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苍老、布满历史陈迹的大道。两测是一 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间或在更远的远方可以迷迷朦朦地瞥见起 伏的山峦。空旷压挤着大道,逼视着大道上流淌的过客、车辆 、骆驼队和飞逝而去的岁月。是一千年还是几千年,踩出来的 大道也说不清楚。无数次殷红的日出和无数次苍白的月升,在 大道上空编织出一条明亮的彩带,与古道上下辉映。
穷其根底,最早的足迹可以钩沉到来自东方的先民。那 时候,对于早年活动于江河流域的先民来说,西方是梦中的 仙境,西域是凡人难以涉足的荒漠高山,而那西去的路,是一个谁也说不清楚的谜。于是式借想象和崇拜走出来一队英 雄。他们像夸父一样,从日出的东海去追逐,落的昆仑。传说我们的老祖宗轩辕黄帝就曾经,“涉流沙,登于昆仑”。尧帝超过了先祖,不但到了昆仑,而且跨越昆仑山,到了葱岭以西的龟山会见了西王母。大禹治水也曾到西域察山观水明辨流向。而在今天保存下来的,《穆天子传》中,详细地记 录了西周的穆王满驾八骏,游西域,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今 天吉尔吉斯草原的情况。
为了结识心仪已久的敦煌,我们乘着“沙漠工”越野吉普在河西古道上疾驰,酷热而无聊。路边一丛从红柳随着汽 车掀起的气浪瑟瑟摇动。细细地观察偶而还能见到一两只小蜥蜴在沙石间出没。一路漫游,隔几里路就可看到一座敦厚 的烽燧,在戈壁滩上显得特别突兀。随时还可以看到“爬” 过来的汉长城。名曰“长城”,实际那是绝对不雄伟的“土 围子”,近似干打垒。不知经历多少春秋,土墙颓萎,早以 不成形状,那断断续续的“爬”,让人觉得历史艰难的叹息, 无力而绵长。
是呵,别小看这委弃道旁的黄土,正是它在诉说,大道辉煌,自秦汉始。曾几何时,匈奴突现 叩晌了西域大地。这个骡悍无敌的民族,风一样席卷了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和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大 片土地。古道不再平静。
公元前 202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率军进攻太原。立国未稳的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战, 不想孤军深入,被围困在山西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险些丧命。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为了确保长安 的安全和政权的稳固,平西仍是国政要是,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厉尽艰险13年。张骞不辱君命,输 出了中原文化,交好了受匈奴欺悔的国家,并带回不少西域的土特产。公元前123年,张骞随大将卫 青征战,大破匈奴主力,封博望侯,成为开通做绸之路的大功臣。公元前121年,年轻的大将霍去病 再次出兵河西,歼灭匈奴骑兵 9千人,继而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三破匈奴,平定西域。张骞再次 受命出使西域,并派副使到达今天的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开通了东西大交流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 111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又建阳关、玉门关两 座边防。四郡中三郡的名字分别是耀武扬威、张国臂掖、美酒倾泉的意思,彰示了汉武战胜匈奴、卫护疆土的业绩。那么,“敦煌”又是什么意思呢?众说纷纸,据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 煌,盛也。”可见,教煌初建就是汉王朝首府长安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又是西域南道、北道,新 北道三道进入中国内地的总汇合口,那时,出境西行的入,要在这里对即将步入险境作物质和精神 的充分准备,而入境者,一路劳顿,要作较长时间的休憩,在与匈奴的征战中,敦煌又是汉军物资 的补给站,汉王朝和亲,远嫁乌孙的细君和解忧公主把敦煌当作离乡的家门,而晋见汉皇的龟兹王 及夫人,一望敦煌便如登临大汉朝门,敦煌还成为戌卒、谪吏、游子回归故里的象征。投笔从戎的 名将班超,在西域出生入死戌边31年,公元100年他上书称老让贤,说出“臣不敢望到涌泉郡,但愿 生入玉门关”的壮语,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感人心肺。
河西古道是一条波浪迭起的河。岁月如斯,个中流淌过血火的 劫难,也飞扬过祥和的牧歌,四郡有如停泊舟楫的港口,驶存了改 朝换代的精彩镜头、能人趣事、仕农工商、艺文宗教......如今, 从武威到张掖,从酒泉到敦煌,无处不饱含浓厚的历史文化的氛 围,源同流变又闪烁着各自的光华。
公元 400年,太守李篙在敦煌建立了西凉政权。他扩疆域,重 农桑,倡文教,大批中原文人学士来到敦煌,书法绘画经学研究都 有所成就。作为东西交流古道最前沿的敦煌,最早接触了由印度传 进来的佛教。战事频繁,苦不堪言,人心迫切思定求安。而佛教 ,“普渡众生”的教义正中民众心愿,自此敦煌佛事大兴,出现 了“村坞相属,多有塔寺”的景象。于是,在这座繁忙古老的边 防重镇中,绵延千余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奇迹!人 们开始在“敦煌”两个字的背后看到一个飞天竞舞、祥云绞绕、 万佛出世的极乐世界。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光冲斗牛的硕大 珍珠。
傍晚,我们的“沙漠王”冲进敦煌市区时,抬头眺望东南方,只见三危山上空云霞升腾,随风飘来阵阵 丝弦古乐。众人无不惊骇:难道莫高众神,真的降祉显灵了吗?
天将破晓,我们即被人喊起,迷迷糊糊地上了汽车,赶往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因为参观的人多, 去晚了不光要排长队,你催我赶看也看不好。就这,已经有三、四车人赶在我们前面了。
金秋在河西多了一层肃杀的凉气,但晨起的太阳仍是金黄的,柔和的光线洒在牌坊、九层楼和漫长的崖 壁上,越发泛出莫高窟庄重堂皇的凛凛正气,使人们一下车就止住谈笑,肃然起敬。
望“莫高”,想“莫高”,何谓“莫高”,或曰莫同漠,建于大漠之上;或曰建者之德,莫有其高。众 说纷纭。然而仰视这精美浩大的工程,众口一辞,莫不称其高超。
这是在荒漠中难得一见的山沟。南北向,西边是鸣沙山,东边是三危山,其间清冷的古泉河滋养出一 带生机勃勃的绿洲。
进入山沟,一眼就可以看到在鸣沙山断崖上开凿出的一排排大大小小的洞窟,迤逦绵延长达1600多米。 这是一条有 1千多岁、仍在呼吸的艺术长廊。每个洞窟,每件造型都有一个长长的故事。最早洞窟的开凿 要追溯到距今1630年前。
晋太和元年,前秦有坚建元2年(公元366年),有个叫乐樽的和尚,一天傍晚走进这条山沟,只见三 危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乐樽当即扑倒在地,跪拜盟誓,决心化缘在三危山对面开窟,日夜迎奉 神祉。几年后,东来的法良禅师在一窟旁开了第二个洞窟。自此,人们为求神灵佑福,纷纷在这块福地凿石 建窟,或独建,或合资,以表心愿。
莫高窟俗名千佛洞,成窟史自十六国前秦时开始,历经北魏、西魏、北 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11个朝代,长达千余年。其中以唐 时最盛,相传那时已“窟龛千余”。
这本身就是一个旷世的奇迹。在中国,长城、故官、秦兵马俑都是举 世无双、令人景仰的古迹,但都建成于一定的朝代,而像莫高窟这样历经千 年不断开发,保存了11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华的古迹,不要说在中国 ,就是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莫高窟艺术由洞座建筑、塑像和壁画三部分组成。中心主体是塑像。 现保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顶像2,500余身,唐宋窟檐木构 建筑5座。壁画的内容包括佛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 彩塑像有佛、菩萨、弟子、天王、 力士等,作品反映了我国从 6世纪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和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还有1900年发现的 5 万余卷“敦煌遗书”。这一宏大的文化宝藏被公认为全人类20世纪伟大的发现。
我们在莫高窟门前耐心地等待。脑子里胡思乱想,猜测那一座座洞窟中藏匿的秘密。一批批不同年龄的日 本旅客神情庄严地清理行装,戴上头灯。因力这里绝不允许带任何摄影器材入内,只能用手电一类的小灯观看 ,倾听导游的讲述。放弃杂物,轻身入内,这真有点朝圣的味道。
我们很荣幸,受到贵宾的礼遇,接待处的马主任亲自为我们导游、讲解。半天的时间,我们紧张地上上下 下看了13个特级窟。洞内的瑰丽加上马老精辟生动的讲解,使我们物我两忘,被美丽的“飞天”带入一个别样 的世界。那里,诸神活化,街市嚣然,天上人间贯通一体,演进的是一个个惩恶抚善的故事和佛祖描绘的极乐 天堂。而射入眼帘、击中心地、触人灵魂的信息,就是邢一件件年代不等的彩塑、壁画和古建筑,就是那个时 代的信奉者、建筑者和艺术家们用经年的心血和理想点化出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真是奇异的场景、奇异的 对话,你只要进入一座昏暗的洞窟,手电一亮,就会立即听到他们喋喋不休的诉说。我注目敛神,惊奇不止。 并不是震骇这神话般的氛围,而是今人折服地感叹我们祖先的聪慧坚忍,竟能穿透时空把心灵之语寄存于再造 的塑像传之久远。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通往西方的大道上,太阳神创造了敦煌的莫高窟,为小小寰球 垒砌了另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推开第16号窟的大门,我们跌进那个痛心的故事。
1900年6月2日(农历 5月26日)清晨,主持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簏依然如在湖北麻城老家当农民时的那样,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当他清扫到纪念唐代名僧洪銎不大的影堂时,里侧的泥墙瑟瑟一动,尘沙落后,裂出一道缝,里面竟是一个堆满种种文物的复室。王道士先惊后喜,扒开复室的土砖墙,翻拣文物,原来里面堆满了经卷、古籍、文书、佛像、法器、织绢、绘画等文物。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至今无法弄清楚,有人估计总在四、五万种。
日月有常,天意难测。谁也想不到本世纪初,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考古大发现,竟发生在中国甘肃西部荒寂的沙洲中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王道士身上。
翻拣文物,这个如今被称作“敦煌遗书”所包含的纪年,最早为公元359 年,最晚是公元1196年.它跨越了十六国、北魏、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和 金的 837年,文献的文字种类除大量的汉文外,还有为数可观的吐蕃文、回鹘文、 突厥文、于阗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和少量的卢文、梵文、粟特文、蒙古文等, “遗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传统的,“四部”古籍,佛教、道教、景教、摩尼 教的宗教文献,还有当地古代志乘、户籍、帐册、契卷、函启、表状、乐谱、舞 谱、天文、历法、算书、相书、字书、韵书、宅经、类书、医书、药书、变文、 小说、诗赋、曲词、传记、游记、应用文范以及一些尚难归类的奇特文献。
这样年久庞杂的厉史文献,内容涉及中国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哲 学、文学、历史、地理、音乐、舞蹈、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民族关系、中西交 往、民族 习俗、学校教育、语言音韵、古籍校勘等。“敦煌遗书”弥足珍贵。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生动精细的社会活样。
然而,那时王道十并不懂这些,他只缺钱。他看不惯窟内花花绿绿的壁画和婀娜多姿的菩萨彩塑,早己用白粉刷 了墙,涂抹了壁画,并打碎了一些佛像,换上了他请人堆塑的天师、灵官之类的道教神像。“这也许是神的赏赐,” 于是,他捡了几件,“值钱的”东西,跑到县城报告,希望能换点钱。当时的知县汪宗瀚知道这是一批有价值的文物, 就索取了一批文书和经卷。甘肃学政叶昌炽是个金石学家,自然懂得它的价值,也从王道士手中弄来一些精品。他建议 藩台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藩台以运费太大为由,推托不管。于是藏经洞成了王道士的私囊。今儿个拿几件送 官,明儿个取几样送府,巴不得捞几个零钱花花。
当时北就的清王朝正陷入义和团的熊熊烈火之中,自身难保,哪有闲心顾及敦煌的发现,然而,海外列强并没有 打盹。他们一面派军舰直逼京津,另一面派遣“文化”专员不避路远艰险,不顾生死,竞相登路,直扑敦煌,抢夺当世 奇宝。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盗走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3月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因盗走经卷写 本24大箱,500多幅佛像、绢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盗走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并拍摄了数百幅照片,1911 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血取了 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代彩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到莫高窟,再次 盗走600多卷经卷,同年,俄国人鄂登堡窃走了大量遗书和一批壁画、彩塑......
海外文化盗贼肆无忌惮的掠夺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1910年清政府迫于广大爱国学者的一再呼吁,才拨款把劫 后残存的8000多卷文物运往北京,收存在当时的京师图书馆中。在运输和收存中又丢失不少。然而千佛洞被洗劫后 仍未平静。
1922年,白俄军官阿连阔夫率残部 500人窜入千佛洞,抢劫毁坏损失严重。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见无物可 坚,便用化学胶布粘剥壁画36方,其中包括非常名贵的第 323窟唐人画,“张骞西域迎金佛”图,还盗走第 328窟 最精美的盛唐彩塑跪式菩萨等佛像。第二年华尔纳在美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贝尔的策划下,领看他的学生和两马车胶 布大肆掠夺,欲把第 285窟壁画分部剥走时,被愤起的甘肃人民轰了回去。
历史从来无情,它在保存美好记忆的同时,也收留无耻的丑行。这正是历史的公正和她警示后人的明鉴作用。当 我们今天花重金从别国博物馆买回被盗走文献的微缩胶卷、翻检“文化强盗”们撰写的种种历险记以及《敦煌千佛洞》 等专著的时候,心头该是怎样的滋味呢,参观第16窟时,人们很自然地痛骂王道士。但王道士可恨,亦可怜。在洋人 些许金钱面前,他贪婪,在洞中无穷宝藏面前,他无知。无知总不是无耻。又怎能顿足捶胸地去斥责他呢,走出千佛 洞,想起这段往事,我们只有悲哀,但愿这悲哀之后不再发生新的悲恸。
莫高窟牌坊旁,有一排为保护千佛洞捐献重金人士的纪念碑廊,其中有香港的 邵逸夫、日本的平山郁夫、池田大作、木村佑吉、山口节子等名人。有个叫越智佳 织的日本姑娘。生前她是日本大学文理学部的学生。读书时她曾专程到敦煌参观莫 高窟,参观后她很激动,说:“这么重要的古代遗迹日益破坏,太可惜了。这些遗 迹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如能保护好,该多好啊!”她决心来中国 留学。不幸1984年她车祸遇难。她的父母遵从她的遗愿,把准备送她到中国留学 的 200万日元悉数捐给了敦煌研究院。
日本人很看重敦煌,认为那是他们寻求的民族文化之源。在参观莫高窟时,他 们极其认真地看、听、记,躬身自问,默默地作答求解,获得论释与慰藉。有个老 妇人在参观 158窟唐代涅舳舸像时,面对安祥平静的卧佛,她席地而坐,长哭不 止,直至 把块垒中淤结的郁闷泻尽,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们是“飞天”的后代,理应比前人有更大的作为,无愧莫高窟,无愧子孙。而这无愧,首当发自对过去的熟知和 反思。正视历史,该记取什么,怎样回答,莫高窟正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就是暂且不谈它的宗教,艺术内容,纵观其生 成演进的过程,莫高窟也是我们探寻人生取值、社会取向的宝藏。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早晨,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在咸阳送别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别情依依,前景茫茫,王维 以超远的心绪写破艰险,淡淡地唱出一首不朽的《阳关曲》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歌咏不断,反复再三,极尽离情别绪之细微,留下古曲《阳关三叠》。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乡的西面。在莫高窟的壁画故事和遗文中,阳关是一个常常被说到的节目。就连 今天民众的口语中也还留下,“阳关大道”—词。可见,“阳关”一直是一个牵魂涉魄的肯綮,所以人们来敦煌旅游总 要奔走阳关,尽管不一定西去。
干旱的沙州本来少雨,我们去阳关的途中却下起了雨。不似江南缠绵,也没有北方的豪爽。那雨淅淅沥沥、明明 白白。但雨一停,路上仍是干爽爽的。南湖乡水果丰收,一架架晶莹甜美的葡萄美而香,叫人追问西域到底还有多少 诱人的魁力呢?
车到阳关,不见阳关,只一块碑写着“阳关遗址”。但立即,那浩瀚起伏的荒漠,冲入眼帘,撞进胸怀,激起万 丈波涛。一时历史、现代的般般情结,纽合成一条长长的链,由脚下伸向遥远的天际,叫人感叹不已。
墩墩山沙梁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烽燧。它残高4.7米,是用土坯加芦苇筑成的。在荒漠中,它像一个沉思的 老人临风而立,俯视着脚下的荒漠和远方的绿洲。有人以为这就是“阳关”,有人又说不是。没有人证明它是还是不 是。
《元和郡县志》记载“阳关”,在县(寿昌)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趣 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
有趣的是,在寿昌城遗址的北面和东面,与阳关古烽燧相邻的一片沙丘上散落看很多, “古董”。至今游者时常可以在这块叫做“古董滩”的沙砾中发现古砖瓦、陶片、古钱币、箭 镞、铜饰、印章、生产生活工具等由汉代至宋代的遣物。还常见到黑白两色大小不等的圆扁石。 据莫高窟藏经洞遗书中的《地志》记载:唐时,沙州每年向朝廷贡献20具围棋子。这里可能正 是那时挪用围棋的产地。
起风了。巨大的烟尘卷地而起,“阳关”隐人混沌之中。我们赶紧跑进车厢,返回敦煌。
车中,我坠进迷梦,仿佛经过玉门关继续延着古道迫进西域。但我却无力西行,因为莫高 窟还有那么多洞窟没有进,悬泉置出土的 15000枚汉简又诉说了什么,而鸣沙山月牙泉构筑的 奇异景观是一个怎样难猜的谜;今日渥洼池还有天马驰骋的踪迹吗,还有敦煌多如星辰的古墓、 古窟,古城、古道、古战场……以及今天敦煌人朝气篷勃的美好生活。我都无缘亲近。
梦中,这再识敦煌的愿望像火一样烧烤着我的心。我反复察找自己在敦煌的迷失与收获。 虽然这初识只是击中春池的一圈涟漪,但我相信:敦煌将永远是我心中一曲唱不完的歌。
作者:sky200