采风,可从贵阳新体育馆乘贵阳——从江的长途卧铺客车,票价70元左右。每天上午9时左右发车,每天一班车。凯里、黎平、榕江和广西三江、融水、环江县每天也有几趟长途车直达从江。

    从江缺乏设施齐全的宾馆,盐业宾馆稍好,政府招待所次之。去岜沙时,可吃住在苗寨,也可自带卧具,如不习惯苗族食品,可自带干粮。

 



  岜沙,传说是蚩尤的后裔,一个无法逃脱关注的民族,正日益撕去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远古的部落,中国最后的武士,在贵州从江县生栖,繁衍,同时也被现代的点点滴滴侵蚀着。
  距贵州从江县城7.5公里,有五个古老的自然寨,分别叫做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这里可能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苗族远古部落,男人狩猎,女人耕织,走进他们的世界,仿佛走入了时光隧道,日月回转,山河倒流,疑入战国时代。在贵州,很多比从江县更偏远的侗乡和苗寨都已不同程度的受了外来文明的影响,但这只名叫岜沙的远古苗族支系,却顽强的坚守着自己古老的风俗,被人们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
  岜沙男子的发型是他们的标志:头部四周剃光,顶上挽一个发髻,身背腰刀,肩扛火枪,手牵猎狗,身穿左衽右开的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骤眼望去,一如古代武士。而他们的妇女服饰简约,大都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刺绣。
  自古以来,岜沙人崇拜树,最盛大的祭祀仪式就是拜树神,每个岜沙人在有生之年都会种一棵树,待到离开人世时,便以此树为棺,安然长眠。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是大自然的子孙,人的一切都是树给的:远古的先民为避野兽栖于树上,后来以树为材建房筑巢,树给人提供取暖用的柴、做工具的料、以及饱腹的果实。最老的树就是最古老的祖宗,老树就像祖宗一样的时刻保佑着他们。
  岜沙山寨植被茂密,这是几百年来自觉爱林护树保护生态的结果。耕地稀少的岜沙苗人,多年来主要是靠卖柴维生,但寨中有严格的规矩:村人卖柴,一人一次只能徒步挑一担柴到城中,仅解决油盐之困,不许以此赢利;不许动用畜力车、机动车外运木柴,绝对不许外地汽车来寨子里收购木柴;绝对不允许在一个地方砍柴,确保山寨周围树林能够休养生息、平衡发展。


  岜沙人安于这种贫寒但却从容的生活方式。因为在每一个岜沙人的心中,都铭刻着一段先人的古训:很久以前,岜沙人也曾为改善生活而过度砍伐,结果导致田中无水、林中无兽,泥石流濒仍,环境恶化。寨中长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苦思冥想,想出一个“苦肉计”,让自己儿子充当了“乱砍滥伐”的“罪魁祸首”,然后课以重罚“三个一百二”谢罪乡里:120斤肉,120斤酒,120斤米。这样的惩罚对于生活贫困的岜沙人来说,足以一生难以翻身,此条禁令写入“寨规”,从此无人敢越雷池一步。
  当长江洪灾肆虐时,当地球被沙化所威胁时,当整个生态向人们发出警告时,人们才发现,生态的保护是如此重要,人类与生态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的。
  而远古的岜沙早就懂得这一道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与每一棵树对话,与每一条河交流,与每一座山拥抱。绿色的田野,丰富的植被,是他们的杰作,他们知道人类与生态的密切关系。
  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人与自然的观念多么吻合!这不能不让人沉思。

 

景点相关资料

  岜沙古苗探秘
  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头顶发髻,右衽铜扣青布衣,直通大裤管青布裤是岜沙男人独特的标志。那里的男人们自称蚩尤后裔,先祖战败流落至此,至今他们还扛枪游走,眼神锐利凶猛如鹰隼,尚武好斗,上古遗风犹存。他们敬天畏神,相信祖先的灵魂就隐身在月亮山的茫茫林海中......
  澳大利亚著名的史学家格迪斯在其《山地民族》一书中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这两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几乎完全是依靠战争和迁徙完成来的。
  中国的苗人中有很大部分是分布在西南地区的箐黑峻岭之中的。基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缘故,那时,苗胞们皆随时随地携带着必要的防身武器。而当整个局势得以稳定下来,民族的存在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可以后,那些防身武器也就随之离身而去。然而,你是否相信就是在当今这样的景况下,有一支苗人部落的后裔至今仍然枪不离身呢?


  古老的“成人节”仪式
  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装扮中,最为特别的便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就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人节”仪式(苗语叫“达给”),由寨老和巫师共同主持,将其头顶周围的头发剃掉,只留下头顶部一小撮头发挽成发髻,发尖飘散于脑后。举行仪式的当天早上,主人家会邀请十几位同姓男子帮忙去河里打鱼。夜晚,男人们点起篝火聚在河边,主人家的孩子则全身盛装。剃发后,成人仪式结束,大人们坐在河边为孩子长大成人而高兴地喝酒吃鱼,到第二天天明才散去。以后,男孩头发的剃留则凭个人意愿而定。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男孩长到16岁,剃不剃发,举不举行成人仪式,凭个人自愿。不剃发,不举行成人仪式的,不仅不准挽发髫,如夭折,按寨上的传统习惯也只能提葬,不能抬葬。而且捆尸体用的竹篾只有5道,用一块布将尸体兜着提到墓地。举过成人仪式的,如夭折,捆尸体的竹篾是7道,而且是用肩抬到墓地,送葬礼仪也很隆重。


  贵州岜沙苗人,至今枪不离身
  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区,而中国现今唯一一支枪不离身的苗人部落后裔就是分布在该州的从江县境内丙妹镇的月亮山麓的茫茫丛林之中,距从江县城仅八公里之遥。这是一个土地面积仅为十八平方公里的圣净之地。踏上这片土地,或许你才会知道什么叫神秘,什么叫圣净,什么叫原始和什么叫淳朴。在这片土地上,你或许竟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处了。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淳朴怡然,脚步也不敢挪动得太大,因为你会生怕一不小心就惊醒了一个梦。这里的苗胞们蓄着长长的发鬏,穿着深色的青衣,住着古朴的吊脚木楼。让人最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现在几乎个个十四岁以上的男子都扛着火枪和别着腰刀。枪分长枪和短枪,长枪扛于肩,短枪别在腰间。难道还有其他视其为异端者的民族或部落要来侵犯他们?然而,山寨处处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氛,并没有丝毫的抗御之气充盈其间,苗胞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和蔼的微笑。以前是为了防身和保卫家园,现在却形成了一种习惯,这枪是卸不下来了!而且,在岜沙,有无腰刀就是英雄和懦夫的标志。
  这让我想起了苗人的祖先们那一次次为了保卫家园而发起的圣战。记得《史记-五帝本纪》曾如此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文中的“蚩尤”系指的是古代苗族和瑶族部落联盟的酋长。也就说,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苗人就已经开始为了生存和发展的战争与迁徙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始一边作战,一边四处迁徙流浪,有的甚至流浪到了海外。至今,在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地区仍然有苗人的后裔在延续着他们顽强的生命。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由于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强悍的华夏集团也开始向毗邻的三苗发动了争夺土地的战争。类似的战争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了几千年。秦汉时期,苗人开始了规模颇大的,范围颇广的大迁徙。而部分苗人就在那时迁徙到了现在的湘、黔、滇、川、桂及东南亚等地的山区。岜沙苗人或许就是那时迁徙到的其中一支苗人部落的后裔吧,苦难既然已经过去,那么枪的意义也就随之发生了嬗变。
  而今,岜沙苗人已将枪用在了打猎及抗御大自然的其它对立力量上去了,岜沙的苗人部落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一枝猎枪一条狗,一枝扛子朝山走。而经久的抗争和征服也使得岜沙苗人从此养成了粗犷的性格和尚武的民族精神。


  崇尚生态的原始观念
  走在岜沙,纵目四望。荫荫楠竹,片片松林,藤葛与古树缠绵,山泉与山涧相连接,延续着大山原始的生命。
  所有的一切,都展示出一派原生态的风貌。而且,在交通如此便利的情形下,在岜沙你根本就看不见一辆人力车和牲畜拉力车,他们运输物品都完全是靠自己的身体来实现。那满山满岭的树木他们为何就不砍伐写来造车辆呢?问及原因,他们认为,运输的承载量较大,如果造车的话,得需要很多的木材。那样会使森林的破坏度增大,长此以往,生态就会失去平衡。而生态一旦失去平衡后,土地就保不住了。如此的话,生存就将成为岜沙最大的威胁了。更何况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幸福呢!
  这是岜沙人最为原始的生态崇尚观念。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森林的亲近,使得他们至今都能保持着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山清水秀,人气兴旺。如若有人妄肆的加以破坏的话,村民们将会按照村规对其惩罚。部落的居民们会先惩罚他种植两倍数量的树苗,再对他进行物质上的惩罚。有钱罚钱,无钱的将他喂养的牲畜宰杀了来给全部落的居民们吃。
  要是国人的观念都能像岜沙苗人这样并付诸实际的话,那沙尘暴、石漠化、洪灾还会肆无忌惮地侵吞我们美好的家园吗?那曾经处于丝绸之路上,商贾往来,驼铃声声的楼兰国会被沙漠和狂风吞噬吗?而那位世界环境专家还会说:“中国是世界上治理沙漠第一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制造沙漠的第一的国家”吗?


  岜沙人认为,每一棵树都有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有神性。因此各村的风水树也就成了岜沙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了,而山头的树木也被视为了岜沙的神木。每当寨子里有孩子出生时,他们就在寨子里载上一棵幼树,让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一旦这个人死亡后则就将这棵树砍掉,并在他的坟上再载上一棵树,这样生命就将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延续了。
  实际上,岜沙人的这种表现在本质上是对大自然的畏惧和崇拜。这样的畏惧和崇拜又是人类最为原始的崇拜观念,文化人类学上谓之曰:植物崇拜(plant worship)。这样将树崇拜到如此地步,也就必然让人联想到了印地安的奥日贝人(Ojibway Indian),他们不喜欢砍伐正在生长的树木,因为他们异常感性地担心那样的话,树木会觉得很疼痛。而婆罗洲的迪亚卡人(Dyaks)和菲律宾土人则是不敢砍伐几种树,因为他们相信有死人的灵魂栖于树的身上。现在,对树的崇拜主要盛行于中非洲、南埃及和撒哈拉。而在国内,最为典型的应莫过于岜沙苗人了。
  可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他们又不愿意去伐林垦地,这就使得岜沙人的生活常常陷入困窘的状态之中。 森林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岜沙人的骄傲。但是,当面临着生存这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时,生态和生存就成了岜沙苗人对立的心理矛盾了。如若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么岜沙苗人的骄傲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或许,就如何调节二者在真正意义上的平衡才应该成为岜沙人长期思索的问题。而这一点,也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不能采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吃尽山水的愚昧方式,但是生存却仍是至关紧要的。
  毕竟,生存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生命延续的极致。


  鬼师是岜沙人的精神领袖
  岜沙苗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主要体现为巫文化和口承文化。岜沙的巫文化主要是由鬼师来主宰和传承的,这点在岜沙人的丧葬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岜沙人死后,所有的亲属朋友都要前来哀悼。来时,每家还要带上一些大米和钱财送给死者的家属,以寄托哀思。家属在商议死者的安葬事宜时,必须到寨门外的古树下进行。据说这是为了远离死者,好让死者安心上路去阴间投胎转世。如果死者是上午死亡的,当天下午就得安葬;如果是下午死的,则须在第二天的早上安葬。这似乎与其他民族的情况不尽相同,并且相差甚大。安葬死者的程序,几乎是完全是靠鬼师来把持的。首先,由鬼师来选定最好的安葬之地,安排人手挖掘墓穴,置放棺材。墓穴通常长为3米,宽2米。与此同时,再安排三五个年青人将死者穿上崭新的“寿衣”。而后,鬼师又吩咐他们用篾条将死者的脚跟,膝关节,臀部,胸部和头部绑在一跟约5米的晾禾杆上,再让两名健壮的青年抬上捆缚着的死者,迅速的前往墓地。在把死者放入棺材的时候,如果死者是一个成年的男子,还得把他生前用的火枪也放在他的身侧,因为那是伴随死者一生,与死者亲密无隙的伴侣,生同在,死亦应同往。在岜沙人看来,生命的诞生与消亡只不过是人的灵魂与肉体的交替轮回的过程罢了。人的出生,象征着先祖的灵魂以肉体的形式来到了人间;人的消亡,则又意味着飘摇的灵魂又重新回到了远祖之中去了。埋葬完毕后,紧接着,鬼师就开始焚香烧纸,并超度亡灵,让其与祖先早日团聚。而后,又在墓穴上栽上一棵幼小而又茁壮的松树或柏树。 一棵树有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是有神性。
  或许,亡人的灵魂就将从此以树的姿态,树的灵魂在世间继续延续吧!
  鬼师是岜沙苗人的精神领袖,也是岜沙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之一。巫文化在岜沙已经根深蒂固,而一个社区或部落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文化来决定的,因此鬼师在岜沙的地位仅次于寨老,他们主宰了岜沙苗人部落的精神,同时也主宰了岜沙部落的苗文化。
  贵州的其他地方的苗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文字,而岜沙的苗族部落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岜沙的历史也就无法载于史册了。但是,岜沙的历史却有它独特记载方式:岜沙的族源存于岜沙的古歌中;恋情和生育文化在情歌中传承;生产,自然等文化在山歌里传播。这又是岜沙文化的另一个体现,那就是口承文化。而这一文化形式则是由歌师来传授的。通常,每个寨子里有一男一女两个歌师。每逢节庆日的前夕,岜沙苗寨里就会传来韵味别有的苗族古歌。岜沙苗族部落独具的文化魅力在这两种文化形式的有机交融中得到了最为原始的完美凸现。


  芦笙歌舞传情达意
  岜沙人与森林十分亲近,就是平日的娱乐和迎宾仪式也离不开森林。当客人进寨时,盛装的村民站在寨门口吹起芦笙端着美酒,鸣放火药枪和铁炮以示欢迎,然后到村后树林环抱的芦笙坪上举行隆重的迎宾仪式。少男少女们要面向太阳从山腰缓缓退到山顶,经过林中小道,到芦笙坪上围成圈跳起芦笙舞。悠扬的芦笙声,人们的欢呼声响彻山林,久久回荡。在这里,呼吸着自然,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狂热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体会到了返朴归真的感觉,此时此刻,我的全部身心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最令我陶醉的是竖笛吹出的曲调。竖笛约1尺5长,食指粗细,5个眼,吹奏时,那声音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蝉鸣鸟啼,吹到动情处又宛如高山流水,迭宕起伏,似在诉说什么。我不是音乐家,很难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但我看到那位伴唱的姑娘是很懂得小伙子吹奏的曲调的。那歌声不是高吭嘹亮而是低吟,是诉说,是思念,姑娘唱的是情歌,歌声中充满了对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